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與對策

學識都 人氣:1.22W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新生事物。這一羣體的學生來源多種多樣,既有應往屆的高中畢業生,也有未成年人的初中生,他們既有一般大學生的共性,又因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的不同,有他們獨特的心理特點。作爲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強化基礎、拓寬專業、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其中心理健康是關係人才質量的重要問題。當前,正處於一個社會轉型的環境當中,傳統觀念、歷史底蘊、倫理道德、價值取向等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成年人尚且會出現心理迷失的狀況,何況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心理的發展階段,身心所受的影響更大。有關資料表明,在日趨複雜的成長環境中,青少年所受的負面影響不斷增大,心理問題不斷產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步下降。據有關調查和統計數據表明,高職學生羣體中有30%左右的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與教育對策研究,有利於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當前高職學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與對策

一、高職院校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

1.自卑心理。與普通大學生相比,高職院校的學生自卑心理比較嚴重。近年來,由於社會上用人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使高職院校學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處於劣勢,不少高職學生都有一種“非正規”大學生的感覺。有不少學生稱:看到課本封面上印着的高職高專教材的字樣,心裏就感覺特別自卑,當向別人說起自己在職業技術院校讀書時,就覺得丟臉;儘管近幾年來,高職教育得到快速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但由於傳統觀念和學科本位教育的影響,加之高職錄取分數線較低的現實,高職學生入學時普遍存在着“大學去不了,只有上高職”的自卑心理,認爲自己基礎差、智商低,總覺得低人一等,心理負擔很重。一些高職學生的家長更是對子女進入高職院校學習這一事實不滿,產生自卑,家長的這種自卑感更加加重了高職學生的自卑。

2.厭學心理。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的學生對學習“感到無趣”或“厭煩學習”的比例已達到60%,厭學情緒特別明顯,不僅理論課不願學習,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一些生動的'講座課、實踐課也失去興趣。大部分學生缺乏長遠的學習目標,功利行爲佔上風。許多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理想目標,卻由於缺乏相應的毅力,很少能夠堅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他們的學習動機是短視的。還有爲數較多的高職學生存在着應試教育的創傷感,這些學生由於自己不好的學習習慣或者由於自己興趣愛好差異,在每一個學段升學考試中敗下陣來,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少學生由於文化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強,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後,出現上課聽不懂,下課無法自主學習、考試掛紅燈的現象,無法適應高職教育實用性、實踐性、廣博性、專業性、自主性、創新性的特點,學習上較爲盲目,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3.擇業焦慮心理。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階段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高職學生最大的心理壓力就表現在就業上;隨着畢業的臨近,許多學生從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將來能否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究其原因,許多學生對目前的市場調節、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方式尚未適應,加之連續多年的高校擴招,使本無優勢可言的高職畢業生,在求職擇業的道路上更是困難重重,倍感個人前途渺茫,信心喪失。其擇業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擇業中角色錯位,不是主動去適應用人單位的需要,而是對就業單位和薪金期望值過高;二是擇業價值觀模糊,自我價值實現願望較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更不願將自我價值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三是擇業心態失衡,就業中急躁盲目。跟風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個人主見。有少部分學生,面對社會環境的複雜多變、嚴峻激烈的市場競爭,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學兄、學姐們在求職過程中處處碰壁的就業形勢,感到無所適從、緊張不安,長此以往,就會出現神經緊張、失眠、胸悶、心跳加劇等焦慮併發症,4.人際交往中的扭曲心理。人際關係是指學生之間以及與其他人之間溝通、交流、表達情感、協凋行爲的互動過程。處於青春發育後期的高職學生自尊心和好勝心都很強,加之他們有着特殊的獨生子女優越感,使得他們對人際關係十分敏感,自尊心較強。研究表明,有30%的高職學生在交往上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常常缺乏自信心,處事過分小心謹慎,在交往過程中畏縮膽怯,產生嚴重的心理壓抑,在與老師和同學的交往中,不敢打開心扉、傾其所想。由於自卑,缺乏自信,有的同學交往範圍很窄,不能在交往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有的同學,將交往失敗歸因於個人的能力、性格和運氣,意志消沉,進而不願與人交往;也有一些同學過度自尊,非常注重自己留給別人的印象,常常掩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其結果是再次出現交往失敗。

二、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問題的基本對策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必選課程,開展相關理淪研究。國際教育界認爲,心理健康教育是與專業教學同等重要的兩大任務之一。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實際需要,介紹與心理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的常識、自我訓練的方法和自我保健的知識,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把握自己的心理,自覺地維護和增進自己的心理健康。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把它納入高職院校教學計劃之中。通過課堂途徑,以教學的形式向學生傳輸有關知識,以增強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爲了應付教育部門的檢查,僅僅在極少數班級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沒有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覆蓋面,很多學生被關在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門外。事實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成爲一門必選課,開設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大學生身心保健》、《大學生性教育》、《生活中的實用心理學》、《大學生成才心理》等。在以上教學中,靈活地開展多種教學方式,充分運用討論、辯論、諮詢等形式,系統闡明有關理論,並做到理論聯繫實際,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學會把握好自己,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輕鬆愉快地成長成才。在做好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同時,高職院校可以針對當代高職院校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有重點地開展理論研究,如關於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問題、心理輔導效果的評估問題、獨生子女心理健康問題等。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爲很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諮詢等實踐工作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2.開展心理諮詢。心理諮詢是一種面對面的解決心理障礙的科學方法。它通過與來訪學生的交流、探討、解釋、協商,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改變其認知、情感、態度和行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改善其生活適應能力,幫助學生達到自助。心理諮詢可以使學生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和社會,用新的方法去體驗和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併產生出新的思維方式,實現心理放鬆。由於心理諮詢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實現有效的調節,揚長避短,提高心理素質,所以有助於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品格完善。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還沒有專門的心理諮詢室,有的學校從事心理諮詢的工作人員並不專業,僅僅是半路出家考了個初級資格證,就匆匆上崗,沒有相關的心理知識體系,不能很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另外,一些學校的心理諮詢工作人員,擔子重、工作雜,除了要從事學生心理諮詢外,還要兼顧其他很多工作,給學生的感覺是不夠專業,對心理諮詢老師失去了起碼的信任。

3.在社會實踐中對高職學生進行適應性教育。實踐是大學生成長成材的大課堂,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主要是在社會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學校要創造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讓學生根極地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和才幹,增強抗風險、抗突發事件的抵抗能力,這對大學生適時調適自己的心理十分重要,特別是高職院校,其學生畢業後在文憑上比其他高校的畢業生要低一個檔次。同時,又要達到畢業後零距離上崗的培養目標,就更必須爲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和基層工作的實踐能力。目前,我們很多學生之所以出現心理脆弱、經不起風吹浪打的現象,主要原因就在於很少走出家庭和學校的圈子,沒有到社會上去經受實踐的磨練。

4.加強宣傳力度,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校園環境,高職院校要注意加強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制度環境等)的建設,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首先,要做好校園內物質環境的淨化、綠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創造一個賞心悅目、輕鬆愉快的直觀感覺。其次,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文化、藝術、體育和娛樂活動,使學生在健康、活潑、向上的氛圍中,思想得到提高,意志得到磨練。最大限度地減少心理危機感,再次,加強校風、學風和班風建設。堅持依法治校,規範管理,形成團結、求實、文明、創新的校風和勤思、博學、活用的學風。加強班風建設,嚴明班級紀律,優化人際關係,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把班級建成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關係和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溫暖集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最後,加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利用校內宣傳欄、黑板報及心理健康宣傳報刊,宣傳心理保健知識,討論有關熱點問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關心健康,人人維護健康”的氛圍。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其中開闢宣傳園地、心理測試、情感世界、社交技巧、在線諮詢、理論研究等欄目,充分利用校園網絡覆蓋面廣、內容新穎等優勢,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行網上心理諮詢服務。

5.不斷完善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機制。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切實有效的保障機制。目前,部分高職院校一是領導不重視,純粹是爲了完成任務而強調心理諮詢工作,沒有把心理諮詢看成一種實實在在的需要,所以工作難以開展;二是有的高職院校還沒有劃撥專項的心理健康教育經費。經費不落實。工作很難展開。爲保證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工作條件,確保工作順利開展,高職院校應按照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比例,及時劃撥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不能僅僅是在形式上有一間簡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配備少量的工作人員了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建設也應納入學校教學設備管理體系,給予優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