高一年級政治暑假作業測試題

學識都 人氣:1.61W

單選題(本題共15道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高一年級政治暑假作業測試題

1.近期,國家出台系列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若忽略其它因素的影響,理論上,下列圖示中(P為新能源汽車的價格,Q為供給和需求量,s為新能源汽車的供給曲線,d為傳統能源汽車的需求曲線。)可以反映這些措施在一定時期內可能產生的連鎖經濟反應的是世界第五大輪胎生產商意大利輪胎製造企業倍耐力集團2015年3月22日宣佈,已與中國化工集團(中化工)簽署協議,將以每股15歐元的價格向後者出售26.2%的股權。據悉,中國化工集團同倍耐力控股公司達成協議,中國化工將獲得控股地位。此舉( )

A.創新了利用外資的方式

B.優化了對外貿易的結構

C.拓展了發展空間,落實了走出去戰略

D.拓寬了發展渠道,落實了引進來戰略

3.自殺式的價格戰是不可維繫的,中國手機品牌一定要形成品牌就是質量、品牌就是誠信的觀念,並且努力貼近當地的消費者。只有具備這些核心競爭力,才能最終伴隨着市場的發展而發展。這啟示企業在市場競( )

①要依靠技術進步,降低商品價值量 ②要積極參與兼併,提高競爭力

③要提高產品質量,樹立良好企業形象④要面向市場、瞭解需求、準確定位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北京市近日宣佈,從2015年4月1日起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屆時企業月最低工資將超過1700元。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①是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舉措

②是通過再分配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有利於讓低收入勞動者分享經濟發展成果

④有利於消除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實施精準扶貧,是推動扶貧工作提質增效的關鍵之舉。2015年,我國將繼續實施扶貧小額信貸、職業教育培訓等十項精準扶貧工程。其中,為更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職業培訓工程將至少對120萬個貧困家庭的新成長勞動力進行培訓,實現一人長期就業,全家穩定脱貧。採取這一舉措是因為

①勞動者就業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②勞動者提高學歷是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 ③促進就業是國家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體現 ④堅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目前,轉基因技術已被列為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的第三大技術,而我國轉基因領域鮮有重大科研突破。加之,轉基因作物違規種植等事件的曝光,以及轉基因食品不安全等傳言的盛行,使轉基因產品備受公眾質疑。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下列舉措符合中央這一要求的是

①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 ②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

③打造知名品牌,開拓國內市場 ④擴大廣告宣傳,統一消費行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貫穿我國南北的電子回收產業鏈吸納了大量從業者,提煉的稀貴金屬每年產值能達到70億,但由於回收不當致使淺層地表水污染嚴重,當地兒童體內鉛嚴重超標。針對這一現狀,國家應

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 ②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規則,規範市場秩序

③強化管理手段,強制回收企業退出市場 ④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加強污染物監測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12月份,我國PPI(生產者價格指數)環比下降0.6%,環比降幅比11月份擴大0.1個百分點。PPI指數持續下降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①企業盈利能力減弱 ②勞動者就業壓力加大

③企業生產規模縮小 ④企業勞動者收入下降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③①②

9.2014年11月30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全文公佈《存款保險條例(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標誌着醖釀20多年的存款保險制度即將建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利於為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和中小銀行、推進利率市場化等下一步金融改革創造環境和條件。近年來,國家頻頻出台措施,為非公資本鬆綁,這表明

①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鞏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基

③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平等

④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均衡問題,我國政府摒棄大水漫灌調控模式,開啟滴灌模式,對經濟發展進行定點定向調控。調控模式的變化説明

A. 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是可以調控的

B. 國家調控經濟政策具有社會歷史性

C. 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觀隨意性

D. 宏觀經濟政策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11.發展第六產業即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互動 (1+2+3=6),是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也是未來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我國發展第六產業能夠

A. 消除三大產業差異,促進三大產業趨同發展

B. 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形成農村經濟新增長點

C. 引導土地所有權流轉,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D. 發展現代農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12.圖2反映了某一股票的`價格波動情況,從中可以看出( )

①股價波動取決於大眾心理

②股票波動的規律是主觀的

③股價的波動具有不確定性

④事物的聯繫是複雜多樣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15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7%,創六年來新低;CPI(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漲幅為1.2%,連續回落7個月。這些數據,與我們的生活有何關聯?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企業將會增加投資,擴大產品供給 B.消費者收入預期改善,會增加需求

C.央行可能再降利率,還貸壓力減小 D.商品價格會普遍下降,購銷會兩旺

14.2015年,營業税改徵增值税改革已進入收官之年。營改增三年累計減税3746億元,給超過95%的試點納税人帶來税負不同程度的下降。這表明,營改增( )

A.可以促進社會公平 B.使國家的税收總收入有所減少

C.屬擴張性財政政策 D.可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偷税

15.商務部數據顯示從2002年到2013年我國對外投資增長近40倍。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同比增長15.5%,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成為資本淨輸出國,活躍的海外投資活動正日漸成為中國經濟新亮點。我國對外投資的迅猛增長

①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②顯現了吸收利用外資的綜合優勢

③意味着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 ④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簡答題(40分)

16.改革創新是永無止境的探索實踐,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

【打造萬眾創新新引擎】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中小微企業持續創新需要企業家、市場、政府的共同作用,它們分別形成企業創新的內部動力、市場拉力和政府推力,三種力量相互作用,共同推進企業的持續創新(如圖)。

從《經濟生活》的角度,説明企業家和政府應如何推動中小微企業持續創新。(18分)

17.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召開,首次專題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問題。

材料一

注:法治指數是國際上判斷、衡量一個國家的法治狀況及其程度的量化標準。2012年,中國法治指數排名為87名。2014年全球法治指數丹麥以0.93分位居第一,中國以0.45分排名76。

材料二 提高法治指數,建設法治經濟,必須貫徹市場主體法無禁止皆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經濟理念。法治,讓交易更順暢,讓無形之手更穩健,在公平競爭中,各種要素才會在利益驅動下競相湧動、良性共贏;法治,讓信用更紮實,過去在經濟領域中出現的商業賄賂、欺詐,都為法治所不容;法治也瞄準政府,把有形之手全部納入法治的框架,無形之手才有創造活力,才能逼出一個更好的市場經濟。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6分)

(2)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分析提高法治指數對市場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16分)

高一政治暑假作業1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選擇題

1.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價格對需求的影響。

國家出台系列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會下降,會增加對新能源汽車的供給和需求,減少傳統能源汽車的需求,故A正確;B表示的是新能源汽車價格上漲,供給和需求量減少;C表示的是傳統能源汽車的價格上漲,需求增加;D表示的是傳統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需求增加。

2.C

材料中提到中化工收購倍耐力集團,是我國企業走出去,故C符合題意;A、D都説的是引進來,故排除;材料沒涉及對外貿易和進出口,故排除B。

3.C

自殺式的價格戰是不可維繫的,故①説法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也沒涉及企業兼併,故排除②;③④符合題意。

4.A

消除收入分配差距的説法錯誤,排除④;上調最低工資標準,這是通過初次分配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舉措,故排除②;①③符合題意。

5.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維護勞動者權益、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

職業培訓工程將實現一人長期就業,全家穩定脱貧。採取這一舉措是因為促進就業是國家維護勞動者權益的體現,堅持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標,③④正確;①説法錯誤,生產資料方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②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

【知識拓展】精準扶貧是粗放扶貧的對稱。是指針對不同貧困區域環境、不同貧困農户狀況,運用科學有效程序對扶貧對象實施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的治貧方式。一般來説,精準扶貧主要是就貧困居民而言的,誰貧困就扶持誰。

6.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創新、市場監管。

中央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就需要增加研發投入,提高創新能力,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維護羣眾利益,①②正確;③材料未體現;④做法不可取。

7.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宏觀調控。

針對電子回收產業鏈存在的問題,政府應該嚴格實施市場準入規則,規範市場秩序,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加強污染物監測,②④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要加強宏觀調控,故排除①;③中的強制回收企業退出市場做法不可取。

【方法點撥】解答引申類的選擇題除了我們平時採用的排除法、對應法、抽取關鍵詞法之外,一般要採取一確定、兩對比的方法。一確定就是依據設問或者材料確定主體和知識指向。兩對比就是對比題肢與設問指向,排除與設問指向不符合的選項;對比題肢與材料主旨,排除與材料不符合的選項。

8.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經濟關係。

PPI指數持續下降,企業盈利空間少,企業生產規模會縮小,這樣會導致勞動者就業壓力加大,收入下降。故B正確。

9.A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非公有制經濟及其作用。

近年來,國家頻頻出台措施,為非公資本鬆綁,這表明非公有制經濟的參與,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可以激發非公有制經濟的活力,①②正確;③説法錯誤,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國民經濟地位不平等;④説法錯誤,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易錯警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國民經濟地位不平等。公有制是主體,非公有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10.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社會歷史性。

針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不均衡問題,我國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定點定向調控。調控模式的變化説明國家調控經濟政策具有社會歷史性,B正確;A説法錯誤,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C説法錯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主觀能動性;D材料未體現。

11.B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產業鏈條。

第六產業是未來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能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形成農村經濟新增長點,B正確;A中的消除、趨同説法錯誤;C、D與材料主旨內容不符。

12.D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投資理財。

股價波動與大眾跟風入市有關,但不取決於大眾心理,①錯誤;股票波動的規律是客觀的,②錯誤;圖示反映股票價格的波動,説明股價具有不確定性,③符合題意,股票價格與銀行利率成反比,與預期股息成反比,還與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大眾心理等有關,説明事物的聯繫是複雜多樣的,④符合題意;故答案選D。

13.C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貨幣政策。

CPI(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漲幅為1.2%,連續回落7個月,説明消費需求不足,企業將有可能縮小生產規模,A錯誤;我國GDP增長放緩,會影響居民收入預期,減少消費需求,B不選;面對GDP增速放緩,消費不旺,央行可能再降利率,刺激消費和投資,減輕企業還貸壓力,C符合題意;D項中購銷會兩旺的説法與材料意思不符;故答案選C。

14.C

【考查方向】本題考查財政與税收。

營改增是對企業實行的税收改革,與促進社會公平無必然關係,捨去A;營改增後,企業税負減輕,但只要經濟發展,國家税收不會減少,B錯誤;營改增屬於結構性減税,屬於擴張性財政政策,C符合題意;可防止各個生產經營環節偷税,而不是前一個生產環節,D表述錯誤;故答案選C。

15.D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經濟全球化。

2014年我國共實現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首次超過吸引外資規模。我國對外投資的迅猛增長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為我國企業發展提供了機遇和挑戰,①④正確;材料是的是對外投資,不是吸引外資,故排除②;③材料未體現。

二.簡答題

16【答案解析】:企業家根據市場需求制定經營戰略,決定企業創新的方向;在市場競爭機制的外在壓力下,加大企業研發投入,自主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獲得競爭優勢。政府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創新服務體系等措施,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扶持;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彌補市場失靈,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對企業的創新行為進行引導。

本題主要考查企業的經營與發展、政府的宏觀調控等相關知識。設問要求從經濟生活的角度,説明企業家和政府應如何推動中小微企業持續創新,屬於措施類試題。考生需要分別從企業家和政府的角度來組織答案。從企業家的角度出發,就是考查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即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加大企業研發投入、自主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等角度來回答;從政府的角度出發,經濟生活中的政府涉及到的知識就是市場經濟知識,政府要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係,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不斷加強宏觀調控,加強對企業創新的扶持,完善市場競爭規則,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彌補市場失靈,及時反饋市場信息,對企業的創新行為進行引導。

17.【答案及解析】:(1)經濟信息:歐美髮達國家法治指數高,人均國民收入也較高;金磚四國和發展中國家法治指數較低,人均國民收入也較低;法治指數的高低與人均國民收入密切相關,法治是經濟的保障;中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2)①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市場規則維護,法律法規是市場規則的重要形式,提高法治指數有利於規範市場秩序,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從而促進市場經濟發展

②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提高法治指數,形成以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範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③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法無禁止皆可為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更好保障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作用,激發市場主體創造活力

④提高法治指數,貫徹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法治經濟理念,有利於規範政府行為,更好運用法律手段科學宏觀調控。

第(1)問要求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經濟信息,屬於描述類試題。解答此類問題需要抓準圖表材料和註釋材料,然後指出所反映的經濟現象或原理。從圖表材料中可以看出法治指數與人均國民收入成正相關;註釋材料中反映了中國法治水平不斷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説明法治指數的高低與人均國民收入密切相關,法治是經濟的保障,中國仍需不斷提高法治水平。

第(2)問主要考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設問要求分析提高法治指數對市場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屬於意義類試題。學生可以從市場規則、誠實守信、規範市場主體行為、提供法律保障等角度來組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