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高中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學識都 人氣:1.25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中說課稿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高中說課稿範文錦集四篇

高中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按《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編制將課標轉化爲課堂教學可具體實施的內容目標並,體現了課標和高效課堂建設、課程改革精神。《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繪畫》精選高中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爲教學內容,體現了基礎性。範畫、圖例注重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的多樣性,開拓了學生視野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尊重世界多元化。

學情分析。本課的學習對象是普通高中學生和職業高中,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繪畫、書法等基本技能並有一定的文學、歷史知識基礎。

學生分析:美校學生已有一定的美術及文學、歷史基礎,易於接受傳統繪畫藝術。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

(3) 學會中國山水畫臨摹技法,認識、掌握基本的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學會運用美術術語表達中國山水畫藝術見解、觀點。

2.過程與方法

過程:(1)創設意境、欣賞引入;(2)分層討論、探究展示;(3)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4) 總結與評價。

方法:(1)講授、提問、讀書指導、輔導、演示、知識遷移、分層探究等爲基本教學方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以學習目標爲主線,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學生合作相結合。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教學過程中,感受中國山水畫的獨特魅力,明確中國山水畫藝術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藝術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藝術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4.行爲與創新

中國山水畫藝術是一門注重體驗和實踐的學科,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將鑑賞與體驗、鑑賞與藝術實踐結合起來,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美術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多媒體技術教學設備、書籍和網絡教育資源等的運用以利於開發新的教學內容、方法並開展學生、教師教學成果等方面的交流。學生在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學習注重的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習、實踐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與聯繫。

教學重點:中國山水畫的鑑賞。

教學難點:中國山水畫的臨摹、創作。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網、美術教室、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

課本節課設計爲四課時,確保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有效開展與進行。一、二課時以創設意境、欣賞引入;分層討論、探究展示爲主要內容。三、四課時課堂拓展、鞏固落實、檢測總結與評價爲主要內容。

學習活動:

課前檢查:以上一節課學習的內容爲主,突出重點,突出與本節課的知識聯繫點。意在讓學生紮實掌握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

學情反饋:總結上節課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學習狀態(如自主學習、主動學習、課堂活動是否積極高效?

學習活動方式:多媒體展示檢查內容,抓住學生的薄弱環節,重在落實。

教師活動:

1、書寫標題板書與黑板右上角學習目標:

(1) 讓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山水畫產生、發展的哲學基礎等人文思想。

(2) 欣賞、鑑別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3) 學會中國山水畫基本臨摹技法。

(4) 認識、掌握中國山水畫創作過程。

2、展示課文中圖例文徵明《滸溪草堂圖》、王翬《桃園漁艇圖》講授畫面情節內容,請同學朗誦所學古文。

3、教師提煉昇華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學生活動:

1、背誦初、高中語文教材《桃花源記》、《歸園田居》、《歸去來兮》等線相古文、詩詞。

2、學生自主學習教材並觀看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賞析》。

3、學生探究:爲什麼說山水畫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4、學生探究: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的區別?

5、學生探究回答問題展示。

教師活動:

分層討論、分層達標

1、思考、討論的內容:

(1)欣賞本課作品那些中國山水畫作品運用散點透視?過去是否欣賞過其他作品也採用散點構圖形式?舉例說明散點透視構圖優勢在哪裏?

(2)從本課提供的中國山水畫與西方風景畫來看,你感覺有哪些不同?

(3)《讀碑窠石圖》有什麼獨特之處?你感悟到什麼?

2、教師的點評: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時應依照《課程標準》要求在適當的時機參與點評,歸納總結學生進行的綜合評價。

學習活動:

1、問題展示的同學要概括要點,注重歸納和總結,突出重點。運用所學專業的美術術語,表達獨立的或合作學習形成的藝術觀點。能和非展示的同學形成互動。

2、問題展示的同學構圖稿展示畫面整潔、構圖完整、有一定的中國畫藝術氣息。

3、問題點評:

(1)點評的同學要在體態和語言方面力求規範;語言要流暢生動,有文采。

(2)學生點評突出藝術觀點。其他同學可以質疑、探討。點評的同學最終要綜合同學們的意見,把最佳的解釋傳達給同學們。

教師圍繞本節課的中心主題確定問題進行拓展提升。課堂拓展方式:

1、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2、填空:

(1)南宋院體山水畫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稱爲“元四家”。

(3)“明四家”亦稱爲____________。 指中國畫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四位明代畫家。

(4)清代繪畫史上的一個繪畫流派“ 四王”是中國清代繪畫史上一個著名的繪畫流派,其成員爲 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因四人皆姓王,故稱“四王”。

(5)“清初六大家”(含清四王):在中國畫史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末清初時期中國繪畫史上名噪一時的繪畫流派,由於畫派成員____________皆爲僧侶,故名“四僧”。

3、名詞解釋:意在筆先、骨法用筆、逸品、筆墨當隨時代、氣韻生動、人品與畫品、筆墨、潑墨潑彩、黑白虛實、二李畫派、北方山水畫派、南方山水畫派、浙派、南北宗論。

學習活動

1、播放多媒體教學片《中國山水畫臨摹步驟、知識要點》。

2、教師示範北宋、元代山水畫筆墨技法。引導學生體會筆墨章法、“書畫同源”、“筆墨當隨時代”、“意境”、“不似之似”的意義與價值。

3、教師指導學生臨摹、製作創作草稿。

(1)臨摩範本、筆、墨、紙張的選擇。

(2)以勾、皴、擦、點、染爲基本形式的臨摹、寫生、創作步驟。

總結評價: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總結與評價,儘可能地調動小組成員的參與。教師總結歸納:中國山水畫是“以筆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造化入筆端,筆端奪造化。”;形成“深達物理、物我交融”達到自然和人的和諧統一,即:“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也是歷代文人、士流畫家所追求的“師造化、得心緣”的審美原則。請學生以此爲內容並運用美術語言進行課堂總結與評價演講。課後作業:請學生自我評價:是否理解中國山水畫家借景抒情,以景寓情的創作理念,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寫一篇相關分析短文。教學成爲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山水畫、感受其中包含的傳統文化、獲取欣賞思路的有效活動,通過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把握對中國山水畫審美內涵的理解,對於各歷史時期、各類型中國山水畫不同的風格進行探究,引發學習興趣。中國山水畫藝術的教學與其他課程或活動的結合。

教學反思:普通高中及美術職業學校階段美術科目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美術素養包括專業技法、理論的學習、訓練,對美術規律和知識的理解掌握,更包括整體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觀及對現實生活的體驗。通過教師向學生介紹中國山水畫藝術學生在美術鑑賞、技法練習和創作實踐中,運用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思考、交流、討論,加深對中國山水畫藝術術語的理解,提高運用能力。引導學生考察實踐,在關注當今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發展提高構思、創意的能力及認識理解中國山水畫藝術對中國歷史文化的價值意義。在美術鑑賞教學中,用有關的古文朗誦、詩詞閱讀欣賞等方式創設情境,加深對文化、歷史以及美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通過學習學生明確中國山水畫中所蘊藏的中國傳統思想及中國傳統美學觀,對中國山水畫鑑賞、理論、技法、形式諸因素進行深入分析的同時考慮到其形成、發展的社會歷史背景及審美意識的時代特徵,使學生認識到其實中國山水畫正是中國社會獨有的審美現象。它一方面重視造型的象徵作用,一方面通過果筆法、墨法等具體手段說明問題。學生通過學習、理解中國山水畫知識與技能,運用直覺、想象、思維以及中國山水畫藝術知識與技能進行藝術創造活動,探索表現技巧;學會分析、評價中國山水畫作品及其他美術現象,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理解美術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並將美術語言運用於研究性學習之中;養成對美術終身愛好的情感,提高美術素養,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說課稿 篇2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該部分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這節課主要講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當前在中國發展先進的文化,便是設置裝備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也便是設置裝備部署社會主義精力文明。第一框講了“對峙先輩文化的進步偏向”,答覆了今世中國的先輩文化是什麼,中國的先輩文化應當對峙什麼偏向,緊接着第二框就要答覆怎樣生長先輩文化,即怎樣設置裝備部署社會主義精力文明。可見第二框內容是第一框內容的天然延伸、繼承擴展和深化。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目標是培育“四有”公民。瞭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②瞭解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途徑是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③明確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意義,通過了解近年來人民羣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所創造的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2.能力目標

①積極參加有意義的精神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思想道德,昇華學生的道

德境界。

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自覺成爲“四有公民“,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以實際行動投身於和諧文化建設。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的重點: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和諧文化的重要地位。

2.教學的難點: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難點確立的依據:傳統文化的穩定性、繼承性和鮮明的民族性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理論較爲抽象,需要結合事例說明。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課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第二部分:說教法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門爲學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的綜合性必修學科。結合我近年來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經驗,認爲好的教法不光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常言道: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何選擇適合的教法,我認爲應該在挖掘教材的內涵,比較相關知識和能力價值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硬件配備情況和高三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進行確定。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讓學生真正的參與課堂活動,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基於本節課的特點,以及重難點情況,我主要採用教與學並重的的教學方法和以學生爲主的教學方法:

1、啓發式教學法

通過啓發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啓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科學的分析思辨能力。

2、情景教學法

創設情境,通過老師引導,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關中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通過關中的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思想、傳統文藝的情境感知,進而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整體把握。

3.例證法:運用事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部分:說學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教師的個性在如何塑造着學生的個性。”,所以我積極的引導學生從“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也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學校,學生來源複雜,總體來說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與市區學校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1、導讀法:

指導學生學會看書、理書、畫書。通過看書是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有基本瞭解,使知識思維連貫;通過理書讓學生理清內容,理順結構,理出中心;通過畫書讓學生對重難點有標註,便於鞏固提高。這樣也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思疑法:

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素材探究中設疑,發掘問題,疑中設難,引導思維,起到拋磚引玉。

3、分析歸納法:

主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知識觀點提煉能力、綜合運用能力。

4、總結反思法:

主要通過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總結反思,理論聯繫實際,讓知識內化爲學生的的認知和體驗,同時也能培養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知識遷移能力。

文化相對來說不是那麼難理解,加之學生之前對文化內容的學習已多時,因此對文化方面的內容已不再陌生,也具備了一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爲本課的學習做好了能力鋪墊。

高中學生思維活躍,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可以多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總之,教法、學法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它體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融合。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點明思路、引導思考、活躍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接着我具體來談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第四部分:說教學過程

在這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但是,要儘量避免出現課堂活動而引出的學生課堂表現隨意化的現象。

首先,是讓學生觀看彭宇案事例和最美媽媽吳菊萍的故事,然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做點撥,說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刻不容緩,從而引入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並板書)。

首先,向學生介紹,本節課的學習主要圍繞下面一些內容展開:1.爲什麼要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2.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是什麼?3.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應該怎麼做?除此之外,就是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一些相關內容。

接着,讓學生圍繞這些問題瀏覽教材3分鐘。三分鐘後,老師引導學生開始這節課內容的學習。首先是解決“爲什麼要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向學生提出問題,並讓其思考,並引導學生從兩方面思考討論,一是必要性,二是意義。然後,請學生起來回答,如果必要性方面打不出來,老師可以以填空題的方式,讓學生填關鍵詞,關鍵詞填完之後,讓學生理解一下必要性,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講述關鍵詞“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二是意義,仍然讓學生回答(課本書上100頁原文)。緊接着,讓學生思考回答課本100頁第個方框裏的問題,教師做一些簡要的點評。

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一起來解決第二個問題,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務?這個問題是本節課的重點。其答案讓學生回答,並申明其根本任務也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並向學生說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但是他們每一項又包含不同層次的內容,並讓學生分組思考討論自己對每一項的理解,3分鐘後讓學生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做相應的點評並以幻燈片顯示相對標準的答案。爲了讓學生明白”四有“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教師做相應的拓展,簡要闡述一下“四有”之間相輔相成的關係,學生做相應的瞭解。

接下來,解決本節課的難點,即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其措施讓學生回答(書本上101頁有),學生回答完措施後,教師對其三個措施進行逐一講解。其基本思路是“運用該措施的原因?”以及“運用該措施的要求?”,至於課本書上相關鏈接的材料,可以讓學生瀏覽一下,102頁頂上方框的思考題,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思考並當場解決。

接下來,進入第二部分內容的學習,即“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首先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意義?”,該問題提出後,讓學生回答(課本上有);然後是講到建設和諧文化的要求,仍然讓學生起來回答(課本上有)。接下來,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本質,是億萬人民參加文化建設的偉大實踐,億萬人民是精神文明活動創建的主體,並讓學生例舉一些自己參與過的或是知道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最後,強調投身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呼籲學生積極參與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書上103頁最後一段文字)。

最後,教師對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回顧總結,並讓學生做幾道練習題鞏固一下新知識。

依據: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對關中文化的瞭解來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所以我計劃通過3-5分鐘的設問導課讓學生把注意力轉變集中到課堂中,引導學生關注課堂。整體時間安排符合教育學中的最佳時間分配原理和反饋原理。這樣做也有利於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主要時間留給學生,把主動權還給學生。

針對高三年級學生的層次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設置,設置有基礎題和拔高題。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板書設計

板書就是微型教案,板書集中體現教學的三維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體現教學的特色與特性。

我們都知道,多媒體不能代替板書。我比較注重嚴謹美觀、系統的提綱式板書設計,因爲他能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以便於學生理解掌握。在板書設計中,用好副版和正版。重點部分用紅色粉筆標註,給學生形成強有力的視覺衝擊,通過細節讓學生更好的把無意注意轉到有意注意。

重視板書的依據:教育心理學認爲,在人所獲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聽覺只佔11%,而視覺佔83%,其它佔6%,所以板書在教學實踐中是必不可少的;彩色粉筆圈點來增強視覺刺激,充分發揮無意注意的非智力因素,起到畫龍點睛、突出重點,使學生分清主次,加深印象;嚴謹美觀的.板書,使學生便於記憶、整理,給學生以賞心悅目的藝術美和科學美的享受。

第五部分、教學評價

在這節課裏,評價主體多元化,包括學生的自評、師生的互評、老師的評價。實時與學生進行互動的講授中的意見,從學生的需求角度舉行講授。動態掌握學生的講堂需求,注意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價值觀的引導,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底子品德得到教誨。整個講堂表現出開放性的生存化講授,在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上舉行拓展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多角度全面的思索題目,注意對學生的認知導向,在完成三維目的講授的上改正學生的已有知識毛病和認知毛病。

高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高一英語第四單元的話題是“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整個單元的設計圍繞這一話題展開聽、說、讀、寫多種教學活動,內容涉及“談論過去的經歷”、“描述任人物、事件以及人的感覺”、“學會在一篇文章中用First, Next, Then ,Finally來組織內容”等,讓學生初步瞭解定語從句, 學會使用關係代詞who ,whom, whose, which, that 的用法。我上的這節課是本單元的課後閱讀訓練,它是繼前面幾個課時內容的延伸,單元教學內容中閱讀部分安排了一篇描述洪水的文章,而這篇課文是描述地震的文章,結合目前時事,我想以此爲載體讓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基礎上對地震的知識有更多的瞭解,所以設計了這一課時。

2、教學目標:(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德育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描述地震災害的常用語,能簡單的描述地震的發生原因。

能力目標:

(1)發展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提高閱讀技巧,培養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

(2)能利用上下文理解單詞的含義,;

(3)能根據所讀材料運用適當語言進行復述。

德育目標:通過本文的閱讀讓學生對地震有更多認識,加強自我保護。

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

根據新課標要求,通過聽、說、讀、寫四項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形成綜合語言運

用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此外,每一門課程都應該儘可能結合學科特點,把培養學生的情感融化到日常教育教學中。

3、重點與難點:

(1)重點:1.利用不同的任務訓練skimming, scanning, careful reading等閱讀微技能;

2.對地震知識的更多瞭解。

(2)難點: 1。閱讀技能的訓練;。

4.教學輔助工具:

(1) 收錄機; (2)多媒體

二、教學流程:

1、新課導入

由前面的閱讀文章的內容說起,那一場洪災對於課文的主人公來說是一次難忘的經歷,而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詢問學生知道的災害,展示圖片讓學生對此有所瞭解,然後展示一幅完美的城市圖和災後城市圖進行比較,猜測發生變化的原因,從而引出課題,這樣通過師生互動,激活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後面進行本文的閱讀做了鋪墊和準備。

2、新課的講解

(1)不同層次的閱讀技能訓練;

首先是Speed reading,

a. skanning,快速默讀全文,瞭解課文大意,回答簡單問題爲下一步找出細節作好鋪墊。

b. skimming,讓學生進行跳躍式閱讀,瞭解文章的結構,教師要求學生(work in pairs)給每一部分給一個標題, 以此培養他們找尋文章或段落的主題句和

然後是careful reading ,

a,掃 讀 :用多媒體展示針對每個部分提出不同問題,,學生通過掃讀來獲取細節信息。在通讀全文梳理文章,理解主題基礎上,學生熟悉了文章內容,才能掌握地震的相關知識。在這一環節中,針對各部分設計了不同的任務,

1,選擇題,四個部分

2,根據上下文了解代詞的指代內容,涉及全文。

3,針對第二部分回答問題

4,針對第三部分讓學生結合示意圖用自己的語言複述地震的形成,這既是理解基礎上的表達,也是對理解的檢驗。它可以訓練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各種語用能力,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複述課文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連貫表達的一種有效的訓練手段,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促進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發展。

5,針對最後一部分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進行討論

b .朗讀:讓學生跟讀錄音,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結構並從中得到自己的感受。這也爲下一步學生討論做好鋪墊。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從基本框架到細節信息把握住了這篇文章。

接下來的環節是通過多媒體展示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讀後討論。讓學生對地震有更多認識

(2)、在情境中激思,培養創新思維:

在課文教學時,我採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在careful reading的掃讀中,每個部分的問題各不相同,任務都非常有針對性,訓練了學生各項不同的能力,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參與熱情。這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又可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適時設問,是對學生進行多種思維的訓練,學生的思維創造性也因此得到充分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