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範文集合九篇

學識都 人氣:7.12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初中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語文說課稿初中範文集合九篇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

你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程序、板書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說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蘇教版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人生體驗)第二篇課文。《散步》體現着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入牧歌式的情景,從中受到啓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

第二點、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計

1、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繼續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鍊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借鑑舉輕若重、以小見大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文章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品味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教學難點:如何組織小組活動,尋找典型詞句,體會文章語言‘舉輕若重’的特點和課文深長的意味,初步學會運用‘舉輕若重’的寫法。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知之甚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

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散文有初步的瞭解和鑑賞;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三、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點燃的火把。”爲了達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學的要求,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具體教法如下: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說學法

教會學生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啓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一、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

首先,我請學生講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喚起學生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既與學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課堂基調。同時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爲學習的前提,可鍛鍊學生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達到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情感上的溝通。

(二、誦讀課文,整體感悟

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整體感悟文本。爲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以競賽的形式,並且是與老師競賽的形式強化他們的主體意識。學生先推選代表與我進行配樂朗讀比賽,由學生進行評判並歸納出本文的朗讀要求後,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最後是怎麼解決的?找出散步的人、時、地、原因。這樣,通過朗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生不知不覺地神遊其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三、師生合作,初步發現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後,我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課文的第一、二節,找出並品味這兩節中比較“特別”的詞語和句式,如:“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討論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表達?這與習慣上的表達方式有什麼不同?作者爲什麼在文章開頭鄭重其事地推出這樣一個鏡頭?這樣,通過比較、討論,歸納出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舉輕若重。學生經過自主探究,發現本文用詞、句式的不同尋常,切入到本課的主要目標——通過語言的探究,品味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可進行歸納,幫助學生把對具體內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四、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在前面學生自己閱讀、發現的基礎上,分四人小組合作,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體現“舉輕若重”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這樣,小組活動,師生互動。然後,每個小組派代表與全班交流,可選擇一個句子或一個詞語。本文運用“舉輕若重”方法的詞語和句式很多。在探討這些詞語時,主要是要分析這些詞語是如何“舉輕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適當引導,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滲透情感教育。提出“母親和兒子兩人意見不統一,爲什麼要用‘分歧’這麼大的詞?”等問題。學生圍繞問題思考討論、發表見解,體會文章意境,逐步領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薰陶。

在探討文章中“舉輕若重”的句式時,我注重鍛鍊學生尋找關鍵語句理解課文主旨的能力,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如文中體現主旨的一句話:“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在句式上整散結合,使文章語言顯得錯落有致,同時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負着承前啓後的重任,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在探討時,我讓學生反覆朗讀、品味,鼓勵他們對這句話發表獨特見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裏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形成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強化發現

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散步》這篇文章選進教材時刪了三處文字,我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因爲討論編者的刪改意圖相對於初一學生有一定難度,我先請學生評價刪改的效果,再揣摩編者的意圖。我儘量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且放杜鵑林中啼”,因爲作者、編者與我們是平等的,從而養成學生平等審視的意識。

然後,我又努力調動學生的積累,向課外拓展。指出舉輕若重的語言能把小事情寫得莊重、意義不凡,有些能使文章變得輕鬆幽默。引導學生聯想平時生活或閱讀中類似的例子,從而使學生能夠關注生活中的語言。在學生理解運用之後,我進一步點明:語言運用上有舉輕若重,也有舉重若輕。並引導學生舉例分析。最後進行小結:無論是舉輕若重還是舉重若輕,關鍵要注意場合,把握分寸,得體是前提,在這個基礎上,再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形成自己的特色、風格。然後,我出示北京申奧時何振樑先生的一席話讓學生課後去仔細品味語言的得體、精妙。

(六、比較:驗證發現

在課文後面有一篇題爲《三代》的短文,主題與《散步》相近,又有差異,情節差別較大,語言風格也各有千秋。可讓學生進行比較閱讀,驗證發現,探討哪個故事更感動?並說說理由。閱讀是個性化行爲,“感動”這種情感更是個性化的,因此鼓勵學生言之成理即可。這項任務如果來不及在課上完成的話,就作爲一項研究性的作業,向課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與小結

在反思與小結這個環節,我先是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通過本課學習後的收穫和啓示。設計這樣一個空白點,不僅使學生在回味中對本節課鞏固了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然後我進行總結,並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師生齊唱。這樣,再次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八、作業佈置

我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佈置了兩個作業:1、老師的建議:大家把文章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也許會有更多的收穫。我認爲與父母共讀,亦是多角度閱讀的一種形式。也是孩子與成人的一種交流。2、嘗試用“舉輕若重”的寫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動過的經歷或者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展現語言魅力,描繪生活之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品味生活。因爲實踐是最好的學習途徑,讀與寫有機結合、相得益彰,並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六、板書設計

我這節課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母親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走小路↓啓下

本課的板書,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設計了一個圍着“愛”字的心形,四個人物的位置也做了處理,這些都緊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空中獲得無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設計扣住文章的重難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說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一些朗讀技巧。

2、理清故事情節,當堂背誦。

3、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創意】

通過教師有表情的示範背誦,感染、啓發、引導學生背誦全詩,也可請已背會的學生在課堂上做背誦表演,以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句、理清故事情節、理解木蘭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花木蘭的故事嗎?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一千多年來,花木蘭這個形象深受人們喜愛。她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女性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木蘭詩》(板書),來尋找其中的答案。

二、朗讀指導

1、教師帶表情範背。讓學生邊聽邊畫出不認識的字,並注意教師背誦時節奏的變化。

2、解決生字詞,重點注意幾個問題。“十二轉”的“轉”就讀zhuàn。古代指勳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爲最高的勳級。“舊時裳”的“裳”讀“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要注意理解在這首詩裏出現的互文修辭句。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

3、學生齊讀全詩。

4、教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第1段是對情景的描述,讀開頭兩句語調要柔緩,第3、4句則要帶疑慮和關切的語氣,聲音可以略微提高,讀到“嘆息”再輕緩下來。

第2段開頭兩句是問句的形式。讀“何所思”、“何所憶”要讀出詢問的語氣。答句中的兩個“無”字應重讀表強調,語氣要與後面的句子銜接。“見軍帖”、“大點兵”、“十二卷”、“卷卷”都要重讀,以說明戰爭的規模和緊迫,“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寫木蘭所思所慮,該怎麼辦呢?這裏可以略作停頓,然後用堅定的語氣讀“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在“從此”之後又可以有稍微的頓息,“此”字拖長一點,把“替爺徵”三個字讀得沉着有力,以表現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

第3段前四句節奏要讀得比較緊湊,以渲染木蘭在匆促地準備行裝,“駿馬”、“鞍韉”、“轡頭”、“長鞭”應突出強調,使聽者能想像出木蘭整裝待發的英姿。以下八句寫木蘭奔赴前線、穿山越水的情景。前四句要讀得委婉,放輕音量,以表現木蘭對親人的思念;後四句寫木蘭已經到了能聽到敵人戰馬嘶鳴的地方了,因此要讀得剛毅,音量適當放大,以表現她的戰鬥豪情。

第4段概寫木蘭十年征戰生活,語言凝練而誇張,朗讀時抑揚頓挫要鮮明,節奏要慢。“赴”、“度”、“飛”要讀得富有動態,語調要昂揚。讀“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語詞要相對壓抑,節奏放慢,以表現木蘭經歷了戰場艱苦環境的磨鍊。讀“將軍百戰死”語詞略抑,“壯士十年歸”,讀時語調要揚起來,以渲染出軍隊勝利凱旋的氣氛。

讀第5段前四句要強調天子給予木蘭很高的獎賞和榮耀。“十二轉”、“百千強”要重讀。從“木蘭不用尚書郎”到段末木蘭對天子“問所欲”的回答,讀時語調要平穩。“還故鄉”三字中間要頓開,音調要放在同一高度上,以便把木蘭不卑不亢,不慕富貴榮華的品質和思念家鄉的心情表現出來。

讀第6段父母相互攙扶着出城迎接女兒這一句,語氣中要流露出急切的情緒,讀時節奏要與老人顫顫悠悠的節奏相符。讀阿姊們忙着梳妝小弟忙着殺豬宰羊兩句,音調要提高些,節奏要加快,以生動表現全家歡迎木蘭歸來的情景。木蘭“開”、“坐”、“脫”、“著”、“理”、“帖”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會有許多往事涌上心頭。讀的時候節奏不宜太快,要用柔順的口吻、嬌羞的語氣來再現一個健康、美麗、端莊的女子形象。在用意外的語氣讀“火伴皆驚忙”之後要有一個停頓,以示夥伴們反覆打量已換女妝的木蘭,然後用驚異的語氣讀“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十二年”、“女郎”要重讀。

讀最後一段,語調要略緩,“雄”、“撲朔”、“雌”、“迷離”點出了雄雌的特徵,要重讀,最後一句要慢讀,語尾要向上揚,讀成反問,給聽者以思考與回味。

三、理清故事情節

1、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

2、填空:情節,木蘭停機( )——決心( )——從軍( )——奔赴( )——十年( )——拒賞( )——與親人( )。

3、複述木蘭故事,背誦課文。

4、探究理解木蘭形象。

四、佈置作業

將《木蘭詩》改成現代白話文故事。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細節中表現的親情美。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賞析意蘊,領悟作品主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寬容忍讓的真摯感情,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

1.品讀文章之美。

2.能夠領悟作品主題,領悟文章樸實文字下豐富的意蘊。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以“讓愛住我家”這首歌曲導入。家是一個多麼溫馨的字眼,它是避風的港灣,是幸福的搖籃。家,因爲有了深深的愛而溫暖,因爲有了濃濃的情而美好,所以人們纔會產生讓愛永遠住我家的美好願望。本節課,讓我們走進莫懷戚先生的家,陪同他們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老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感受這份親情,思考課文內容,體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初步領悟作品內涵。讓學生帶着下列問題聽教師誦讀課文。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2)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

3.品讀課文,體味意蘊

提出問題:文章敘述了一家祖孫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麼,你覺得這篇文章美在哪裏?通過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該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語言美。

(1)景物美

學生欣賞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寫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覺在景物描寫的句子中,作者通過什麼樣的詞語、寫作手法來表現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寫的作用。

學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寫很美,找出自己覺得最美的句子和詞彙,如“新綠”、“嫩綠”、“冬水”等這些詞彙中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滿詩意的田園風光。

(2)人情美

提出問題:文章爲我們描繪了4個人,在這4個人中,你最欣賞哪個?找出描寫的文字,簡要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學生分小組討論,暢所欲言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通過和他人交流,瞭解他人的觀點,對文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領悟。

(3)語言美

提出問題: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來進入欣賞的第三個環節“語言美”。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美?

如學生覺得文章第一句話很美。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句話很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提出問題: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一同在散步中進行了一次感情的薰陶。這美麗的一幕時常發生在生活中。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公益視頻《給媽媽洗腳》,讓學生對該視頻進行評價。

5.小結作業

(1)反覆朗讀課文,摘抄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一個關於親情的文章。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4

說教材內容、目標及重難點:

《愛蓮說》是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小品文,它文質兼美,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自己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語言精煉、句式駢散相間,修辭多樣,僅用119個字就創造出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讚歎,耐人尋味。由此,確立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的語言;

2、品析重點語句;

3、採用多種方式的誦讀,積累文言精品;

4、通過對蓮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重點:讀出文章韻味,體會文章審美情趣,理解託物言志寫法。

難點:襯托手法的運用。

說教法與學法:

朗計教學是一種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它與其它能力的培養相輔相成。朗讀又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手法,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因此,這篇古詩文我準備採用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品析美點、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

在朗讀中,主要從把握基調、讀出節奏、讀出感受三個方面,本着循序漸進的原則,使學生在讀中提高認識、增強體會。

在品析美點、合作探究中,充分調動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做到有思有講、有講有評、合作學習、交流心得。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帶學生置身於教學內容相應的情境中,吸引學生走進文本。

(二)、朗讀指導,突出重點

1、師範讀,也可聽錄音或配樂朗誦,激發學生興趣。

2、指導朗讀:

第一輪:初讀,讀準音,把握基調。

第二輪:再讀,讀出輕重快慢。

第三輪:用心讀,讀出感受。

通過這反覆朗讀,學生對文章內容已有大概的瞭解。進入第三個環節——

(三)、品析美點,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積累詞語。梳理重點詞語,用白話文連貫翻譯。

2、品析寫法,突出重點。學生合作探究文章內容,總結出“蓮——特點——品德——愛”的文章線索,師總結,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然後下定義說明。

3、突破難點——“正襯”、“反襯”

師設疑:本文以愛爲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老師總結:

嘆惋菊花是爲了潔身自好而逃避現實,處世態度未免有些消極;鄙薄牡丹是爲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貴,未免有些庸俗;讚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難得。由此可看出,寫菊和牡丹是爲了襯蓮,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在映襯中突出了蓮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時又鍼砭了時俗。

4、課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見。

5、拓展延伸,創造訓練。

蒐集寫蓮的古今詩詞,幫助學生達到感受美,創造美的初始文學境界。

板書:

菊——隱士(正襯)

牡丹——富貴(反襯)

蓮——君子

託物言志——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篇目是《橋之美》,下面我將從以下方面來陳述我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1、 教材地位分析

《橋之美》選自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它是一篇具有隨感式的說明文,以優美的語言,親切的語氣,向我們展示了橋的魅力。文章通過描寫生活中各類橋,品味各類橋傳遞出的情味,啓發我們只要用心欣賞,就一定能體會到橋的魅力多彩。學習本文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在寫作上,作者描寫橋從常見的俗語寫起,由橋的詩境美引出橋在繪畫上的形式美。文章結構新穎別緻,作者不像慣常行文那樣從外形到內部結構,而是別出心裁的與你拉家長,從而把我們帶進了神氣美妙的橋的世界。在語言技巧上,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打破了傳統說明文語言乏味的現象,從而激活了讀者的情感體驗。

2、 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經過七學年的學習,對於理清課文脈絡,感知課文主旨還是有一定基礎的。但是對於語言的品味和鑑賞方面卻有一些欠缺,常常忽視周圍事物的美,對傳統文化的體會也不深。

3、 教學目標的設計

《新課標》對閱讀能力培養的重點是:1、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的意義和作用2、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3、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應當說新課標更突出了對學生心靈的品味和個性解讀。綜合以上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知識目標:積累一些雅詞妙局,瞭解課文脈絡,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

能力目標: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感悟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4、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品味文中優美活潑、形象詩意的語言。體驗生活,學會審美,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爲感官靈敏、感受豐富的人。

二、 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學習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爲了促進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本課的教學方法可採用:

1、 朗讀教學法。本文語言優美形象富有詩意,很適合十幾歲的學生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學生興趣,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含義,品味文章語言的精美,爲全方位的品評鑑賞奠定基礎。

2、 點撥引導法。在新課標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組織要求下,教師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只是點撥引導。這樣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思維活動的靈活性,使他們由接受性學習向探究性學習、由從書本中學習向生活中學習。

3、 美點尋綜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的主體,進入文章情境中去欣賞文中的美點,和作者產生共鳴,並用自己的語言談談其獨特的美。

三、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適應這一原則,本課的學法可採用朗讀、跳讀、研讀、精讀等讀書法,以及欣賞法、交流法等。

三、 說教學程序

爲了較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程序的設置上,要特別注意課堂教學的民主性,教師是以平等對話的方式進行教學,要注重課堂自然動態生成,因勢利導,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具體設計如下:

〈一〉激情引趣

我準備這樣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各類名橋圖片,讓學生欣賞並談感受。這樣設計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引起他們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從而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聽讀課文,感受體驗。

教師配樂朗讀,學生用心傾聽,感受課文的美。並出示閱讀目標:文中描寫了哪些橋?展示了哪幾幅畫面?談談聽後的感受。這樣設計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活潑的教學氣氛。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1、 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從而感知文意。

2、 要求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在作者的眼中橋美在哪裏。

3、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悟。對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

〈四〉研讀課文,美點尋綜

設計這一環節,是爲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1、 學生採用跳讀、研讀等方式研讀課文,並說說文章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2、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歸納總結,引導學生品評文章的美。

〈1〉 語言美。教師提問:文章哪些語言美,美在哪裏?

〈2〉 結構美。文章結尾生髮拓展,點出橋的內涵美。

〈3〉 意蘊美。文章將橋自身的結構美與它的構圖美作對比,強調了橋之美在構圖。

3、 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歸納文章在寫作的不凡之處,並形成板書。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五〉、用心欣賞,用心感受。

1、多媒體展示各類橋,讓學生用心欣賞,並把感受形成文字寫下來。這一設計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自己的感受體驗化。

2、交流。先小組交流,再由小組代表向全班交流。這樣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與創新精神。

〈六〉拓展延伸

把本文與〈〈中國石拱橋〉〉從內容和寫法上進行比較。設計這一環節是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引導他們以新的審美視角來欣賞事物。

〈七〉課外學習自助餐

1、課外觀察自己身邊的橋,把對橋的感悟寫成文字。

2、從古詩詞或文學作品中搜集描寫橋的佳句做一個專題積累。

設計這兩個問題,是爲了鞏固課堂所學內容,使學生的感受體驗化。

附板書: 橋之美

——以美寫橋

——以情寫橋

——以形寫橋

——以橋寫橋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我先來談談我對於教材的理解。《桃花源記》選自八年級下冊人教版第三單元第九課,文章借漁人行蹤,將現實和理想聯結在一起。作者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現實生活的不滿。學生學習此文,能夠感受桃花源的人美和景美,感受作者所處時代的特點。

二、說學情

我們常說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八年級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概括和歸納的能力,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加之,本文言文篇幅不長而且語言較爲流暢易懂,文本理解上難度不大。我將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着重引導學生學習“事物的美”的歸納方式以及引導學生學習透過背景看文章抽象的情感的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學生解決文中的關鍵詞句,以及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解決基本問題;

2、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3、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制定,我確定瞭如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生通過自主研讀和小組合作探究法,學會概括桃花源的自然美景和淳樸民風。

2、教學難點:學生通過分析桃花源的描寫語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解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取如下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研讀發、小組合作探究法和圈點勾畫法等方法,實現課堂的生動高效。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爲核心的環節。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伊始,是課程學習的第一步。良好導入往往充滿激情、引發互動。我將通過提問學生問題來導入課題:提問學生——“有沒有在行程中突然迷路的經歷以及在沒有前進之路時,突然發現三兩處美景,頓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是怎樣的心情?”通過提問,引出今天的課題《桃花源記》。

(二)整體感知

通過問題導入,學生對文章產生一定興趣,新授環節也水到渠成了。整體感知是學生對文章進行的整體的、宏觀的解讀。此環節主要分爲以下兩步:

1。首先,安排學生初讀文章,找出關鍵詞句,解決基本問題——“儼然”“嘆惋”“垂髫”;

2。安排學生再次閱讀全文,疏通文意,感知課文內容——通過對桃花源這一理想世界的描繪,展現了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的生活。通過世外桃源的刻畫,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以及對當時的現實生活的不滿。此程序的設計在於讓學生自主學習疏通文意,提高整理與概括信息能力。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環節是教師傳道授業、答疑解惑、解決重難點問題的重要環節。我將設置如下重難點問題:

重點問題1:桃花源是曠世美景,更是世外桃源,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來?學生自主研讀相關段落,教師啓發學生可以分爲兩部分回答,學生隨後給出自己的見解——①自然風光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等體現優美的自然美景和純粹無暇的世外花源;②人文社會之美:“黃髮垂髫,怡然自樂”“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等體現出熱情好客和淳樸的民風。在如此之世外美景中,令人充滿無限嚮往和沉醉。教師隨即補充——此外,還可酌情答“朦朧的意境”之美等。

重點問題2桃花源總是令很多人讚不絕口,不同人有什麼態度和做法呢?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態度?

此問題具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準確定位給學生答題區間,學生找到答題範圍且進行嘗試歸納,教師提問學生並轉述回答

①漁人——甚異,欲窮其林——好奇,驚奇以及想要一探究竟;

②太守——遣人隨其往卻不復得路——嚮往,急切之情,無功而返;

③劉子驥——欣然規往,未果——期望。教師順勢補充——正是由於:當時社會,百姓居無定所,朝野動盪不安,人們對現實社會感到失望與無奈,充滿了對虛幻世界的嚮往與期盼。纔會有幻想出來的“桃花源”。

難點問題。作者寫這篇文章,重點是要體現怎樣的意旨?此問題屬於文章主旨情感類的難點問題,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並且相互補充。教師提問學生並轉述學生回答——“桃花源”是不存在的,是虛構出來的圖景。教師隨即補充——虛構桃花源,主要是爲了反襯社會現實的黑暗和不堪和寄託自己對於和平、安穩和淳樸的社會生活的嚮往。陶淵明心懷大志,想要“救濟蒼生”,但是,政治黑暗,相互傾軋,賦役繁重,一腔熱血無處施展、壯志難酬,加之其性格耿介、清正廉明,不願攀附權貴,因此,自我與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隔閡和矛盾,這纔想要一個脫離人間的世外桃源。最後,學生總結歸納出——文章體現了作者——對和平美好安定生活的嚮往,和對當時軍閥混戰、賦役繁重的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環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由課內到課外,由理論到實踐。此環節,我將講解滲透有關“世外桃源”的成語。啓示學生——如果用成語概括文章,是“世外桃源”。世外桃源指的是與世隔絕、不受戰亂危害的美好世界,更是我們嚮往的精神家園或者美好願望。

(五)小結作業

小結作業環節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的課程回顧、收束與總結過程,小結是收束和總結課文的過程,課下作業是鞏固學習成果的過程。於此,我將採用通過板書總結本次課程:請同學捋順板書內容。課下作業可以佈置爲:根據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中漁人從發現桃花源,進入桃花源,再到離開桃花源的行程。

七、說板書設計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7

教材分析

《人生寓言》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三課,兩則寓言都依據辯證邏輯構想而成的。本單元內容上緊承第一單元,仍以人生爲主題。但側重點稍有不同,第一單元側重人生感悟,本單元側重人生理想和信念,而且在前一單元的基礎上,上了一個臺階,內容比較深沉、嚴肅,理性的成分濃厚得多。這樣的編排,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一個層次。

本單元教學要求,與上一單元既有延續性,又有所提高。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要求熟讀課文,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同時要注意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在閱讀方法方面,要繼續練習朗讀,提高朗讀水平,並學習課文的表達技巧。

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要求,結合新課標“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要求,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詞語:審美、閒適、慧心、心曠神怡、得失之患、險象迭生多愁善感等;

(2)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切入,探究寓意並簡要概括,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3)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4)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奇妙。

2、過程和方法目標:

理解寓意,學習精美的表達。體驗反思,提升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正確地把握人生態度,對待人生際遇。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關鍵情節,揣摩寓意,並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哲理美的理解;(重點)

2、理解《白兔和月亮》中對人類的諷刺和《落難的王子》的奇妙構思。(難點)

教法

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教讀本課的指導思想是:把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

1、教師創境導入、指導誦讀、深入研讀、合作精讀、對比閱讀等,使學生能夠較準確、流暢地複述故事,品味其精美的語言特點和深刻的寓意;

2、抓關鍵詞語、句子的方法,按設疑——探究——釋疑——質疑的程序展開,以問題引思路,以疑問求深入,大膽倡導有疑而問,提倡“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偉大”的精神;

3、設境法、點撥法、積累法等,體現“以學生爲本”的教學理念:如請你複述、請你品味、小試牛刀等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體驗爲基礎,不拔高,不灌輸,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這也可以叫做感情法。

學法

初一新生對寓言的學習有了一點點基礎,但理解也僅僅限於淺層次上。特別是以人生爲主題的寓言,理解上更需要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而新課標提倡“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據此,本節課堂上從朗讀、複述、抓關鍵詞語句子入手,學生自主學習、分組合作、師生共同探究,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在閱讀中領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明理,在練習中鞏固,在質疑中創新。逐步理解課文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資料助讀,預習反饋

1、簡要介紹寓言及作者周國平;

2、字詞積累:課後“讀一讀,寫一寫”內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能“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 首先指名學生介紹,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爭取由學生自主介紹完整,教師做總結,幫助學生進行文學常識和字詞的積累,體現了這一要求。)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讀出語氣和情感,學生體會;

2、自由誦讀兩則寓言,思考以下問題:

1)《白兔和月亮》在情節發展中有兩處轉折,請加以概括。白兔從前後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什麼道理?

(四)自由誦讀,請你複述

以小組爲單位,選出代表進行兩則寓言複述,教師簡要評價。

(說明:新課標要求學生具備“完整準確,突出要點”的複述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可以很好提高學生的複述能力,達成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口語能力。)

(五)深入研讀,請你品味

以小組爲單位,深入研讀課文,從中摘錄出你認爲優美的語句,加以體會和交流。

(說明:本項目的設置本着“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的教學理念,依據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要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並且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完成體會語言的教學任務)

(六)合作精讀,質疑探究

(七)對比閱讀,拓展延伸

將兩則寓言連貫起來思考,進行比較閱讀,你有什麼啓發?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結果。學生代表發言後教師總結。

(說明: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該環節的設置就是爲了實現對學生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突出了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八)輕鬆回讀,體驗反思

(九)課堂檢測,小試牛刀

(十)課堂小結

《人生寓言(節選)》選了兩則,一則是《白兔和月亮》,一則是《落難的王子》,說的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財富;對待厄運,把概念再提升一級,是人生應該怎樣對待好事與壞事,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白免和月亮》意在一則戒貪。白兔從自己的生活體驗中明白了,擁有月亮不如沒有。如果某種擁有並不能給自己增加幸福,反而徒增苦惱;那就不如沒有。《落難的王子》教人不要畏懼厄運。王子那樣脆弱的.人都挺過來了,誰又不能呢,厄運可以使人堅強。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風箏》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魯迅,體裁爲散文詩。本單元以家庭、親情爲主題,是繼“人生”“自然”“科學”主題之後爲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設的單元。在本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中,《風箏》是意蘊最豐富的一篇,是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好教材。《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課文的特點

《風箏》是一篇以表現手足親情爲主題的散文詩,但選材角度新穎,於兄弟間發生的誤解衝突中展現濃濃的親情。可是,細讀作品,作者的立意遠不止於此。從作者事隔多年後仍悔恨交加,悲憂交集看,這篇作品還揭示了封建陳腐思想對兒童自由、活潑天性的扼殺,深刻地闡述了“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一科學道理。全詩情詞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3、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的整體感知課文和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對於像本文這樣有深厚意蘊的散文詩,學生則容易出現: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所以在教學時要考慮讓學生多讀,要保證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要多讓學生採用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要重視引導、多給學生鼓勵。

4、重點、難點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七年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散文閱讀的基礎,結合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如下: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難點:學生提出疑問並在教師引導下作深入思考。

5、目標的預設及依據

根據以上四個方面的情況,從“知識和技能”“方法和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確定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讀描寫“誤解和衝突”的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2)能力目標:圈劃文中表示“誤解和衝突”的內容,體會賞析散文的基本方法;提出疑問,合作探究,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悟“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瞭解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二、說教學程序及策略

本文的教學以“一個切口、一組問題、幾大板塊、整體綜合”的閱讀教學理念爲指導,採用朗讀法、誦讀品味法、合作探究法等學習方法,通過朗讀來感知文本;以圈畫重要詞句並賞析品讀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啓迪思考。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體現課堂民主、師生平等對話和發揮雙方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1、導入新課,初步感知文本

教法:教師出示一張幼兒照片,向學生介紹自己孩子的調皮與可愛。師生輕鬆談話,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幼兒可愛的形象,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親切感,爲下面的學習營造一個輕鬆的氛圍。教師的對女兒的濃濃親情的流露,能喚起學生心中的親情體驗;而向學生介紹女兒的調皮、貪玩更是文中“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性”觀點的直接證明,從而爲學習課文作好鋪墊。)

學法:與教師輕鬆交談。朗讀全文,圈畫生字難詞。思考:課文哪一自然段寫出了我態度轉變的原因?

(設計意圖:輕鬆的心情利於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朗讀全文,既積累詞語,又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使自己逐漸進入作品的意境。同時問題的思考,也有利於引起學生對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關注,而這一段正是本課教學預設的切入口。)

2、主問題探究,落實重點

(1)教法:以第五自然段爲教學切入口,引導學生通過對“魯迅先生前後情感、態度的變化”的把握,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的精神,同時瞭解“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科學的兒童教育思想。

問題預設:

“魯迅先生看了講論兒童的書後,回憶起了二十年前的哪一幕?前後情感有什麼變化?”

“精神的虐殺是指魯迅先生對弟弟什麼的虐殺?”

“你有過這樣被精神虐殺的體驗嗎?”

“今後看到有人抹殺兒童天性的行爲,你可以怎麼說?”

(設計意圖:採取中間突破的教材處理方法,選擇恰當的切入口,提出一組相互關聯的問題,在師生平等對話中實現對課文的理解。)

學法:朗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聯繫上下文理解“精神的虐殺”的具體含義;結合自身體驗理解並朗讀“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性”這一句話。(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朗讀、體驗,在討論與思考中掌握知識。)

(2)教法:出示教學“主問題”。探討文章“在誤解和衝突中也有親情”這一主題。(設計意圖:以主幹性問題促使教學深入,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並通過教師的小結,引導學生思考生活、關注人生。)

學習障礙預測:這個主問題的解答,需要學生對整篇文章有深入的研讀,需要學生有較強的閱讀感悟能力和“在衆多的信息中篩選有用信息”的能力。學生可能容易找到文章前半部分魯迅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而忽略了文章後半部分魯迅對小兄弟“我可是毫不怪你啊”的誤解,學生可能容易找出魯迅對小兄弟的愛而忽略了小兄弟對魯迅的愛,學生可能不清楚對問題的解答的表述等。

教師幫助對策:在學生閱讀全文,劃找相應詞句後,組織學生首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和討論,進行賞析和朗讀,然後再全班交流。

引導內容先擬:①引導學生對文章後半部分的關注:那麼文章後半部分是不是也有誤解中的親情的體現呢?②引導學生對“小兄弟對魯迅的愛”的關注:衝突是雙方的,那麼親情是不是也是雙方的呢,弟弟也愛魯迅嗎?③指導學生對問題解答的表述:賞一句話,用賞析說服人(就是對自己劃找的語句,闡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人信服);讀一句話,用美讀感染人(有感情的誦讀自己劃找的句子,用讀來傳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打動聽衆)。

學法:劃一劃,文中哪些地方寫的是我和小兄弟之間的“衝突和誤解”?讀一讀這些句子,想一想:既然是“衝突和誤解”,又爲何還能體現出親情?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動口、動腦,既培養篩選問題的能力,又突出學習的主動性和合作性。)

3、發現、探究問題,突破難點

教法:出示日本著名作家,199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對魯迅先生及其文章的評價,引導學生勇敢的向文章意蘊深厚處進軍。

(設計意圖:把課文作靶子,通過文本意與讀者意的衝突,引學生對作品作深入的思考。)

學習障礙預測:(1)學生提不出問題。(2)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3)學生等待老師說標準答案。

教師幫助對策:(1)適當的方法指導。(2)保證一定的讓學生髮現問題的時間。(3)小組交流,整合問題。

學法:默讀全文,劃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組交流篩選、整合問題,全班交流探究。(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養成合作探究的習慣)

4、課外體驗與拓展

教法:出示作業,兩題任選一題。其一是寫一篇“誤解和衝突中的親情”的文章;其二是課外閱讀魯迅先生的《故鄉》和《秋夜》,探究環境描寫在魯迅作品中的作用。(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原理,進行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

學法:讀作業題目,選擇作業內容,課外完成作業。

(設計意圖:其一是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和發現美的習慣;其二是以此來引導學生走近魯迅,瞭解魯迅,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步入文學殿堂。)

語文說課稿初中 篇9

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斑羚飛渡》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本單元編選了五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因此,從內容來看這篇課文非常具有情感性,又體現本單元的一個“關注動物世界”的學習重點,有如下特點與作用:

(1)課文體現了較強的時代的氣息,緊密聯繫社會實踐。文章關注動物世界,也就是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本身,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課文適應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精神。

2、學情分析。

一課時完成文本教學任務,並結合本課開展一課時的“保護野生動物”實踐活動。

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蘊含的哲理較深廣,初一學生思考的深度不夠,所以感悟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同時,學生已有兩年微機操作的經驗,已具備上網搜索與製作電腦小報的能力;並且社會課上及課後已做過比較規範的調查報告,只要稍加提點就能讓學生自組分工開展第二課時的活動。

3、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爲化原則,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計爲:

知識與能力:1、理清並感受文中生動、感人的情節;

2、通過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於自我犧牲、捨己爲人的“斑羚精神”。3、聯繫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過程與方法:1、通過複述斑羚飛渡的主要情節,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有感情的朗讀文本片段,感受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3、通過“保護野生動物”活動設計,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第二課時)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感受動物自我犧牲、捨己爲人的可貴精神,激發學生的動物保護意識。

4、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依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既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形成良好的個性的教學目標,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通過分析感人的片段,感悟勇於自我犧牲、捨己爲人的“斑羚精神”。

教學難點:聯繫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感悟文章的深刻主旨。

二、教法

關於教法,我想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據此,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教學的容量;幫助學生走近文本;並採用激發興趣法來激活學生的思想,開拓學生的思維、啓迪學生的智慧。

爲了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第二課時把班上學生按照能力強弱搭配分成幾個四人學習小組,這樣便於同學間的交流和團結互助,共同提高。

爲了加強文本與社會實際的聯繫,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嘗試運用文字的方式去感染更多的人,加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第二節課領學生到微機房去上課,運用微機課學習的上網技術進行“保護野生動物”實踐活動資料的蒐集和整理,語文教師要推薦內容對口的網站或網頁,爲優化學生的設計多提意見。

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興趣,組織展開討論和交流,並進行適當點撥,主要貫穿以下教法。

1、情境設置法: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觀看一段flash(斑羚飛渡這個故事的前因),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2

、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選擇令自己感動的語句自由朗讀,分析之前個別朗讀,分析相關的語句後全班齊讀,重點語段請個別學生範讀,一節課書聲琅琅,才能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學法

根據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 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本科課具體學法主要有:

(1)學生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要用活頁紙做感悟筆記,便於整理歸類。

(2)學生反覆朗讀感人語段,品讀與傾聽。

(3)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野生動物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發展規律並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設計科學、合理、藝術的教學環節,就是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邏輯性、綜合性,還要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活動,所以確定以下教學步驟:

課前佈置預習:

(1)朗讀課文2-3遍。

(2)自學文中的生詞、重點詞語。

(3)找出你認爲文中優美生動或令人感動的語句,加以賞析做在預習活頁上。

(4)蒐集斑羚的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