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期刊論文後需要做的5大步

學識都 人氣:1.04W

新一輪發表論文又開始了,很多單位開始報名評職稱或者評獎評優,不少作者反映發表的期刊論文單位不認可,下面是小編就這些問題為大家蒐集整理了一些資料簡單總結分享給大家。如果單位對上報的期刊論文不承認,請各位作者朋友按照以下步驟核實:

發表期刊論文後需要做的5大步

 第一步:

請首先核實所發表刊物的國內標準刊號CN,國際標準刊號ISSN,尤其是國內CN號,這是期刊正規性的標誌,是國家新聞出版署給每一個刊物配備的一個唯一字符串,大家可以到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新聞機構查詢系統去核實( )查詢方式:新聞出版總署-辦事服務-便民查詢-連續型電子期刊-輸入刊號 或新聞出版總署-辦事服務-便民查詢-期刊期刊社查詢-輸入刊名)如果期刊在系統裏查詢不到,那基本就是假刊(除了那些剛審批下來還未更新到系統中的刊物,幾乎沒有)。如果是這樣的話作者朋友就是被騙了,除了想辦法追回版面費,論文肯定是不能用了。如果經核實刊物是真的,請參照第二步。

 第二步:

如果刊物是真的,請找到單位或者地方上級部門對職稱評定或評獎評優的相關政策文件,根據我的經驗,一部分作者朋友是因為沒有好好研讀相關文件,導致發表偏差。比如,有的評比文件明確規定,期刊必須是省級或國家級,而作者發表的刊物低於相關等級,再比如,有的評比文件要求刊物必須為純教育類(G4類,CN刊號首字母為G4)或作者所從事專業類別刊物(如計算機類CN刊號首字母是T,醫學類CN刊號首字母是R),而作者發表的刊物不是這一類的,則屬於作者自己的責任,與刊物本身無關。當然,這裏面有一種例外,就是現在不少低檔刊物把握了作者這個心理,刊物名上帶有“教育”或“教學”兩個字,但是這並不能説明這樣的刊物就是教育類刊物,唯一識別方式就是CN號的首字母,是按照中圖分類號來的。另外,還有些文件中規定了刊物必須是正刊,而作者發表的刊物是副刊、增刊或者套刊,那麼自然也是不能用的。如果經過這些核實,也沒有任何出入,請參照第三步。

 第三步:

刊物也是正刊,也不和文件矛盾,為什麼單位還不認可呢?那麼這時候作者要搞清楚,單位的“不認可”,是否定了刊物還是否定了作者自己。我們知道,作者論文評獎或者晉職稱提交期刊被退回來是經常的事情,但是這種不認可會存在兩種情況,這其中之一併不是否定刊物,而是作者自己發表的刊物和其它老師發表的刊物比,確實比較差,這種情況和刊物本身無關,作者下次發檔次高一點的.刊物就可以了。如果單位明確表示不認可刊物,請參照第四步。

 第四步:

如果出現刊物毫無問題,也不違背現存所有政策文件,而單位不認可的情況,比如有的單位科研負責部門會明確和作者説不認可刊物或者作者發的刊物太垃圾,這時候作者需要維權。首先可以去科研部門當面澄清事實,起碼要知道,科研部門不認可刊物的標準是什麼,如果科研部門説只是他們自己認為的標準而並無別的明文規定(有的單位會下文規定有些刊物評職稱不認可,這是需要注意的),這純粹是科研部門個別人的主觀判斷,建議作者與相關人員做相關辯解,如果仍然無法解決請直接去找上層部門申訴解決,如果科研部門説刊物是垃圾刊物,請參照第五步。

 第五步:

如果碰到科研負責人員説作者發表的刊物是垃圾刊物,作者一定要澄清,即垃圾的標準是什麼,垃圾刊物不代表就是假刊,如果沒有明確規定,僅僅人為判斷是垃圾刊物,是立不住腳的。對於垃圾刊物的界定也是問題,如果將刊物刊發的文章質量作為評價標準,判斷為垃圾刊物還是能説得過去的(但是這和有效性無關),如果個人盲目將刊物頁數作為刊物好壞的標準,那純粹是孤陋寡聞,從來就沒有規定刊物的級別和頁碼有關,並且遍覽期刊界各層級,核心期刊、普通期刊、學報在頁碼上都不一樣的,有的核心期刊很厚,其中不乏國家級權威一類期刊,有的省級一般期刊很薄,比如60頁,這僅僅是期刊發行時申請的出版頁碼而已,和刊物質量毫無關係,另外有的科研負責人員會將刊物週期作為衡量標準,認為季刊好於雙月刊,雙月刊好於半月刊,半月刊好於旬刊,這純粹是扯淡,那樣説的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每天都出版,還成垃圾了,刊物出版週期會隨着刊物的普及面和需求,由刊物向管理部門申請變更,目前很多旬刊都是質量很高的刊物,其中不乏一部分核心期刊。所以,針對主觀認為的垃圾刊物,作者也可以爭辯,或者找上級部門申訴。

    如果出現期刊單位不認可的情況,請作者朋友根據以上步驟核實,是刊物的問題,請找編輯部或者中間代理協商,如果是單位有關部門的主觀問題,請協商解決或申訴,這與期刊本身無關,畢竟發表論文和評職稱對作者來講是息息相關,而對期刊來講是無關的,正規期刊不會因為刊發了作者的文章,就要對作者評職稱負責,所以希望作者朋友也不要總問一個問題:發表的期刊能保證我評職稱成功麼?這是一個不現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