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

學識都 人氣:2.25W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華】數學說課稿初中10篇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評委:早上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____ ,這節課所選用的教材爲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八年級____教科書。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初中數學____ 年級 冊的內容,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____ 的基礎上,對____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爲學習____ 等

知識奠定基礎,是進一步研究____的工具性內容。因此本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____,對____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____的理解,(由於其抽象程度較高,)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爲:

難點確定爲:

二、 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終身學習的能力,我確立瞭如下的三維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3. 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三、 教學方法分析

本節課我將採用啓發式、討論式結合的教學方法,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爲主線,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過程分析

爲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1) 複習就知,溫故知新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____是本節課深入研究____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3)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 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4) 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定理等) 要明確其 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 ,通過對 定義 的幾個重要方面的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導入第____環節。

(5) 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6) 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穫.

(7)當堂檢測 對比反饋

(8) 佈置作業,提高升華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爲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2

【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講解的是單項式乘以單項式,是在前面學習了冪的運算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學習單項式的乘法並熟練地進行單項式的乘法運算是以後學習多項式乘法的關鍵,單項式的乘法綜合用到了有理數的乘法、冪的運算性質,而後續的多項式乘以單項式、多項式乘以多項式都要轉化爲單項式的乘法,因此單項式的乘法將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佔有獨特的地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單項式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的乘法運算。

2.通過單項式乘法法則的推導,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單項式乘法法則。(這是因爲要熟練地進行單項式的乘法運算,就得掌握和深刻理解運算法則,對運算法則理解得越深,運算才能掌握的越好)

難點:多種運算法則的綜合運用(這是因爲單項式的乘法最終將轉化爲有理數的乘法、同底數的冪相乘、冪的乘方、積的乘方等運算,對於初學者來說,由於難於正確辨認和區別各種不同的運算及運算所使用的法則,易於將各種法則混淆,造成運算結果錯誤。)

【教學方法】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1、在新課學習階段的單項式的乘法法則的推導過程中,採用了引導發現法。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將需要解決的問題轉化成用已學過的知識可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即掌握了新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探索探索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始終處在觀察思考之中。引導發現法的使用對實現教學目的的第二條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2、在新課學習的例題講解階段,採用了講練結合法。對例題的學習,圍繞問題進行,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解題的過程中展開思維。與此同時還進行多次有較強針對性的練習,分散難點,對學生分層進行訓練,化解難點,並注意及時矯正,使學生在前面出現的錯誤不致於影響後面的解題,爲後面的學習掃清障礙,通過例題的學習教師給出瞭解題規範,並注意對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3、在歸納小結這個階段採用師生共同總結,旨在訓練學生歸納的方法,並形成相應的知識系統,進一步防範學生在運算中容易出現的錯誤。

4、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豐富,訓練量大,利用投影儀,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環節:1、 創設問題情境 2、新課學習 3、反饋練習 4、小結 5、作業佈置。

(1) 創設問題情境

本節課通過一實際問題,引入課題,這樣的目的是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通過問題1、問題2的設置進而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2) 新課學習

新課學習包括單項式乘法法則的推導和例題講解。

① 單項式乘法法則的推導

由於八年級學生還不具備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單項式乘法法則的推導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爲此我設計了兩個引例。引例1中的兩個問題就是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兩個單項式如何相乘,使學生能運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同底數冪的運算性質等知識探索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引例2讓學生動手嘗試,在嘗試成功的基礎上再提出問題3,由問題3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最後得出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法則。從而實現理解單項式乘法法則的這一教學目的,同時在上述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在研究問題中所體現的“將未知轉化爲已知”的數學思想,通過嘗試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從而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較好地實現了教學目的第二條,教學的重點內容學生得以掌握。

在此基礎上,我又設計了一組簡單的練習,由學生回答,強化對單項式的乘法法則的理解和運用,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② 例題講解

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例題按照逐步增加運算種類進行了編排,使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我總共設計了三道例題。

例 1是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的計算,在講解此題時關鍵是讓學生按照單項式乘法的法則進行運算。例2是單項式的乘方與乘法的混合運算,在例2後我又設計了一問題,此問題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根椐題目特徵,辯認出它們是哪種運算,應選用什麼樣的法則進行計算,使學生逐漸分清運算類型,正確實運用法則,以實現難點的分散和突破,並提高學生運算的熟練程度。例3是單項式的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例3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從而逐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在例題的教學過程中除學生口算計算過程,教師要給出規範的解題過程,並要求學生按規範的書寫格式進行練習和作業。

在每道題完成之後,都配有與例題相近的鞏固練習,由學生板演和分組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實現“會進行單項式的乘法計算”這一教學目的。

(3) 反饋練習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我又設計了反饋練習,以瞭解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的掌握情況,並再一次對出現的問題進行矯正,使學生對單項式的乘法運算的熟練程度得以加強。

(4) 小結

本節課的小結由師生共同完成,先由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後教師歸納形成知識系統,通過小結,使學生明確單項式的乘法最終將轉化爲有理數的乘法、同底數的冪相乘、冪的乘方、積的乘方等運算,引起學生對單項式乘法中係數與指數運算易混淆等問題的重視。

(5) 佈置作業

數量不多的作業,既能讓學生能對本節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又能有充裕的時間拓展自己的視野。

【教學評價、反饋措施】

本節課採用了不同的反饋手段和較多的反饋練習。

1、設計分段練習。例如練習一-------練習四每次練習主要解決一重點問題,同時使教師及時瞭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矯正,掃清後續學習障礙。

2、採用不同的練習方法。如口答、筆答、板演、快速強答等,以增加反饋層面。通過練習使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情況都能及時反饋給教師,使教師對教學情況心中有數。

3、及時矯正。對每次練習情況進行講評,對正確的解答及時給予肯定,發現問題及時評講。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2節《數軸》。下面,我將從背景分析、教學目標設計、、課堂結構和教學媒體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及教學評價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背景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數軸”是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第二節“有理數” 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引進了負數及分析了有理數的分類後給出的。數軸是理解有理數的概念與運算的重要工具,利用這個數學工具不但可以理解有理數的概念、大小比較等,還可以利用它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包括絕對值,有理數的運算等,非常直觀地把數與點結合起來,滲透着初步的數形結合的思想。對以後的知識概念及實際問題的解決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2. 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

教學的重點:1)正確理解數軸的概念;2)正確掌握數軸的畫法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教學的難點:正確理解有理數與數軸上點的對應關係,體會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3. 教材的處理

1)通過觀察溫度計及師生互動表示課本第10頁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白數與形的對應,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美妙之處。

2)通過講解數軸的概念,概括出數軸三要素,指導學生正確地畫出數軸。

3)通過練習,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數軸的概念,並會用數軸表示有理數,進一步體會數形結合。

4)通過課本第11頁的歸納,使學生深化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技能

1)掌握數軸的概念,並理解其三要素,能正確地畫出數軸。2)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理解任何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

2.數學思考

1)通過觀察與思考,建立數軸的概念。

2)通過對數軸的學習,初步體會對應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

3.解決問題

會利用數軸解決有關問題。

4.情感態度

通過對數軸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實踐,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結構和教學媒體設計

1.教學方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人的思維,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學生既爲主體,又爲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爲新課標和新理念認爲,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爲重要。基於本節課的特點:課堂教學採用了“情境—問題 —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課主要採用啓發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裏,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掌握數軸的概念,並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軸概念,從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有方法就要有手段進行依託,我所採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總結,並派代表發言。教師耐心引導、分析、講解和提問,並及時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肯定與評議,從而突出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啓發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形象。

2.學法指導

現代新教育理念認爲,學習數學不應只是單調刻板的簡單模仿、機械背誦與操練,而應該採用設置現實的問題情景,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來引起學習者的興趣。爲達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應強調探究學習、發現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才能改變學生原來的那種“學而無思,思而無疑,有疑不問”的舊學習方式。

要達到學生主動的學習,本節課採用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觀察發現,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會主動探究-主動總結-主動提高,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感知知識的過程中,無疑提高了探索-發現-實踐-總結的能力。

學生的工具: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觀察溫度計,並填空:

℃ ℃ ℃

師生行爲:老師演示課件,學生觀察並舉手發言。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溫度計並填空,爲學習數軸概念做好鋪墊。

2)課本第10頁問題:在一條東西方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杆,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師生行爲:老師發問:“請同學們思考:怎樣用數簡明地表示這些樹、電線杆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方向、距離)?”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並畫出圖形。老師巡堂查看學生完成的情況,並請最先做好的兩個小組派代表到黑板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考慮東西方向馬路上一些樹、電線杆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關係,既要考慮距離,又要考慮方向,從而需要用正負數描述。

3)再次觀察課本圖1.2-1、溫度計,找出它們之間的共同之處

師生行爲: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組內討論,並派代表發表意見,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和評議。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學生容易發現正數、0和負數都可以用一條直線上點表示出來。

活動2學習數軸的概念

一般地,在數學中人們用畫圖的方式把數“直觀化”。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這條直線叫做數軸。

數軸滿足以下要求:1)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2)規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上)爲正方向,通常以向右爲正方向。3)選取適當的長度爲單位長度,直線上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個點。

師生行爲:老師講解數軸的概念,說明畫數軸說要滿足的條件,並提醒學生數軸的三要素;學生觀察、理解。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數軸的概念及其所需要的條件。

活動3數軸概念的應用

1)討論下列數軸畫得對錯?並思考你認爲畫數軸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什麼?

① 師生行爲:學生組內討論交流,派代表發言,老師進行總結,並概括數軸

的三要素。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交流和反思,使學生認識數軸的三要素。

2)畫數軸

畫數軸的步驟:1.畫直線;2.在直線上取一點作爲原點;3.確定正方向,並用箭頭表示4.根據需要選取適當單位長度。

師生行爲:師生共同歸納畫數軸的步驟,要求學生獨立畫出數軸,並互相交流,老師巡堂並參與交流使學生弄清如何畫數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畫數軸,交流和反思,使學生真正掌握數軸的概念。

3)在數軸上表示右邊各數:0.5 +2 -0.3

4)指出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麼數。

解:點A表示-2;點B表示2;點C表示0;點D表示-1。

師生行爲:觀看課件的題目,要求學生在自己所畫的數軸上完成,再由老師演示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活動4數軸概念的深化

填空:數軸上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 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 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 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

歸納:一般地,設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右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a 個單位長度;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 左 邊,與原點的距離是 a 個單位長度。

師生行爲:通過填空,老師引導學生做出課本第12頁的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出數軸上的點的特徵,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從具體的數到字母表示的數)能力

活動5鞏固數軸的概念

課堂練習:

1)課本第12頁的練習1、2題

2)強化練習(1)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的距離小於3的整數。(2)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的整數。

師生行爲:學生練習,老師巡堂、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數軸的概念;強化練習是爲了培養學生用數軸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業:課本第17頁習題1.2第2題;學生用書同步訓練。

設計意圖:通過適量的練習有利於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還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多做同步訓練。

五、教學評價設計

這節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爲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總之,在這節課上,我始終以學生爲主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索新知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理念;聯繫實際,數學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讓學生輕鬆快樂的學習數學,纔是新課程改革的最終價值取向。我相信,有了快樂,數學課堂將煥發出生命的光彩。

謝謝大家!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4

【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掌握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並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着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所以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徵,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爲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爲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並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並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什麼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爲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並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試試身手”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你來當老師”、“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走進生活”藉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穫、體會、本節課還有什麼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後去思考、去動手製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後去學習、去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反作用於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蘇科版數學八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一節第1課時,本節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初步的數學活動經歷,從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開始,從整體的角度認識軸對稱的特徵;同時與圖形的三種運動(平移、翻折、旋轉)之一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圖形的三種基本運動中“翻折”在幾何知識中的作用,又爲學生後繼學習對稱變換、中心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及平行四邊形的相關知識等做好充分準備;同時這一節也是聯繫數學與生活的橋樑。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理解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能夠認識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並能找出對稱軸;知道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區別和聯繫。

2、經歷觀察生活中的軸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探索它們的共同特徵的活動過程,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在欣賞現實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之美時,體會軸對稱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和它的豐富的文化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三、教學重點、難點:

依據教學目標,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點是: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概念的區別與簡單運用。 難點是: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四、教法、學法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過程,在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合作、大膽表述,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下面我具體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探究活動(一):軸對稱圖形

1、激趣導入、感受生活(用多媒體演示生活中的有關畫面) 圖片欣賞(課件):考考你的觀察力,這一醒目的標題,激起學生的好勝心,讓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這些圖片有什麼共同特徵?這一設計遵循教學要貼近生活實際的原則,學生仔細觀察後,能發現這些圖形都是對稱。然後,教師適時提出問題:這些圖形是如何對稱?怎樣才能使對稱的部分重合呢?讓學生觀察、猜想、探究、討論,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讓學生髮現:把一個圖形的某一部分沿着一條直線翻折180度後能與這個圖形另一部分完全重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活動探究形成概念:實驗探究:把一張紙對摺剪出一個圖案(摺痕處不要完全剪斷),再打開這張對摺的紙,剪出一個美麗的圖案,請同學模仿老師的方法試一試。在欣賞、感知軸對稱的基礎上,學生肯定急於瞭解這些圖形到底美在哪裏。因此我設置了剪紙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創造美,在操作中感知軸對稱圖形的概念。而後再對比上一活動中部分圖案,互相交流發現它們的共同的特徵“存在直線——將其摺疊——互相重合”。從而合作歸納得出概念,教師板書概念。

3、聯繫實際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實例,並說出對稱軸(附課件)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符合條件的圖形,讓學生體會軸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生活中的許多軸對稱圖形,他們不但體現了一種對稱美,還蘊涵一定的科學道理,你們知道嗎?①錶盤的對稱保證了走時的均勻性②飛機的對稱使飛機能夠在空中保持平衡;③人眼睛的對稱使人觀看物體能夠更加準確全面;④雙耳的對稱能使聽到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

4、綜合練習,發散思維: 這組習題的設計有圖形、數學……挖掘了生活右多種圖案,加強了學科間的滲透與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在相互爭論、補充、交流中尋找知識的答案,體會學習的樂趣。

探究活動(二):軸對稱

1、動手操作,引入新知

將一張紙對摺後,用針尖在紙上扎出如圖所示的圖案,觀察所得圖案。位於摺痕兩側的部分有什麼關係?再觀察教材119頁圖14.1-3,看看每對圖形有什麼共同特徵?每一個圖案是由幾個圖形構成的?因爲學生已經瞭解到軸對稱圖形的概念,他們可能會錯誤地認爲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都是對稱,沒有什麼差別。所以先運用動手實踐,進行剪紙,藉助人的各種感官認識,突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是指“兩個圖形重合”這一特點。按照“存在直線——將其摺疊——兩圖形重合”這條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得出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對稱點的概念。教師板書概念。

2、鞏固練習,應用提高(課件)對所學的知識加以理解和鞏固

3、列舉實例,展示才華 舉出生活中成軸對稱的例子,加深對軸對稱的理解。

活動(三):歸納總結 觀察下面兩個圖形,說說你的發現。 對比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列出表格,加深印象) 軸對稱 軸對稱 軸對稱 軸對稱圖形 是兩個 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 是一個 一個圖形形本身具有的特性 對摺後 兩個圖形完全重合 翻折後 與圖形的另一半完全重合 區別:軸對稱指的是“兩個”圖形之間的對稱關係,而軸對稱圖形是指“一個”圖形具有的對稱性質。

聯繫:①都是用對摺、翻折180°圖形重合來定義的;

②兩者可相互轉化,如果把軸對稱的兩個圖形看成是一體的,那麼這“一個”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反過來,如果把一個軸對稱圖形互相對稱的兩部分看成是兩個圖形,那麼這“兩個”圖形是軸對稱的。這裏滲透整體與部分的辨證關係,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活動(四):識別圖形、感受對稱美

(1)、欣賞圖片,體會軸對稱所營造的對稱美。

(2)、在計算器顯示的數字0至9中,有哪些是軸對稱的?許多漢字都是軸對稱圖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等。各公司、企業的商標中有許多軸對稱實例和軸對稱圖形,如聯想,聯合證券,湘財證券,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各品牌汽車的車標中有許多都是軸對稱圖形,如奧迪,韓國現代,本田,富康,歐寶,寶馬;矩形、菱形、正方形、等邊三角形等都是軸對稱圖形;線段也是軸對稱圖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就是它的對稱軸。

強調:圖形的對稱軸是直線,不是線段、射線,而是線段、射線所在的直線。比如學生容易認爲角平分線是角的對稱軸,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是它的對稱軸,可以很好達到糾正錯誤的功效。其次掌握角、等腰三角形各有一條對稱軸,長方形有兩條,等邊三角形有三條,正方形有四條對稱軸,而圓形是最特殊的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所以它的對稱性應用最廣泛。這樣可以使學生運用圖形的對稱性解決今後一些相關問題。

活動(五):動手操作、積極實踐、創造圖形

(1)、在給出軸對稱圖形的一半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對稱軸的另一邊畫出另一半,成爲一個完整的軸對稱圖形。由簡到難,層層第進。

(2)、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一個美麗的軸對稱圖形。

(這個部分的設計,具有開放性,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動手能力、使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給了學生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學數學的親切感,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

(六):課堂小結

(1)、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

(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定義;軸對稱圖形的性質;我們所學的多邊形中有哪些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的應用。)

(2)、談談你對本節課學習的體會與困惑。

(七):作業設計

發揮你們的想象,利用本節所學的知識,爲我們班設計一個班徽,要求設計的圖案是軸對稱圖形或成軸對稱,並有一定寓意。這是一道富有開放性、趣味性和挑戰性的作業題,給學生提供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平臺,使學生的活動由課內走向生活。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見解,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諒解 ! 謝謝!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6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本節課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這一節課是本冊書第一章第九節第二課時的內容。下面我就從以下四個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處理、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學過程 的設計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對本節課的理解與設計。

一、教材分析

分析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數學大綱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重點和難點。首先來看一下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在整式的運算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以及讓學生根據一些現實模型,把它轉化成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數學的價值,發展“用數學”的信心。運算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初一階段完成。多項式除以單項式作爲整式的運算的一部分,它是整式運算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整個初中代數的重要部分。

2、就第一章而言, 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是本章的一個重點。整式的運算這一章,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是很重要的一塊,整式的混合運算是這一章的難點,但混合運算是以各種基本運算爲基礎的。在整式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爲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除法又是學生接觸到的較複雜的整式的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整式的運算中轉化思考方式及推理的方法等,都在本節中。

從以上兩點不難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重點和難點。

新課程標準是我們確定教學目標 ,重點和難點的依據。重點是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及其應用。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其基本方法與步驟是化歸爲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因此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關鍵是將它轉化爲單項式除法的運算,再準確應用相關的運算法則。

難點是理解法則導出的根據。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可知,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的實質是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的運算轉化爲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由於 ,故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也可以看做是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的應用。

二、教材處理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掌握同底數冪的乘法、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同底數冪的除法等知識,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複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生動形象的課件引例,讓學生自主參與,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微機,讓學生在微機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通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通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將在教學過程 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三、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 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爲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爲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 中在掌握知識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1、回顧與思考,通過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的複習,完成四道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練習題,爲本節課探索規律,概括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做好鋪墊。

2、探索規律:法則的得出重要體現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我通過了一個嘗試練習啓發學生自主解答,使學生該過程中體會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規律。由於採用了較靈活的教學手段,學生能夠積極的投入到思考問題中去,讓學生親身參加了探索發現,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最後由學生對規律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從而得出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

3、例題解析,通過課件生動形象的課件,引導學生嘗試完成例題,加深對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法則的理解與應用。

4、鞏固練習:再習題的配備上,我注意了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習題的配備由易而難,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發展。並且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形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一種比較活躍的氛圍中,解決各種問題。

5、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由學生完成,並且做適當的補充。最後教師對本節的課進行說明。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理解和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以達到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目的。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7

一、地位和作用

這一節內容是初中數學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十一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一節一次函數後,回過頭重新認識已經學習過的一些其他數學概念,即通過討論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從運動變化的角度,用函數的觀點加深對已經學習過的不等式的認識,構建和發展相互聯繫的知識體系。它不是簡單的回顧複習,而是居高臨下的進行動態分析。

2、活動目標

①理解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會根據一次函數圖像解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問題。

②學習用函數的觀點看待不等式的方法,初步形成用全面的觀點處理局部問題。

③經歷不等式與函數問題的探討過程,學習用聯繫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④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探索數學奧妙的願望,體驗成功的感覺,品嚐成功的喜悅。

總的來講,希望達到張孝達對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要求: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大腦。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的思維已逐步從直觀的形象思維爲主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三、學法分析

1、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

2、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合作交流的友好氛圍,讓學生更有機會體驗自己與他人的想法,從而掌握知識,發展技能,獲得愉快的心理體驗。

四、教法分析

由於任何一個一元一次不等式都能寫成ax+b>0(或<0)的形式,而此式的左邊與一次函數y=ax+b的右邊一致,所以從變化與對應的觀點考慮問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可以歸結爲兩種認識:

⑴從函數值的角度看,就是尋求使一次函數y=ax+b的值大於(或小於0)的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

⑵從函數圖像的角度看,就是確定直線y=ax+b在x軸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點的橫座標所構成的集合。

教學過程中,主要從以上兩個角度探討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1、“動”―――學生動口說,動腦想,動手做,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

2、“探”―――引導學生動手畫圖,合作討論。通過探究學習激發強烈的探索慾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一點,直觀多一點,動手多一點,使學生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思考。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用聯繫的觀點看待數學問題的辨證思想。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回顧

1.一次函數的定義。

2.一次函數的圖象。

3.直線y=kx+b與方程的聯繫。

那麼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是怎樣的關係呢?本節課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回顧一次函數相關概念以及一次函數與方程的關係。

設計意圖:回顧所學知識作好新知識的銜接。

二、導探激勵

問題1:作出函數y=2x-5的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 x取何值時,2x-5=0?

(2) x取哪些值時, 2x-5>0?

(3) x取哪些值時, 2x-5<0?

(4) x取哪些值時, 2x-5>3?

教師活動:展示問題1,適當時間後請學生解答並說明理由,教師藉助課件作結論性評判。

設計意圖:問題1可以直接解不等式(或方程)求解,但這裏意圖是讓學生通過直接圖象得到。引導學生體會既可以運用函數圖象解不等式,也可以運用解不等式幫助研究函數問題,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作用。

學生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教師意圖是儘量用圖象求解。

問題2:用畫函數圖象的方法解不等式:

-2x+3<3x-7.

分析:

由一次函數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關係可先將其化爲一般形式,

再畫圖求解;也可以將-2x+3與3x-7看作是兩個

關於x的一次函數,即y1=-2x+3,y2=3x-7。

於是不等式的解集即對應着y1

解法1:

原不等式化爲5x-10>0,畫出直線y=5x-10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x>2時這條直線上的點在x軸上方,

即這時y=5x-10>0,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解法2:

將原不等式的兩邊分別看作是兩個一次函數,

畫出直線l1∶y=-2x+3,y2=3x-7,如圖所示,

可以看出它們的交點的橫座標爲2,當x>2時,

對於同一個x,直線y=-2x+3上的點在直線y=3x-7上相應的點的下方,這時-2x+3<3x-7,所以不等式的解集爲x>2.

三、達測深化

做一做:

兄弟倆賽跑,哥哥先讓弟弟跑9m,然後自己纔開始跑。已知弟弟每秒跑3m,哥哥每秒跑4m。列出函數關係式,作出函數圖象,觀察圖象回答下列問題:

(1)何時哥哥追上弟弟?

(2)何時弟弟跑在哥哥前面?

(3)何時哥哥跑在弟弟前面?

(4)誰先跑過20m?誰先跑過100m?

(5) 你是怎樣求解的?與同伴交流。

教師活動:展示做一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請部分學生展示其解法。教師藉助課件對學生解答作出評判。展示練習,在學生思考後,用課件展示圖象以便學生識圖。

設計意圖:函數、方程、不等式都是刻畫現實世界中量與量之間變化規律的重要模型,通過具體例子滲透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不等式,感受函數、方程、不等式的作用。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P19 讀一讀 P20 習題1.6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8

我說課的題目是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時《垂線》。下面我從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學設計: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教材分析:

垂線在生產、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垂線的概念、性質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基礎,在教材上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大多數學生感到數學枯燥,學習興趣不高。我所教的班一直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這節課利用普通的多媒體教室,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實例的展示及動畫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圖形中蘊含的垂線特徵,使知識的生成過程更直觀更形象。對學生的認知、理解以及教學重難點突破起到了關鍵作用。

2、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包括垂直的定義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數學思考包括

探索垂線的性質,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覺,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並通過“做數學”,讓學生對猜想進行檢驗,作出正確判斷。

解決問題包括

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合作意識和習慣。

情感與態度包括

讓學生體驗數學充滿着探索和創造,感受數學趣味,獲得發現的喜悅。

鼓勵學生感想敢說,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垂直概念的建立、垂線的畫法與性質。

教學難點:

用數學語言描述垂直的定義以及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過程設計:

根據這節課的特點,我把整堂課分爲課題導入、合作探究、課堂小結、拓展創新四個環節,靈活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出重點,化解難點。爲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設立了預習導航,準備了大量有關本節課的學習資料,並鼓勵學生自己到網上查閱資料,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1、課題導入

課題導入運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熟悉的馬路、籬笆、小棒等實物形象,並提出問題:仔細觀察各組圖形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什麼共同點?讓學生感到數學貼近生活,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

2、合作探究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合作探究分爲垂直的定義、課堂練習、試試身手、垂線性質、你來當老師、走進生活五個小版塊。其中,垂線的定義鼓勵學生自己概括,並積極與大家交流。課堂練習梯度明顯,答案靈活,儘量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穫。“試試身手”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自己的發現,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很容易發現垂線的性質。“你來當老師”、“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發表自己的見解,營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給學生一份自信,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質疑、學會發現。“走進生活”藉助多媒體把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再現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有用的數學,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課堂小結”讓學生自己總結,談本節課的收穫、體會、本節課還有什麼問題、新發現。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鍛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語言概括能力。

4、探究創新:“創新園”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課後去思考、去動手製作、去創新發現。既能激發學生課後去學習、去探索的慾望,又能讓學生感悟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反作用於生活的道理。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創新意識,我想,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精心培育,創新園一定能育出創新果。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數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初中數學中佔有重要地位。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可以對已學過實數、一元一次方程、因式分解、二次根式等知識加以鞏固,同時又是今後學習可化爲一元二次方程的其它高元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數等知識的基礎。此外,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對其它學科有重要意義。本節課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通過豐富的實例,讓學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並通過觀察歸納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本節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及已有的知識經驗,本節課的三維目標主要體現在:

知識與能力目標: 要求學生會根據具體問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體會方程的模型思想,培養學生歸納、分析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回顧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自己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數學建模的分析、思考過程,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體會做數學的快樂,培養用數學的意識。

3、 教學重點與難點

要運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首先必須瞭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概念的教學又要從大量的實例出發 。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由實際問題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鑑於學生比較缺乏社會生活經歷,處理信息的能力也較弱,因此把由實際問題轉化成數學方程確定爲本節課的難點。

二、教法、學法:

因爲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相關概念,所以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啓發式、類比法教學。教學中力求體現“問題情景---數學模型-----概念歸納”的模式。但是由於學生將實踐問題轉化爲數學方程的能力有限,所以,本節課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指導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觀察與演示,從具體的問題情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方程,從而突破難點。同時學生在現實的生活情景中,經歷數學建模,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效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因爲數學來源與生活,所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爲素材創設情景,易於被學生接受、感知。通過微機演示課本中的實例,並應用微機對其進行分析,充分顯示微機演示中的生動性、靈活性,把圖形的靜變成動,增強直觀性;同時幫助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和抽象能力。情景分析中學生自然會想到用方程來解決問題,但所列的方程不是以前學過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順利地進入新課。

2、 啓發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上述情景分析,讓學生小組合作,列出方程。英國一位著名的數學教育心理學家曾 說:概念的教學要從大量實例出發,通過實例幫助完成定義,而不是教定義。因此,我在課本的基礎上,又補充2個實例,而且,補充的例題所列出的方程正好是一個一次項爲0,一個常數項爲0 的特殊一元二次方程,這爲後面概括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作準備。在學生列出方程後,對所列方程進行整理,並引導學生分析所列方程的特徵,同時與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較,找出兩者的區別與聯繫,並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來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由於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所以在形成概念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進行自我嘗試、自我分析、自我修正、自我反思,讓學生真正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內涵:(1)是整式方程(2)只含有一個未知數(3)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因爲任何一個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化爲 “ax+b=c(a≠0)”的形式,由此類比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爲“ax2+bx+c=0(a≠0)”;並由一元一次方程項及係數的概念聯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項及係數的概念。

3、 練習反饋,應用拓展

在這個環節,我遵循鞏固與發展想結合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競賽活動的方式對本課知識進行鞏固。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對概念進行變式應用,可以開拓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 小結歸納,上升理性

引導學生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學習過程中用了哪些數學方法?

(3)確定一元二次方程的項及係數時要注意什麼?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5、 作業佈置

考慮帶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都不盡相同,因此,我分層次佈置作業,以便同時兼顧到學有困難和學有餘力的學生。

四、教學評價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注重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積極,而且注重引導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五、板書設計

數學說課稿初中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及其內角和》的第二課時。我將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在三角形內角和知識基礎上的拓廣和發展,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多邊形鑲嵌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空間幾何的基礎,學好多邊形內角和的內容,爲學生認識探索客觀世界中不同形狀物體存在的一般規律打下基礎,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有很大的幫助。

二、學情分析

1、我所任教的班級,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由於自小獨立性較強,具有較強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喜歡合作討論,對數學學習有較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較好。

2、本節課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在此之前學生對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內角和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認識。估計學生在探究任意四邊形內角和時會想到量、拼、分的方法,但是分割“多邊形爲三角形”這一過程會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把難點分散,有利於學生對本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分析

新的課程標準注重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猜想、歸納等探索過程。根據新課標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知識與技能】

掌握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並能熟練運用。

【數學思考】

(1)通過測量,類比,推理等教學活動,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發展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解決問題】

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有效的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

1、通過動手實踐、相互間的交流,進一步激發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

2、體驗猜想得到證實的成就感,在解題中感受生活中數學的存在,體驗數學充滿探索。並在探索過程中激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基於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教學難點】探究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因此,本節課我藉助課件輔助教學,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難點,增強直觀效果,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法和學法分析

本節課借鑑了美國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的理論和葉聖陶先生所倡導的“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大腦,解放學生的時間”的思想,我確定如下教法和學法:

1.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採用啓發式、探索式教學方法,意在幫助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動手,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整個探究學習的過程充滿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體現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

2.學習方法:

利用學生的好奇心設疑,解疑,組織活潑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猜想,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節課的內容。

五、說教學流程

1、環節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情景:請學生觀察“上海世博園”的宣傳視頻。

從 “情境認知理論”得知:圖文加情境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圖文和情境並用可使效率提高到300%。通過觀看上海世博園視頻,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並引導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對建築物的外觀抽象成已知的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多邊形。提出問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設計這個問題的目的是因爲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與邊數關係的根本方法是把多邊形轉化爲多個三角形,因此喚醒學生已有知識“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有助於解決後面的問題。接下來提出問題,正方形、長方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學生回答後進入新課內容,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個確定值,引導學生猜想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將有助於本堂課問題的解決,也爲後面習題作鋪墊。

2、環節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動1:

猜一猜:圍繞“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多少度?”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從正方形、長方形這兩個特殊的多邊形的內角和,很容易猜測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度。

議一議:你是怎樣得到的?你能找到幾種方法?這個環節學生可能出現“度量” 、“剪拼”、“作輔助線” 等等甚至更多的方法。爲此我又拋出問題:五、六、七邊形的內角和怎麼求?你發現了什麼?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自然過渡到用作輔助線的方法求多邊形的內角和,同時也要告訴學生在測量和剪拼活動中可能會產生誤差,由此感受到作輔助線在解決幾何問題中的必要性。這一環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推理能力。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適當的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把多邊形轉化爲三角形,鼓勵學生尋找多種分割形式,深入領會轉化的本質——將四邊形轉化爲三角形問題來解決。然後讓學生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並用電腦演示四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多種方法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想一想:這些分法有什麼異同點?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教師給予適當的評價和鼓勵。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藉助輔助線把四邊形分割成幾個三角形分割的關鍵在於公共點的選取,並演示公共點在圖形內、外、頂點處。利用三角形內角和求得四邊形內角和,這是數學學習中的一種常用轉化的思想方法。

活動2:

做一做:選一種你喜歡的上述分割的方法,類比求四邊形的內角和方法求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等的內角和,讓學生再一次經歷轉化的過程,加深對轉化思想的理解,通過增加圖形的複雜性,再一次經歷轉化的過程,加深對轉化思想方法的理解,體會由簡單到複雜,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多邊形的對角線,我們來看對角線與多邊形的邊數和多邊形的內角和之間有什麼關係?

議一議:

問題1:對比上面探究四邊形內角和的過程,你能得出五邊形的內角和?六邊形的內角和?

問題2:能否採用不同的分割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

問題3:n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

活動3:

想一想:採取表格的形式,首先請學生找出將多邊形分割成三角形的個數,再根據三角形個數求出多邊形的內角和。學生分組討論、歸納分析並展示自己發現的規律,要求用已“探究”的不同多邊形來有條理地發現和概括出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之間的關係,水到渠成地歸納、類比推出n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根據本組探究過程填寫下面表格的第二、三、四列,你能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嘗試完成第五列n邊形的探究。

由於學生不熟悉完全歸納法,採取表格的形式使歸納更富條理性。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我又鮮明的指出:N表示什麼?

但是學生有可能出現其它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由四邊形內角和求五邊形內角和,由五邊形內角和再求六邊形內角和,依次類推,邊數每增加1條內角和就增加 180°。但是這種方法給活動3公式的得出帶來困難。所以教師要因勢利導,給學生正確的評價。在探索的過程中再一次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的能力。

練一練:爲了使學生達到對知識的鞏固與應用,我特地設計了一組(5個)即時搶答題,通過這些題目學生當堂訓練、獨立計算,並根據學生都喜好競賽的特點,採用搶答式完成。運用所學公式解決問題並鞏固、理解、記憶公式。

搶答:

(1)過一個多邊形一個頂點有10條對角線,則這是 邊形.

(2)過一個多邊形一個頂點的所有對角線將這個多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則這是 邊形.

(3)多邊形的內角和隨着邊數的增加而 ,邊數增加一條時它的內角和增加 度。

(4)十二邊形的內角和等於 度。

(5)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於720度,那麼這個多邊形是 邊形.

3、環節三:例題講解,知識鞏固

在此,我設計了2個例題,並對教科書上的例題作了較小的改動,書上的例1簡略講解,這個例題就是對四邊形的內角和的簡單應用,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對於例2我把書後面的85頁習題第9題變成例題,這一道題目具有較好的典型性,特別是知識間的融會貫通,主要要求學生掌握:三角形、五邊形的內角和,正五邊形等相關知識。

4、環節四:分組競賽、情感昇華

(1)智慧大比拼

內容:P87的練習分成2類。

通過新穎的形式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主動參與活動的熱情。學生利用當堂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鞏固本節知識。

(2)拓展探究

內容:用一把剪刀,將一張正方形卡片一個角截去,剩下的卡片是一個幾邊形?它的內角和是多少?

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分析可能的每一種截取情況,根據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結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討、勇於創新。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體會成功的喜悅。

(3)情繫世博

內容:20xx年5月1日世博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小明爲了紀念這一特殊年號,他想用20xx°設計一個多邊形,他的願望能實現嗎?

引導學生利用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解釋小明的設想能否實現。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以及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並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5、環節五:暢所欲言、分享成果

請學生談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穫,並整理自己參與數學活動的經驗,回味成功的喜悅,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是給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表現的機會,這也是給教者本身一個反思提高的機會。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這節課所學的知識系統化,從感性認識上升爲理性認識。

6、環節六:佈置作業、課後提升

(1)習題7.3第2題、第4題。

(2)選做題:用另外兩種作輔助線的方法證明多邊形內角和定理。

採用分層佈置作業,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及成就感,從而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六、評價分析

評價學生,不僅僅是一個手段和結果,它對學生的人格、個性的發展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新課程對課程的評價應把握形成性、發展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在實踐中我打算在課堂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

1、評價在學習中各種能力〈如表達、想象、動手、思維、自學能力等〉的發展情況。

2、評價學習過程中的創新表現。

3、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對身邊事物、社會現實的關注程度。

評價必須最大限度地考慮最終結果,要以培養學生的榮譽感、自尊心和進取心爲目的,使其產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七、說板書設計

最後,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潔明瞭,便於學生觀察比較、歸納總結,並體現教師的示範作用,突出本堂課的重難點,及主要的思想方法。

板書設計:

多邊形的內角和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說明,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上說明這節課“教什麼”和“怎麼教”,並且闡明瞭“爲什麼要這樣教.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