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氛圍

學識都 人氣:1.27W

創業的氛圍

創業的氛圍

創業指導】   彩電行業曾經有個“華工三劍客”,他們是TCL的李東昇、創維的黃宏生和康佳的陳偉榮。1978年,3人同時考入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專業,黃宏生和李東昇還分別是班上的班長和學習委員。中國彩電四強,除了長虹外,這三位同學曾經主宰着這個行業,這是一段佳話。

    “三劍客”中,黃宏生獨立創業,公司在香港上市;陳偉榮2001年從康佳“下野”後也獨立創業,公司已經上市;李東昇算不上獨立創業,是從基層逐步做起來的,最終改造了這個企業,用二次創業或許更能説明李東昇的作用。

    我不知道“華工三劍客”現象是一種巧合還是某種必然,實際上,創業是有氛圍的,在某種氛圍之下,創業的比例會出奇的高。    

    一個班級走出三位科技新富,則能比較好的印證創業氛圍的現象。

    李鋰、王躍林、黃世偉——成都科技大學(1994年併入四川大學)1981級化學系同班同學,王躍林與李鋰還是“上下鋪”。同時,他們三人還是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三家上市公司的創始人,這三家企業分別是海普瑞、硅寶科技和利爾化學。

    一個班級走出三位科技新貴,這是偶然嗎?

    化學系30多名同學中,有一個四人形成的團體,大家都有野心。但是,這四個人在大學中成績平平,他們時常逃課,有時候是覺得老師講的不過癮,有時候是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以至於大學畢業時,一個同學給王躍林的留言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在這個小團體中,李鋰是核心人物。他總是在追問和思考一些關於本質的東西。

    黃世偉是李鋰最好的朋友,他們還是高中同學。晚上從圖書館出來,他們經常到校門口喝一碗菜湯。有時候把一個問題討論得非常透徹、人很興奮的時候,他們有一句口頭禪:“像我們這樣的人不成功,還有誰能成功?”

    畢業時,這三個人被分配到研究院或企業,他們在專業研究上都有貢獻,有的還是國務院有特殊貢獻的專家,但他們最終都逃離了體制的束縛,自己獨立創業,並且都搭上了資本的快車,成為科技新富。

    儘管畢業後他們有20多年沒見面,彼此交流也不多,但他們走的路出奇的相似,難道這是偶然嗎?

    做飼料行業時,我發現養殖行業都一個現象,即使某個縣被稱為養殖大縣,仍然只有幾個鄉鎮或十幾個村是高密度養殖區,在這些區域,幾乎家家户户搞養殖。而在低密度養殖區,則只有零星的養殖户。

    進一步研究發現,養殖户之間往往是親朋好友。一家養殖成功了,他的親朋好友也會跟着搞養殖。當我發現這種現象後,我提出了一個“順瓜摸藤”的搞定養殖户的方法,主要是養殖户之間是有關聯的。

    這種現象,其實也是一種創業氛圍所形成的。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

 

你與什麼樣的人相處,最終會被這些人同化。

    創業是需要氛圍的,如果你身邊的人獨立創業的很多,那麼你很容易趨同。如果你的老鄉、同學、好朋友中創業者比較多,你的創業衝動也就越大。比如,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創業氛圍就比較深厚,這些地方的企業招聘本地工人就比較難,因為本地人都希望獨立創業,不願意打工。

    除了創業的意識外,創業的思維、創業的經驗也可以相互影響。中國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羣比較發達,這就是創業氛圍影響的結果。

    創業的氛圍提示我們:如果想創業,那麼就要參與到有創業氛圍的圈子中,感受創業的氛圍,學習創業的思維和經驗。

您現在正在訪問的是本站【創業指導】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