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萬眾創業漸成氛圍

學識都 人氣:1.38W

青年人的新選擇讓中國創業經濟迎來曙光

中國青年萬眾創業漸成氛圍

“大學畢業找份安穩的工作”,中國青年人正讓這個職業觀念發生轉變,“去創業”成為新選擇。在跨越觀念、具備勇氣、找準方向後,中國青年人的新選擇正推動創業經濟展露曙光,萬眾創業漸成氛圍。

“如果再給我一次選擇的機會,我想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創業公司。”加入北京海淀中關村創業企業格靈深瞳的覃曉飛如是説。過去八個月,他從中國知名的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一名在讀研究生,轉變成為“中國硅谷”中關村創業企業中的一員。

在學校時,覃曉飛開設了一個“西交大生活圈”的.微信的公眾號。也正是此時,格靈深瞳CEO何搏飛注意到了這個有創意的微信、有想法的“幕後人”。

“飛哥(何搏飛)聯繫上了我,交流後給了實習Offer”,覃曉飛後來知道,自己跨界進入的是一家由提出並將“谷歌眼鏡”變為現實的谷歌研究院博士趙勇、世界500強企業管理層何搏飛歸國聯合創立的公司。

和越來越多的技術型創業公司一樣,格靈深瞳有着強大的創業隊伍。曾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華人女孩陳心怡退學選擇加入格靈深瞳;還有一位曾就職阿里巴巴集團的總監,在公司赴美上市當天,來到格靈深瞳;也有放棄可獲得北京户口的機會,加入公司的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

這對當時的覃曉飛來説是個很強的衝擊。“‘神’一樣的隊友改變了我的世界觀,還有和硅谷一樣的創業氛圍……”覃曉飛説,當被問是否願意留下的時候,他毫不猶豫選擇加入創業公司。

覃曉飛的選擇並非個例,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人正將“創業”“創新”作為追逐實現自身價值的新選項,事實上,這一選項的優先排序正快速提升。

以中國高校資源最為集中的北京海淀區為例,“青年人”“90後”成為創業主力軍。2013年,中關村示範區35歲及以下的創業者共6785人,佔當年示範區創業者的五成,其中30歲以下創業者佔比達22。6%。

在中國首條以創業為名的街區“中關村創業大街”,青年人更是將創業視為一種時不我待的競速賽,這裏匯聚了大量的政策傾斜和市場資源。

創業經濟的好處顯而易見。2014年,中國創業公司小米約8000名員工實現收入743億元,平均11個人就實現一億元人民幣的收入。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引擎,政策也為迎接創業經濟的曙光做好準備。以中關村為例,“一塊錢、一個工位可註冊公司”,政策打造創業生態;圍繞智能硬件的創業甚至可以獲得全鏈條的“政策+市場”支持,大企業的底層技術、融資、設計打樣、推廣可為青年創業者所用。

對此,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看到了機遇。他説,中國鼓勵創新創業,這對微軟而言不僅僅是自身需要加強研發投入,也是讓我們與用户一道,讓科技能更好地促進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