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心理爲什麼總是“晚熟”?

學識都 人氣:6.97K

現代社會當中的人,不論是在職業方面來說還是在婚姻方面來說,崇尚自由的越來越多,因此人生就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這樣一來,很多大人都會像孩子一般,也十分不靠譜,進而心理晚熟。

現代人的心理爲什麼總是“晚熟”?

兩大表現:成家晚、立業晚

現代人的平均婚齡已經比過去推遲,生育年齡也隨之後延。調查顯示:香港男性初婚年齡平均數由1981年的27歲延長至2002年的30.5歲,而女性在同期則從23.9歲上升至27.6歲。在日本,1950年平均初婚年齡,丈夫爲25.9歲,妻子爲23歲;而到了1997年,平均初婚年齡就提高到丈夫28.5歲,妻子26.6歲。

對於婚戀來說,現代人講究激情的碰撞,心靈的契合。這就使得人們對婚姻的期望越來越高,也對婚姻越來越慎重,導致成家的年齡越來越晚。

除了較晚組建自己的家庭之外,晚熟還表現在離開父母家庭的時間延後。在強調獨立自主的價值觀的歐美,也出現了“賴巢”族,即已經工作但還寄住在父母家的人。

前面說的`是“成家晚”,那麼“立業晚”又是爲何呢?所謂立業,對年輕人來說,就是不僅自己能養活自己,還能找到自己一生髮展的事業平臺。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對人們的要求高,人們的生存成本增大,於是需要不斷地充電,年輕人要創業也需要更多的積累,於是讀完本科、讀研究生,讀完研究生,讀博士,一畢業就奔30歲了。

另外,社會物質豐富,價值多元化,人們可選擇的機會多了,尋找自己的定位相比以前反而變得困難了。許多年輕人在30歲前都要換幾個工作,最後在與現實的相互適應中,才漸漸找到自己的位置。

職場心理專家認爲,這個選擇的過程是青年人心理髮展必經的階段。以前可選擇的機會不多,青年人的這種心態沒有引起關注,當這種心態與現代豐富的社會條件結合時,就自然地表現出了晚熟。

心理晚熟,缺少責任心

人們這種心理上和社會化方面的晚熟,一方面給父母增加了負擔,但是另一方面,心理晚熟帶來的晚婚、晚育也爲社會減輕了壓力。年輕人應該看到,心理晚熟對自己來說,有利有弊,要發揚有利的方面,抑制不利的方面。

心理早熟者平衡、自然、放鬆、受同伴的歡迎,較多成爲羣體中的領導;而晚熟者常常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被拒絕、被支配、有依賴心、缺乏安全感。如果不在合適的時機結束這一心理髮展的過程,任由青年人讓這種晚熟狀態延遲下去,那麼,青年人就不會產生與年齡和社會位置相匹配的責任心,消極被動,並且還會找出許多借口,使自己的行爲合理化。因此,年輕人對心理晚熟要有正確的認識。

相關閱讀——

  現代人最易出現的心理病症

都市白領:工作緊張

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劇,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急劇加快,尤其是以都市白領爲主體的人羣,其工作壓力大、緊張度高、生活節奏快。這類人羣因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狀態下,而又得不到應有的調適,會使其身心過度疲勞,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久而久之,必然會導致焦慮不安、抑鬱症、精神障礙等心理問題和疾病。從生理角度講,長期精神高度緊張也會使其內分泌功能失調,人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各種生理疾病產生,甚至會導致過勞死,其後果不堪設想。

離婚人士:心靈創傷

現代人離婚率越來越高,而離婚後的受損方,尤其是女性,往往經不起離婚的打擊,造成身心的極大傷害。心理負荷過重成爲誘發心理疾病的病竈,如得不到及時調適,極有可能誘發心理疾病。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離婚人羣中,因種種原因心理壓力過大的約佔70%,這類人需要尋找傾訴對象並應得到心理幫助。

青少年:染上網癮

網絡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尤其是廣大青少年,對網絡有着極大的興趣,上網成了他們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適當上網是有益的。但每天以大量時間上網,或上一些不健康的網站,極有可能誘發上網人羣心理疾病。如長期上網聊天、遊戲、交友、網戀,極有可能導致上網者因思想長期處於虛擬狀態中,而影響其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嚴重的會導致上網者在網上和現實中產生人格分裂。

中老年人:缺少關愛

隨着我國社會老年化進程的加劇,對老年人晚年的精神關愛已成爲一大社會問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基本得以滿足,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卻得不到應有的關懷。實際上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尤重於物質幫助。一項調查表明,目前我國老年疾病患者中50%—80%是源自於老年人的心理疾病,而約 70%的心理疾病是由於老年人缺少精神關懷所引起的,如現代社會中老年人的“空巢現象”。由此可見,老年人的晚年失愛已成爲誘發老年人心理疾病的一大病因,社會和子女應加強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

這就最易出現的心理病症,其中每一類人羣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心理病症,需要我們多關心自己和身邊的人,發現有心理病症就是解決,或者諮詢心理醫生纔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