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血壓的臨牀表現及判斷標準

學識都 人氣:2.79W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發現了高血壓的發生、發展存在"軌跡現象",即血壓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所處的百分位數基本不變,兒童期患高血壓的患兒到成年期患高血壓的風險是兒童期非高血壓人羣的4.6倍。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指出我國兒童高血壓的患病率,學齡前兒童爲2%~4%,學齡兒童爲4%~9%。積極預防、早期診斷、合理治療兒童高血壓對預防成人高血壓、減少成人期心腦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兒童高血壓的臨牀表現的知識,歡迎閱讀。

兒童高血壓的臨牀表現及判斷標準

兒童高血壓的臨牀表現

兒童高血壓同樣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其中80%爲繼發性高血壓。在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6歲),原發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非常低,隨年齡增長,學齡期(6~12歲)及青春期(>12~18歲)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患病率升高。單就高血壓本身而言,原發性和繼發性高血壓臨牀表現相似,繼發性高血壓除具有高血壓的表現外還具有原發病的症狀和體徵。

1原發性高血壓

1.1一般臨牀表現

兒童原發性高血壓多爲輕、中度高血壓,無特異性臨牀表現,多於體檢時偶然發現。當血壓明顯升高或持續性升高時,可出現頭暈、頭痛、鼻出血、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視物模糊等表現,嚴重者可出現驚厥、偏癱、失語、昏迷等高血壓腦病表現,當血壓短期內急驟升高時還會出現心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腫等高血壓危象。

1.2靶器官損害的臨牀表現

兒童原發性高血壓因起病隱匿,故多數在發現時血壓已明顯升高,常伴心血管、腎臟、視網膜等靶器官損害。

1.2.1心血管損害

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兒童高血壓引起靶器官損害的最突出表現,臨牀工作中可利用超聲計算左心室質量指數(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進行判斷。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 thickness,CIMT)增加也是反映兒童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一個證據。

1.2.2腎臟損害

兒童高血壓對腎臟的損害主要表現爲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和尿蛋白增加。但很多腎臟疾病本身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故發現高血壓並伴腎功能改變時,應注意區分原發或繼發。

1.2.3視網膜損害

兒童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多爲Ⅱ級,即局竈性小動脈收縮或迂曲。視網膜病變出現較其他靶器官損害要早,對於早期評價高血壓的靶器官損害及評價心血管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2繼發性高血壓

有研究報道兒童繼發性高血壓的.病因中,腎臟病變佔60%~70%,其他如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中毒等共佔25%左右。與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相比,兒童繼發性高血壓的血壓水平升高更明顯,除具有高血壓本身的表現外,還表現出相關原發疾病的臨牀特徵。

2.1腎源性高血壓

各種急慢性腎炎、腎炎型腎病、先天性多囊腎、結締組織疾病腎損害等多種腎實質性病變均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這些患兒的血尿、蛋白尿、氮質血癥、水腫等表現較爲突出,且多有水鈉瀦留,血容量增加,故表現出舒張壓增高、脈壓差減小的特點。

另外,腎動脈狹窄、腎動脈炎、腎靜脈炎等腎血管疾病也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對於發現有腹部血管雜音的高血壓患兒應高度警惕。

2.2心血管源性高血壓

主動脈縮窄、脈壓增寬的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主肺動脈隔缺損等是導致兒童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心血管疾病。這些患兒多具有多汗、生長髮育落後、活動量下降、發紺等先天性心臟病表現,而且主動脈縮窄、動脈導管未閉患兒還會表現出上肢血壓高於下肢血壓的特點。

2.3內分泌源性高血壓

易引起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內分泌疾病有皮質醇增多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鉻細胞瘤等,這些疾病除有高血壓表現外,多同時具有電解質或內環境紊亂的臨牀表現。

兒童高血壓的判斷標準

正常血壓水平與年齡、性別和身高有關,故兒童血壓不同於成人,目前主要有3種方法可用來判斷兒童高血壓。

1以年齡換算定值判斷法

目前公認的平均血壓與年齡的換算公式爲:嬰兒平均SBP=[68+(月齡×2)]mmHg;≥1歲的兒童平均SBP=[80+(年齡×2)]mmHg;各年齡組兒童的DBP=[SBP×2/3]mmHg。SBP或DBP高於同年齡段的平均血壓20 mmHg即可診斷爲高血壓。

由此簡化出來一個簡單的診斷標準,即嬰幼兒SBP>100/60 mmHg,學齡前兒童SBP>110/70 mmHg,學齡期兒童SBP>120/80 mmHg,13歲以上者SBP>140/90 mmHg,即可診斷爲高血壓。

這是目前臨牀中應用最廣的一個判斷標準,但此標準僅考慮年齡因素,難免誤診或漏診。

2均數±標準差法

將個體血壓與同年齡、同性別組羣體血壓相比,個體血壓超過羣體血壓均數的2個標準差作爲高血壓的診斷標準。此標準同時考慮了年齡、性別對血壓的影響,但沒有區分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臨牀中使用範圍不廣,通常只適用於學生體檢及人羣健康調查。

3百分位數法

即以兒童羣體血壓數據爲基礎,構建兒童的血壓百分位曲線,並選取相應的百分位數血壓數值作爲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的判斷標準。

2010年米傑等對我國4個直轄市和7個省、自治區的兒童進行調查,同樣利用百分位數法提出我國3~17歲兒童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簡稱2010年中國標準,見表1、表2),該標準包括了SBP、DBP-K4、DBP-K5 3個指標的參照標準。將2010年中國標準的高血壓診斷界值(P95)與2004年美國標準中身高P50所對應的高血壓診斷界值(P95)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男性7歲前和15歲後的SBP的診斷界值及男、女性5歲後的DBP-K5診斷界值均是2010年中國標準低於2004年美國標準,其他年齡組中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該標準符合我國兒童發育水平,同時與國際標準接軌。

兒童繼發性高血壓患兒的血壓水平、臨牀症狀及併發症發生率均較原發性高血壓明顯,故易得到及時診治。而兒童原發性高血壓的血壓值升高程度多數較輕,症狀多數缺乏,即使有也表現輕微,因而易被忽視。因此,對兒童高血壓進行早期識別並干預,對預防成人高血壓,減少心腦血管意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