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七年級觀書有感教學設計

學識都 人氣:1.24W

《觀書有感》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這首詩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爲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從而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七年級觀書有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考。

人教版新課標語文七年級觀書有感教學設計

【課題】

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22課《古詩兩首》——《觀書有感》

【教材簡解】

《觀書有感》是南宋理學家朱熹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這首詩借景喻理,借方塘水之清澈,是因爲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暗喻人要心靈澄明,就得不斷讀書,時時補充新知,從而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活水對於方塘的重要性。

3、瞭解說理詩,知道這首詩蘊含的哲理,懂得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

4、培養獨立鑑賞詩詞的能力,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半畝方塘的美麗景色,明白源頭活水的重要性,同時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美。

難點: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係,領悟詩中蘊含的深刻哲理。瞭解詩借景喻理的特點。

【課前準備】

1、收集朱熹的讀書名言和古詩,弄懂它們的意思。

2、預習《觀書有感(二)》,理解詩意。

3、查閱資料,瞭解朱熹,並可以用自己的話介紹朱熹。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高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僅是積累,更是溝通,是學會帶着情意去溝通。因此,古詩教學中,讀是基礎,悟是關鍵。要以讀爲本,重在悟情、傳情。在教學中,教者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相互交流中,朗讀、品味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在朗讀與吟誦中走進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達到自悟自得,並着眼課題,啓發思考,回扣主題,補充閱讀,豐富學生的積累。

【設計思路】

課堂伊始,教師帶領學生讀朱熹的讀書名言導入到新課的.學習。初步學習古詩時,要求學生帶着具體的學習任務去自學,通過自學成果的檢查,反饋初讀成果,朗讀做到字音正確、節奏鮮明。本課的重點是理解詩句的意思,引導學生找出詩眼“清”,抓住重點字“鑑”和重點句“天光雲影共徘徊”,來感受半畝池塘的清澈明淨。學習後兩句詩時,引導學生體會源頭活水對於池塘的重要性。理解古詩內容與題目的關係,領悟不斷讀書,不斷汲取新知識的重要性,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有了上面學習的鋪墊,對照精心的板書設計,再加上教者富有啓發性的疑問,這一難點的教學就水到渠成了。

【教學過程】

一、品讀名句 初識作者。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兩首》,首先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有四句名言,請你去讀一讀,試着讀懂它們。【出示】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活到老,學到老。

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

2、學生自由讀——能讀懂嗎?它們都是關於——讀書的,讀書也叫“觀書”,板書。能給我們很好的警示,我們一起熟記於心。【齊讀】

3、知道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是誰說的嗎?(朱熹)【板書,強調“熹”的寫法】

4、誰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他呢?這就是朱熹,【課件出示簡介】默讀,一起來讀一讀這段簡介。

5、過渡:朱熹先生是勤奮讀書的典範,不光讀,還注意思考。有一天,他讀書讀累了,信步走到一個池塘邊,一塘清水引發了朱熹對讀書的又一種思考,板書:有感。於是,他頗有感觸地寫下了一首詩——觀書有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二、品析詩句 理解詩意

1、首先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的自學提示,初步自學這首詩。【出示自學提示:1、反覆誦讀,讀準字音,讀出詩的韻味;2、理解重點詞語,說說各詩句的意思。3、藉助插圖,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生開始自學,師巡視,提示要紮紮實實把這三個要求落實到位了。一半時間後,可以建議學生互相交流交流。

2、檢查誦讀。

1)同學們,朱熹說過:“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少一字。”你能聲音響亮、準確清楚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讀,相機正音“鑑”“徘徊”,再指名讀】

2)詩有了節奏,就會給人美的享受。誰又能讀出這七言絕句的節奏來呢?【指名讀,評價——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等,出示標註的節奏提示,男生齊讀】

3)古詩大多運用逗號和句號,這裏有個特殊的標點,你發現沒有?(?)所以這句要讀出什麼樣的語氣呢?我們一起來讀三四句。

小結:其實,讀詩不在於語調的高低,也不在於搖頭晃腦,在於把詩的節奏和韻味讀出來,待會兒我們理解了這首詩,讀出的韻味會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