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研會的培訓心得體會

學識都 人氣:2.54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研會的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研會的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教研會的培訓心得體會篇1

20XX年4月25日,我參加了師校舉辦的小學數學教研會,在這次活動中,真可以說是開了眼界,受益匪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各位出類拔萃的數學教師的教學風采,更讓我從中發覺到了自己在課堂教學方面的淺薄與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上好每一節課,向身邊的優秀教師們學習。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第一、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

這四位教師幾乎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動畫片的形式導入新課,有的以引用名人話的形式導入,有的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有的以生活實際導入。楊芳老師用了學生們喜歡的動畫片帶着同學們一起走進了電器世界——《買電器》,逯東波老師用了講故事的方式導入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擺一擺》,孫舒蕾老師用了孔子的話:溫故而知新導入了《長方體(一)複習課》,李廣寶老師以展示本校的情境導入《分數混合運算(二)》。他們都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迅速進入到自己組織的教學活動中,拉近了師生距離,使學生的向師性更強,積極參與到教師的教學活動中來,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

第二、教師善於創設情境。

在這幾節課裏,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創設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擺一擺》時,逯東波老師讓學生動手去擺一擺,量一量,讓學生滿懷熱情地投入學習,老師是教學的引路人,不斷地揭示知識的新矛盾,讓學生用數學思想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學到知識。

第三、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

教師們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把枯燥、呆板的課堂教學改變了,從而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慾。尤其是在聽李廣寶老師的《分數混合運算》的教學過程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李老師教學方法的與衆不同,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個老師精心的設計每一堂課,從語言、板書、圖片、內容,那種工作態度與熱情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在他們的課堂上很少見到不學習的孩子,因爲他們都深深地被老師的課所吸引着。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學習他們的優秀經驗,讓自己的課堂也活躍起來,真正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切實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也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第四、教師評價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

在教學過程中,幾乎每位教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鼓勵和讚揚不斷,如“把你的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你的問題提的真好!”“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第五、教學課件製作精良,充分發揮了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老師們都知道,數學課堂上運用課件的目的一是爲了節省時間,二是爲了將教學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次的課件製作水平相當高,而且使用效果好,無論從課題材料的蒐集上還是從視聽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創意,如花似錦,引人入勝,而且大多數都引用了視頻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每一節課都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識更直觀,更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牢固掌握。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每堂課細細的聽下來後,感覺每位授課教師都煞費苦心的作了周密而細緻的準備,所以每堂課都有很閃光的亮點供我們參考、學習、借鑑,當然,有比較就會有鑑別,所以我會把其中的精華加以吸取,嘗試運用到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來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研會的培訓心得體會篇2

20**年10月26—10月27日,我參加了在X市蘭山區X小學舉行的《X市小學數學鄉鎮教研員研修暨一年級教材培訓會》,來源於全市各縣區的小學數學教研員、各鄉鎮小學數學教研員、駐城小學分管數學教研的教幹以及各縣區的一年級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雖然學習時間短暫,但自己的收穫卻很豐富,就像得到了一筆寶貴的財富。總體感覺這次活動組織過程嚴密,培訓及時高效,是一場“教研員急需教師急要”的及時雨。

26日的“鄉鎮教研員研修”的主題是“如何通過磨課方式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活動以“省優課例”爲載體,以“磨課成長”爲依託,以“課堂教學”爲平臺,以“學習提高”爲目的,整個活動緊張有序,務實高效,會議分“課堂展示、磨課教研”兩個流程進行。

聆聽了五位省優課獲獎者執教的觀摩課。總體感受:這些課例集中體現了我市教改的最新理念和新課標的精神實質。五節課各具風格:有如何實現學生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過渡的《認識方程》,有如何落實數學思想方法和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找規律》,還有如何將算理與算法有效結合的《筆算除法》和如何幫助學生建構模型的《抽屜原理》。觀摩精彩的課堂,感悟教學真諦。五節課例大家普遍感受:數學教學要更多的關注數學思想方法、關注模型思想、關注學生從頭到尾的想問題等。具體感受如下:

一、X市第四實驗小學的X老師,他執教的《方程》一課,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關注模型思想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好。

劉老師執教的《方程》這節課:以全新的理念爲我們譜寫了新課標理念指引下的數學課堂概念教學的新篇章。整節課的設計以“天平”這一具體直觀的物象導入,引導學生從“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認識和區分了“等式與不等式”。再由未知重量的實物代替砝碼從而引導學生用含有未知數的式子來表示天平的狀態。最後經過學生的分類活動,方程的概念的呈現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老師生硬的灌輸,而是由學生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經教師獨具匠心的有層次性地引導下自主探究得來的。

我認爲本節課有三大亮點:

1、方程的本質、難點處理的好。①滲透了分類的思想和集合圈的思想。充分利用天平,從中引出一些算式,然後對算式進行分類,從而知道了什麼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係。②通過上車下車問題讓學生真正明白了學習方程的意義。

2、數學建模:幫助學生建立了天平——平衡——順向思考——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決問題等數學模型。

3、教師語言簡練、幽默風趣。

二、X市第三實驗小學的X老師,她執教的《找規律》一課,對教材的`挖掘透徹,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注重模型思想的建立。

尤老師自上課至課終,老師始終圍繞學生運轉,學生一直環繞老師運行。老師對學生並沒有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學生的想象、討論、聯想是自由進行的,學生佔據了課堂的主陣地,但是,學生沒有脫離軌道,沒有脫離教師精妙設計的運行軌道,教師充分“放”了學生,學生充分“離”老師,而結果是圓滿的,成功的,學生學到了知識,教師達成了“傳道、授業、解惑”的天職。在練習設計中,層次分明,從兩端植樹到一端植樹再到兩端都不植樹,最後延伸到兩邊植樹的情況,在步步深入的練習中又整理了植樹問題的各種類型,在學生的腦海裏構建了植樹模型思想。

三、X市X小學的X老師,他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學生在猜想———驗證———結論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X老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的面積》一課,將“轉化”思想進行了有效的滲透,讓學生學會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現有的問題。開始先複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轉化”方法是研究和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思考方法。在本課的重點就在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進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我認爲本節課有五大亮點:

1、課前的一個猜謎語的遊戲一下子就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引入簡潔明瞭,直奔主題,學生大膽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教師出示有關的數據,學生計算後,再放手讓他們去驗證。

3、初步結論:在數格子時,先數整格,再數半格,通過平移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什麼是底乘高。

4、是不是所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都可以用底乘高來計算呢?教師拋出這個問題,同時課件出示多個平行四邊形,讓學生不用數方格的方法進行驗證。學生通過剪拼,明確初步結論是正確的。

5、練習的設計很有針對性。

四、臨沭街道教研室的X老師,她執教的《筆算除法》一課,藉助圖形與筆算的豎式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藉助圖形很好的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計算方法。

王老師這節課的設計獨具匠心,用分小棒幫助學生明算理,結合小棒圖提煉算法,運用找豎式與小棒圖的聯繫,溝通算理與算法的聯繫,使“法”源於“理”,“理”詮釋“法”。“法”“理”自然融合,法的提煉水到渠成。王老師爲了讓學生體會到前兩位不夠除,要看前三位,把例題二改爲了平均分,靈活改進教材,做到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這節課的練習設計新穎獨特、巧奪天工,鞏固新知的練習及時、新穎、到位,使學生牢記掌握所學知識。

五、X縣第三實驗小學的X老師,她執教的《抽屜原理》一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抽屜原理”本身是很抽象的,對於師生而言,比較難上。可是鄭老師從課堂的構思、教學設計到課件的製作,從教學過程的推進到學生的參與,整個教學流程可以說非常的流暢,一氣呵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把自己的猜想1:“5個球放到4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通過讓學生幾個直觀的操作活動,實驗操作(也就是數學中的“列舉法”)讓學生驗證了老師的猜想是正確的。教師把自己的猜想2:“6個球放到5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2)個球。”通過學生對教師的兩個猜想的驗證,讓學生知道了初步建立了“抽屜原理”的簡單模型。讓學生經歷了“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式化”,並且學生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效果非常的好。通過假設法讓學生理解並建立了抽屜原理的模型,什麼是抽屜、什麼是待分物體。老師的口袋原理、文具盒原理等遊戲的設計更是讓學生體會到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深切的體會到數學的生活化。

六、我的思考:

一節課的成功,不僅在於教學設計的科學、新穎,平時我們上課,同樣的教案,不同的人,課堂的生成不同,學生學習的效果不同,原因還在於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處理,對於課堂氣場的調控(比如教師語言的抑揚頓挫,過度語言的引領,恰當的評價運用等等)。同樣的教案爲什麼我們與名師上出來的課,相差甚遠呢,我覺得重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名師的氣場,不能像名師那樣忽悠學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思考)。

下午的磨課教研:五位執教者分別從“課前思考——設計意圖——課例打磨——成長曆程”等幾個方面做了交流和彙報,另加一位數學教研員(X四小)劉欣主任作了《乘着賽課的翅膀——在陪你磨課中成長》的報告。

通過聆聽名師的磨課的歷程,分享他們的成長故事,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是磨課讓大家更好的理解了教材,是磨課讓執教者更好的瞭解學生,是磨課更好的促進教師和教研員的專業成長!”於科長在教研員培訓中所說總結的“5個人的精彩,卻凝聚着N個人的智慧,經歷了X次的磨礪,才促成着1個團隊的成長!”,這正是給我們今後的教研指明瞭思路和方向。相信,這次培訓必將促進教研形式向實質中變革,也必將促進教師對教材的深刻領悟與把握,更必將對我市的小學數學教研和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通過這次活動,它讓我對新課程改革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使我今後的教學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我會把這次學習的收穫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

27日的“一年級數學教材培訓”的主題是“解讀教材引領教師專業成長”。人教社小學數學教材副主編陶雪鶴和新教材培訓特聘專家天津市濱海新區教育教研員王德鵬進行了一年級教材培訓。陶雪鶴老師首先從“教材的變動情況、教材資源的變化和教材的編寫特點”三個方面向老師們做了說明,其次陶老師還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逐單元對教材進行了詳細解讀與分析並提出了教學建議,整個報告高屋建瓴,深入淺出,使老師們不但知道了教材的內容,而且明白瞭如何去“教”教材,如何去“用”資源。下午王老師的培訓風趣幽默,睿智深刻,不但教材分析透徹,而且還從思想上引領;怎樣認識教師的工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系統看知識的意識,如何關注學生反思的意識、如何對學生過程進行評價等等,是與會教師不但經歷知識的洗禮,而且經歷了思想的淨化。

我對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反思和思考:

作爲一名鄉鎮數學教研員,我做了什麼?正在做什麼?捫心自問,卻是一片茫然……感覺自己的水平太淺。身擔數學教研的重任,感覺自己應該奮力前行!不但要做最努力的教研員,還願成爲最優秀的教研員!爲了實現“鄉鎮最優秀的教研員”的美好願望,我會不懈努力、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