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讀書筆記

學識都 人氣:2.17W

《吶喊》中依然有很多可笑的,無奈的,反映荒唐的故事,在這裏是不可以一一去解讀完的,因爲魯迅文學的精髓是不可用幾個文字就概述完全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讀書筆記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讀書筆記

吶喊的讀書筆記

在《吶喊》的自序中,作者便闡述了創作的目的:療救。其中一句“因爲開方的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引發了深思。其實,藥引的奇特也是愚弄人的手段之一,因爲即使是奇特的但實際是傻瓜般的藥依然無法挽救父親的生命,以此引出學醫之路。隨後又在畫片上看到了麻木而愚笨的國民。作者便認爲“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爲不幸的。”毫無意義的看客與示衆材料是同等的死物,即使被毀滅也微不足道。以及《新生》出版的失敗也預示着創新與療救的困難。在這毫無邊際的苦悶荒原中,作者反省道: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但作者並不失望,而是“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於是,這“中國之脊樑”便真正地踏上了療救之路。

在《狂人日記》中,魯迅一開始便以文言文作爲片頭曲,闡明“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的創作原因。緊接着,第一句便是“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與美好月光的對比,突顯的是狂人的恐懼。何以恐懼?只怕是迴應了《輕肥》中的一句詩: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輕肥》中所描寫的是百姓無奈於饑荒,到了不得不互吃的場景。而在狂人的眼中的“吃人”,則是比狂人更加神經質的舉動。狂人重複着一句話:凡事總須研究,纔會明白。研究之後,便發現了吃人之道。在吃人的時代,所有的人都會吃人,所有的人也都冒着被吃的危險。而當狂人看着昔日的友人親戚在吃魚時,便將除他以外的事物全當成了吃人的物件。這便是神經質的終極表現。活在那麼一個吃人的時代,所有人都會被逼出被害妄想症來。

而後,狂人的哥哥又爲其帶來大夫,說是看病。狂人看着大夫的舉動,心想着“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卻聽見大夫說:“不要亂想。靜靜地養幾天,就好了。”然而卻是妖言惑衆,臨死前的安慰,猶如夜暮降臨前的夕陽之光。狂人便開始夢囈般的語誤:“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這話語中透着荒誕與神經,夾雜着無奈與淒涼久久地徘徊。

經歷了無數個充斥着噩夢的夜晚和被吃人的人死盯着看的白晝後,狂人大喊着“你們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以此提醒世人:毒害世人的思想終究會被摒棄。最後,狂人懷抱着挽救“沒有吃過人的孩子”寫下:救救孩子。後來便是一連串的省略點,預示着挽救新生思想之路的漫長與艱辛。但中國的脊樑依然會不懈地前進,爲新生與未來而奮鬥着。

在《阿Q正傳》中,傳記還沒有開始,阿Q便因自稱爲“趙太爺的本家”而被扇嘴巴子,犯賤開始了。每每被閒人揪住黃辮子,阿Q就以小蟲自詡,以此換來五六個響頭。而阿Q卻依然快樂着,飄飄然着,在假洋鬼子哭喪棒的啪啪聲中,阿Q在自己營造的精神勝利氛圍裏“快活得要飛去了。”生活在未莊的人都是變色龍。何以見得?自從阿Q非禮了趙太爺家的女僕吳媽後,未莊所有的女人見了阿Q便躲,未莊所有的府上都不再請阿Q做工,連酒家都不肯賒酒了。因走投無路,阿Q只好上城去。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到舉人老爺家去幫工了,帶回來白花花的銀子,以及全身上下打扮一新的阿Q。這回未莊的人大都敬仰起阿Q來,待阿Q演繹完“好看”的殺頭後,便更加敬仰,甚至有點畏懼了。

後來阿Q便經歷了想革命到革命失敗,最後落到被殺頭的結局。阿Q懼怕到連畫押都畫不好,他又因那圓圈畫不圓而羞愧。一個臨死的人,居然還顧着畫押紙上的認罪圈畫得圓不圓。當時人們的可笑與荒誕可見一斑。不過,他除了能夠擔憂此類事情還能擔憂什麼呢?他的命是註定了,就猶如他自己說的“二十年後又是一個”自欺欺人。而名聲,阿Q的名聲本來就不好,要不然怎麼總招趙太爺甚至是王胡這類敗類的打呢?我想起其中的一句話來:“至於錯在阿Q,那自然是不必說。所以者何?就因爲趙太爺是不會錯的。”在整個前往刑場的路途中,阿Q沒有唱一句戲,這也是一件讓看客們極爲不滿的事。衆人都在心裏大喊:那是怎樣的一個可笑的死囚呵!如此的麻木不仁,使這樣的形象映射出當時社會風氣的糜爛不堪。

《吶喊》中依然有很多可笑的,無奈的,反映荒唐的故事,在這裏是不可以一一去解讀完的,因爲魯迅文學的精髓是不可用幾個文字就概述完全的。

看完《吶喊》後,我覺得,生活在現代的我們依然需要療救。一是在文學方面,目前氾濫的都是所謂青春疼痛系列文學,大概阿Q看了也會憤憤地罵道:媽媽的!所謂青春疼痛文學,是以自以爲是優雅之文字,胡亂編寫一段段麻瓜般的愛情故事,似乎在強烈地鼓勵着青少年都早戀,以導致國家棟梁數目直線下降,未來將不堪設想。有識之士便謂此類文學爲垃圾文學。要堅決摒棄垃圾文學,與不學無術保持獨立關係,增強自身對生活的感悟,禪到人生的奧義,將重要的精神與品質通過有質感的文字表達出來,以此警示世人。村上春樹說:“故事的目的在於提醒世人。”這纔是寫作的`奧義。寫作的真正意義與目的,不應該純屬情感的宣泄或是永不着邊際的傻想法。所以我纔想努力,纔想參透一些重要的東西,纔想突破瓶頸。這樣的我才成長,這樣的時代才成長。雖然我只是偌大社會中的渺小個體,但我不認爲我不重要。我早說過,我和我的同學都很重要。畢淑敏阿姨也許會感到一點點安慰,因爲“重要不是偉大的同義詞”。只有更多的人抱着覺悟的心理,療救纔會發揮到極致作用。

二是精神方面。在書城裏,名著的價格一降再降,卻依然無人買;那些鬼怪奇談,娛樂八卦,假裝純情的所謂書籍即使價格再高也依然排到銷量榜的前列。我想起魯迅曾經感嘆道:民族劣根,難治啊!他那妙手回春的療救之術確實在那個黑暗的時代拯救過無數人的靈魂,但卻仍然讓一些頑根殘留了下來。所謂精神享受還是與物質有關。雷抒雁曾在他的文章中寫道:貧窮惡毒地嘲笑着文明。那早出晚歸的農夫一點也不在乎曾修飾了輝煌古代文明的磚頭和瓦楞,只因他的貧窮。所以,精神方面的療救所涉及的範圍太廣泛,就需要我們這些國家的未來來攜手共進,勇敢地創造美好的未來,實現精神上的療救。

某人曾透露過這樣的消息:現在的教科書正大量地刪除魯迅的散文與小說,原因是其太深奧及有人質疑它的精神是否仍符合現代社會的要求。我認爲這些質疑與擔憂根本就是杞人憂天。魯迅文學正是以其或犀利或辛辣或無奈的文字,鼓舞着在黑暗中艱苦奮鬥的勇士,“使他不憚於前驅”。要創新,或完成一件偉大的事都需要來自外界的鼓舞與支持。當我們真正瞭解到魯迅文學甚至是更多文學作品的精髓,才能真正地實現療救與精神上的富足,才能真正地給民族乃至世界帶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