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高中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學識都 人氣:3.1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高中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理論性較強。本節主要從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來介紹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從信息文化的角度來描述信息技術的大衆化和人性化,從而讓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通過分析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個人學習生活的影響,讓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引導學生善意對待健康使用信息技術。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信息技術的概念、悠久歷史和發展趨勢;

2.過程與方法:

能夠體驗信息技術的歷史和發展變化,並感受到信息技術對生活、學習的影響;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生的辯論,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合理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主義世界觀,學會辯證的看問題。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信息技術的悠久歷史

(2)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3)合理的實用信息技術

2.教學難點

(1)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2)合理的使用信息技術

二、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對知識的應用和歉意能力比較強,這一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是比較成熟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思維也是比較活躍,能夠和同學一起進行一些問題的探討、交流,有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

三、說教法

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確立以下教法:設定特定的任務,通過任務驅動法,以解決問題來驅動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適時地結合演示法、講解法、引導法來完成教學。通過辯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形成團隊協作的能力、蒐集信息的能力等。

四、說學法

依據《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根據這一思想確立以下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着問題,學習新知,識記理論內容,掌握學習內容。同時在辯論活動中,積極思考問題,對問題進行理性分析。

五、教學環境

計算機網絡教室:以極域電子教室控制系統爲平臺進行統一教學和管理。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5分鐘)

通過提問複習信息的四個特徵。

(二)設置情境,導入新課(5分鐘)

根據一個事例“資料:20xx年的時候,一艘載有128名中國遊客的越南籍遊船偏離軌道觸礁。船隨時都會沉沒,穿上沒有救生措施,也無法與外界進行聯繫。就在這個時候一名乘客發現自己的手機有微弱的信號,他立刻向外界發送求救信息,與有關部門取得了聯繫。經過多方救助,128名乘客終於獲救。在這個救援過程中,這部手機成了遊客與外界進行練習的唯一工具。”

說明:信息及信息技術工具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新聞材料等,通過問題的形式進行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帶着問題進行主動學習,爲本課順利進行作好鋪墊。

(三)學生自學並講解,強化記憶(10分鐘)

1.給學生3分鐘時間看書的第6頁,要求儘可能記住“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一會兒請同學給大家講一講。

請五位學生,每個學生講依次信息技術的革命。(5分鐘)

2.教師做總結(2分鐘):

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語言的使用——從猿進化到人的重要標誌

第二次:文字的創造——信息的存儲和傳遞首次超越時空的限制

第三次: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使知識的積累與傳播更加方便

第四次: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信息的傳遞進一步突破時空限制

第五次: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的普及應用將人類推進到了數字化信息時代

3.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5分鐘)

趨勢一:越來越友好的人機界面(案例圖片介紹:虛擬現實、智能代理技術等)

趨勢二:越來越個性化的功能設計(案例圖片介紹:個性化定製的電腦外觀、辦公軟件、手機app等)

趨勢三:越來越高的性能價格比(通過近年來電腦的CPU、硬盤、內存、顯示器和價格進行對比顯示出:配置越來越好,但價格越來越低)

4.辯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10分鐘)

圍繞三個現象或者問題進行討論、辯論

(1)做作業時,我從網上拷貝別人文章,不就是自己的了嗎?

(2)上網就是聊天、灌水,還能做些什麼?

(3)在網上,誰也不會知道我是誰?我說什麼或做什麼都無關緊要。

5.健康合理使用信息技術(5分鐘)

(1)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甄別有用信息、無用信息和有害信息;

(2)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提高信息處理能力;

(3)養成健康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4)遵守信息法規,培養良好的信息情感和信息道德。

設計意圖:明確目標,通過生動的圖片、故事、遊戲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理解抽象概念、識記學習重點內容。同時,辯論的形式既能夠讓學生充分發掘信息技術的正面及負面影響,在雙方的辯論過程中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6.佈置作業以及回答學生提問(5分鐘)

作業:利用身邊的資源查找: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有哪些?

填空的方式對信息技術的“五次革命”進行回顧;

通過案例的形式讓學生對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對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理解掌握;

以列表的形式讓學生針對“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的問題進行分類概括。

[設計意圖]:總結問題,突破難點。通過填空、案例和列表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有步驟的掌握知識點,對當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建構並用其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七、板書設計

八、說教學反思

1.教材內容較多,涉及面比較廣,需要進行一定的取捨。在課堂上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講,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是有限的。所以課堂需要精心的設計,有目的的取捨,學生也不會有很大的壓力。比如本堂課,我只做了新課的引入、基本概念的講解、信息技術發展趨勢的講解等,其餘內容由學生進行,比如:自學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後向大家講解,和學生分組辯論討論信息技術的利與弊等。

2.如何將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需要進行結合?在講到“如何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這個內容,學生以辯論的形式,分別列舉信息技術的優點、缺點,學生能將大部分的優點缺點敘述出來,但本節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能夠民變是非,真正合理使用信息資源,這還需要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對學生加以引導。

高中說課稿 篇2

一、課題闡述;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音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沂蒙山小調》。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調》爲一段體,3/4與3/4的變換拍子,含變宮的六聲徵調式,具有嚴謹的旋律進行邏輯和方正性的區體結構形態:四個樂句,每句兩小節。歌曲採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承、轉、合”四句體的結構,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顯是跳進、後半句曲折級進,旋律既有開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細緻委婉的抒情詠歎。每句都已結束音爲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別結束於“2 1 6 5”四個音,增強了音樂的延伸流動。其中,前三樂句體現了中國民族音樂所特有的“魚咬尾”創作手法,即前樂句的落音與後樂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進行方式,在音高上有銜接遞進的關係,給人一種連續不斷的感覺。

另外,它雖然標爲“小調”,結構也確實是較典型的小調體,但由於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頗有一點山歌風格,這樣,它的體裁屬性也有了兩重性,人們也因此將它視爲山東民歌風格的代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認真欣賞音樂,感受歌曲的風格特徵,體會歌曲的特點,瞭解歌曲中的表現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學唱、表演唱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情緒,參與歌曲演唱和歌詞、旋律創編活動,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欣賞:《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結合演唱《沂蒙山小調》,體會陝西漢族、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山東漢族的不同音樂風格、感情。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歌曲風格,培養學生熱愛民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瞭解歌曲中那些表現手法和音樂特點。

教學難點:歌詞、旋律創編活動

教學方法:示範法、體驗法、練習法、探究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說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心理特徵採用合理的教學方法,我校學生在入校之前在聲樂方面是零基礎,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視覺圖像法、聆聽法、啓發引導法、評價激勵法,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另外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尤其注意合理引導學生,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五、說學法

在我校大部分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慾望與能力並不是太強,因此,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團隊意識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法:1、學生通過聽唱感知,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2、在歌唱實踐中去接受知識。3、通過課堂活動及團隊相互競爭消化知識並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審美能力。

不管是教學分析、教法、學法等都是爲教學過程服務的。接下來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說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我們做個詞語接龍遊戲怎麼樣?

山外有山—山內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關。

萬家燈火—火光燭天—天壤懸隔—隔年黃曆—歷歷在目……

(設計意圖: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爲後面襯詞的演唱及“魚咬尾”創作特點講解做鋪墊)。

師:我們剛纔做接龍遊戲有什麼特點呀?

生:後面的成語第一個字和前面的成語最後一個字相同。

師:那老師給同學們演唱一段旋律,聽聽這段音樂和剛纔做過的遊戲有什麼聯繫?

生: 後面的樂句第一個開始音和前面的樂句最後一個音相同。

師:這種創作手法體現了中國音樂所特有的叫做(魚咬尾)創作手法。

師: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段音樂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師:《沂蒙山小調》,介紹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調》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歌曲誕生於抗戰時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團

爲配合八路軍打擊反動地方武裝“黃沙會”而創作,後經改編成了今天傳唱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歌頌

師:你們有誰知道沂蒙山在我國的哪個省?我找一位同學來回答。

給幾個選項:A.四川 B.山西 C.山東D.河北

生:C山東

師:非常好。有沒有同學去過沂蒙山?給我們介紹一下沂蒙山。

生:沒有

師:既然大家都沒有去過,那麼聽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沂蒙山吧(老師可以大致介紹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勝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根據地。沂蒙山上自然風光秀麗,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有層層的梯田,一間間石頭壘成的小屋子,有一種別具一格的風情。

二、欣賞、學唱《沂蒙山小調》

1、欣賞ppt(沂蒙山風景配上此曲)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隨着《沂蒙山小調》的歌聲,走進沂蒙山,看一看那裏的好風光,聽一聽這首優美的歌曲,同學們並思考幾個問題?

(1)、這首歌描寫的是什麼地方的景色呢?

山東沂蒙山的景色。

(2)、這首歌的音樂特點是什麼?

優美、抒情

(3)、請大家看着譜子再次聆聽本首曲目。

師:音樂表達了什麼樣的情緒?

生:親切優美

師:這首曲子是幾拍?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生:3/4 4/4,齊唱(板書)

師:這首歌曲是幾段體,速度怎樣?

生:一段體,由四個樂句組成,中速(板書)

補充:歌曲採用了漢族小調民歌中常見的起 承 轉 合四句體的結構,每句都以結束音爲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師學唱譜好嗎?

教師跟伴奏範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音樂演唱

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學生跟伴奏演唱

師:“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幾拍?

生:六拍,

師: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襯詞是民歌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優美婉轉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師:這首歌曲的旋律採用了什麼手法,

生:這首歌曲的旋律採用了“魚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國民間音樂中一種常見的旋律發展手法。(板書)

(5)、分組跟唱(鋼琴伴奏)做一下接龍練習。

一組唱第一樂句(起)

二組唱第二樂句(承)

三組唱第三樂句(轉)

四組唱第四樂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學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師給與評價,提示學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師範唱曲子,學生最後齊唱。

三、拓展延伸

師:請同學們改編第三段歌詞

學生作品:紅棗那個紅來哎,桃花香,萬擔那個棉籽哎堆成山。

師:請同學們試着用魚咬尾的創作手法創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師:欣賞下面幾首歌曲,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沂蒙山小調》有什麼不同?

欣賞《黃土高坡》回答問題

師:這首歌曲有什麼特點?

生:這首歌曲在音調上繼承了陝北民歌高亢、粗獷的音樂特點,節奏上突出現代生活氣息,歌頌了中華民族發源地的黃河文明,流露出對故土的深深愛憐。

師:欣賞《青藏高原》回答問題

這首歌曲是什麼地方的,歌頌了什麼?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熱情歌頌了美麗莊嚴的青藏高原,表達了對祖國錦繡山川的眷戀、熱愛之情。

師:欣賞《美麗草原我的家》回答問題。

這是一首讚美什麼地方、什麼民族的歌曲?

生:這是一首讚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對比填空

師: 請將下面有關地方風格與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內蒙古蒙古族、陝西漢族、山東漢族)、感情氣質(熱情樸實、寬廣嘹亮、高亢粗獷、親切優美)的詞語填入下表。

五、總結

本節課我們通過學習《沂蒙山小調》的演唱,並結合對歌曲《黃土高坡》《青藏高原》《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欣賞,體會了山東漢族、陝西漢族、青藏高原、內蒙古蒙古族的音樂風格、感情氣質的區別。

希望同學們能夠記住:

民歌是我國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老百姓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也是當今藝術家進行創作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熱愛它,瞭解它,使之得到繼承、弘揚和發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調》是一首經典的小調體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東風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愛,但應該指出的是這裏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輩聽衆。如何能把“我”對這首歌曲的喜愛變成學生的喜愛,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體驗、去發現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設計:

一是在本單元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小調體裁民歌風格的認識和體驗;二是通過不斷的`詠唱和分析比較,讓學生感受所具有的獨特的山東民歌風格特徵,這部分內容是本科學習重點。再則,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驗,學生自己的發現,會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和收穫,這是我在多次教學中的體會。最後,還要留給學會表現和反饋的機會,以加深他們對歌曲的認識和體驗,同時,教師也能從中不斷地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之能有效地進步和成長。

高中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籃球是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它能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協調性、彈跳等身體素質。高三年的大部分學生在籃球基本素質方面已經達到一定的高度,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的練習,加強學生的利於基本素質,並對利於泊基本戰術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知道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的動作要領和方法。

2、技能目標:學生基本能做出“擋”的合理動作、拆的大概時機。

3、情感目標:通過努力使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愉悅感、成功感,培養每位學生的表現慾望和信心,得到美的陶冶。

4、德育目標:教育學生團結互助,認識自身的價值與能力,學會欣賞他人,增強個人和對集體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側掩護時腳的卡位。

依據:腳的卡位是掩護的重要一環,如果卡位不正確或不及時會直接造成掩護的失敗,影響整個戰術的運用。

2、難點:擋、拆的時機。

依據:戰術是相對的,時機非常重要,如果擋、拆的時機不好會造成整個戰術的失敗,而且這個時機是根據實際情況掌握的是不數年變化的,因此它即是戰術的關鍵又是難點。

說學情:

本課教學對象爲高三年級男生。高中學生身心發展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籃球是他們所喜愛的一項運動,有一定基礎,但對單個技術的學習並不滿足,而對學習對抗性練習特別感興趣。教學中要讓學生把動體與動腦很好地結合起來,給學生提供再認識所學知識,及及創造性應用所學動作的機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法,我主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

一、講解法和示範法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形象,啓發思維,貫徹直觀性教學原則。

二、分解法和完整法

根據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讓學生對整個“二攻二”側掩護戰術有個全面的認識,然後在把整個戰術分成三個部分(傳球、掩護、分球)逐次練習,簡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信心,最後再進行完整練習,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戰術。

三、遊戲比賽法

能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規定目標,有效發展學生體力和智力,提高學生掌握和運用體育知識,技術和,而且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激發學生興趣。

四、預防和糾正錯誤法

分析學生在練習中產生錯誤的原因,選擇有效的手段,加以糾正。

五、電化教學法

通過多媒體,以生動形象的畫面進行直觀教學,以加深學生對體育知識、技術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說學法:

本節課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觀察比較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借鑑已有知識和經驗,通過觀察、分析NBA賽場或其它的籃球賽場去學習新的籃球知識,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更有助於學生對籃球知識的題解和掌握。

二、團結協作學習:

學生的學習環境是一個羣體,,通過小組有協商、討論;會使原來模糊不清的知識逐漸變得明朗,使問題順利解決。

說教法

一、開始部分

課堂常規:A、體育委員整隊;B、宣佈上課;C、師生問好;D、接受報告;E、宣佈本課內容;檢查服裝(保證練習效果及防止練習過程發生危險)F、安排見習生(幫助擺放器材及保護幫助)

二、準備部分:

1、熱身跑:

方法:放錄音曲子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熱身跑,在跑的過程中加上運球練習(提高學生練習興趣和練習效果)。

作用:降低肌體的惰性,以及肌纖維的粘滯性,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度,爲練習作好充分準備。

2、定位操:①頭頸運動;②體側運動;③擴胸運動;④正壓運動;⑤側壓運動;⑥全身運動。

三、基本部分

(一)引入新課:

首先通過學生感興趣的NBA 中的人和事進行問題設疑——你們喜歡NBA嗎?你們瞭解喬丹嗎?97、98年的NBA總決賽喬丹的對手是誰?他們又是用什麼手段給喬老爺製造麻煩的?

◎精彩NBA賽場回放[動畫演示]

設計意圖:創造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以增強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感知籃球運動之美。

(二)分組協作進行理解式練習:

1、四人一小組進行二對二攻防練習。

在練習中,學生對理解的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加以運用。

2、交流、探討

交流與探討在練習中運用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出現的問題和獲得的心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練習中去驗證各自的理解,以此發現問題所在,對接下來老師的講解會有更加透徹的理解。

(三)進行新課講解:

(1)講解戰術的作用。

作用:“二攻二”側掩護(擋拆)戰術在實戰比賽中既是一個獨立的戰術又是許多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強的實效性。

依據:只有瞭解它的用途,學生纔會知道有沒有學習的價值。

(2)一邊看幻燈片,一邊講解,明確跑動路線,和每個環節的注意事項,特別對“擋”的正確和“拆”的合理時機要配合動畫或力求進行精讀,並要突出重、難點。

方法:⑤號隊員把球傳給④號隊員跑到4號側後方做掩護,④接球后先向左做突破假動作,然後突然從右側貼着⑤身體運球突破上籃,⑤掩護後轉向切入籃下,5補防時⑤將球分給④投籃。[動畫演示]

特別強調:掩護時(擋)兩腳分開一定要卡住防守隊員的腳,轉向時(拆)要以靠近籃筐一側的腳爲軸,向遠離防守隊員一側轉體,把其擋在自己的身後。

作用:讓學生了解“二攻二”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各個分解部分的動作概念以及完整的跑動路線

(3)自由組合4人一小組做“擋、拆”的練習,要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一邊練習一邊探討,要帶着問題進行練習。[動畫演示]

作用:學生通過反覆的練習,達到動作定型。

(4)自由組合的4個小組,2人蔘與防守,另2人蔘與進攻。進攻方必須用上本節課學的側掩護(擋拆)戰術配合。注意要在消極防守情況下進行練習,否則初學者很容易失去信心。

(5)對學生練習中易犯的錯誤進行及時糾正:

依據:初學者對正確動作,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難度,練習中出錯是難免的事情。

作用:可以加深學生對戰術的正確理解,避免錯誤的動作定型。

(四)遊戲:運球接力

方法:學生分成四路縱隊,每隊最後一名隊員蛇行運球到排頭,用地滾球把球傳給後面的同學。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歡樂的遊戲中體驗體育的快樂,進一步增加同學們對體育課的熱情。

四、結束部分:

1、整隊放鬆,放錄音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做放鬆操。

2、總結本次課優點及不足,並提出今後練習要求。

3、安排收器材、下課。

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爲:28-31%,練習強度中等,遊戲時強度達最高峯。

評價分析:

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我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認識學生學習的動力與興趣密不可分,處處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主動設疑,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自己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自己解決;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去拓展。

高中說課稿 篇4

一、 教材內容:

籃球: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

二、教材分析:

籃球運動是由跑、跳、投等動作組成,是在快速、激烈、對抗的情況下通過傳遞、拋接、運拍,最終把球送入固定籃圈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運動,具有集體性、競爭性強、趣味性濃等特點,籃球賽攻防頻繁,技術動作多樣,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廣大中學生喜愛。通過籃球運動,可以發展學生跑、跳、投等基本活動能力,提高靈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和動作的準確性、協調性,增加內臟器官的功能。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等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是一項有很高鍛鍊價值的運動項目。

本課教學內容是籃球運動中的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全隊進攻的重要手段,起着組織全隊相互配合的重要橋樑作用,是高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各種技術和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的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這一教材在小學和初中的《體育與保健》中就已經介紹學習,所以學生對此教學內容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和掌握。本課是高中體育課中學習籃球運動的第一節課,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運球、傳接球技術的基本方法並不複雜,但要做到準確、熟練、隱蔽、快速,同時要迅速轉換銜接其它技術動作,就比較困難。因此,本課着重要解決在各種情況下學生控制並支配球的能力,鞏固提高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同時加強準確性、熟練性,爲以後的教學競賽和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班級是學校普通班級,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雖然有差異,但學生總體身體素質都比較好,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很強,有比較強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善於學習,加上高中學生有較強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本課採用了講解、示範、啓發、模仿、創新、競賽等教學方法,以及各種新穎的練習方法。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層層剖析,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四、教學目標的確定:

1、認知目標:進一步建立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鞏固提高運球、傳接球技術動作和對球的控制能力、支配能力,發展靈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機智、果斷、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品質和團結一致、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精神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運球--準確的手型及按拍球的部位、力量高中體育籃球說課稿教學反思。

雙手胸前傳接球--準確的手型及傳接球的準確性快速能力。

難點:運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掌握能力。

雙手胸前傳接球--上下肢協調配合和手對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六、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啓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