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人際溝通的技巧

學識都 人氣:1.01W

人際溝通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做到與人順利地交流,下面健康心理:人際溝通的技巧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希望能帶給大家啓發與思考。

健康心理:人際溝通的技巧

1

人際溝通的作用

人際溝通簡單點說是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與溝通同時發生作用,二者之間可以彼此制約、可以互相促進。它是信息的雙向流動,關鍵尺度掌握在溝通雙方手中,用好了促進溝通,搞砸了破壞人際關係。人際溝通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可以看做是作爲社會人存在的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它的作用可以大致概括爲以下三個方面: 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決策功能。

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是一種社會性存在的高級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和睦共處的需求如同人需要水和空氣一樣重要。在重要事件與場合中我們需要交流溝通,即使在平常閒來無事,隨意聊聊,也可以讓人心理上產生愉悅與滿足。現代研究表明,人類通過溝通,成功辦好事情,可以獲得自我價值的肯定,獲得繼續探索自我存在價值的動力與樂趣。

人際溝通提供的社會功能是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動力之源。個人通過與他人的溝通來了解他人的意向,交換自己的觀點,調整自己的行動。社會藉助人際溝通得以改進、延續與發展。人際溝通也提供了一種決策功能。作爲社會生活的人,時時面臨選擇,人際溝通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決策的影響力。簡單說每天開始穿衣,我們可以自己做決定,但我們從別人對我們衣着是否得體的評價中無形中做出新的決策。大到相親戀愛,我們同過與對方的溝通,瞭解對方的性格、愛好以及其他信息,這些溝通獲得信息直接影響了你的決策。

2

人際溝通的技巧

1

恰當地說出來

要想獲得有效溝通,首先要說出自己的態度與觀點。把該說地說出來,獲得對方的理解與認同。說得還要恰當,前面我們說了,對方的情緒會直接影響我們溝通的效果,所以我們的語言表達上要注意技巧,比如說你好心想誇獎別人,來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別人心情肯定不錯,如果你再多加一句“昨天那條裙子太難看了”,看起來你像是在好意誇獎別人,其實結果適得其反,別人理解的重點就會聯想自己昨天穿的裙子猜疑你別有用心。

2

自信的態度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你帶這消極的情感,別人是很容易從你的言談舉止中觀察出來的,別人可能人認爲你不重視他,可能認爲你個人態度有問題,那時很難辦好事情。自信的態度不僅包括帶着積極的熱情來處理你身邊的事情,還包括不隨波逐流,單純只依附別人的觀點。要想達到前面“說了也不死”效果,除了多理解和體諒別人,站在別人角度看問題,還要肯定自我、充滿自信地主動表達自我觀點進行溝通。

3

說到別人的心坎裏

在人際溝通中,就算你說了可是效果如何呢? 如果對方聽不進去,就算你道理再通,也是徒勞無功。要說就要說到別人的心坎裏,否則寧願不說。中國與西方比較更加容易情緒化,情感容易先入爲主,往往第一印象不好,就影響後面的溝通。

所以中國人交往時即使是在重大事件決策時,都較少開門見山,切入正題。開口十分謹慎,喜歡先寒暄一下,看看對方的反應,揣摩對方的心情,如果對方情緒激動,態度強硬,就算你要溝通的事情很重要,也不會選擇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交流。中國式寒暄是在試探談話的.氛圍,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是爲幫助自己說的事情能夠在良好的狀態下別人所接受,這個環節對於有效溝通是很必要的。

4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人際溝通要想獲得圓滿結果,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也是很有意義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能讓我們理解對方的決策、態度與想法,獲得與對方心理上的共鳴,達到相對摺中的一致意見。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看,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實是顧及到了中國人很重視的面子問題,會讓對方看到你沒有輕視他。往往冷落別人,會引起對方情緒上的波動,或許會無端產生諸多困難與問題,讓你始料不及。

5

善於詢問與傾聽

善於詢問與傾聽,是敲開心靈之門的鑰匙。通過積極傾聽,我們才能抓住對方的願望與需要,領悟對方的態度與立場,感受對方的內心世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當對方欲言又止,十分猶豫的時候,我們更加需要詢問誘導對方,說出內心的想法。同時還要主要保護別人所顧慮的隱私或者擔心的問題。一位優秀的溝通好手,絕對善於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

曾經聽人說過,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專業知識以外,另外要依賴人際關係和靈敏的洞察力。當今社會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在複雜的環境中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我們必須提高我們內在的軟實力。積極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是幫助我們獲得成功的最好途徑。

6

說對不起

說對不起,不代表我真的犯了什麼天大的錯誤或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而是一種軟化劑,使事情能有迴旋的餘地,甚至於還可以創造和諧。其實死不認錯就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一句“對不起”並不會使你損失什麼,但你若不說,則很可能真的會讓你蒙受損失!

7

不說不該說的話

如果說了不該說的話,往往要花費極大的代價來彌補,正是所謂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甚至於還可能造成無可彌補的終生遺憾!所以溝通不能夠信口雌黃、口無遮攔,應“三思而後行”。但是也不能完全不說話,不然會讓人覺得你無心與他溝通,有時反而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果,更不可能有好結果,所以,這種溝通無濟於事。要儘量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理解對方。都說“旁觀者清”,這樣的溝通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