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學識都 人氣:2.78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

教了化學這麼多年,在教學中遇到過很多問題。通過這此培訓學習,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對於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在此也作了個總結,於同行交流。

一、讓學生做好筆記相當重要。

現在所使用的教材,內容是經過濃縮的,可我們不能只讓學生學習“精華”,還得把內容講細,講完整,要補充很多知識,所以讓學生做好筆記,把各知識點進行完善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了筆記,對學生課後的鞏固、複習也相當重要,否則,學生連一些基本的題目都沒法解答。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記憶。

有人說化學是理科中最簡單的一個學科,可我認爲化學是理科,卻又像文科,要記憶的東西特別多,如:元素符號、原子團、化合價、離子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還有很多概念、定義、規律、原理等,這些知識在上新課的時候,逐漸向學生介紹,一段時間後,再進行歸納、小結,讓學生讀、寫,讓學生記,給學生聽寫。特別是化學方程式在會考中佔有一定比例,要求學生必須過關。

三、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選擇教學方法。

要搞好教學光憑自己的工作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很多學生來說,上課一聽就明白,課後卻糊塗,做練習題時,心中沒有一點底,也有人反映說每節課的內容多,上得有些快。可我一想,我上得也不是很快,屬於正常的教學進度。問題出在哪兒呢?後來,通過對學生的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只是在課堂上聽懂了,課後沒有及時複習,該記的沒有記住,知識沒有得到鞏固,於是問題越堆越多,學生覺得記不了,更不要說綜合運用了,這樣,學生就產生了畏難情緒,感到要學好化學好難。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一)教學時,加強趣味性和新舊內容的聯繫,以舊引新,講新復舊。

(二)用綜合對比法,對知識進行總結,融會貫通,揭示規律。比如在學完實驗室製氧氣和二氧化碳後,把實驗室製取這兩種氣體的藥品,原理、裝置、步驟、收集方法、檢驗的方法、驗滿的方法,注意事項進行對比。

(三)針對他們的畏難情緒、怕苦怕累,怕付出了又沒有收穫的心理。我專門安排時間,讓他們記憶,複習某部分的知識,然後找一些相關的題目進行練習,結果多數學生能很快完成那些題目。這樣的結果讓他們感覺到,化學還是可以學好的。

四、對兩類題的教學探討。

簡答題和綜合實驗題,是很多學生感到很難的兩類題,包括一部分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屬於這種情況,在歷次的考試中,丟分嚴重。

對於簡答題,有一部分學生是無從下手,不知道用哪個或哪些知識或什麼化學原理來解答;成績好一點的知道解答題目所要用到的知識原理,可也是表達不清楚,寫了一大篇卻沒有說到點子上。所以在這類題上,我們還要多下功夫,找一些題多讓學生練習。讓他們弄明白,題目的意思,該用什麼知識原理進行解答,怎樣描述得準確、完整。

綜合實驗題文字多,信息新、閱讀量大、隱蔽性強,學生一見就怕,爲了答好綜合實驗題,應該做到:1、務實基礎、聯繫實際、訓練多變,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2、重視培養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學會審題,通過閱讀,能對題中的一些信息進行摘取,重組和加工,找出實驗目的、已知條件、有關數據、相關信息等。

五、做好期末複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要做到有計劃、有目的的進行。每個階段,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驗題都要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對稍差一些的學生,佈置一些難度較低的題,爭取提高會考的合格率,在複習過程中,通過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複習重點。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2

化學中考分數爲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說,比例偏低了,所以現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爲提高中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過認真反思,決定在複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複習中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爲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爲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爲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五、對難點內容加強練習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爲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說,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2、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溫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爲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3、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一定要練習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學生對這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就要從兩個概念的相互關係的着重練習做起,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後,可接着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麼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爲什麼?”這樣,可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反覆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化學概念的複習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六、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經常與老師及時進行交流,精選習題提高課堂效率。在習題處理上:

1、選題要有代表性和啓發性

化學習題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標準就是習題類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針對重點。

選題的啓發性是指選取的習題材料要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潛在水平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指導、啓發和激發作用,將設計好的一系列問題,作爲思維的路標,引導學生循着符合邏輯規律的方向進行思考,質難問疑、創造提問和答疑的民主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進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點帶面,突出思路教學

在習題課教學中,重視題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審題,讓學生弄清每類習題與哪些概念、理論、公式和哪些物質的性質有關,進而找出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係,然後根據習題特點,找出解題的要害,從而形成正確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案,把握解題方法,並能列出解題格式,要點和注重事項。如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一般思路爲:⑴審析題意。從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關係。⑵列已知,設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寫出答案並驗算複覈。

3、要重視習題課的反饋糾正。

習題課教學中,對學生習題中出現的範例和錯例應及時整理,並反饋給學生。如解題中的簡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筆答題邏輯的嚴密條理清楚,通過講評,介紹給其他學生,有利於推廣交流,啓迪思維。使學生熟悉到解任何題目,把握必要的知識是基礎,間接新奇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通過對錯例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理解爲什麼會出錯,從而對症下藥。對錯誤嚴重的,還可以進行面批、面改,給予個別輔到,便於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學計算,提倡一題多解

化學計算使學生今後從事農業生產和繼續學習及從事科學實驗研究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學生從量的方面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把握化學計算的技能和培養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學課教學中我有突出了計算習題的教學,因爲:

⑴化學概念是化學計算的基礎。

通過化學計算,可以瞭解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把握程度。這樣,教師就能針對具體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例如:學生對溶解度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關係的換算經常搞錯,那就必須從這些概念出發,弄清它們的涵義,然後從溶質、溶劑、溶液的量的單位尋找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得到解題的途徑,這樣通過化學計算,使學生對化學概念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過一題多解,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學生熟悉解題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愛好,可以使學生有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機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辦法可以引導學生多中選優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⑶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培養學生化學計算能力和解題技巧

化學綜合計算題,把較多的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原理,物質知識和多種計算機能聯繫在一起。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可以更好的練習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化學計算技能和解題能力。在加強綜合計算題指導時,着重點放在題目的分析和解題思路上

七、加強實驗教學。

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也是學生易失分點,此類型題應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複習中加強了這一部分的力度,引導如何審題、實驗設計方案,收集相關題型加強訓練。

以上是我在教學上的一些體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3

一、教學方面的經驗

(一)認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節處理方法:前兩年用的是老教材,這兩年改用新教材。新教材增加了兩個單元,用化學科學知識充實了化學教材,加強了化學與人們關心的課題,如材料、能源、環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與滲透,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加強了新課程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認真研究總結歷屆中考試題,細心研究考試說明,總結出考試重點和熱點,貫穿於教學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

(三)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鍊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儘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於一身,使學生有置身於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學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五)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因此我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表揚鼓勵他們;當他們退步時我找他們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在課堂上儘量地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加以稱讚,激勵他們喜歡上化學,變要他學爲他要學。

(六)練習和考卷的選擇:一份好的練習和考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要進行合理精選,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使學生在輕鬆高效中掌握知識。

(七)科學制定計劃: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複習計劃,明確其內容和要求。有了計劃的引導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學方面的不足

我還應該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動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信息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三、有待反思的問題

“初中化學探究學習”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這棵“老樹”中“開出了新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了一些其它問題有待解決:

①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儘快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

②學生學習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實驗越來越多,非課堂內做探究實驗,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

③學生對探究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由於時間概念淡,易影響其它學科學習。引起家長的反對這一矛盾如何解決。相信,經過更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4

走上講臺時,我故意停了一會。同學們看着我,不知我葫蘆裏到處賣的是啥藥。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剛纔看了大家幾眼嗎?

下面學生開始交頭接耳,仍然是不解的神情。

我說:我看了你們三眼。第一眼我是看到了全班的同學。第二眼就只看到兩個還是那兒交頭接耳的同學。而第三眼我就在看那兩位同學到底爲什麼交頭接耳。

同學們開始笑了起來。他們意識到,我實際在講用雙線橋法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的分析。因爲在上節課我對他們說,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我們要看他三眼:第一眼看整體的元素化合價;第二眼就只看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化合價;第三眼就要從量的角度看這些元素的原子電子轉移的情況。

我寫了兩個方程式。一個是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一個是二硫化亞鐵與氧氣生成氧化鐵與二氧化硫的反應。我讓學生分析分析其中電子轉移情況。

有的學生小聲嘀咕,說這兩個方程式以前沒見過。但過一會便拿起筆開始分析起來。

沒想到學生們還都分析得不錯。有一位同學沒有打箭頭。我在講評的時候引入一句話。我說:同學們,在管理學上有一句經典名言,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大家可能在考試時由於這個箭頭會丟失兩到三分。(哈,又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學生們笑了,開始檢查自己的作業,表示贊同。

我開始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第三個階段的學習。第三個階段是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的問題。氧化性還原性到底是什麼?它是衡量什麼的?

我想,學生們首先對這個問題有個清醒的認識。

我寫了兩個方程式。一個是鐵與硫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了硫化亞鐵,另一個是鐵與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了氯化鐵。我首先介紹說,在化學研究中有兩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一種是類比(compare),一種是分類(classify)。現在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兩個反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們馬上七嘴八舌地叫了起來。有的說都是化合反應,有的說反應的條件相同,都是點燃,有的說都有鐵,有的看到更深一點,說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且還原劑都是鐵。我說:看來大家都有非常敏銳的觀察(observe)能力,有一點可以形成共識,這兩個反應是在反應條件相同下還原劑都是鐵的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再看看,這兩個反應有何不同之處。

學生們馬上說:生成的產物不同,鐵的化合價不同。我又問,產物不同說明了什麼?爲什麼產物會不同?學生回答說:產物不同說明氧化劑的氧化能力不同,其原因是因爲一個是與硫反應,一個是與氯反應。我提示說,在這裏硫與氯都是作爲氧化劑,從這兩個反應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請大家在筆記本上記下你的體會。

學生們開始思考起來。我走下講臺,看到了絕大多數學生這樣寫着:氧化劑不同,其氧化能力是不同的。

我覺得我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我想在學生頭腦裏對氧化能力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但這還不是一種本質的認識。於是,我繼續追問:現在我們認識要向深處走一點,爲什麼氧化劑不同,氧化能力是不同的,氧化能力實質上是反映什麼的?現在大家以上面例子作分析,看看是氯氣的氧化性還是單質硫的氧化性強。

學生們馬上回答:是氯氣的氧化性強。我問:爲什麼?學生反應很積極:因爲在同等條件下氯氣把鐵氧化成三價而硫只把鐵氧化成二價。我說:大家很聰明,可是我還是要問爲什麼?

學生們又低下頭思考起來。他們可能認爲,他們已經回答了氯氣比硫氧化性強的原因。我提示道,在化學問題的探索中,當我們追根索底時,到最後往往答案回到了物質的內部結構中,有一句話說:結構決定了性質。

有的同學似有所悟,但仍然默不作聲。看來,他們仍然沒有將氧化性強弱與物質內部結構聯繫起來。

我於是在黑板上畫出氯和硫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我請同學們分析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一個是氧化性強弱,一個是得失電子的能力。同學們開始動手分析起來,他們在草稿紙上寫下,氯的氧化性強於硫,氯更容易得到電子。

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氧化性強弱與氧化劑得電子能力有關係嗎?你們體會到這是一種什麼關係,請在筆記本上寫下你的體會。

我看到,絕大多數同學們寫下了,氧化性愈強,得電子能力愈強。我繼續問:你們看,氧化性實質上是描述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氧化性的實質是氧化劑的得電子能力。我又問:那麼還原性的實質是什麼?他們又回答:還原性的實質是還原劑的失電子能力。

我說,同學們,你們能從氧化性的實質推及還原性的實質,你們就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很有用的研究方法,你們在以後要多多嘗試這種方法。

我在黑板上寫下:

氧化劑------氧化性--------得電子能力

還原劑------還原性--------失電子能力

這時,下課鈴已“鐺鐺”響起。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5

摘要:隨着新課程改革,小組合作式、互動式教學作爲先進的教學方式逐漸吸引了教育者的眼球,並加以應用;而這種教學方式恰好是非常適合於初中化學教育的。初中化學教育教給學生的僅僅是一些基礎的知識,初中化學教育應側重激發中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他們把所學的化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關鍵詞:初中化學;學科興趣;小組合作

引言

在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顯得比較特殊,特殊在於三年的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僅佔一年時間。這樣的安排,說明了化學這門學科的難度應該是高於其他學科的,這一年也是激發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興趣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這一年的化學教育顯得尤爲重要。而應該如何去落實這一年的教育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論述。

一、以激起學科興趣爲目的的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我國填鴨式的教學往往會消磨掉學生的興趣。就算學生一開始對該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在“老師教的不是學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爲目標的國內教育環境下,恐怕學生僅存的一點興趣也會消亡殆盡。我國目前對於這種教育現狀的確應該稍做改變,應從以獲得高分爲目標轉變爲以激起學科興趣爲目的的教學。爲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爲我國培育未來的國之棟樑,以興趣爲目的的教學迫在眉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序言中有鎂條燃燒的照片,但圖片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學生了;且鎂條燃燒的整個過程也不是一張圖片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教師用枯燥的語言形容鎂條燃燒時的場景,相信學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此時教師就可以採取別的措施吸引學生的眼球,如現場燃燒一段鎂條。此時,學生不僅對“鎂”這種元素有了更加直觀的瞭解,更是讓他們體會到化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實踐性,這便從化學的第一節課就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爲今後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對於一門學科的興趣,還源於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甚至教授這門學科的教師。筆者就曾聽說過,有學生因爲不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就放棄該門學科甚至厭惡該門學科;也曾聽說過,因爲非常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學生能在該門學科取得較爲驚人的成績,這些都是鐵錚錚的事實。所以作爲人民教師,應該首先讓自己變得優秀,受學生歡迎,才能保證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化學亦是如此。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與授課教師息息相關,教師應該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氛圍,最終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爲手段的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在多次試驗後,證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確是比較高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優勢在於以下幾個方面。(1)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實現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相較於應試教育,教師生動的講解,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可以一改枯燥的講解式授課方式,多拋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大家思考。這樣的問答方式可以促進互動性;還可以讓某個小組在教師的協助下備課、講課,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動性。(2)互助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互相幫助,彌補互相的不足之處。這不僅僅有利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3)參與性。以往學生個體的學習,往往會敷衍了事,隨便抄抄別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當以一個小組的名義進行學習時,學生心中就會有一種團隊的責任感,因此就不能隨意爲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學生的參與度。(4)體驗性。當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證了他們的體驗性。如學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會產生沉澱,以前只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和做實驗,可能坐在教室後排的學生根本沒辦法看到結果,對他們來說,這個實驗做了也和沒做差不多,僅僅停留於教師的說教和課本。但是,如果讓學生分小組去完成,那麼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清晰地看到整個實驗發生的過程。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有了對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於化學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的教學。(5)探究性。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羣人聚在一起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拋出問題,由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問題;也可以由教師給出一個課題,學習小組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發掘化學的奇妙之處。(6)自主性。在小組中,合作學習總是很容易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少了教師的“囉唆”,學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學生就不會顯得畏縮,有問題敢大膽地提出;且沒有了教師張一張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學生更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自發自主地學習,這在他們以後的化學學習生涯中也顯得尤爲重要。將以上六點特徵及其他的特點綜合在一起,使小組合作成爲化學教學的必要手段。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

世界是由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創造的。現在整個世界都在呼籲創新性人才,這足以說明創新能力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1]。而化學作爲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從社會需求來看,其實對學生創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學並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畢竟初中生纔剛剛接觸化學這一門學科。教師可以藉此時機,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思維,進而使他們逐漸具備創新能力。居里夫人曾說過:“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初中生涉世尚淺,對世界仍充滿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優勢。初中生首次在課堂上接觸化學,必定有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聽起來比較“低齡”的問題。此時也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講解,不要以消極的方式打擊學生的好奇心。只有保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纔會、纔敢在學習中大膽想象,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2]。

四、落實到生活中的化學

化學不僅是一門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學科,還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充滿着化學,如:食用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有些還含有碘;鐵釘放在空氣中會生鏽,那“鐵鏽”又是什麼呢?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又會加速鐵釘生鏽呢?想要減慢鐵釘生鏽,又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又如:汽車尾氣對環境危害非常大,那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呢?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危害?人們又該如何去處理才能降低汽車尾氣對環境的危害呢?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在人們周圍。別說初中生,小學生也應該聽說過,事實卻是大部分的學生卻沒有真正地思考過。但是,如果這批學生真正地思考起來的話,說不定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鐵釘生鏽的原因、解決方法等學生們都已經知道了;但汽車尾氣的解決方法卻始終沒有落實。因此,教師可以藉此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筆者曾接觸到一位在國外學習材料化學的女博士,瞭解到現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清潔能源;而這類人才也是極度稀缺的,教師可着力在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這與子孫後代的生活息息相關。綠色化學也是現在常提到的詞彙,教師亦可從類似於“綠色化學”等詞彙出發拓寬初中生的眼界,有時必要的課外知識也有助於激發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基礎的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以小組形式自主學習,並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化學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沈慶.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xx(14):138-139.

[2]扎世鵬.初中化學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神州(上旬刊),20xx(09):209.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6

通過近階段的化學教學,我對化學教學有下面淺顯的思考:

在化學教育的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教師的教育對象,還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一切教學活動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對某種物質的學習,首先從結構推出性質,再從性質推出存在,製法、用途、檢驗方法等。教學中不能僅滿足於課本,而應該在紮實領會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將化學的視覺放開,着眼於化學發展新成果,着眼於化學與科學、技術、工、農業生產、社會的聯繫,着眼於化學發展的新成就,應用課本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設鬆寬和諧的氛圍,培養人人善問的習慣,激發人人求新的慾望,提供人人動手的機會,給予人人成功的條件。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互動,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多種器官並用,發揮自身的創新潛能。講、議、辯、練相互穿插,各種媒體有機結合,不斷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創新能力。《初中化學教學反思9》這一教學反思,來自網!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7

在前幾節的學習中,學生一步步地補引入了微觀世界,已經初步建立起對具體粒子的認識,但在同位素的學習中,出現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在本節內容中還要進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從分析具體的物質組成出發,使學生知道不同物質裏可以含有相同種類的原子,然後再指出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爲它們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然後再結合同位素的意義去理解相同種類的原子屬同種元素,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應該會更順理成章些。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8

興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礎上,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認知和活動傾向。心理學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並不懸殊,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學生就沒有認知的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動力。初中學生正處於興趣廣泛、求知慾旺盛的時期。如何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於我們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是本人幾年來在化學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共勉,但願能拋磚引玉。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後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爲重要。初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麼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爲什麼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爲什麼會腐爛?”“鐵爲什麼會生鏽?”“煤氣爲什麼會致人死亡?”“人胃裏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麼藥治療?”等等。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2、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初三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後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有利於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3、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體現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裏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爲什麼會生成銅綠?什麼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麼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4、開展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

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於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鬆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5、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理順知識結構,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初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採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註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後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於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儘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於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於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於使學生感到爲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採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徵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9

1、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儘可能多的利用實驗和生活生產,以及社會資源,抓住知識重點,又多和社會實際聯繫,開發一些課程資源,促進和豐富教學,也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腦子。

2、是課堂中注重探究教學法,要研究探究的步驟措施方法和注意事項,注重引導和點撥,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教師必須研究探究方法。注重過程和方法,注重經歷,多啓發引導。

3、是搞好知識的總結和整合,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當堂練習和檢測,做到堂堂清,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精講精練,語言要精煉嚴謹。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0

質量守恆定律是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學習的唯一的一條定律,《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不僅要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還要會運用質量守恆定律進行判斷、分析問題、進行初步的計算,同時質量守恆定律是書寫化學語言----化學方程式所必需遵守的原則之一,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自認爲這節課雖然上得有點磕磕碰碰,但達到了我預先設計的目標。

不過由於在課前沒有充分地進行準備,導致課堂上出現了兩次較大的失誤。

一、宏觀上學生能根據幾個簡單的實驗進行判斷,所以我將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設計一套裝置用於驗證產生氣體的反應的質量守恆,結果學生的反饋情況較差。課後我分析了一下原因,有以下幾點因素:

1、學生對密閉容器中氣體壓強的增大或減小會造成的後果還沒有形成概念。學生在物理中還沒有學到氣體壓強,但在化學中雖然已幾次提到,但學生還不能熟練地加以運用,導致課堂上大多數學生認爲可在密閉容器中進行產生氣體的實驗。

2、問題設置時沒有一個鋪墊,顯得較爲唐突。雖然知道這是一個難點,但在問題的預設時沒有遵循層層遞進的原則,因而導致學生出現“卡殼”現象,雖然經過我的引導,最終得出了答案,但作爲一名有經驗的教師不應該出現這樣的失誤。

3、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設計。由於考慮到時間不夠的問題,實驗設計應該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和設計,可惜顧此失彼,也許失去的是學生的創造力的發揮。

二、當學生通過一個課件能從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後,自認爲將質量守恆定律進行拓展和歸納是應該的,並在此基礎上,爲檢驗學生的掌握情況,我預先設計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進行反饋。

其中根據生成物判斷石蠟的元素組成這道題沒想到學生理解情況不好,只有十五名學生做對該題。說明學生對於質量守恆定律中元素的種類不變還不能馬上理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對書寫這個反應的表達式出現錯誤,導致判斷錯誤。因此,在課堂上我立刻進行了彌補,並在課後再一次進行補充,學生才理解如何來解這類題。這也反映出在前面的教學中由原子種類不變推導出元素種類不變這個過程過於簡單,以及學生對前面知識的理解包括元素概念和燃燒需要氧氣還沒有完全掌握。

學生的知識是在原有認知水平上逐漸建構起來的。這節課的兩次失誤讓我意識到,作爲一名有經驗的化學教師,也許備學生比備教材更爲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知識結構體系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並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纔有可能上出一節有質量的漂亮的課,學生纔有可能在這樣的課堂中更有效地開展學習。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1

開學已經一個月下來了,我教初三化學,化學是初三學生剛接觸的一門課,我相信只要師生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將化學學好.在這一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一些感觸.

一、體會

學生探究的內容要視教學內容的價值性。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要教師給出相關信息或啓發講授,我的體會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價值,選擇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礎地位的、規律性的內容讓學生探究。因爲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於掌握了知識的主幹,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

幫助學生建立進行探究的條件。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儘量利用傳統的講授、提問、討論、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探究,並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幫助指導學生用家裏的廢棄物、兒時玩的玩具和少量藥品建立小實驗室,以便爲開展完全的科學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教師應當做探究“嚮導”。在學生探究階段,教師要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巡視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輔導,如有的小組只是在盲目地做實驗,沒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更爲後面的整合、精緻及今後的教學安排提供具體的學生情況。

二、有待反思的問題

“初中化學探究學習”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這棵“老樹”中“開出了新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了一些其它問題有待解決:①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儘快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②學生學習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實驗越來越多,非課堂內做探究實驗,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學生對探究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由於時間概念淡,易影響其它學科學習。引起家長的反對這一矛盾如何解決。相信,經過更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2

一、啓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啓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纔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爲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學生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二

1、興趣:學習興趣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動力基礎,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調節課堂氣氛的能力,

2、激情:熱愛所教的學科,要找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找一種與學生分享快樂的感覺;用教師的激情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3、契機:抓住每一個教育的契機,不放過任何一個教育的最佳機會。

4、懸念:課堂教學要有懸念,要利用問題或問題組給學生提供閃光的機會,讓學生告訴學生。

5、規矩:教師的教學要有特點,形成規矩,並且要引導學生儘快適應教師的教法。教有規矩,學有方圓。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3

摘要: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啓蒙階段,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爲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水的淨化”教學以故事爲線索,着重於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建構真實課堂。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從設計教學境脈、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微視頻的使用等方面進行反思。

關鍵詞::故事教學;初中化學;反思;水的淨化

1問題提出

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啓蒙階段,是“爲學生的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化學思維、將學生引入化學殿堂的重要階段。然而,一方面由於長期應試教育模式的傳統習慣,教師往往片面強調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另一方面由於應對升學考試的需求,知識內容的掌握依然是課堂教學中主要的目標追求。教師爲了實現大容量、高效的課堂,有意割裂了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使得學生被束縛在抽象的符號世界中。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對化學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畏難情緒日益滋生。因此,我們教學中的當務之急是,實現化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體現化學的學科價值,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嘗試在“水的淨化”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引用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風靡全球的真人秀節目“荒野求生”。本文在教學片段點評的基礎上,就故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反思。

2教學思路與流程

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見圖1。我們試圖打破新授課的常規模式,充分挖掘貝爾格里爾斯(下稱“貝爾”)“荒野求生”的視頻資源,精心設計情境。圍繞水的淨化,組織了貝爾野外生存中淨水的幾個微視頻素材,將教師的主導意識(問題線)和學生的認知途徑(活動線)巧妙地串聯起來,一方面,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把課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把學生由課本知識引向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創設系列“水”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健康的生活觀念,感受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同時,通過合理地選擇淨水方法,理解水的不同需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資源開發意識與科學耗能觀念,提升核心素養。

3教學片斷實錄

3.1片段一:新課導入

師:今天,我和大家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野外旅行,學習一種野外求生的基本技能———水的淨化。有請我們今天的野外旅行嚮導。播放微視頻1:(寫實電視節目《荒野求生》的片頭)一組蒙太奇鏡頭展現野外生存第一人———英國探險家貝爾格里爾斯在沙漠、沼澤、森林、峽谷等危險的野外境地施展野外生存絕技的畫面。師:下面讓我們跟隨貝爾去尋找水源並獲得飲用水。播放微視頻2:(《荒野求生》片段)貝爾蹲在山澗旁捧起溪水:“因爲現在正值雨季,有很多水從山上流下,你可以看到水很渾濁,裏面有很多沙子,還有很多淤泥……”。師:從山上流下的這杯泥沙水,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飲用嗎?生:不能。師:讓我們與貝爾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點評:《荒野求生》是中學生喜聞樂見的一檔節目,用其作爲課堂教學引入,新奇感、震撼力都相當驚人。水是野外生存必需的基本保障,因此情境引入也與教學內容高度地契合。這樣創設情境,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引發思考。

3.2片段二:除去水中的難溶性雜質

3.2.1明礬淨水———吸附沉澱法師:靜置一段時間的泥沙水,是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澄清呢?以前,在沒有自來水的農村,暴雨過後的河水很渾濁,而人們又急需飲用水,怎麼辦呢?播放微視頻3:(《荒野求生》片段)水缸內盛有渾濁的河水,村民用一塊明礬在水缸內壁摩擦幾圈,水中形成膠狀物,再把乾淨長木棍放入其中沿一個方向攪動幾下,水逐漸變得清澈透底。師:攪拌時,在水中看到了什麼?生:膠狀物。師:這種膠狀物就是明礬溶到水中形成的一種具有吸附功能的物質,它吸附了水中小顆粒,使其形成大顆粒而沉降,這種淨水方法稱爲吸附沉降。

3.2.2過濾分離法師:剛纔我們通過沉降的方法將渾濁的泥沙水進行了淨化,那貝爾又是通過什麼方法來淨化的呢?播放微視頻4:(《荒野求生》片段)貝爾使用帆布包內袋製作過濾裝置除去水中的泥沙。師:貝爾是怎麼淨化的?生:過濾。師:他用什麼過濾的?生:布袋。師:布袋的作用是什麼?生:分離泥沙與水。生:過濾是將不溶於液體的固體物質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師:日常生活中的過濾器有哪些?生:篩子、漁網、紗布、茶葉漏、漏勺、淘婁等等。點評:在明礬淨水的教學中,視頻使用別出心裁,可以直接明瞭地讓學生了解明礬淨水的全過程,能夠清楚地比較明礬淨水前後的差異,效果顯著。過濾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教者通過貝爾用布袋淨水視頻引出過濾概念,從而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過濾操作。

3.3片段三:除去水中的色素、氣味等可溶性雜質———活性炭吸附法

師:(展示過濾的水)過濾只能除去不溶性雜質,而顏色、氣味卻沒有除去,爲什麼?生:它們含有的都是可溶的物質。師:貝爾在野外生存時,也經常遇到同樣的問題,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處理的?播放微視頻5:(《荒野求生》片段)貝爾將烤焦的木片敲碎,放入水中。師:顏色和氣味真的能除去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實驗,將有顏色、有氣味的水倒入事先準備的裝有黑色物質的注射器中,並將水擠壓到小燒杯內。師:(學生代表)觀察處理過的水的顏色、聞一聞它的氣味。生: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了。師:注射器中預先放的是黑色的木炭。木炭疏鬆多孔,表面積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常用來除去色素和異味等。而防毒面具、淨水器中用的則是吸附效果更好的活性炭。投影:電子顯微鏡下活性炭內部細微密集的孔隙結構。點評:教師通過視頻“貝爾利用木炭去除顏色”引入吸附淨水法,繼而利用注射器設計了一套簡易活性炭淨水裝置,具有現象明顯、便於控制、時間短等優點。

3.4片段四:海水的淡化———蒸餾法

師:前面,貝爾爲我們找到的都是淡水,如果野外生存是在一個孤僻的海島上,又如何得到飲用的淡水呢?生:蒸發海水、雨水、露水……。師:我們來看貝爾是怎麼做的。播放微視頻6:(《荒野求生》片段)貝爾模仿大自然造雨的方法得到淡水。師:貝爾得到淡水的過程中運用了什麼原理?生:學生敘述,得出蒸餾的原理。師:你還有什麼方法得到淡水?視頻中貝爾的蒸餾器是仿造什麼來製作的?生:大自然造雨。點評:實驗室的蒸餾操作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用的很少,更很少演示,教師還是通過視頻展示貝爾得到淡水方法,讓學生從中感悟蒸餾的原理。

4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著名作家王開嶺曾經指出,故事是吸引受衆、傳遞價值理念唯一有效方式。中央電視臺的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件美食都與人物的故事結合,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學的課堂一定也是充滿着故事的課堂,每個知識的起源與發現背後都有一段綺麗、美妙的故事;每個知識的應用也會產生吸引學生的故事,因此每個教師都應是位講故事的高手。

4.1運用故事設計教學境脈

社會建構主義認爲,社會情境在學生的認知發展中發揮着巨大作用,是兒童認知與發展的重要源泉,學習高度依賴於產生它的情境。而所謂情境學習,即指在所學知識的真實的、應用的環境中,通過目標定向的活動而進行的學習[1]。化學課堂中表現爲“將化學問題或事實鑲嵌在一種模仿或真實的環境中,呈現給學生,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習者尋求問題解決,以達到認知和諧”[2]。這種“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化學場景”,並利用其發生、發展的過程聯接教學內容,稱之爲教學境脈[3]。千百年來,在這奇妙的世界上釀出的與化學知識相關的故事,真是浩如煙海,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故事創設教學境脈,並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形成具有驅動性的問題系列。本節課即以“貝爾野外求生”的活動故事爲境脈,以獲取乾淨的飲用水爲目標,不斷地產生問題驅動學生基於已知的經驗去思考、去學習,從而串聯起水的一系列淨化方法教學。這種教學設計將學生的學習與故事的進程交織起來,學生的情感融入了事件發展的進程。學生跟隨着事件的發展,體會着化學的至真、至善、至美。這種浸潤式的教育方式,悄無聲息地影響着學生的思維方式,改變着學生的觀念,從而落實了知識的教育價值[4]。

4.2利用故事爲學生構建“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社會建構主義認爲:具體的情境是在該社會中活生生地進行活動的實踐過程[5]。在此基礎上,美國學者L迪芬克明確提出了“教學應爲學生創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觀,並從結果層面強調學習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習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以及“影響和變化”是對學生融入社會的終身受益的價值[6]。講故事———講與化學相關的故事———已成爲化學課堂吸引學生注意、提高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讓學生實現社會化的重要方式。爲了能讓故事有效服務於教學,教師也必須會編故事。而營造“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的教學故事可以一方面從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選取學生熟悉的素材,截取學生“曾經經歷”、“正在經歷”、“必將經歷”三種情況,誰都曾年少過———“曾經經歷的生活”幫助學生審視化學在其中的存在;成長的煩惱———“正在經歷的生活”引導學生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我們即將長大———“必將經歷的生活”則引領學生成長的品質、體現學習的發展價值,實現課程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更好地適應現代生活”[7]。另一方面,化學史也是教師組織教學情境的重要資源,化學知識發展的歷史故事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具有無法替代的作用。本節課把水的淨化知識與貝爾的野外生存故事相聯繫,將化學知識還原到生活的應用中。故事從尋找水源開始,展開的除去懸浮物、吸附氣味與顏色、殺菌消毒、海水淡化等一系列過程真實而自然,讓每一個知識內容都鮮活起來,消除了書本知識的“惰性”,同時也幫助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情境中建構了淨化水的知識和技能。通過故事,將學生的學習由淺顯引向深度,隨意而獨具匠心、平常而高於生活,爲學生構建了一次“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4.3微視頻是開展故事教學的有效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多種具有強大編輯功能的教學軟件的開發,使得微視頻故事在化學課堂中廣泛地應用成爲趨勢。我們可以從電視、電影、動畫片等視頻資料中獲得所需要的素材,當然,故事情境不只是爲了吸引眼球,更是構成組織課堂教學的線索。另外,這些視頻都不會自然符合教學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視頻素材進行精心的剪輯,並充分利用蒙太奇手法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從而形成與教學內容契合的故事鏈。故事微視頻在課堂上不僅可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而且會適時地爲學生提供“支架式”的幫助,從而使學生實現情感、知識、方法的有意義的建構。貝爾的《荒野求生》只是一檔真人秀節目,其中情節蕪雜,不可能直接運用於課堂教學,因此筆者依據教學設計思路和九年級學生心理,兼顧故事的娛樂性和知識性,同時側重於知識性要求,截取了走進野外、尋找水源、過濾泥沙、吸附顏色、海島用水等五小段視頻,並補充了一段自我錄製的明礬淨水的視頻,然後合理地編輯,前後串聯,將故事線、知識線、活動線、價值線等線索暗藏其中,使剪輯後各個看似孤立的六個場景都能密切相關並服務於水的淨化主題,以達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也取得顯著的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4

多媒體環境爲實驗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不僅可以創設探究情境,提供豐富的主題資源,改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各種需求,同時還可以爲學生表達思想、觀點提供交流工具。本節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爲學生的學習營造了有利的空間,同時,也收穫了許多驚喜。

驚喜一:精心設計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

課的開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以小偵探的身份去探索"死狗洞之謎",並通過實驗的方式去取證,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共設計了七了實驗,實驗的材料如滅火器、氣球、紫色的小花、礦泉水瓶等均取自於學生身邊的物質;實驗報告圖文並茂,通過大屏幕展示後一目瞭然;實驗操作簡單易行,現象明顯;實驗結論環環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都爭着搶着去完成實驗,並能根據實驗現象及時做出分析和判斷,整堂課在積極、有序、和諧地進行。學生真正成爲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學習的接受者。

驚喜二:設置探究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樣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②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

③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都有什麼?如何通過實驗證明你的說法?

④如何檢驗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請你告訴農民伯伯該怎麼做?

這些問題的設計,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寬鬆、開放、自我、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學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想象。如有的同學"將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條上方"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有的同學設計出"將菜窖內放一種能和二氧化碳反應並放生成氧氣的物質"來減少窖內二氧化碳的量。我想,這些驚喜來自於教學中不給學生"罩玻璃罩",讓他們自由跳的結果吧。

驚喜三:開放的作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作業的第一道題,是使學生在課上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主題資源網和其它途徑進一步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評析二氧化碳的功與過。第二道作業題,是讓學生將抽象化的東西應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結論去解釋新的現象,這個過程,既是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完善,又是對它的復現,也有助於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記憶,增強了用所得結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兩道題均爲開放的彈性的作業,目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都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喜悅;可喜的是,兩週後,兩個班的學生都提交了作業,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繪畫功底,有的發揮了自己電腦的優勢,有的對二氧化碳的功與過做了系統的評說。每一份作業都是學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深深地愛,都令我驚喜不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創設民主、寬鬆、和諧、愉悅、自由、共振的平臺,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給學生自主、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敢張揚、能張揚。"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5

開學已經一個月下來了,我教初三化學,化學是初三學生剛接觸的一門課,我相信只要師生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將化學學好.在這一個月的教學過程中我有一些感觸.

一、體會

(一)學生探究的內容要視教學內容的價值性。哪些教學內容讓學生自己探究,哪些內容要教師給出相關信息或啓發講授,我的體會是: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識的價值,選擇具有核心地位和基礎地位的、規律性的內容讓學生探究。因爲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於掌握了知識的主幹,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

(二)幫助學生建立進行探究的條件。在學生剛開始學習時,儘量利用傳統的講授、提問、討論、實驗等方法引導學生探究,並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探究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幫助指導學生用家裏的廢棄物、兒時玩的玩具和少量藥品建立小實驗室,以便爲開展完全的科學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三)教師應當做探究“嚮導”。在學生探究階段,教師要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要巡視各小組的表現情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和輔導,如有的小組只是在盲目地做實驗,沒有一定的目的性,融入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更爲後面的整合、精緻及今後的教學安排提供具體的學生情況。

二、有待反思的問題

“初中化學探究學習”在現行初中化學教材這棵“老樹”中“開出了新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施過程中,同時發現了一些其它問題有待解決:①如何讓學生在開始學習化學時,儘快具備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的思維能力。②學生學習的日益深入,想探究的實驗越來越多,非課堂內做探究實驗,在沒有教師在場的情況下,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如何控制。③學生對探究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由於時間概念淡,易影響其它學科學習。引起家長的反對這一矛盾如何解決。相信,經過更全面系統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初中化學探究學習”會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