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模板五篇

學識都 人氣:8.4K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模板五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1

這本書是從意大利翻譯過來的。雖然表面上是小學生的日記,但是從這本書裏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啓發,都可以從生活中學習,甚至可以自己體會。書中很多故事都能讀進人們的心裏,很多故事能讓人恍然大悟。

印象最深的:一個小男孩,因爲父親每天忙於寫論文,熬夜。於是小男孩決定晚上十二點起牀幫爸爸幹活。但是我每天起牀幫爸爸寫論文,所以睡眠不足,上課不認真,學習退步。不知情的父親對兒子的表現非常不滿。男孩好幾次想放棄,但看到父親疲憊的樣子,又捨不得。父親對孩子冷漠的態度讓小男孩感到很難過,直到有一天。父親發現孩子這樣做是爲了他,心裏充滿了悔恨和愛。那天晚上,他們一起睡到天亮。

看完這個故事,內心無限感動。這是《愛的教育》中最催人淚下的故事,表達了主人公無盡的愛。這個小男孩偷偷幫助他的父親,以便讓他感覺輕鬆一點。雖然小男孩的父親責怪小男孩,因爲他一開始不知道事實,但小男孩仍然沒有放棄。繼續暗中幫助父親的精神值得學習。

想想看,我們現在。父親在外面辛辛苦苦掙錢供我們讀書,我們在外面花父母的錢,不願意分擔家裏的家務。別人學習不努力,出去上網也不想回家。在這個年齡,我們應該感受到父母的痛苦,明白什麼是無盡的愛。

《愛的教育》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教會了我們做人的道理,讓我體會到什麼是同學之間堅不可摧的友誼,什麼是師生之間的關愛,什麼是父母無盡的愛。這些都有很高的價值,我相信擁有這些東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2

今天又是一次繪畫課,有點感觸,來說幾句。

我發現家長們來接孩子的時候,第一句話就說:“看看你畫的?沒老師畫的好看啊~”

實際上,我覺得“畫的象不象”只是家長們對孩子繪畫作品中形象的一種評判,俗話說:“照貓畫貓,照虎畫虎”,其實說的是一種模仿和觀察力。由於幼兒的認知、思維的侷限,在觀察事物時不可能很全面,也許只抓住自己看到的某個特徵,這時大人們就會覺得不象,但是在孩子看來,她看到的事物就是這個樣子的。只要孩子捕捉到了事物的基本特徵,那麼我們就不能單純的從象與不象來評判孩子的繪畫作品。

孩子不是爲了繪畫的結果而畫的,對於他們而言,並不計較畫得象不象,而是他們在畫、在塗,他們沉浸在這個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繪畫就是他們自我表達的一種語言。我們應該多支持多鼓勵孩孩子。

我們老師在選擇幼兒繪畫題材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是否適合孩子的年齡。

在孩子繪畫過程中,有時候孩子畫錯了怎麼辦?通常我們的做法是讓他們乾脆換張紙。但有時我們也會將錯就錯,鼓勵孩子另闢新徑。

繪畫的過程也是孩子在想象的過程、思維的過程、表達的過程。所以當看到孩子畫出我們難以理解的“怪物”時,或看到畫面上互不相干的事物時,我們不必驚訝,因爲孩子眼中的世界原不同於我們成人眼中的世界。

你可以請孩子解釋一下,或許你會有很多驚喜的發現——孩子的想象原來這樣豐富,孩子的思維原來這樣有趣,你可以從中瞭解孩子的世界。同時孩子在解說過程中,大腦經過記憶改造、表象重構等過程,這將促進他抽象思維的發展。

一次繪畫課,我發現妍妍左顧右盼遲遲不肯動筆。問她怎麼了,她低着頭小聲說:“上次畫的畫,媽媽說我畫得亂七八糟,一點也不象。”這位媽媽的“心直口快”竟使孩子駐筆不前。不要輕易否定孩子,尤其在不瞭解孩子所思所想的情況下。孩子是從別人的眼中認識自己的,如果他得到的總是否定的信息,漸漸地,他對自己也會持同樣的否定態度,而一個人地自我意識將影響他整個人生。所以當孩子向你展示他地作品時,認真地看待他地工作成果,鼓勵他,講出自己地真實感受,與他討論。孩子在成人認真聆聽和注視下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受到重視的成就感。

每個孩子都有她的優點和不足,不要拿別人的.長處和你孩子的短處去比較,那樣只會傷害孩子,多給孩子重視,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在她並不反感的前提下。遇到有什麼疑難的問題可以和我們老師及時的溝通,只要我們一起想辦法,問題會解決的。

堅持讓孩子學繪畫的家長也可以看出來,繪畫的進步不是一步登天的,需要我們長期的積累,我們學習了,也要經常的複習、練習,多給孩子自信和勇敢,相信我們的孩子是最棒的!孩子們的進步是一點點的累積的,有的最初是不敢畫,不願畫,畫不好,沒耐心,不生動……

現在我們班的繪畫課,我上課的時候也成爲了一種享受,感覺就想是你找到了懂你的知音,你說什麼,孩子們能立馬給你迴應,真的很欣慰,現在每次繪畫課結束後,家長們來接,都會有這麼一句話:“這是你畫的啊?老師沒幫忙啊?真不錯,有進步”

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都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感到最幸福,開心的事,您說,我說的對嗎?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3

讀了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沒有用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章《習慣是教育的最終成果》。尤其是在全國推行的六大習慣,我更覺得非常全面。

習慣與做人品格的培養存在着一種線性關係,人格決定了人的發展發向。如果健全的人格是一個大屋子,那麼需要找到門和把手,否則知其門不得而入。這個門把手,就是習慣。

養成教育課題組經過三年的論證最終確定以下六大習慣向全國推廣: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說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4、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5、認真寫字;6、從錯誤中反思自己。

林格先生認爲:習慣是教育的最終成果,一個人習慣的好壞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在我們的身邊不乏有這樣的家長,認爲學習成績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績好了,其它的都不重要。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試想一個人成績再好,就算考上大學了,沒有一個好習慣,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嗎?能在以自學爲主的大學校園裏取得更大的收穫嗎?進入社會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嗎?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創出一番事業嗎?有一句話叫“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成績只是“芝麻”,而好的習慣纔是“西瓜”。

曾經看過一則故事:父子兩住山上,每天都要趕牛車下山賣柴。老父較有經驗,坐鎮駕車,山路崎嶇,彎道特多,兒子眼神較好,總是在要轉彎時提醒道:“爹,轉彎啦!”有一次父親因病沒有下山,兒子一人駕車。到了彎道,牛怎麼也不肯轉彎,兒子用盡各種方法,下車又推又拉,用青草誘之,牛一動不動。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有一個辦法了,他左右看看無人,貼近牛的耳朵大聲叫道:“爹,轉彎啦!”牛應聲而動。

牛用條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則以習慣生活。一個成功的人知道如何培養好的習慣來代替壞的習慣,當好的習慣積累多了,自然會有一個好的人生。莎士比亞說:“性格即是命運,心態主宰你的成敗,氣質影響你的力量,

習慣形成你的能量。”用行動培養習慣,用習慣收穫性格,而性格會照亮你的人生。

俗話說的好:習慣成自然,良好的行爲習慣在人的一生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齊白石老先生說:“養成好習慣,必有好人生。”

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你的習慣無法改變,但可以用好的習慣來替代。成功很簡單,只要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養成習慣,如此而已。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4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信件,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答應了他。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感動。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一樣的歲數,卻還是那麼的無知…‥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教育目的的心得體會 篇5

上個周我爲孩子們上了一節教育活動課,名字叫做《天黑我不怕》。這節課的主要教育活動目標爲除了培養孩子的膽量,讓他們理解白天黑夜是一種正常現象外,還有一個目標就是能夠自己獨立分牀睡。之所以這樣設定教育目標是因爲孩子的年紀小,正是各種養成教育以及各種良好生活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因而從小做起很是有必要的。

這節課的課堂教學部分很不錯,孩子們紛紛表示 自己能夠不俱怕天黑並且會獨立睡覺。可這個周我在家長交流會上和家長做交流溝通問到這個孩子是否獨立入睡的時候,很多家長均表示孩子都沒能獨立入睡。這一下自己傻了眼,原以爲很容易的事情卻沒想到實際的效果卻如此。家長溝通交流時間一結束,我便開始寫這節的教育心得體會。

除了把自己的教育實施效果寫出來之外,更多的是寫自己應該如何處理落實獨立入睡的實施方法。在這篇教育心得體會中,我告訴自己對於生活習慣培養這一方面,不應該只看中課堂的活動效果,更多的應該多注重家庭教育這一方面。孩子所學的知識要想真 正的讓他接受,那麼家園互動是必須的。

就象現在這篇教育心得體會一樣,教師的想法要讓家長知道,只有得到家長的配合纔會有好效果,如果只是單方面的行爲,這個還真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