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專業論文答辯自述

學識都 人氣:1.9W

電子信息專業的同學們,畢業論文答辯就快開始了,你們的答辯自述準備好了嗎?

電子信息專業論文答辯自述

各位老師,下午好! 我叫xxx,是xx級xx班的學生,我的論文題目是《微信公眾平台CMS的設計與實現》,論文是在xxx導師的悉心指點下完成的,在這裏我向我的導師表示深深的謝意,向各位老師不辭辛苦蔘加我的論文答辯表示衷心的感謝,並對三年來我有機會聆聽教誨的各位老師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將本論文設計的背景和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作一彙報,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我想談談這個畢業論文設計的背景及意義。

微信公共平台於 2012 年 8 月 23 日正式上線,這是基於微信的一個附加功能,任何組織或個人均可免費申請微信公眾帳號。獲得帳號後可通過後台編輯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並羣發給關注該帳號的用户,但每天僅可羣發一次。 同樣地,用户主動給微信公眾平台發送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信息,公眾平台可以根據預先設定好的規則,自動反饋相應的信息給用户。

對於擁有國內用户數最多,使用頻次最高的移動社交 APP,微信已經被當作是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最佳選擇。由於人人都可以申請微信公眾賬號,所以每個微信公眾帳號都可看作是一個基於微信公眾平台的自媒體,通過該自媒體進行互動營銷,是一種移動互聯網上不可忽視的營銷渠道。

然而,微信公眾平台自有的後台編輯系統功能較為單一,已經不能滿足需求日益多樣化的微信公眾平台運營者。所幸的是,微信公眾平台提供了二次開發的接口,通過對接該接口,開發出一套 CMS,一方面可以更加方便地管理和運營微信公眾賬號,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豐富個性化的定製功能。

通過這套 CMS,還可以實現微網站功能。運營者可將企業網站移植到微網站,用户通過關注微信公眾平台即可訪問微網站。對於擁有多個微信公眾賬號的運營者來説,該系統可以實現一站式管理多個公眾賬號。除此之外,通過用户與微信公眾賬號的交互,還可以實現許多其他實用的功能。本文主要是闡述了基於 ThinkPHP 框架的微信公眾平台 CMS 的設計與實現。

微信公眾平台 CMS,豐富了原有編輯平台的功能,可以使接入 CMS 系統的公眾賬號瞬間擁有十分強大的功能。微信公眾平台 CMS 的意義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於微信公眾賬號的運營者。對那些不懂計算機程序技術的運營者可以建立屬於自己的程序接口,讓他們通過簡單的配置,即可擁有強大而又個性化的微信公眾平台管理系統。使運營者可以專注於內容的運營,而不被如何呈現內容的方式而分心。相反地,該 CMS 還可以輔助運營者,以更佳的方式方法呈現運營者發佈的內容,用一些程序小工具維繫訂閲用户的粘度。

另一方面,對於微信公眾賬號的訂閲者。通過關注接入了微信公眾平台CMS 的公眾號,可以獲得比一般公眾賬號更多的功能,諸如天氣查詢、列車查詢、微網站等。可以使得用户對這樣的公眾賬號有着更好的用户體驗,使用户更加樂於使用這們的公眾賬號。

再者,對於微信公眾平台本身來説,開發這樣的 CMS,豐富和加強了微信公眾平台本身的功能,擴展了微信公眾平台的生態鏈。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促進微信公眾平台自身功能的擴展。

其次,我想談談這篇論文的主要內容。

本文利用了 THINKPHP 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礎上,利用 PHP 語言、MYSQL數據庫,開發出一套簡單易用的微信公眾平台 CMS.該系統將諸如首次關注、文字回覆、圖文回覆、微網站等功能模塊化。用户只需幾步簡單的操作,就能把自己的公眾號與微信公眾平台 CMS 對接,隨後就可以在該 CMS 中對自己的公眾號進行相應的設置,方便快捷的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本文的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要介紹了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現狀、課題研究的意義、微信公眾平台 CMS 的部分功能。

第二章,系統開發的平台與技術。對開發該系統所需的環境,用到的框架,使用的技術作了詳細的介紹。

第三章,系統需求分析。分別從可行性、總體需求進行了分析。然後從網站前台、管理後台、會員後台、微信端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需求分析。

第四章,系統設計與實現。分別對四個子系統進行了框架和模塊設計,並對各個子系統進行了實現。最後對系統中所用到的關鍵數據庫進行了設計。

第五章,系統運行與測試。對系統微信端的主要功能進行測試,測試系統的運行情況。

第六章,總結與展望。對全文進行總結並對後續的工作進行展望。

最後,我想談談這篇論文存在的不足。

這篇論文的寫作過程,也是我越來越認識到自己知識與經驗缺乏的過程。雖然,我儘可能地收集材料,竭盡所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論文寫作和系統開發,但論文還是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系統功能並不完備,有待改進。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批評指正,讓我在今後的學習中學到更多。

答辯技巧:

答辯是審查論文寫作質量的一種補充形式。教師在答辯會上提出一些問題,讓答辯學生回答,以便進一步瞭解答辯學生立論依據及處理課題的實際能力。答辯學生為取得滿意的成績,應掌握必要的答辯技巧。

(一)答辯前的準備。

答辯前的準備,最重要的是答辯學生的準備。

要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在於答辯過程的表現。答辯學生在提交了論文之後,不能有所鬆懈,而應抓緊時間積極準備論文答辯。

1.認真做好幻燈片。幻燈片主要內容應包括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姓名,選擇該題目的起因,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以及本論題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學位論文答辯一般要求將講稿與多媒體或幻燈片緊密結合在一起。幻燈片內容要簡潔,控制在10-20頁。宣講用的圖表宜精簡且具有代表性。圖要選可視性強、趨勢明顯,不同曲線最好用不同顏色加以區別。在論文中使用的表格如不適合宣講時,表格項目儘量簡化。一般行不超過4項,列以10項以內為宜。説明趨勢、表示差距的表格可改用圖表示,因為圖比表更易理解,解釋起來節省時間。

2.熟悉論文全文。要熟悉論文的主體和結論部分的內容,明確論文的基本觀點和論題的基本依據;弄懂弄通論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確切涵義,所運用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仔細審查、反覆推敲文章中有無自相矛盾、謬誤、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無與黨的方針政策相沖突之處等。如發現有上述問題,就要及時補充、修正和解説等。只要認真設防,在答辯過程中,就可做到心中有數、臨陣不慌和沉着應戰。

3.掌握相關知識。如自己所研究的這個論題學術界的研究已經達到的程度,存在的爭議,自己傾向哪種觀點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處和版本;論證材料的來源渠道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材料都要在答辯前做到有比較好的瞭解和掌握。

4.總結不足之處。論文有哪些應該涉及或應該解決,哪些在論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很少等,要認真總結和分析。是在研究過程中確已接觸到並有一定的見解,還是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觸的問題,只是由於覺得與論文表述的中心關聯不大而沒有寫入的問題等。

(二)答辯會的表現。

1.攜帶必要的資料。首先,學生參加答辯,要攜帶論文的底稿和主要參考資料。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允許翻看自己的論文和有關參考資料,答辯時雖然不能依賴這些資料,但帶上這些資料,如果一時記不起來,稍微翻閲一下有關資料,就可避免出現答不上來的尷尬和慌亂;其次,應帶上筆和筆記本,以便把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和有價值的意見和見解記錄下來。通過記錄,不僅可減緩緊張心理,而且還可更好地理解老師所提問的要害和實質,同時可邊記邊思考,使思考的過程變得自然。

2.樹立良好的信心。在作了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大可不必緊張,要有自信心。樹立信心,消除緊張慌亂心理很重要,因為過度的緊張會使本可回答出來的問題也答不上來。只有充滿自信,沉着冷靜,才會在答辯時有良好的表現,而自信心主要來自事先的充分準備。

3.聽清問題再作答。老師在提問時,學生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聆聽,並將問題回答思路略記在本子上,切忌未弄清題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對所提問題沒有聽清楚,可以請提問老師再説一遍。如果對問題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請提問老師做些解釋,或者把自己對問題的理解説出來,並問清是不是這個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覆後再作答。只有這樣,才會避免答非所問。

4.答題要簡明扼要。在弄清老師所提問題的確切涵義後,要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要充滿自信地以流暢的語言和肯定的語氣把自己的'想法講述出來,不能猶豫。回答問題,一要抓住要害,簡明扼要,不要東拉西扯,使人聽後不得要領;二要力求客觀、全面和辯證,留有餘地,切忌把話説“死”;三要層次分明;此外,還要注意吐詞清晰,聲音適中等。

5.答題時不可強辯。有時老師對答辯學生所作的回答不太滿意,還會進一步提出問題,以求瞭解論文答辯學生是否切實搞清和掌握了這個問題。遇到這種情況,答辯學生如果有把握講清,就可申明理由進行答辯;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審慎地試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講得不是很確切也不要緊,只要是與問題有所關聯,老師會引導和啟發答辯學生切入正題;如果確是自己沒有搞清問題,就應實事求是地講明自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搞清楚,表示今後一定認真研究這個問題,切不可強詞奪理,進行狡辯。學生在答辯會上,某個問題被問住是不奇怪的,因為答辯委員一般是本學科的專家。當然,所有問題都答不上來,一問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6.有衝突展開辯論。答辯中,有的老師會提出與論文基本觀點不同的觀點,然後請答辯學生談談看法,此時就應全力為自己的觀點辯護,反駁與自己觀點相對立的思想。答辯老師在提出的問題中,有的是基礎知識性問題,有的是學術探討性問題。

對於前一類問題,是要答辯學生作出正確和全面回答,不具有商討性;對於後一類問題,是非正誤並未定論,持有不同觀點的人可互相切磋商討。如果答辯學生所寫論文的基本觀點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又是言之有理和持之有據,能自圓其説的,就不要因為答辯老師提出不同的見解,就隨聲附和,放棄自己的觀點。

否則,就等於是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苦寫成的論文。要知道,有的答辯老師提出與論文不同觀點,並不是他本人的觀點,他提出來無非是想聽聽答辯學生對這種觀點的評價和看法,或者是考察答辯學生的答辯能力或對自己觀點的堅定程度。退一步説,即使是提問老師自己的觀點,答辯學生也應該抱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據理力爭,與之展開辯論。

不過,與答辯老師展開辯論時要注意分寸,運用適當的辯術。一般説,應以維護自己的觀點為主,反駁對方的論點要儘可能採用委婉的語言、請教的口氣,用旁説、暗説和繞着説的辦法,不露痕跡地把自己的觀點輸入對方,讓他們明理而誠服或暗服。讓提問老師感受到雖接受答辯學生的意見,但自己的自尊並沒受到傷害。這樣的辯論,答辯老師不僅不會為難答辯學生,相反會認為其有水平,基礎紮實。

7.要注意舉止文明。論文答辯過程也是學術思想交流過程。答辯學生應把它看成是向答辯老師學習、請求指導和討教問題的好機會。因此,在整個答辯過程中,答辯學生應尊重答辯老師,言行舉止要講文明、懂禮貌,尤其是在主答辯老師提出的問題難以回答,或答辯老師的觀點與自己的觀點不同時,更應該注意如此。答辯結束,無論答辯情況如何,都要從容和有禮貌地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