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快速學習的方法

學識都 人氣:1.31W

 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各種快速學習的方法

首先,我覺得上課一定不能開小差啊,然後把握住基礎,然後在這個基礎上做題,然後慢慢提高,最好做點錯題集,然後每次考試前看一看啊,抓住自己易錯的和粗心的地方

高中的數學較初中來說有很大的不同,剛開始的時候不適應是很正常的。總體來說,最基本的就是把書上的例題完全搞明白,並且把老師講的東西吃透。其次就是做題,可以在老師留的作業以外加一些題作,這樣可以提高熟練度

多做題是最關鍵,不能偷懶,做了要進行歸類,總結,就是也不能盲目的做題,老師一般會總結的,就要好好記住。

課前預習,課後總結,自己在老師之前就總結。還是多做題,但是要注意將題型分類,注意掌握方法。自己多花點時間思考,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

要更好的學習,首先你要有興趣,做練習不能盲目,有針對分類型做,多看課本,學數學重在理解力和熟練度,許多公式定理學會推導就能記牢

不能只學習基礎知識,要善於多做綜合題型,從整體上把握知識點的運用,同時整理錯題,找出自己學得不好的地方,加以重點鞏固。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明顯的不同是知識內容的“量”急劇增加,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減少。另外,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顯著的區別,初中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中數學特別是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到了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以後要學習到的函數語言、空間立體幾何等,其抽象性使學生對許多數學概念難以理解。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很多老師爲學生將各種題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確定了各自的解題思路。如解分式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麼、再看什麼等。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如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提出了更高要求。

初中生在學習上的依賴心理是很明顯的。第一,爲提高分數,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將各種題型都一一羅列,學生依賴於教師爲其提供套用的“模子”;第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回家後輔導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後,教師的教學方法變了,套用的“模子”沒有了,家長輔導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參與學習”轉入“督促學習”。有些同學還把初中階段爲應付考試而臨陣磨槍的壞習慣也移植到高中階段的學習中來,以爲只要自己在臨考前加把勁,就能取得好成績。有了這些不正確的學習態度,這些學生在高中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肯用功,簡單地認爲只要等到高考前發奮一兩個月,就一樣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的。還有一部分同學上課不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課後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複習,只是趕做作業,亂套題型,對概念、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還有些同學晚上課外補習過多,影響休息,白天無精打采,導致上課很難集中精力聽講,往往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高中學生不僅僅是學,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對此,筆者認爲,首先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經常運用的方法變成習慣。什麼是良好的習慣呢?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其次,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循序漸進,防止急躁。有的同學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同學想靠幾天“衝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這些情緒都不利於數學學習成績的真正提高。最後,要注意學科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通過數學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每個數學任課老師肩負的重任。

快速學習掌握六步驟

前英國首相丘吉爾曾說:「未來的帝國是心智的帝國。」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不但個人必須終身學習,與環境互動吸收新知,企業也必須是一個能學習與運用知識的學習型組織。但學習是有法則的,懂得如何學習的個人及企業才能獲得高速成長。

能否在21世紀成功,主要取決於我們和後代是否能發展出適當的技能,以應付這日益迅速、複雜而不確定的世界。爲了應付快速變化的世界,相對的,我們也必須具備更快速的學習能力。同時爲了應付這日益複雜的世界,我們也必須具備更強的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解決難題的創意。

作者提出的「加速學習法」可以英文MASTER一字來歸納。

第一個步驟是「進入正確的心智狀態」(Mind):必須真的想要學習新知或新技能,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有信心,而且確信所學的東西具有正面意義,否則學習就缺乏原動力。

第二個步驟是「吸收信息」 (Acquiring the Information):必須按照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吸收知識。認識自己個人的視覺、聽覺和動覺的感覺特性,才能好好運用學習技巧,有效吸收知識。

第三個步驟是「找出意義」 (Searching Out the Meaning):爲了記住所學的知識,必須徹厎探索其含意及重要性。認識某件事物和了解某件事物是兩碼事,找出事情的真相,並賦予個人化的.意義,是學習的中心要素。

第四個步驟是「啓動記憶」 (Triggering the Memory):通常一個議題都有許多需要記憶的訊息,必須將這些訊息鎖入長期記憶庫。記憶有許多有效的方法,包括聯想、歸類、故事化、音樂、學習圖等等。

第五個步驟是「展示所知」 (Exhibiting What You Know):要確知自己真的瞭解所學的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傳授」給他人,有時自以爲已經瞭解,卻無法解釋給別人聽,這種情況表示尚未「擁有」該項知識。

第六個步驟是「反省學習過程」(Reflecting on How You've Learned):審查學習的經過,不是審查「學會的東西」,而是審查「如何學習」,從其中得到教訓,做爲下次學習的改進。

高效學習小技巧之“每20分鐘更換一次科目”

頭腦也需要攝取身體所需那樣的營養。

大腦和肌肉一樣,每次使用都有極限。

“不吃苦,事難成”這是20年前美國教育的基本思想。在街頭巷尾,在城鎮山鄉,在廉價的室內體育館,到處都可以看到爲社會底層的人而寫的標語:No Pain No Gain。我國也有“忍耐是苦的,結果是甜的”這樣的警句。

美國和德國的醫學界批判了過去20多年來一直支配教育理念的這種想法。所謂“痛苦”就是神經系統通知你身體不適的信號。對痛苦忍耐多了,只會遲鈍神經,不會治療痛苦。我們的身體最明白這一點了。

據說,大腦也一樣。大腦和身體都要攝取營養。大腦如同肌肉,都有使用一次的極限。

有人做了一次實驗。一個人閱讀100頁的書,頭十頁的內容幾乎所有的人都記得很清楚,最後的10頁誰也記不清是什麼內容。在多數情況下,即使有人記住了,那也是扭曲的記憶,

要想學習音樂,首先要在“聽”字上下功夫。一邊要仔細聽取每一個細節,一邊要注意分析每一個音符、音調、音色、節奏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等。這就需要精力的高度集中。怎樣才能做到精力的高度集中呢?五分鐘集中,五分鐘完全休息,才能達到極大限度地提高集中精力的效果。要做到一般的集中,則需要每50分鐘休息一次,一次休息10分鐘。或者這10分鐘做一些毫不相干的別的事情,讓緊張的神經鬆弛一下。若不然,大腦就會因過度的疲勞而停止轉動,什麼信息也理解不了,什麼信息也記不住,什麼信息也處理不了,最終身體會因爲疲勞而感到痛苦,於是發出休息的信號。連續學習三、四個小時的學生伸懶腰打哈欠的原因就在這裏。

身體要休息,大腦也要休息。要想使大腦長期有效地運轉,必須讓它有規律地休息。有的人擅長於跑馬拉松,有的人則擅長於跑1000米。學習也一樣,有的學生只能堅持5分鐘,有的學生則能堅持較長的時間。但是再優秀的馬拉松運動員也不能天天跑馬拉松。跑一千米也一樣,如果連續跑,第二次、第三次的速度肯定會逐漸減慢。

學習也一樣,盲目地持續很長的時間,只能使學習變得痛苦而不會有任何效果。不必要因爲只能堅持短時間而感到灰心。堅持短時間記憶的人,多數都是能夠高度集中具有嚴密邏輯的人。這些人一旦巧妙地利用高度集中的時間,就會取得出人預料的巨大效果。

只要掌握學得有趣的學習方法,集中精力的時間就會變得越來越長,這樣,你的學習就能張弛有度遊刃有餘。把字句章節變爲有機聯繫的模塊,成片成塊地理解,不慌不忙地循序漸進。只要每天堅持5分鐘,日積月累會收到相當可觀的效果。

“精神別溜號!”這句話,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多數學生在學習之前首先定時間,然後在這個時間內學習一門課程。新的醫學理論證明,這種方法是不科學的、非效率性的、只能是累人的方法。

我從高二開始改變了學習方法。一門課只學20分鐘,然後轉到與這門課截然不同的課學習,而後又回到原來的課學習。例如,先用左腦學20分鐘數學,緊接着用右腦學習20分鐘語文,讓左右腦均衡地運轉,以提高學習效率。我發現這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曾觀察過美國紐約大學的學生。他們啃着教科書和模擬試題,一直熬到凌晨2點。他們似乎很用功,但是我發現他們的精神並沒有集中到學習上。紐約大學商學院的學生感到疲倦,是因爲只學習會計學、市場統計學、營銷實例等,只使用一種數學功能的頭腦,不讓他休息的緣故。

掌握了學習技術以後,彈鋼琴就成了我的業餘愛好。我經常把幾本小說或詩集放在身旁。學習數學性課程的時候,每隔20分鐘就輪換着看這些書或彈鋼琴,讓左右大腦均衡運動,充分發揮其功能。

我還買了的錄音磁帶,與別的課交替學習。過去,我覺得英語很難,苦苦地學了幾年,效果還是不怎麼理想。自從掌握了學習技術以後,法語和德語只學了6個月,但是上街還能和法國人、德國人流利地對話。

我並沒有死抱着法語和德語學習。有一位同學學習俄語,覺得俄語很難。自從運用了我的學習技術以後,他的俄語水平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長進。只要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就可以充分發揮大腦的作用,讓學習變得輕鬆有趣,使成績得到迅速提高。

 劉驁學習方法談

我的母親是語文老師,父親是數學老師,而我的語文數學又考得不錯,所以主要談談這兩門功課的。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最好進入高中甚至更早就開始。我覺得自己語文小學的時候基礎打得不錯,在注音之類的檢測中總是領先其他同學。當然,如果你以前語文並不好,也用不着嘆息努力已遲,要是從現在開始到高考每天抽出幾分鐘來積累幾個詞句,堅持下來應該也會有不小的收穫。語文試卷上這樣的“死”的內容只有沒幾分,你可以加把勁就拿到的分也只有在這裏,而且注音詞語又總是在第一道選擇題,拿不下來會造成做下面的題時不在最佳狀態,因此這樣的積累值得做。

關於閱讀。閱讀是語文考試的重頭戲,做閱讀題方法是關鍵。閱讀貴精做不貴多做,這方面我們的語文鄭老師比較有經驗。我以前大閱讀18分裏面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在鄭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三篇閱讀,學會了提煉中心、分段以及分點表述等方法,領悟瞭如何規範地做大閱讀,成績也就上去了。

關於作文。作文也要積累,上考場腦中必須要有東西存着,否則到時手忙腳亂容易出差錯,要是坐在考場裏什麼也寫不出那可是太糟糕了。寫文章還要縮小切入點,這樣文章纔好做,而且大了難免說空話。另外,由我的經歷來看,作文要有真情實感。像我們的高考題,我覺得如果沒有感情很容易寫空了。正如我們幾個同學後來交流的,很多人的作文寫了鄉村的風(我們做過這樣一篇閱讀文),並且很得意用上了看到過的東西。我的想法是,鄉村的風是人家的感情,不是自己的感觸,拿來大做文章恐怕要出問題。

數學學習重在悟。我不提倡多做題,但是做了好題一定要回顧。所謂回顧,並不是說回憶這道題是怎麼做的或者再做一遍,而是去思考題目背後的思想方法,思考碰到這樣的一道題,怎麼會想到這個,爲什麼這麼做比較好之類的問題,這樣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盲目的做題少了,思考多了,感悟了,成績不會差。

此外,要學會放棄。畢竟數學高考能拿滿分的並不多,肯定會有轉點彎的題等你,實在轉不出這個彎時千萬不要死咬着題目不放 初三。我覺得,考試時在確保會做的題全對之後再去鑽研難題。平時,鑽研難題時超過二十分鐘做不出也要先放棄,因爲做了二十分鐘還做不出再做下去基本不會做出了,最好休息一下,以後再嘗試做,這樣效率也提高了。

時間倉促,就寫這些,希望能給學弟學妹們一點啓發。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