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的思考論文

學識都 人氣:5.78K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課程改革 職業能力 課程整合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層次的思考論文

摘要:本文圍繞高等職業教育本質特徵,聯繫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實際,對技術學科、職業能力、教學分析、課程整合、課程分層、師生互動等方面的基本內涵和設計策略進行分析和研究。

為了推動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促進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快地向前發展,我院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職成教研究所合作,從2002年3月至2003年7月一起對鞋類設計與工藝專業、現代汽車技術專業、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等三個國家級、省級示範專業進行了課程改革試點。改革經歷了觀念更新階段、市場調研階段、課程設計階段、師資培訓階段。在整個課程改革中,圍繞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類型特徵,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論,嘗試了若干新的做法。雙方的合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合作的一些成果正被相關的專業所沿用。但對改革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深入地研究。

一、還要不要學科

學科,是指學術的分類,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如自然科學中的物理學、生物學,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學、教育學等等。

我們的基本看法是,學科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同樣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高職院校中的一切教學組織,都是以課程為單位,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一直到教學的管理,課程已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標誌。人們已經習慣了按“學科課程”思考的方式,一時確實還沒有更好更合適的替代品。

但是,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特別是在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學領域,我們認為,傳統的學科概念需要而且應該發生一些變化,應以技術學科或綜合學科逐步地取代一般的學科。這種變化完全是有職業教育的特徵所決定的。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職業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使它的學生能夠勝任企業的日常工作,企業的日常工作需要有多學科的支持。

所謂的技術學科是指為完成某一職業領域的任務所需的諸多學科知識的集合。如果説學科是從縱向的角度對學術分類的話,那麼技術學科則是從橫向的角度對學術進行分類。比如我們要成功的進行一次商業貿易活動,就需要執行者具有營銷學的知識、心理學的知識、法學的知識、公共關係學的知識、會計學的知識、統計學的知識、計算機科學的知識等等,這些知識都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項知識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有缺陷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説,技術學科同樣需要系統的、完整的知識體系,相對與所要完成的任務,其知識需要系統和完整。但是就其中的任一門學科的知識,它們又不可能是系統的和完整的,而且就他們之間,各科知識的含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學科的知識(如營銷學)應多一些,有的學科的知識(如統計學)相對就少一些。

二、由誰來作職業能力分析

職業能力分析是專業建設、課程開發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職業能力分析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由誰來作職業能力分析,我們提出應有兩方面的人員參於職業能力分析。一是來源於基層第一線的負責人,諸如醫院裏的護士長、連鎖超市裏的店長、機械加工車間裏的工段長等等,一是企業的領導者和總工程師。前者擁有豐富的生產第一線的實踐經驗,是對該職業最具發言權的人,他們能夠準確地、直觀地、生動地描述職業的種種要求,後者則是站在該行業的高處,能夠清楚地瞭解該行業國際最新發展的動態和今後若干年行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兩者的有機結合應該是該職業能力開發的最佳人選。

職業能力分析還需解決的是職業能力分析如何與經濟發展同步進行,這個問題實際也是職業教育如何與經濟同步發展的問題。眾所周知,教育需要一個週期,當前決定的事,往往要在三年或更長的時間之後才會有畢業生。似乎教育滯後於經濟發展在所難免。我們提出的職業能力分析不僅僅只涉及到當前,還顧及到不久的將來,即3—5年後的將來。

職業能力分析不僅要準確地提出某一職業所需的全部技能,還需要確定掌握某項技能所需的培訓時間。因為一個職業是有若干項專業技能構成的,而每一項專業技能的重要程度、難度、出現的頻度是不一樣的,因而獲得該項技能所需的時間是不相同的。因此就有必要計算每一項專業技能的重要程度係數、難度係數和頻度係數,然後根據三者之間的關係確定該項專業技能獲得所需的培訓時間。

三、教學分析的要點是什麼

教學分析是整個課程開發的最後一個環節,也是課程開發的最關鍵的環節。

如果説宏觀經濟的分析我們可以藉助於宏觀經濟分析的專家,勞動力市場的分析我們可以藉助於勞動力市場方面的專家,職業能力分析我們可以藉助於企業第一線的專家,那麼,教學分析的實現則主要依靠我們職業學校的教師,靠我們自己的專家來最終解決問題。

教學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職業能力分析階段的成果技能點(某個職業所需的全部專業技能點)逐一轉化成知識點,然後將這些知識點按照新的技術學科的要求(注意,不是原有的學科體系)組合成一門門新的技術活動課程。新的技術學科的課程與傳統的學科課程既有不同,又有聯繫。毫無疑問,新的技術活動課程需要知識,但這些知識是根據一定的技術活動的需要而加工整合過的知識,掌握這些知識的目的,是要我們的學生運用這些知識在最短的時間裏,最準確地去把握每一項專業技能,從而把握該職業所需的全部技能。教學分析的重要還在於它把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了,使職業培訓的結果可以通過一定的途徑(比如説學分)轉換成職業教育,也使學徒培訓與職業學校的教育有機的銜接起來了,能夠充分顯示出職業學校教育的優勢來。

四、如何進行課程整合

對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進行整合是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需要,由於生產力中科技含量的不斷提升,職業與職業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彼此之問的滲透與複合已日益成為發展的主流趨勢,對現有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進行整合是教育科學,特別是職業教育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現代的職業教育需要給學生較強的理論知識,也需要給學生較強的職業技能,但是學生受教育的時間是一個常數,必須有個科學的安排,對現有的職業教育的課程進行整合是也是心理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發展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當知識相互聯結時,當知識存在於情景中時,當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繫時,個體的學習效果才最好的。

所謂課程整合,就是按照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有選擇的將原來分屬於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機地組合成一門新的課程,將原來按學科體系分設的課程轉換為按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而設置的課程。高等職業教育的課程整合主要體現在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上。專業基礎課程的整合,主要圍繞着能夠“支持相近的多個專業的專業課程”這個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展開的,通常整合後的專業基礎課程所涉及的面比較寬,專業課程的整合,圍繞着能夠“承擔該職業的主要的工作任務”這個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展開的,通常整合後的專業課程所涉及的點比較深。課程的整合,並不是原有內容的簡單混合,而是有機地組合,課程的整合應是化學反應,而不是物理反應。 課程整合圍繞着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展開。這裏,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必須時時刻刻把握。凡是與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相關的內容,一般都應保留,不能輕易丟掉,凡是與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無關或者關係不大的內容,就是再精彩,也要堅決捨去,不能手下留情。

我們在課程整合的過程中牢牢把握着如下基本原則,圍繞着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去掉重複的部分,合併類似的部分,刪減繁瑣的部分,揚棄過時的部分,保留個性的部分,增加先進的部分。

五、怎樣實現課程的分層

長期以來,人們對我們所擁有的“知識大廈”都是縱向分割的,從上到下形成一門門獨立的學科,如上所述,職業教育的課程需要整合,因而對“知識大廈”不僅需要縱向分割,對其中的一部分,特別是專業部分還需要橫向分割,從左到右形成一層層獨立的技術學科。這相對獨立的、但又互相有聯繫的層次就是課程的分層。一般來説,一門整合的課程通常最多可分為三層,如會計學(——)、會計學(二)、會計學(三)。

課程整合和課程分層都是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課程分層是對課程整合的補充。課程分層能夠滿足不同的專業對同一課程的不同要求,用較低的層次滿足大類中的不同專業的共同要求,用較高的層次滿足大類中的不同專業的不同要求,使不同的專業各得其所,課程分層能夠滿足不同的個體對同一課程的不同要求,用較低的層次滿足低位需求學生的要求,用較高的層次滿足高位學生的要求,使不同需求的學生各得其所,課程分層還能夠滿足不同的教育類型對同一課程的不同要求,用較低的層次滿足低位教育類型的要求,用較高的層次滿足高位教育類型的要求,使不同的教育類型各得其所。

課程分層通常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則,每層的章節大致相同,但並不要求一一對應,較低層次具有的章節並非要求較高層次必須具有,每層的內容儘管有一定的重複,但較高層次與較低層次相同的內容,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分層的內容還需考慮與不同類型教育的同一內容相聯繫,較低層次的分層內容應與下位教學類型的內容相銜接(如中職與崗位培訓的內容相聯繫),而較高層次的分層內容應與上位教學類型的內容相聯繫(如中職與高職的內容相聯繫)。

六、如何體現師生的互動,

所謂互動,相對於單向的信息流動而言,是指雙向的信息流動。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單向的信息流動是指教師説,學生聽的教學過程,而雙向的信息流動是指教師與學生問的信息互動、學生與教師間的信息互動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信息互動。

互動要有互動的內容,教材應充分具備諸如問題的討論、案例的分析、路徑的取捨、方案的選擇等內容。有問題,才會有不同的答案,有案例,才會有不同的觀點,有路徑,才會有不同的取捨,有方案才會有不同的決策。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取捨,不同的決策,就能使課堂真正的動起來,就能使學生真正的動起來。一言堂就會真正成為羣言堂,教師的角色才會真正得到轉變,學生才會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人。

互動要有互動的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需要借鑑和引進適合互動的方法,這樣的方法就是國外職教界行之有效的行為導向教學,由角色扮演方法、案例分析方法、項目教學方法和計算機模擬教學方法等組成。採用這些方法實施教學,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變化,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成為一個諮詢者或指導者,由於學生參與了全部教學過程,從資料的收集、計劃的制定、方案的選擇、目標的實施、信息的反饋到成果的評價,因而表現出強烈的學習願望。

七、由誰來編寫教材

由誰來編寫職業教育的教材,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材。也許有人會説,這麼簡單的問題,還需要討論嗎,毫無疑問,教材當然應該有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來編寫。而我們的看法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教材,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教材應該有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和來自企業生產第一線的技術人員共同編寫,兩者的結合應是高等職業教育教材編寫的一種較為理想的模式,在當前相當部分的專業教材不同程度的脱離實際的情況下更為如此。高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師有他們自身的長處,他們在專業面有較的理論造詣,但是他們自身也有明顯的不足,他們缺少企業的實踐,他們對企業的瞭解往往是一知半解的。在這方面,他們可以得到來自企業一線的技術人員的幫助,後者有着豐富的實踐經驗,他們知道,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於未來的員工是必不可少的,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於未來的員工初步瞭解即可,哪些專業知識和技能對於未來的員工是暫不需要的。兩者的組合確實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