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W

摘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但其健康心理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力量,家庭的配合同樣重要。因此,本文對基於家校合作理念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模式、內容、途徑等方面進行探討。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論文

關鍵詞:家校合作;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

1、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1高職生的心理特點

1.1.1自我認同缺位,挫敗感強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同不高的現實,難免對高職院校學生自我認同產生負面影響,“高職生”成爲學生對自己身份的一個消極代稱[1]。此外,由於中考、高考失利,進入高職院校後學生難以快速走出心理陰影,不能及時調整心態,有的學生甚至對自己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強烈的挫敗感。1.1.2缺乏職業規劃,求知慾低多數高職生對高職教育目標不瞭解,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甚至有牴觸情緒,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不能進行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缺乏學習動力。同時,家長對高職教育的認識也存在一定偏差,孩子在進入高職院校後,家長對其期望值降低了,在學習方面的要求也放鬆了,缺乏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上有所鬆懈。1.1.3負面情緒較多,情感脆弱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後,面對新的社會環境、校園環境和生活環境,需要一個心理適應期。與高中嚴格、封閉式的管理相比,高職院校管理相對寬鬆、開放,然而由於高職生自我認同感低,缺乏生活經驗和獨立生活能力,心理敏感,更容易因人際交往能力欠缺而產生害羞、恐懼、自卑等負面情緒[2]。

1.2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健全學生人格,提高其應對挫折和壓力能力,更好地適應競爭激烈的社會。但是很多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流於形式,如拉橫幅、拍幾張心理諮詢活動的照片等[3],僅僅爲了評優評先擺出樣子,沒有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

1.3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菏澤家政職業學院2016級和2017級護理專業約四千名學生,對這兩個年級學生進行調研發現,即使出現心理問題,僅有約5%的學生想過主動找心理專家或教師諮詢,有15%的人會憋在心裏不說,有近30%的人對學校開設心理諮詢中心持無所謂態度,甚至有近3%的人認爲多此一舉,完全沒必要開設。這些數據充分表明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有偏頗,應該引起重視。

1.4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足

調研期間,在菏澤家政職業學院2016級和2017級護理專業新生報到時隨機採訪同來的家長,83%的家長能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但是與心理健康相比,70%的家長最重要的始終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只有5%的家長會優先考慮孩子心理健康狀況,這說明家長對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視。在學業壓力已經很大的情況下,只有10%的家長認爲應該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67%的家長仍然認爲應該加強學習方面的投入,忽視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家校合作的重要意義

首先,家校合作,在學校專業教師的幫助下,家長能夠轉變對心理健康的認識。現行教育制度讓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而不重視孩子的品格、興趣、社交等狀況。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學校和家長長期投入,因此,學校專業教師可以向家長進行觀念宣傳,幫助其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陣地[4]。其次,家校合作,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由於師生比例失調,教師難以顧及學生的方方面面,而家長與孩子相處時間長,能及時發現並解決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避免問題惡化[5]。因此,家校合作可以及時防治個體心理問題,同時達到整體心理素質的提升,使學校集體教育效果更好。再次,家校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在“爲了學生健康成長”這一目標上,家校雙方始終是一致的。教師作爲專業教育者,有豐富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家校雙方通過不定期的交流,互相學習,既能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又能豐富教學內容,兩相助益。同時,家長之間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分享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體會。最後,家校合作,教師可以瞭解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相應調整。通過家校交流,教師能夠更加客觀地認識學生、理解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

3、高職院校基於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以學校爲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該模式要求學校教師儘可能瞭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和需求,建立家長聯合會,以學生需求作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家長聯合會作爲紐帶、橋樑,保證學校和家長之間聯絡及時暢通,形成家校聯合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這種模式的關鍵在於實施前對學生心理進行充分了解,實施過程中,學校教師和家長平等、友好地進行溝通。學校發現的問題可以直接向一線相關教師反饋,也可以向家長聯合會反饋,反之,家長也可以向學校和教師反饋。對於雙方共同發現的問題,可在探討、分析協商後製訂解決方案,避免學校或家庭一方獨大,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獨斷專行[6]。

3.2以家庭爲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家長教育理念和文化程度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因此,以家庭爲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通過優化家庭環境、改善家庭教育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進而從源頭上優化學生成長環境着手。該模式實施的關鍵是學校在對家庭進行充分了解基礎上,針對突出的家庭問題,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資源對家長開展主題培訓,或邀請教育專家和心理健康工作者對其進行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提高家長對家庭環境重要性的認識,形成教育合力。學生個體差異往往根源於家庭,對於存在特殊問題的家庭可以展開調查,瞭解問題出現的深層原因,把握問題的核心,與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一是這樣的家校活動更有針對性,更有效,有利於優化家庭環境;二是能夠更好地瞭解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

3.3以學生需求爲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每個學校都會存在一些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可以採用以個體爲核心的健康教育模式,着重和家長的溝通,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開展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以上3種模式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可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需要和不同階段單獨或聯合實施。比如,在針對大部分學生開展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發現個別學生的突出問題,就可以實施以個體需求爲中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4、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分爲兩方面,一是學校和家庭對於學生共同負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二是學校對於家長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普及[6]。學生的個性發展與人格形成、學業問題、升學和擇業問題、考試與競爭等壓力、協調生活及人際關係等,是家庭和學校共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而指導家長開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特殊家庭等是學校對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通過家校合作,家長能認清問題,學校也能發揮資源優勢,根據不同家長的文化背景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5.1建立交流平臺,宣傳心理健康教育

建立交流平臺,如微信羣、QQ羣等,既方便家校溝通,也方便家長間的交流。對於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家長在相互溝通過程中集思廣益,得出解決方案。同時,學校可以於每週固定時間在平臺上爲家長答疑,上傳心理健康教育資料,方便家長學習參閱。交流平臺在學校與家庭之間起橋樑作用,更重要是的不同工作和背景的家長的加入,可以豐富教育內容,也可以提供多種支持和服務[5]。

5.2通過電話家訪瞭解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學校根據學生情況與家長展開個別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同時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的家庭基本情況。只有充分了解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纔可能更好地理解學生,爲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奠定基礎。

5.3學校設立家校互助機構

學校設立家校互助機構,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向家長講解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開展家庭教育諮詢活動或家長之間的經驗交流活動[7]。這有利於提高家長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地對子女進行教育,促進家校合作溝通。

6、結語和展望

培養思想健康、身心俱佳的學生是教育的目標之一。目前,高職生成長環境越來越複雜,受學校、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7],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愈發令人擔憂。本文對家校合作理念下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但在這一領域還有很多課題值得研究,如如何發揮家長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何在生活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偏遠地區如何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將第三方組織引入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中等。當前,人們認識的提高、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科之間的交融等,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實踐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然而在實施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8]。但是隻要社會各方聯合起來,特別是家校雙方和教育部門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王浩,趙鳳青.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自卑與超越[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28-32.

[2]劉芳.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3):89-92.

[3]佘少華.高職高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23):96-97.

[4]劉莎,袁文英.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6(17):76-77.

[5]董敏傑.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8):76-77.

[6]黃羣瑛.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新視角:心理彈性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11(5):33-35.

[7]李嚴豔.注重家校合作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88-90.

[8]周秀豔.大學生心理彈性的研究現狀及教育啓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8(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