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爲何害怕求助別人

學識都 人氣:2.32W

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你會害怕求助別人嗎?這到底是爲什麼呢?下面你爲何害怕求助別人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爲何害怕求助別人

  

一日,我在一個公交站點等車,身旁的一個提着蔬菜和肉食的家庭主婦詢問我,某某公交車是否末班車已過。我看了看時間,給予她肯定的答覆。她略顯失望,開始電聯丈夫,表示自己帶得錢不夠打車,問他是否能開車來接,但似乎丈夫正忙着。

看她狀甚焦躁,我問她是否需要我借20元錢給她,回頭支付寶還我就好。

明明天色已晚,且她也正需要儘快回家,但她卻拒絕了,一邊感謝我的好意,一邊選擇步行回家。

我有點尷尬地收回遞出的20元,覺得是否自己長得像壞人,不然她爲何不接受我的幫助呢?

假如她接受這20元錢,她可以便捷、快速地返家,而我也收穫了一個“助人”的良好感覺;而她拒絕了,她就需要踩着高跟鞋,提着重量不輕的袋子,走上幾公里回家,而我也略微懷疑是否自己長得“醜”。

而這也不是錢的問題,20元錢不管是對我,還是對這位女士來說,都不算什麼負擔。那麼障礙在哪裏呢?

某個週末,以前的同事邀我去摘楊梅,目的地是臨近的一個區,同行的還有幾位。摘了近一天時間,滿載而歸,但返程時,因爲同事臨時有事,沒法兒開車送回,於是我們坐城際大巴返回。

那天我身上只剩了些零錢,剛夠大巴車的車錢,但實際上回到所在區後,我還得有個2塊錢乘公交。同行的一個朋友代買了幾個人的票之後,我在車上一股腦地把身上的錢全給了他,一毛錢也沒給自己留。

快到站的時候,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向他們借2元錢坐公交,但直到到站了,我還沒開口。下車之後,他們各自乘車回家。我則提着兩籃楊梅,滯留了,並剛好錯過了一輛我可以搭乘的公交。

因爲我沒借那2塊錢,我提着楊梅,步行了近三公里,才找到一家銀行,取到些錢。

誰會真的在乎2塊錢呢?雖說是不如何相熟的朋友,但我當下的狀態是“解離”的。

我大可以在給大巴車費的時候,給自己留2塊錢;又或者,後來向朋友借2塊錢。這真的會給朋友添麻煩嗎?別說笑了!實際上,是我自己沒法兒“接受幫助”吧?

爲什麼我們“接受幫助”不能?

不能接受幫助,是因爲不想幫助別人

人際關係中,似乎有種樸素的等價交換觀點,即我尋求了某人的幫助,則當他之後提出請求時,我會難以拒絕。誠然,相互依存、彼此需要,在關係的維持方面是重要的,但它不應該成爲接受幫助的障礙。

因爲歸根結底地說,接受幫助和幫助別人實際是兩件事,就是說,你可以在這件事上接受別人的幫助,然後在另一件事上量力而爲地拒絕幫助別人。這是可以的,你不用遵循很極端的等價交換原則,即別人怎麼幫你,你也一定要做到相應的程度;你量力而爲。

分享北野武的一個故事:

北野武有一次在一個旅館裏休息。夜半時,他發現下身有些異動,睜眼看去,竟是一個男人在給自己口交!當下覺得起身制止過於尷尬,覺得還是繼續裝睡爲好,等他完了自行離去。慢慢地,發現雖然是個男人給他口,但也確實感覺到了快感。過了一陣,那個男人停下動作,北野武以爲他完事要走了,可誰知他竟爬了上來,在北野武身側耳語,“該你幫我了”。

北野武一陣惡寒,怒道:“去你大爺的!”然後,(幹了個爽~)揍了他一頓。

如果北野武遵循十足的等價交換原則,那豈不是要被這個男子掰彎了?

認爲自己不值得無條件的幫助

覺得自己哪能配得上別人無條件的幫助,自己總得付出點什麼才能“被愛”。能夠無條件地幫助別人,但從來不覺得自己能夠得到無條件的`幫助。這認真追責的話,肯定是其撫養者的鍋。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即使是在父母面前,也是需要付出點什麼才能交換到愛或食物的話,那麼他實際上並不相信自己本身就值得無條件地被愛,被支持。即他自身沒什麼價值,他需要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自身才藉此有了價值,纔有了交換價值。

害怕被拋棄

因爲害怕被拋棄,所以總是拋棄別人,總是創設自己在一個沒人會相助的環境中生存。是啊,如果自己僅憑自身的力量,不依靠他人都能活下去,那麼是否會被拋棄都沒關緊要了。

在詢問他人是否能幫助自己之前,就假定他人不會幫助自己(實際是拋棄了對方),於是也不存在“接受幫助”這種能力。

如果你不能“接受幫助”,那你就得持續支付維持這種“不能狀態”的成本。明明是朋友的舉手之勞,你卻執拗地損耗着自己成倍的精力和時間。我在一開始提到的兩個例子只是“滄海一粟”,假設你在你的生命中類似的事件發生500起,平均每起損耗你2小時,你就要爲此支付1000個小時。

1000個小時什麼概念?假設你工作後,每天回家用於自學的時間是3小時,1000小時夠你使用333天,也就是你一年用於自學的時間。這就是成本。

而生活是一組又一組的蝴蝶效應,你永遠不知道平行世界中的另一個人格更成熟的你,生活有多麼價值非凡。

TAGS: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