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探討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3W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陶行知先生曾説:“做學問就是要學要問,光學不問,只能做到一半,光問不學,也只是一半,又學又問,才是完整的學問”。提問能力對於學習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語文學科為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提供了可能。首先,語文教材所選文本大部分具有內容豐富的特點,哪怕是一首短短的詩,其表達的內容都是無盡的。這為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其次,語文教材文本中的“空白”能夠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點”。再次,漢語言具有模糊性、多意性等特點:話中話、潛台詞、言外之意等等。這種多意、模糊美使文學作品內容更加豐富且更加複雜,利於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也有利於學生在探究語言表達的過程中發現並提出問題。教學實踐中大部分語文老師並不是很重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即使有提問,甚至如現在所倡導的“對話教學”也大多是教師問,學生答。長此以往,便讓學生養成了被動應答卻不主動質疑的習慣。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學生不會主動質疑便失去了主動思維的能力,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呢?筆者根據研究與教學實踐,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高中語文課堂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探討論文

一、轉變師生觀念,引導學生認識到提問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學生能從課堂習得什麼往往靠教師的引導。教師喜歡什麼、重視什麼,班上的學生往往也跟着有相同的愛好。教師喜歡滿堂講,學生便喜歡邊聽邊記;教師喜歡提問,學生就學會了思考;教師喜歡提問的學生,可能也就學會了提問。可能很多語文教師自身都不具備較高的提問能力,看不到提高學生提問能力的重要性,又怎麼給學生以正確的導引呢?所以,對於大部分習慣於自己講或者是習慣於自己提問學生回答模式的語文教師來講,要提高學生提問能力首先得轉變自身的觀念,認識到提問能力的提升對於學生終身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然後再把這種觀念傳輸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起衡量是否讀懂文本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能不能針對文本提出一些有效問題並能解答這些問題。筆者在平常的語文學習中也以能不能提問以及能否提出有效的問題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個主要考核點,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並激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質疑提問。

二、轉變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和思考時間

能否提出有效問題是一種能力,能力需要培養和鍛鍊。要讓學生具備這種能力,就必須給學生充足的鍛鍊機會,需要尊重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認識到學生才是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支持者、引路人和點撥者,放手讓學生去閲讀、去思考,去提問,學生才能提出真正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轉變教學方式,把以往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或以師生的討論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習和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重點考慮的.是如何引導學生看懂文本,如何提出有效的問題,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採用學生閲讀文本,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點撥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來進行教學。誠然,高中語文教學任務很重,要教的東西實在太多,正因為學生在高中階段要學習的東西多,老師更應該教給他們方法,何況高中學生已經奠基了九年學習語文的基礎,他們具備了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他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鍛鍊機會,更大的展示舞台。教師如果能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鍛鍊,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更多的機會去發揮,學生就會還給老師一個個的驚喜。

三、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思維過程就是不斷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又源於情境,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更容易提出有效問題。語文課堂中的問題情境是指語文教學中師生所面臨的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師生通過努力來克服(或尋找達到目標的途徑)的心理困境。問題情境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特定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問題意識,形成基於問題解決的學習任務,從而展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二是使情境中的問題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的經驗發生聯繫,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去“同化”或“順應”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個體意義,促使學生的認知結構改組或重建。問題情境有助於學生的有效學習,而其對學生有效學習的契入點在於能幫助學生提出問題。所以學生能否提出問題以及能否提出好問題,關鍵在於能否創設引導學生提問的情境。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作用在於——系統的給學生髮現問題的機會,並給予恰當的幫助,讓學生在情境中親自去發現儘可能多的東西。”即教師如果能創設適當的情景,便能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四、教師示範引領,帶領學生提出問題

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主要靠學生對文本的深入閲讀和獨立思考,但也少不了教師的示範作用。試想,如果連授學生以道的教師都提不出有效問題,又如何要求學生提出有效問題呢?學生的很多行為都是以教師作為榜樣,從教師身上學會的。語文教師只有先具有提問的精神,敢於大膽地對傳統、對權威持懷疑態度,並把這種思考過程展現給學生觀摩,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受益匪淺。教師的提問示範既可以引導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又可以讓學生從教師的提問中學會提問的方法以便善於提出問題。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具備善於思考、勇於質疑、善於提問的精神。不能設想,一個迷信權威,毫無創見的教師,會培養出敢於提問,富於創新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的示範可以是課堂上對文本的質疑,還可以是自己備課過程的展示,教師把自己備課過程的一些思考以及思考後對文本的批註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閲讀教師的思考過程中受益。

五、教給學生提問的知識與方法,對學生的提問能力進行強化訓練

課程改革進行了這麼多年,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日漸提高,如今大多數學生不是不敢提問題,而是提不出有質量的問題。筆者從實驗中發現,學生剛開始提出的問題要麼非常的膚淺,要麼根本就不是問題,而是為了提問把陳述句改為問題的形式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沒有掌握提問的相關知識和方法,為完成老師的任務不得已而為之。

這種知識與方法的匱乏首先表現在學生缺乏讀懂文本的相關知識,拿到一篇文章看了半天不知道文本表述的內容是什麼,也不知道該如何來讀懂它。其次表現在不知道問題是怎樣構成的以及應該從哪些角度、哪些方面或哪些層次來提問題。因此,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相關知識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的。例如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在教學中提倡養成學生對課文“四問”的習慣:

①寫了什麼?

②怎麼樣寫的?

③為什麼這樣寫?

④還能不能寫得更好?

通過固定的提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深入探究文本的能力,學生只有文本探究能力提升了,才能提出更有價值和意義的問題。教給學生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後,也要對學生的提問能力進行強化訓練。教師可以利用課前預習來促使學生提問,在學生預習課文時要求將不懂的問題記起來;利用課堂閲讀時間,要求學生互相提問題,並共同解決;語文課堂上也可以學生講,學生問,學生答。通過各種形式來對學生的提問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但不管哪種形式,學生所提的問題都應交給老師評價或交給學生相互評價,並及時反饋評價的結果。

當然,學生能否提出有效問題是一個複雜的工程,並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在課堂中多尊重學生的語文學習主體地位,多給學生以閲讀和思考的時間,多讓學生鍛鍊,相信學生的提問能力一定能得到較大地提升。

參考文獻:

[1]譚文麗.對話的藝術[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0.

[2]劉江紅.語文課堂有效提問探析[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苟晨輝.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研究[D].成都: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