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可行途徑

學識都 人氣:3.04W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分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可行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爲上。

聯合國於1959年頒佈了“兒童基本權益宣言”,主要倡導滿足兒童在生活、營養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行爲要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讚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師相信你能行”、“別害怕,你一定會成功”等話語句句注入孩子們的心田,喚起他們的活潑、開朗和自信。

(二)在校內外環境中滲透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環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着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溝通,優化社區的教育環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範的環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展。

1、家庭環境

溫馨的家庭環境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搖籃。要把端正家長教育觀念,改進家長教育方式,促進家長自身素質提高、完善這一工作放在家長工作的首位。如:定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每月出好一份相關內容的家園小報,利用家長園地、家長觀摩活動、家教經驗交流等途徑加以宣傳,許多家庭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質、心理方面的準備,爲幼兒養成健康心理打下紮實的基礎。

2、學校環境

其中包括創設有利於幼兒健康心理養成的物質環境,如:爲幼兒創造溫馨的生活空間,小班幼兒的桌椅是粉紅的,中班幼兒的桌椅是檸檬黃的,大班幼兒的桌椅是湖藍的;幼兒園大環境中創設了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而營造一種良好心理素質培養的心理氛圍更不容忽視,如:和諧溫馨的師生關係、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團結互助的教師之間的關係,使幼兒在這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產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養成。

3、社區環境

走向社會,爭取社區的支持也是培養幼兒健康心理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抓住每一契機,如:學雷鋒做好事,樹立助人爲樂,"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思想;使幼兒能合作、樂羣、創新,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及其排除

中學生學習中的心理障礙是互相交錯的,各人身上存在的問題不同,程度也各有差異,因此在預防和排除上都應專題研究。另外,各種心理障礙的成因也較爲複雜,既有社會、學校、家庭的因素,也有學生本人的主觀原因。因此在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的問題上,只能從幾個大的方面加以說明,以期得到綜合治理的整體效果。

一、良好的社會環境是防治基礎

要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首先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一,實現黨風和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清除腐敗現象,提倡實事求是的精神,這是預防和消除學生逆反心理、封閉心理、冷漠心理的社會條件。

第二,淨化社會文化,徹底清除資產階級精神污染和封建思想文化的餘毒,這是預防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條件。

第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生觀,破除“只有上大學纔是成材”的片面認識,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不在學生中人爲地劃分等級,不輕視和歧視差生,徹底清除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的陳舊觀念,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溫暖、平等的集體中自由愉快地生活、學習和發展自己,許多心理障礙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和發展了。

此外,諸如公正地評價中學生的優缺點,正確地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真正樹立男女平等的社會觀念等等,也是很重要的。

二、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條件

家庭是培養健康情感、良好習慣、優秀品質和高尚道德的第一個基地,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極大,對學生心理障礙的產生或消除也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家長不能過分溺愛和嬌寵孩子,尤其不能以滿足孩子的過分要求作爲對學習的獎賞,因爲許多不良習慣都是由此產生,最後發展爲心理障礙的。爲此,家長應該學一點教育學、心理學常識,目前正在興起的家長學校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尤其是對於獨生子女家庭,更爲必要。

第二,家長應該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少家長認爲對孩子擁有至高的權力,可以隨意打罵孩子,根本不知道去尊重孩子的人格,更談不上理解。有些封閉、孤獨、狹隘、自卑的學生往往就是這種家庭教育的產物。

第三,家長應正確認識和估價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的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對孩子提出的學習目標不可過高,否則,就會導致他們產生心理障礙。

三、正確的學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中學生的活動大部分在學校中進行,學校教育應該說是預防和消除學生心理障礙的極其重要的因素。

第一,爲了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我們認爲初中不應該設重點學校,所有學校都不應該設重點班。這種等級劃分對青少年的心理影響弊多於利。解決這個問題是預防某些心理障礙的一項重要措施。

第二,對學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應該成爲對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業要求。學生是人,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與他們平等相待,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心理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尊重需要是較高層次的需要,中學生對此的要求尤爲強烈。而尊重是要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教師要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和需要,溝通與學生的感情,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

第三,提倡疏導,忌用堵塞,這應該成爲我們的學校教育的一條重要原則。對學生嚴格要求無疑是正確的,但絕不能用關卡壓的手段來對付學生,更不能隨意訓斥和懲罰學生,特別是對已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堵塞會適得其反。只有通過感情交流、意見溝通、熱情幫助、積極引導,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學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第四,學校應施行正確的性心理教育,讓學生科學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把青春期教育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結合起來,是可以收到良好效果的。

四、加強學生自身的修養是關鍵

社會、家庭、學校的綜合治理可以產生強大的外部力量,但預防和排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還必須通過學生的內因產生效果,因此加強學生自身修養纔是問題的關鍵。

第一,引導中學生每當煩惱、苦悶時,要坦誠地向老師傾吐,求得理解和幫助。遇到表揚或批評時,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誘惑時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開朗和愉快的心境。

第二,培養中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爲和情緒,使他們在學習上應保持適度的緊張,以集中注意力;在行動上要善於自我激勵和反省,通過自我暗示、自我剋制,克服盲目衝動,把中學生的“獨立性”、“成人感”導向自強、自尊、自控的境界。

第三,教育中學生嚴格要求自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論聽課、自習、複習、作業都要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完成。學生要學會主動反饋學習情況,如主動回答提問,及時反映疑問,對不懂的、不適應的,甚至不滿意的問題都要虛心向老師請教和反映,以求得老師的瞭解和幫助。

第四,幫助中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總結過去的學習經驗和教訓,看哪些方面對自己有效;也可以比較自己各科的學習情況,思考一下爲什麼某門課學得好些,某門課卻不行,從中找出原因和方法,使學生養成善於總結、思考和自我調節的習慣,逐漸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

第五,培養中學生儘快適應、關心和熱愛班集體,團結同學,與大家建立真誠的友誼。溫暖的班集體是良好的學習環境,也是學生健康成長和生活的好園地。

第六,逐漸樹立中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學會辨別是非、美醜、真僞、善惡,懂得堅持真理,抵制不良影響,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要求,在完善自我的同時,也起着完善班集體的作用。

第七,幫助中學生樹立新的學習目標。每個升入中學的學生都有一種新鮮感、自豪感,也都有重新開始好好幹一番的潛在願望,這時教育者一定要及時幫助他們樹立新的學習目標,這樣他們纔不會鬆懈,才能使他們儘快適應中學多學科的學習要求,適應從兒童到少年的過渡。

被人忽視的家庭暴力——精神暴力

專家指出,在中國與身體暴力、性暴力相併存的還有一種往往被人忽視的家庭暴力形式——精神暴力。發生率爲三種暴力之首的精神暴力,目前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份來自浙江、湖南、甘肅三省的調查報告表明,有65%的家庭會出現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現象,20%多的家庭會出現丈夫使勁關門或摔東西的行爲,28%的家庭會出現丈夫辱罵妻子的現象,還有20%左右的家庭中,丈夫會威脅要打妻子。

然而,與此同時,有50%的被調查者認爲,限制妻子與朋友交往、長期不與妻子說話、長期拒絕與妻子過性生活、恥笑妻子的缺陷弱點等精神層面的暴力並不算是家庭暴力。而只有毆打、傷害致死、虐待等身體暴力和性暴力纔是家庭暴力。

爲了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家庭暴力在各個層面造成的危害,切實保護已婚婦女權益,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中國法學會研究人員已向日前結束的“反對針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國際討論會”提交了一部《家庭暴力防治法》建議稿。建議稿包括家庭暴力的定義、社會救助、行政措施、司法救濟、法律責任等方面的規定。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陳明俠說,提出這個建議稿是爲了推動相關的立法。“制定防治家庭暴力的專門立法,可以爲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有效保護,預防暴力的再次發生,並確保相關機構落實防治措施”。

偶像劇致兒童性早熟?

據報道,不只塑化劑會造成性早熟,看偶像劇竟然也可能增加風險。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小美,年僅8歲,身高130釐米、體重35公斤,身材不高,胸部卻已經有些微發育,醫師問診後才發現,平常小美除了喜歡吃炸雞,最近一年又跟着媽媽看偶像劇,晚上晚睡,在飲食不利加上環境因素,胸部已有發育,出現性早熟跡象。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侯家瑋解釋,除了飲食不當造成外,小朋友看到偶像劇中親熱情節,雖然本身沒有性愛意識,卻刺激下視丘,長期下來,也可能導致性早熟。“看偶像劇,有些情節不適合小孩子,因爲會刺激到下視丘,誘發腦下垂體,尤其性腺系統會提早成熟發育,這種情況如果持續存在,性早熟的時間,第二性症、月經(出現)時間恐怕比我們預估的還提早很多。”

醫師提醒,最好儘量不要讓小朋友觀賞親熱情節過多的偶像劇,不僅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性早熟、長不高,長期看電視,可能導致近視,呼籲家長做好把關。

優生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

1.緊張焦慮感

在學生羣體中,優生往往處於核心地位,正是這種特殊地位使得他們時刻處在過度的焦慮狀態中。我們常常發現優生悶悶不樂、煩惱、討厭別人等,就是其外在表現。由於過度焦慮,優生的神經組織系統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容易導致認知水平失常,認知反應能力下降。尤其是緊張焦慮由意識層次轉入潛意識層次時,會造成耳鳴、頭暈、失眠等神經衰弱症。

2.恐懼挫折

對於優生來說,大多數人求成欲過強,希望什麼都超過別人,才感到心理上的滿足。這種積極的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對於個體發展至關重要。然而,一方面優生對自己的高標準常常不切實際,容不得半點失敗;另一方面優生過多地參加各種競賽,怕給老師、學校丟臉的心理負擔過重,患得患失,時時不安和恐懼。這種情緒狀態一旦產生,就不是暫時的,而是持久的心境。

3.過分優越

優生大多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往往給人留下高傲冷淡的印象,因而與羣體之間情感難以交往,反過來羣體就會逐漸疏遠優生,對優生形成一種無形的心理壓力。另外,優生還有既獨立又脆弱的優越感:看重自己的長處,對缺點卻視而不見。優越感導致虛榮心強,容易在思想行爲上走向極端。優生未考上理想的學校而輕生,就是情緒障礙得不到及時釋放的必然結果。

4.唯我獨尊

一般說來,優生的意識品質優良,具有一定的刻苦頑強精神,堅韌不拔,獨立自主意識濃。然而由於習慣於聽讚揚、看笑臉、拿獎勵的特殊環境,少數人產生了意志行動上唯我獨尊的心理障礙。他們無法忍受別人善良的勸告和幫助,甚至連老師、父母都不放在眼裏。處事簡單粗暴,主觀武斷,更有甚者,受到比較尖銳的批評,不是態度蠻橫,便是反脣相譏,不願正視自身的缺點和錯誤。

5.期望過度

社會評判優生標準的單一化,學校屈從於輿論導向狠抓優生不放,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導致對優生價值期望過度。這種期望僅僅是考試成績的穩步提高,而不是全面發展的人,因而很少關心優生的正常要求和興趣愛好,這種期望過度和期望偏向會使優生失去學習和生活樂趣,容易滋長消極情緒。

6.教育過度

社會、家庭、學校對優生的過高要求和過高期望,使學校教育選擇瞭如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加班加點,學生起早帶晚,題海戰術盛行,沉重的課業負擔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疲勞和厭學情緒。優生更是如此。

7.暈輪效應

優生往往給學校校長和老師留下十全十美的印象,而對其客觀存在的缺點視而不見。或者認爲他們天生素質好,自制自理能力強,因而採取一種放任的態度。這種不公正的態度導致了不客觀的學生評價,加劇了優生自我感覺高人一等的心理障礙。

8.關係效應

在班風良好、人際關係融洽、集體意識較濃的班級,羣體中個體之間的學習競爭是積極的、友好的、和諧的,優生心理障礙產生的機會就少。而在班風不正,人際關係緊張、沒有強烈的班集體意識的班級,由於缺乏進取心,缺乏團結友愛和互助,很容易導致優生心理障礙。

教孩子幾句話,遠離性侵犯

“每1起性侵害案背後,就可能有6起隱案。”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著名預防犯罪專家王大偉指出,一些發生在中小學的猥褻案件都沒有被發現,因爲許多孩子不知道這是犯罪,不敢告訴家長。從目前狀況來看,兒童遭受性侵犯主要表現爲被害人的年齡越來越小;年齡小、抵抗能力弱的女童更容易成爲性侵害的對象;男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數量也越來越多。據統計,對兒童進行性侵犯的,主要是他們所充分信賴的家長、老師或熟悉的人,主要發生在我們一直認爲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安全、最可靠的家庭和學校。其中,大多數性侵犯都沒有使用暴力,而是以“我給你檢查一下身體”或“我們來玩一個遊戲”等誘騙孩子。

中國兒童性教育專家胡萍老師指出,性侵犯對兒童造成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還會有嚴重的心理創傷。要想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需要家長、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

首先,要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方剛認爲,很多孩子不知道撫摸胸部等行爲屬於性侵犯。“我們應該像教孩子認識手指、腳趾那樣去認識自己的性器官。讓他們知道哪些行爲是性侵犯。”還要告訴孩子一些自我保護的“守則”,例如:凡背心褲衩覆蓋的地方,不許別人碰;任何人的任何行爲,只要讓你感到痛或不舒服,就立刻反抗,即使是老師或其他有權威的人,也要敢於說“不”;如果有人讓你感到不舒服,並要求“保守祕密”,則一定要告訴父母。

其次,家長要儘量爲孩子選擇一個安全的環境,無論上幼兒園、興趣班還是參加夏令營,都要了解清楚它們的背景和口碑。如果孩子突然不想去上學,不愛說話,就要引導孩子說出到底發生了什麼。同時,建議學校加強對教師的法制教育和管理,配備必要的防護措施,建立門衛制度等。

最後,專家提醒,一旦發現孩子受到性侵害,務必第一時間報警。同時注意保存好孩子受害時的衣物證據,不要尋求私下和解賠償。還要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和心理,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保護你,不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