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識都 人氣:2.97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1

年12月27日至28日,我在市體育中心體育館觀摩了全國小學語文“深化教學改革,彰顯新銳舉措”創新課堂研討活動。這次活動規格高、質量好、名師多、規模大,讓我對一些原來聽說過但認識模糊的教學理念變得清晰具體。在活動中,我目睹了閱讀教學中正確的語用過程,感受到了積極語用的巨大魅力,這對我們正在進行的語用課題實驗有很大的幫助。下面我以王老師的《桃花心木》爲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心靈溝通,解讀文本,走進文本。

王老師在上這一課時,解讀文本之深細讓人折服。他通過一個“不確定”去引導學生找出課文的“不確定”體現在哪兒,讓學生了解種樹人澆水與老天下雨的相同之處,從而理解文章蘊含的深刻道理。接着讓學生聯繫生活,說說生活中有那些“不確定”,並引出陸、、唐三人生活中的“不確定”,讓學生感悟在生活中面對不幸,面對挫折,面對苦難時所應有的態度。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一次比一次動情的朗讀去內化文章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從而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樑,爲走進文本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調。更讓人驚訝的是王崧舟老師竟然能引導一羣小學生用他們獨特的慧眼,去接觸林清玄散文中的現代佛教文化氣息,演繹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動與精彩,爲我們帶來一場精神盛宴。

二、以讀爲本,發現問題,直指運用。

這一節課,王老師引導學生用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引導學生走進言語深處,觸摸語言文字,咀嚼文字精髓,關注言語的表達形式。在引導學生探究文章的寫作方法時,先以“作者一開始就明白這個道理嗎?”這一問題,讓學生找出作者對種樹人做法的三次奇怪反應,並讓學生自己發現這樣寫一點都不羅嗦,而且引起了讀者繼續往下讀的興趣。在王老師的點撥下,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還習得了“層層設置懸念”的表達方法,實現了“言、意、法”兼得的效果。

三、深厚功底,傳播知識,走進學生。

另外,從觀摩王老師的課堂教學中我還感悟到,作爲一個語文教師,個人的語文素養是至關重要的。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師自身應具備豐厚的知識素養,要做一個具有廣博學識和開闊眼界的學者,要儘量使自己成爲“真的種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幟”,能誘發、引導學生,豐富其內心世界,使每個學生都能認識自身人格發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發揮理智的最大潛能。正如王老師老師所說的,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聽了王老師的《桃花心木》,我明白了語用教學不能上成語言文字的訓練課,不能脫離語境進行語用設計,語用設計一定要和內容理解結合,要和情感陶冶結合,要和學法指導結合。

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2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通過對《新課程課堂教學行爲創新》小學數學學習,使我認識到:上課是一門藝術,除了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外,還要有一些技巧和方法。要善於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爲啓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爲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爲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置問題的情境化。數學中很多的結論和證明並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首先通過思考題,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

二、教學過程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轉化爲探索—研究—創新,從而實現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教育觀轉變,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三、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爲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爲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爲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爲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及各種軟件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確引導,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即爲“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爲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所提出的思考題、探究題都是直接與生活中的問題,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的一些實例,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當前,教學方法五彩紛呈,舉手投足不知所措,聽了專家的報告,頓覺有晃然大悟之感:先學一家,融匯白家,發展創新,自成一家;先入格,後出格,入格求形似,出格求神似,一語道的,教學切不可趕時髦,擺花架子,盲目追隨,死板硬套,而應該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性格、閱歷、見識、語言表達、現代技術應用能力不盡相同,若套用同一模式,勢必洋相百出,不成體統。

教法要結合實際,就地取材,靈活機動,要因人而異。要因生而異。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裏,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採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通過學習使我深深認識到我們要先做人,再教書。做人要有一個好心態,一個好心情。心理健康,身體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態成就一切事業。愛學生,愛同事,輕輕鬆鬆地當老師,快快樂樂地當老師,簡簡單單地當老師,放下包袱,拋卻沉重,讓微笑永遠綻放在您的臉上!我們要善待學生,尊重生命。要善於引導,能理解、寬容。

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知識結構,一方面準確把握任教學科中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存。新課程還要求教師必須有開發課程的能力。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爲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爲以教材爲軸線,以活動爲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充實教材內容。教師還必須發展整合課程內容的能力。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爲此,新課程倡導自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爲歡聲笑語,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教師必須轉變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課改的需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可讓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

通過學習,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教師應無私地將知識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維護自己的學生,並關愛他們,以自己高尚的品行爲學生樹立起榜樣。面對後進的學生,不能採用暴力或體罰等行爲,而是應該用加倍的愛去幫助他們進步,這不僅是從職業角度,更是從法律角度對教師的義務作出了規定。教育不僅是教,更是教與學互動的一個過程。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只是一個教書匠的水平。只有通過在教育中不斷學習,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才能逐漸提高教學水平。

新課堂學習的心得體會3

工作之餘,我又一次深入學習了《新課程標準與課堂教學實踐》。新課程向教師提出了教學要以學生的學習爲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爲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師生的角色應科學定位,其意義是深遠的。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於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於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通過學習和在教學實踐中的摸索,我偶有所得。

一、 以學生爲本,注重其能力提高

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爲主體是獲得好的數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爲都是事與願違的。目前不少教師還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接受"書本知識的過程。說得具體一點,就是教師把書本內容講清楚,或一問一答問清楚,學生用心記住,能按時完成作業和應付考試,就算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做其實把一種"隱形的"、寶貴的東西,而好奇心、思想方法、探索精神,特別是創新意識的培養統統丟掉了。古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永遠是外因,學生纔是內因。教師那裏的知識再好,如果不能成爲學生的,對學生來說,都是無用的!特別是當前的高考試題,靈活多變,所以更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爲最終目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把學生在例題和習題解題過程中遇到的挫折暴露出來,長期以往,學生在這些經歷中慢慢學會了思考,變得靈活機智。

二、 爲了每一個學生,提高教學素養

在應試教育面前,我們的數學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抓尖子生,忽視“學困生”的現象,這即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嚴重影響着整體數學素養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語文來源於生活,所以在教學中聯繫生活背景講解數學;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這樣,一方面學生會主動聯繫身邊的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認識到數學的實用性。

三、 轉變觀念,大膽創新

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並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學習,使我認識到,我們的數學教學應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以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爲需求,新課程還以學生爲中心,以活動爲中心,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新課程將以創新爲中心,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創造的慾望,勇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