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

學識都 人氣:1.43W

由於文言文體與我們所處時代的距離感以及課外文本的陌生感,對同學們而言在翻譯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面對一篇沒有課下注釋的陌生文言文本的時候,我們應如何學會知識遷移、準確而完整地進行翻譯呢?今天,本站小編就來幫助大家複習、歸納文言文翻譯的技巧。

2017中考語文文言文翻譯技巧

文言文翻譯標準——“信、達、雅”

所謂“信、達、雅”,是我國清末啓蒙大思想家、翻譯家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翻譯原則:“信”指翻譯要忠於原文,不偏離、不遺漏;“達”則指不拘泥於原文的形式,翻譯的語言應通順明白;“雅”則要求翻譯時語句要得體、簡明、優雅。

嚴復提出“信達雅”翻譯原則,原意指外國文學作品的譯介,但化用到我們的文言文翻譯當中也同樣十分貼切。在文言文閱讀理解中若能做到這三點,我們的翻譯一定是完整、準確和通順的。那麼在具體的翻譯實踐中,我們如何達到“信、達、雅”的境界呢?

文言文翻譯的“六字箴言”

佛家有佛法的六字箴言,而我們的文言文翻譯技巧,也有一個“六字箴言”,叫做“留、刪、換、調、補、貫”。它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如何在翻譯中實際應用呢?

讓我們通過對中考真題篇目的翻譯來一起探究這個問題。

《曹劌論戰》是我們很熟悉的一篇課內文言篇目,這篇課文多次入選中考文言文的閱讀理解題目。

文章講了魯莊公十年,齊魯兩國交戰於長勺的故事,其中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背景的句子是:“十年春,齊師伐我”和“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我們翻譯爲:“莊公十年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我們魯國”,“(作戰的那一天),莊公與曹劌共乘一輛戰車,在長勺與齊軍交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在這短短的兩句話的翻譯中,實際上已經體現了翻譯“六字箴言”的應用——“留”的是時間“十年春”和地點“長勺”;“刪”的是句末語氣助詞“之”;“換”的是“乘”、“之”等古今異義的實詞及代詞;“調”整了語序;“ 補”充了原文中省略的部分,最終使得翻譯的句子字字落實、完整準確、“貫”通流暢。

可見,在翻譯中,我們只有把握文言文翻譯的技巧與規律,嚴格按照翻譯的規律和步驟逐字逐句翻譯文本,才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應對考試中各類文言文本的翻譯。

基本方法:

第一步

留:朝代、年份、年號、地名、人名、物名、官職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

刪:無實義或沒必要譯出的虛詞

換:把古詞詞義換成現代詞詞義

第二步

調:調整語序

補:補出文中省略、缺少的內容

第三步

貫:根據語境適當調整,靈活貫通地翻譯整句

輔助方法:

要有“分值”意識,根據分值確定句子中有幾個採分點

(1)重點實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2)重點虛詞(之其以於爲然)

(3)特殊句式(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

(4)固定句式

真題練習與總結回顧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僅僅瞭解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技巧還遠遠不夠,更要在實際的`翻譯練習中實際操作與歸納總結。我們選取如下幾道課外文言文閱讀的翻譯題目進行一個練習和總結:

例1.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2017東城一模,文段選自《孫子兵法•謀攻》)

解析:

東城一模原題爲翻譯“輔隙則國必弱”,但是爲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譯方法,老師給大家拿出整個句子做分析。

第一個句子爲判斷句,我們要敏銳地反應出:這裏是重點!

判斷句式的固定翻譯方法非常簡單,但是我們要爲句子中的“將”和“輔”找到對應的現代漢語詞彙,即“換”,結合上下文可以知道,“將”指的是“將帥”,“輔”可以譯爲“輔佐”,所以這個句子翻譯成“將帥是輔佐國家的人”。

下一個句子句式齊整,一眼就可以看出重點在於“周”和“隙”兩個字,而且兩個字的意思一定相反!“周”可以組詞“周詳,周全”,相反,“隙”即爲“有所缺,有疏漏”,“則”可以表示條件、假設關係,譯爲“假使”“如果”“要是……就”“那麼”“就”“便”,所以這裏的意思是“如果輔佐周全,國家一定強大,如果輔佐有失誤,國家就必定變弱”。

所以這個句子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

(1)判斷句要正確翻譯

(2)幾個重點詞語的解釋要精準、合乎文意

(3)注意答案要通順、符合邏輯

翻譯:將帥是輔佐國家的人。如果輔佐縝密周全,國家一定強大,如果輔佐有疏漏,國家就必定變弱。

例2.衆皆南走,獨讜北行。

(2017海淀一模,文段選自《新唐書》)

解析:

按照“信”的原則,首先依舊對文言字詞進行逐字處理。對於“辛讜”這類歷史人物名詞我們不必進行解釋,在翻譯中直接保留;在“刪”、“留”的環節之後,需要翻譯替換的詞,要注意對文言詞彙含義的準確把握,如本句中的“南”、“北”應翻譯爲“向南”、“向北”,“走”古今異義,應翻譯爲“跑”,“獨”譯爲“只有”。

翻譯:衆人都向南跑,只有辛讜向北走。

例3. 以吾君重鳥以輕士

(2017大興一模,選自《《晏子春秋》)

解析:文章講的是景公喜歡鳥,大臣燭鄒負責管鳥,鳥卻飛走了,景公一怒之下想殺掉燭鄒,晏子委婉地勸景公不應該因爲鳥而殺人,“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這道題在2008年湖北黃石中考試卷中出現過,要求翻譯整句話,而我們現在只需看後半句,根據文言文翻譯方法——

留:“鳥”

換:第一個“以”是一個重點虛詞,根據前面半句話,在此應譯爲“認爲”,第二個“以”用法與“而”相似,“吾君”譯爲“我們的國君”,“重”和“輕”都是意動用法,“認爲……重”“認爲……輕”,“士”指的是“士人”

由於句子比較簡單,到此爲止,要點已經全部出來了,串聯成一句話即可。

翻譯:(諸侯)認爲我們的國君把鳥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輕。

文言文翻譯是我們準確理解和品讀一篇文言文本的基石,在平時的學習、練習和考試中,應注重積累和總結,把握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技巧,同時對文言實詞、虛詞、特殊句式和特殊文言現象進行總結和歸納,才能在翻譯時做到字字落實、準確完整,只有首先做到“信”,才能達到“達”與“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