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整合實踐

學識都 人氣:2.27W

“校本課程”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校本化、個性化。二是學校設計開發新的課程。高中各學科教學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整合,應屬於第一種情形。依據現行國家高中語文教材開發出適合本校實際和特色的校本教材,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促進學生語文整體素質提高和有特長的發展,成為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整合的主要任務和目標。

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整合實踐

一、人文教育課程領域規劃

人文教育在根本上體現教育的本質與理想。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內容,是校本課程開發的重要領域之一。為此,我們把“人文教育課程領域”作為多元化校本課程體系的四大領域之一。依據國家課程體系,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並根據本校實際和農村地方特色,將人文教育領域課程分為四個模塊的特色活動課程,即心理健康、生涯規劃,閲讀寫作和鄉土文化。

學校是進行人文教育的主陣地,語文無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之一。本校多元化校本課程體系以特色活動課程設置為核心,設計與實施以各學科教學為載體,以學科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合作探究學習為主要方式的特色活動課程。學校在進行課程開發時,採用選擇、改編、補充、拓展、新編、整合等不同的方式,建立以語文學科為主導的特色活動課程有閲讀寫作、鄉土文化等兩個板塊。

二、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整合的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基礎性原則是指校本課程要以語文為基礎,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核心要素,不能偏離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校本課程依然是課程,是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不能脱離課程的基本要素而開發校本課程,否則就會成為學校學科教育的負累,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

2、開放性原則。開放性原則是指校本課程開發不但是對語文學科內容的包容,更是對語文學科內容的更新與發展,將語文學習內容貼近時代特點、社會發展與學生實際,建立起更開放的大語文教學空間。開放性原則還強調課程實施的途徑和空間上的多元與開放,主要打破班級授課形式,也就是打破班級之間、年級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界限,建立既整合又開放的課程實施體系。

3、實踐性原則。實踐性原則是指校本課程的內容與實施都要具備可操作性,以語文活動為主體,着力於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與探索,關注學生學習行為的轉變。實踐性是語言發展的基本特徵。長期以來,語文學科教與學實踐性差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是造成國內學生的母語水平低下的根源所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是在實踐中形成,只能在實踐中得到傳承,更需要在實踐中得到弘揚與發展。

三、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的整合實踐

1、以學科素質為目標,規劃校本課程內容。葉聖陶指出:“學習語文的目的,就在於把‘聽’‘説’‘讀’‘寫’四項本領學得更好。”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指出:“聽、説、讀、寫整體推進,才是真語文教學。”為此,我們在規劃校本課程體系中的人文領域課程時,主要以語文的“四項能力”為目標,設置主題活動和課程內容(如下表)。

2、實施“113”計劃,為校本課程實施搭建多元化平台。我校在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中,確定開展“113”建設計劃,具體為:一個協會;一個基地;三類項目。一個協會,在學科教育系列的校本課程開發中提出“一科一協會”的建設目標,也就是每一學科創辦成立一個協會,如語文學科成立了“文學協會”,並掛牌設立活動教室一間,一個基地。為了提升學校辦學特色,彰顯個性,要求每一學科依據學科優勢打造縣級以上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示範性基地”一個。如語文學科以“寫規範字、説普通話”為主題,創建了“省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三類項目,為了促進校本課程開發的深層次、實效性發展,學校確定“三類項目”建設,即:“青樹”小項目;省市級教育科研課題項目;校本教研項目。學校規定每一學科,必須在3年內參與並完成“三類項目”中至少2類課題各一個。如語文學科完成“青樹”小項目有《讀書樂評》;完成省級教育科研課題有《學生生活經驗的分析運用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完成校本教研課題有《口述歷史:“通渭堡子文化”》,這些課題項目有力推進了校本課程體系建設,也為校本課程實施搭建了多元化平台。

3、強化語文與各學科融合,擴展語文教育功能。《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校本課程依然如此,我們提出把語文與各學科融合開發具有綜合性、適應性的校本課程,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素養。主要開發實施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自然科學科目的科學探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各類文體的寫作能力;結合社會科學科目的文史閲讀、社會調查,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和綜合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並通過各類活動報告及演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校本課程是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而開發或選擇的課程。因此,高中語文與校本課程開發的整合必須強調時代性、綜合性、實踐性和適應性,切忌走入“應試教育”的老路。為此,我們挖掘本地教育資源,如紅色資源;鄉土文化與傳統;本地特色自然資源;校外社會實踐基地等,並利用學校自身優勢資源,如圖書館及圖書館進社區;各級文學協會會員;校園網、校刊、校報等,把語文教學向社會、社區延伸,通過各類時代性、實踐性強的主題活動,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擴展語文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