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學識都 人氣:1.99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合集九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學反應和能量變化作爲主要線索貫穿在整個高中化學教學中,這是教材體系的總體安排,新教材除了以物質結構知識統帥整個化學教材外,還以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來組織教材。其原因是化學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對人類十分重要。能源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人們目前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化學反應產生的,又通過化學反應來利用能量,因此研究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充分利用能源的方法,更可促使學生找到新能源以及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本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教材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爲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即放熱反應、吸熱反應;二爲燃料的充分燃燒的條件。教材內容重視理論聯繫實際,注意反映了化學的發展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如把一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啓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密切聯繫,增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經濟效益觀念,以有利於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如放熱反應中的熱量的利用,煤的燃燒,如何提高燃料的燃燒效率,減少污染,開發新能源等。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瞭解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瞭解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學習資料的查找,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理解信息並得出結論的自學能力。又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勇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教育,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辨證唯物主義思想,通過化學實驗的創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通過設置家庭小實驗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

4、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難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觀點的建立

二、說方法

因爲大綱對本節的要求都是A層次要求,我們可嘗試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和實驗情境,使具有不同思維優勢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自由表達各自觀點來感受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又使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與快樂,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競爭,使課堂真正成爲學生的課堂。

改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方式,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教材改革以人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思想,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說程序

本節內容學生在初中已積累了一定的基礎知識,且內容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今家喻戶曉的話題,學生很易於發揮,是學生把廣泛興趣與中心興趣有機結合,同時培養自學能力的較好內容。

首先提前1~2天要求學生預習好本節內容並設計好問題上報教師,教師提前把問題按思維發展的過程提煉出幾個核心問題,通過問題串連課堂,通過問題鼓動學生踊躍小組合作討論,發表各組見解,不斷完整問題的答案。主要問題如下:

1)化學反應有用嗎?化學反應都有用嗎?舉例說明。

有些有用、有些有害。

2)化學反應都伴有能量變化嗎?這裏所指的能量你有何認識的嗎?

一定。能量可能熱能、光能、化學能。

3)化學反應常常伴隨熱量的變化,你有體會嗎?爲什麼化學反應中會有吸熱和放熱現象?學生猜想,教師總結。

強調“常常”,並非一定。做好實驗是建立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概念的關鍵。

①新舊物質組成結構不同,本身具有能量不同。

②反應中能量守恆。

③反應物生成物若以熱量形式表現爲放熱或吸熱。

∑E(反應物)>∑E(生成物)------放熱反應(能量釋放)

∑E(反應物)<∑E(生成物)------吸熱反應(能量貯存)

④反應的吸放熱與反應本身是否需要加熱無關。

媒體演示非常形象直觀,便於理解。

4)人類現階段是如何利用能源?利用這些能源有何利弊?舉例說明.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電力、水力、太陽能等等.

5)你認爲如何來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燒?

從燃燒的條件上分析,充分燃燒放熱多:足量空氣(適量);增大接觸面(固、液→氣).

6)人類很多時候在利用反應放熱,是否有利用反應吸熱?

充分利用"家庭小實驗"進行探究性實驗.

7)閱讀課後"資料",你有何認識?

爲何要發生伊拉克戰爭?我國爲何要實施西氣東送?西電東輸?

媒體演示"能源的儲量"、"可開採年限"

8)人類利用能源可分爲哪幾個時代?

利用課後"閱讀",體會到人類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節作業:調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價格、燃燒產物對環境的影響及提高燃燒效率的措施。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人類需要潔淨的空氣”。在前幾年的課本中,這部分內容總是一帶而過,而新課標下的課本,第一次把它作爲單獨的一節,我認爲這裏體現了理論聯繫實際、重視環境保護等新的理念,所以今天和大家說說我對這節課的把握,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九年級化學課本(仁愛版)專題三中的單元4。在前面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空氣的組成及其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在此基礎上提出有關大氣污染與防治的問題是水到渠成的。

1、地位作用:

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是:破除書本知識的桎梏,構築具有生活意義的課程內容。本節課也正是立足於此。一方面,環境問題已經成爲世界性的問題,保護環境成了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心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提高公民素質,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另一方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要改變課程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的過程同時成爲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而這節課正是對此做出的一種嘗試。本節課由於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要求不高,所以側重於學生自己動手、自己思考,以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自學習慣;第三,由於同學們接觸化學的時間比較短,對爲什麼學化學沒有很深入的理解,而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大家意識到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和生產、生活的聯繫非常密切,從而增強大家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2、教學重點:

大氣污染的危害及防治,尤其是酸雨的危害是本節課的重點。

3、教學難點:

大氣污染的防治

二、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瞭解常見的大氣污染物及其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明確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②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對照實驗的方法探究物質的性質。

設計此目標是希望學生了解基本的大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今後無論自己還是家人在生活中都能儘量避免做一些會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的事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多種媒體獲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以及用語言、文字等表述有關信息的能力。

設計此目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積極主動的針對某個問題,通過多種媒體收集材料,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培養學生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感受化學對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立志掌握化學這門科學,以保護環境、造福人類,促進社會發展。

②通過對芥子氣的瞭解,提醒同學們勿忘國恥,樹立爲民族振興、爲社會的進步學習化學的志向。

設計此目標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學情與教法分析

作爲教師,我們不是要“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要以教材爲載體,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提高公民素質。正是在這一觀念的指引下,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靈活的處理。一方面,學生接觸化學時間很短,許多化學原理都還未學到,所以這節課在教材處理上只要求瞭解主要的大氣污染物及其危害和防治,沒有作深入介紹,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另一方面,十六七的學生正是對什麼事情都好奇的,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所以本節課在處理上沒有完全拘泥於課本內容,而是參考了高中地理課本中的相關內容增加了有關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的內容以及許多我們身邊的典型事例,如邢臺市逐漸淘汰了污染嚴重的大面的,逐漸推廣集中供熱,集中供氣等,拓展了內容的廣度,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了學生學好化學,掌握化學知識造福人類的決心。

在教學方法上,主要以學生活動爲主。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課下作業,要求學生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大氣污染的問題,以培養學生通過多種媒體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對信息進行加工

的能力。課堂上,以學生討論、發言爲主,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要求學生自己設計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後,關於大氣污染的防治,仍然要求學生經過分析和思考,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以此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由於這節課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所以適當使用幻燈片等增加課堂容量,使用大量的污染圖片增加對感官的衝擊力,同時鏈接了大量網頁來展示和大氣污染相關的新聞等,使學生深切的感受到環境污染就在我們身邊,保護環境勢在必行。

四、過程分析:

[幻燈片展示]幾幅觸目驚心的大氣污染圖片

[引言]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保護空氣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思考提問]我們在座的每一位都在不停的進行呼吸作用,請問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否造成了大氣污染?如果二氧化碳造成了大氣污染,那麼設法除去自然界中的全部二氧化碳是否更好?

[學生回答]當然不是。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

[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呼吸作用共同構成了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環,這是大氣自身的一種自淨作用,這種大氣的自淨作用是自然環境調節的一種重要機能,只有當大氣的污染物的數量超過其自淨能力時,纔會出現大氣污染。請學生思考主要的空氣污染物。

[學生回答]主要的空氣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氟氯烴、過量的二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等

[幻燈展示]以表格形式給出主要的空氣污染物。請學生們根據各自收集的材料,分別分析各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及突出危害

[學生回答]二氧化硫的來源及主要危害

[小結]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而酸雨被人們形象地稱之爲“空中死神”。

[播放一段有關酸雨危害的錄像片]

[提問]老師準備好了一瓶模擬的酸雨樣品,請學生們設計實驗模擬酸雨的危害。

[學生思考、討論、設計實驗]①酸雨對植物、樹木的危害很大,可用花瓣或小草模擬酸雨對植物的危害②酸雨腐蝕地面設施、古建築等,可用石灰石模擬酸雨對建築的危害③酸雨腐蝕橋樑等,用鐵釘模擬酸雨對橋樑的危害④爲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學生還提出可以採用生物課中常用空白對照實驗的方法以利於更好的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試驗]酸雨樣品分別加入盛有花瓣、石灰石、鐵釘的小燒杯中。(由於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大,酸雨樣品的腐蝕性比較強,所以此實驗沒有設計成學生分組實驗的形式)[實物投影展示實驗現象]

[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①酸雨樣品使紅色的花瓣變了顏色②浸泡在酸雨樣品中的石灰石表面出現氣泡③浸泡在酸雨樣品中的光潔的鐵釘表面很快變黑

[幻燈展示]被酸雨腐蝕的建築物的對比圖片;網頁、新聞等進一步說明酸雨的危害。

[聯繫實際]電視報道樂山大佛正在整容;暑假期間,故宮、天壇等也在重新整修,還有網上報道的香港飽受酸雨之苦,要啓動“藍天行動”的新聞等。(通過這些內容,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酸雨的嚴重危害,而且意識到酸雨離我們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

[學生回答]氮的氧化物的來源及危害

[補充介紹]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的成因及危害

[學生回答]一氧化碳的來源及危害,煤氣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氟氯烴的來源及破壞臭氧層的後果

過量二氧化碳的來源及造成溫室效應的嚴重後果。

可吸入顆粒的來源及主要危害

[提示]含鉛化合物是可吸入顆粒中不可忽視的一項。(提到含鉛化合物,學生立即想到的就是“童康寶”的廣告,激發了學習的積極性。)

[聯繫實際]前幾天,電視報道甘肅徽縣368人血鉛超標,其中一百多人是未成年人。原因是因爲當地的一家鉛冶煉廠排出的大量含鉛煙塵。如今該廠已被勒令停產。

[啓發思考]其他可吸入顆粒物也對人體有很大危害。請學生們思考羊絨衫和沙塵暴的關係。

[學生思考、回答]羊絨衫—大量養羊--羊吃草,甚至吃草根—破壞植被—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增多

[聯繫實際]焚燒秸稈,露天燒烤等現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不便。

[講述]除上述人爲因素外,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發、地震、森林火災等也會引起大氣污染。除此以外,還可能有一些突發事件造成的大氣污染。如近兩年在齊齊哈爾發生的的芥子氣傷人事件。當年日軍731部隊遺留下來了大量芥子氣毒氣彈掩埋在我國境內,至今仍會不時地泄露出來傷人。芥子氣能使人皮膚潰爛,並能自局部吸收,引起多臟器中毒症狀

等。所以提醒同學們勿忘國恥,努力學習,振興中華。

[小結]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主要有氣體和可吸入顆粒兩大類。其中氣體中最常見的是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這也是空氣質量日報監測的主要內容。

[簡單介紹]大氣污染已經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了。可喜的是國家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並加大了治理環境污染的力度,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了空氣質量日報制度等。

[網頁鏈接]在中國環保總局網站上找到當天各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日報,請學生分析各城市質量情況、分析原因並思考大氣污染防治的具體措施。

[學生思考、討論]分析發現,越是大中城市,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空氣質量往往越差。機動車尾氣和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燒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防治污染主要從控制污染源入手,第一: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污染;其中可以聯繫實際介紹邢臺正在推廣的集體供熱、集體供氣的好處;第二:減少汽車等機動車尾氣污染。其中可以涉及到邢臺近幾年出租車舊貌換新顏,以及摩托車在許多城市受限制而電動車越來越成爲都市新寵的實例。第三:工廠廢氣要求達標後才能排放;第四:推廣無氟冰箱、空調等;第五:禁止焚燒秸稈,鼓勵植樹造林,增加綠地面積等。

[提問]最後,請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我們在保護大氣的過程中能做些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減少私車使用,儘量乘坐公交車;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紙,儘量少用一次性筷子和麪巾紙;不燃放煙花爆竹,不焚燒秸稈;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做環保志願者,宣傳環保等等。

作業:通過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調查有關室內(尤其是新裝修的房間)污染的來源、危害及防治辦法。

總之,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懂得“科學是一把雙刃劍”,只有更好地掌握化學知識,才能爲減少乃至最終消除大氣污染做出更大的貢獻。家園只有一個,地球不能克隆,讓我們大家一起行動起來,保護我們潔淨的空氣,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是整個化學學習的緒言課、啓蒙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主要是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和遠景動機,感受到化學學習的價值,初步形成化學科學的價值觀,使學生一開始就能喜歡化學,對學生學習的整個環節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整個教材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2、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

a、認識化學的意義,認識化學與社會、技術和生活的關係;

b、理解化學對社會的影響;

②、過程與方法:

通過課堂講解、觀看影像資料、課堂討論來領悟化學與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密切聯繫。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

a、通過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和研究內容的生動有趣,激發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感受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

b、激發學生爲服務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

3、重點和難點

重點: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與求知慾。

難點:對學生進行化學學習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薰陶和培養。

4、教具準備

多媒體演示臺、實物投影、資料膠片(或錄像)、人工合成物質的樣品(作實物展示用)、課件等。

二、教法闡述

1、教學內容的特點

本節教學內容的設計注重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憧憬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進而認識到化學讓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正在成爲未來社會發展的`一門中心科學。

2、以往教學的得與失

在傳統的緒言課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以講代導,學生以聽代思, 主要體現“以知識爲本”和“以實驗爲主”的教學思想,緒言課中僅用實驗激發學生淺層次興趣——對實驗的新奇,主要用說教的方式介紹“化學與我們息息相關,對社會發展作用巨大”,這對於在有限的時間裏提高卷面成績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學生的動腦、實踐能力較差,缺乏科學探究和創新精神。

3、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設計及理論根據。

新的課堂觀認爲課堂教學應在真實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動態生成,要體現“教爲學生而教,學爲學生想學”的教育理念。本節課的基本任務是激發學習興趣、認識化學價值、樹立學習信心上。所以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通過課件展示幾組問題,播放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與化學息息相關的圖片、影片,給學生創造思維的情景,將盡可多地說話機會留給學生,使課堂沉浸在平等、寬鬆、開放、互動的氣氛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樂學情緒。

4、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通過創設教學情景、發揮學生聯想力豐富和活躍的優勢,在問題中去想象,在討論或實驗中去探求,使學生在如同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學的價值,選擇豐富多彩的圖片、補充實驗引導學生完成從新奇到萌發出喜歡化學再到渴望學習化學、學好化學的心理歷程。不僅使學生初步瞭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而且大大降低學生對化學的神祕和畏懼心理。

三、學法指導

從學生身邊生活事例中提煉出問題,在交流與回答過程中參與、發現。通過交流、辯論、觀看豐富多彩的圖片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五、教學過程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播放川劇“變臉”的圖片,補充演示實驗:魔棒點燈,學生實驗: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展示化學學科的神奇與魅力,一下子就使學生進入了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併產生問題疑問:變臉中的演員怎麼會吐火呢?玻璃棒怎麼會點着酒精燈呢?兩種無色的溶液怎麼會變紅了呢?

同學們,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很容易激發起學生求知慾。要想找到以上答案就需要學習一門新的科學——化學,化學像焰火一樣絢麗多彩,像魔術一樣五彩繽紛,那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呢?引出課題。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知道自然界中有木材、棉花和大理石石料等天然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鏽鋼等則是人工製造出來的。請大家仔細觀察教室中… …

活動天地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用人造材料製成的物品佔多大比例?(教室裏的各種物品,包括學生的學習用品和衣着穿戴等。通過學生觀察、記錄、統計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

教室中,人造材料製成的物品較多,而這些人造材料都是通過化學變化製得的,都屬於化學制品。

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許多方面得益於化學科學的發展。你是否能從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列舉事例證明這點呢?從而把學生的目光從教室引向人類生活的衣食住行的各方面,(讓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播放課件,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印象,化學制品遍佈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就連同學們非常喜歡的“飛火流星足球”也全部是化學制品合成的,它打破了數百年來用動物皮革製造足球的歷史,教師簡介飛火流星足球與傳統的足球相比的優點。

學生自然不自然的會感覺到:化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創設情景,體驗化學制品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如果突然有一天,我們乘船外出旅遊時突遇颱風被漂流到一座與世隔絕的荒島上,其生活會是什麼樣子?自然進入

活動天地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能比較困難,可能無從下手,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早晨一起牀到晚上睡覺爲止,離開了化學產品,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定會產生分歧,一不小心又涉及到化學制品,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辯論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 “人類的生存已經離不開化學,化學已全面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歷史也證明,社會的文明和進步離不開化學。在古代,一些文明古國的化學工藝就已有相當的成就。例如,我國青銅器的製造、鐵和鋼的冶煉與應用、火藥的發明、瓷器的燒製都是舉世聞名的。

近代以來,化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對促進社會生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努力學好化學等科學文化知識。

課堂小結

學生先自我小結,教師除了點出化學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更重要的要昇華到“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繁榮,我們要努力學好化學,享受生活”。

研究性作業:

我國所面臨的挑戰有健康問題、環境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等,化學家從化學的角度,通過化學方法解決問題,爲我國的發展和民族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請你選擇感興趣的一項,通過上網、查閱書籍、走訪老專家等方式,瞭解一下化學科學幫助人類解決了以及尚待解決哪些問題?爲此,我們應該怎麼做?

五、教學說明

1、板書設計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化學創造了人造世界

化學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提高了生活質量,

化學變得社會絢麗多彩

2、時間安排

引入新課(5′) 活動天地1: (4′) 化學與生活: (9′)

活動天地2: (13′) 化學與人類社發展的重大問題:( 7′)

課堂小結: ( 5 ′)佈置作業: ( 1 ′)課堂機動: ( 1′)

3、說課綜述:

在本節課中,改變傳統緒言課“以知識爲本”和“以實驗爲主”的教學思想,將課堂設計的重心確立在“以學生的心理和發展需要爲本”上,克服緒言課僅用實驗激發學生的淺層短時興趣,緊緊抓住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力求實現學生心理需要、探究學習方法和激發遠景動機等方面統一融合。體現“教爲學生而教,學爲學生想學” 。通過實驗、問題、價值、方法四個環節的層層引導和學習,將學生對化學的熱情由新奇到喜歡甚至到迫不及待,對化學學習由畏懼到萌發自信到堅定信念,激發起興趣。另外,由於本節課是啓蒙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中心任務,由於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要做好各種準備,不僅是知識方面的,還是心理方面的。從情感和價值觀方面考慮的話,這是化學科中最重要的課節之一。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學生學習稀硫酸、稀鹽酸後對一類物質化學性質的概括,而且是學生第一次概括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它對學生今後學習“鹼的通性”、 “鹽的化學性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於培養學生從諸事物的個性中概括出共性並達到認識事物的能力,使學生在增長知識的同時,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比較、歸納能力。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特點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㈠知識目標:

1、 瞭解酸的涵義。

2、 瞭解酸的通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 瞭解金屬活動性順序(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及其意義。

㈡能力目標:

1、 使學生逐步懂得從個別到一般的認識事物規律的過程(即從現象到本質)。

2、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㈢情意目標:

1、 使學生初步認識一般規律有其侷限性。

二、教法學法設計

爲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對教法和學法作如下設計:

1、貫徹“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原則,在教學中採用問題和演示實驗爲教學情境,配以講授、討論、歸納、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提問、思考、議論(討論)、講解、練習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引導學生分析、討論、釋疑,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釋一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過程是特殊的認識過程,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才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是學生認知過程和情意活動的有機結合。結合本課的實際,對教學過程作如下的設計:

㈠總體思路:

⑴導入→⑵回憶已學知識→⑶歸納酸的通性→⑷分析變化的本質→⑸酸的通性的本質→⑹酸的涵義→⑺鞏固練習及遷移(編有酸與金屬不能發生反應的題目)→⑻質疑→⑼金屬與酸反應→⑽金屬活動性順序→⑾本質→⑿鞏固遷移

1、 以信息加工理論爲基礎的設計思想

本課的總體設計思想是根據基於現代認知(信息加工)理論的學習和記憶基本模式構建的。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及以此爲基礎構建的學習過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論的內部過程 學習過程(學習事件)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 ①引起注意,確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過感覺登記器登記信息 ②告知學習目標,建立適當的預期

③選擇性知覺信息,以便在STM中儲存 ③提示從LTM中提取先前學習的內容

④通過複述在STM中保持信息 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現材料,確保選擇性知覺

⑤爲在LTM中保存對信息進行意義編碼 ⑤以適當的語義編碼指導學習

⑥將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 ⑥引出反應,包括反應生成

⑦反應生成並進入效應器 ⑦提供學習結果的反饋

⑧學習結果學習者的環境中 ⑧評估作業,包括提供學習結果反饋機會

⑨通過執行策略對過程實行控制 ⑨安排多種練習以幫助將來的提取和遷移

根據本課實際——教學重點(酸的通性、金屬活動性順序)、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安排兩次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習事件)以此達到課堂教學重點突出。即⑴—⑺爲第一次學習過程,重點落實酸的通性;⑺—⑿爲第二次學習過程,重點突破金屬活動性順序。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初中化學《環境保護》,下面我將從說教材等以下幾點說起。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後講授。本節教學內容是對課本中出現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歸納複習課。

環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並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鬆,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後確定小組活動內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境狀況調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願做”。

環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知識內容可發展、適用年級可擴大。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境保護知識的內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這章中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學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後介紹了“合成洗滌劑”對水體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學生可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擴展研究。他們可以在學習了更多的化學知識後,對環境問題的有更多的、更深的瞭解。也就是說,初中對環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可以爲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節課起到的是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於環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瞭解,並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繫的能力。因爲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境衛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活動的宗旨是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提高環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⒈瞭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瞭解防治環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⒉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唯一解決環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2、培養學生組織活動、協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3、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於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頁的形式製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正確認識環境和環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爲與環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境狀況的調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頁的製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蒐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緻地梳理,通過組內協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的學習觀認爲,學習發生與否取決於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儘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於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後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於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採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爲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並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頁作品的方式呈現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爲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麼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麼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麼?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最大?有什麼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的引導和啓發。討論性發言結束後,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後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啓發,提高環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做起。

⒋佈置作業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境問題的題目,並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象,以“環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境現狀分析”爲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爲學有餘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酸和鹼的反應,第一部分內容:中和反應。是在學生學習常見的酸和鹼的一些性子後,又把酸和鹼的反響單獨列爲一節,這就闡明白:一是評釋中和反響的重要性,二是由酸鹼中和反響的產品引出鹽,切合由淺到深的瞭解紀律。課本通過學生的運動與探究引入中和反響,爾後又通過交換與討論的方法瞭解中和反響在一樣尋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親暱了化學講義知識與天然生活的接洽,同時又富厚了學生的將來生活。

2、教學目標:依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教材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酸和鹼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

②瞭解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會用實驗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②會用分析,歸納的方法對有關信息加工處理

③會用觀察的方法辨析事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理論聯繫實際,關注社會實際問題的意識

②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酸鹼之間的中和反應

難點是: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

二、說學情:

我校的學生大多數是十四、五歲的孩子,對事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學習過程中,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在教學中,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發表自己見解和表現才華的機會,因此,喜歡教師通過引導探究法傳授知識。

三、說教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科學知識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去掌握它們;一個好的老師是教人發現真理,而不是奉送真理。"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引導者。爲此,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徵及本校的學生情況,我這節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是引導探究法,其模式爲: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歸納總結——聯繫生活。同時配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寬學生視野,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這樣,不但使學生始終處幹主動的學習狀態中,而且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了"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原則。

四、說學法:

新課程理念提倡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爲了實現教學目標,依據本課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從以下方法進行學習:1、實驗探究法。從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取長補短,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意識。3、自主學習法。使學生由"學會"變爲"會學",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同學們想看魔術嗎(激起學生的興趣),接着教師播放課件:

①向盛有無色溶液的燒杯中,滴入幾滴無色的溶液,燒杯溶液變紅。

②再向變紅溶液燒杯中滴入無色溶液,邊滴邊用玻璃棒攪拌,當燒杯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停止。

驚奇的顏色變化,會引起學生髮出疑問;有了這"奇""疑"的問題情境,我就自然地提出了:你們想知道這個奧妙嗎要想揭開這個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三節酸和鹼反應——中和反應。

2、引導實驗,自主探究

前面同學們已學過酸、鹼各自具有一些化學性質,那酸與鹼之間會發生化學反應嗎要正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用事實說話,請同學們進行活動與探究(P193)。接着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

3、歸納總結

①氫氧化鈉是鹼,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顯示紅色,隨着鹽酸的加入紅色逐漸消失變成無色,所以此時的溶液不是鹼性溶液,說明有新的物質生成,進一步說明了酸和鹼發生了化學反應。(藉助FLASH動畫展示氫氧化鈉與鹽酸的反應過程),其他的酸和鹼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Ca(OH)2+2HCL=CaCl2+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②課件展示酸與鹼的反應方程式,請同學們總結反應的特點,反應都生成了水和另外一種化合物(鹽),這類化學反應叫中和反應。

4、聯繫生活:

理解了中和反應的概念,下面我們看幾則資料。

課件展示:(讓學生真正理解在人類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中處處離不開化學)

①改變土壤的酸鹼性

根據土壤情況,可以利用中和反應,在土壤中加入酸性或鹼性物質,以調節土壤的酸鹼性,利於植物生長。例如近年來由於空氣污染造成酸雨,導致一些地方的土壤變成酸性,不利於作物的生長,於是人們將適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②處理工廠的廢水

工廠生產過程中的污水,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處理。例如: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用於醫藥

人的胃液裏含有適量鹽酸,可以幫助消化,但是如果飲食過量時,胃會分泌出大量胃酸,反而造成消化不良。在這情況下,可以遵醫囑服用某些含有鹼性物質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教師引導:這些資料說明了什麼(中和反應用途很廣)

5、交流與討論(P194)

6、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和反響,簡樸認識了中和反響的原理,會寫一些中和反響的化學方程式,並認識了中和反響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7、課外作業:查資料,生活、生產中哪方面用了中和反響。

8、板書計劃

第三節酸和鹼的反應

一、中和反應

1、中和反應:酸與鹼作用生鹼鹽和水的反應

2、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一、教材結構和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後。在本章和本節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後,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後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着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節教學的目標:

1. 知識和技能目標:瞭解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探索金屬的性質和金屬的原子結構的關係,初步學會從實驗的角度探索和認識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本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驗通過實驗發現化學問題,揭示物質性質的過程與方法。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奇妙的化學實驗的操作(如鈉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學實驗現象(如鈉的燃燒反應)感受化學世界的美妙變化,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要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我們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面面俱到的講清楚所有的金屬的所有的性質,要有所側重,其中鈉在不同條件下和氧氣的反應以及如何從實驗的角度揭示這些反應的過程是本節課堂的重點。但是由於學生以前沒有看到過鈉,更談不上鈉的化學反應了,燃燒後得到的過氧化鈉化學式特殊,學生比較難以接受,因此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及其產物的比較分析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同時也應該由點到面,能夠學會幾種金屬之間性質的比較具體情況,以及金屬的性質和金屬原子的結構之間的密切關係,這些都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所在。

三、教法和學法

以上的重點和難點的突破是本節成功與否的關鍵,通過什麼樣的教法和學法顯得異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1 邊講邊實驗。這是化學教學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識的建構過程,充分體現了建構理念。具體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師演示和學生演示相結合,比如用小刀切鈉,爲什麼不能讓學生去做呢讓學生去實驗,去體驗,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己去思考,這樣做完全符合新課程的學生主體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師做學生看,老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是在啓發不假,但常常啓而不發。當然教師要注意引導。2 提出問題展開討論並及時總結歸納。可以是老師提出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認識實驗現象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可以是學生與學生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討論。如可以在鈉、鋁和氧氣反應學習完了以後,及時總結這些物質和氧氣反應時表現出來的還原性,從反應的難易程度總結還原性的強弱,從整體上把握金屬和非金屬的反應。

學法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多做比較,如學生在學習鋁和氧氣反應的時候可以去比較,兩個實驗做法不同但是現象一樣,又如鈉在不同的條件下和氧氣反應,不比較難以深刻認識過氧化鈉和氧化鈉的區別。

那麼,這種教法和學法如何應用到具體的教學中去呢下面談談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 引入課堂。其實,書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導學生展開對金屬部分的學習,但是不具體。我將讓學生自己暢所欲言,去列舉在生活中瞭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鏽,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爲什麼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學生學習本節課的學習興趣。

(二) 複習舊知。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裏複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通性;複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並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生置換反應等。最後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係。

(三) 由此及彼,提出問題。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麼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可以讓學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 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後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思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並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爲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與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 比較着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着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與否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後的現象,後學生自發思考爲什麼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生,體會到緻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爲課外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並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 課堂小結。由點到面,讓學生思考金屬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很多金屬可以和非金屬氧氣發生反應,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到這些反應中金屬都體現出還原性。這樣和前面的氧化還原反應相呼應,並和本節課開始的時候金屬的物理性質的通性相呼應,增強課堂的完整性。還可以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反應的難易程度入手讓學生認識到不同金屬還原性的強弱區別。

五、個人的認識和思考

新課程倡導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爲主要特徵的學習方式,這也是廣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所要積極探索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圖嘗試指導學生使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讓廣大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不但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這種"漁"的過程。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從教材體系上看,《如何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這個課題是繼上一單元裏所學的元素符號,化學式等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並與元素符號、化學式構成了九年級化學三個重要的化學用語。它在本單元中是聯繫質量守恆定律和進行化學計算的“中介”,是進行化學計算的基礎,也是整個初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和保證,更是解決化學問題的有力武器。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結合教材和課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活動與探究,培養學生學習應用化學知識和化學工具的習慣和能力;通過遊戲與練習,增強對所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鞏固和掌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化學,探索化學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嚴密性,以及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設置及對今後教學的影響,本節的教學重點爲,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難點是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教學關鍵是創設恰當的情景,組織好活動與探究,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教法分析】

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結合教材,考慮到學生在書寫化學方程式可能會出現的錯誤(如化學式寫錯、沒配平、未標條件、箭頭使用不當或遺漏等)。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的活動探究爲主線,結合使用談話法,歸納分析法、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想一想,猜一猜,試一試,練一練,議一議,做一做”的教學流程中不知不覺地獲取新知識,並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提高課堂效率。

【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教會學生如何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培養能力的關鍵。本節課我充分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觀察、討論、分

析,培養其自主能力和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這樣做增加了學生參與機會,增強了參與意識,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思考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產生一種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程序】

第一步:想一想(溫故導新)

(多媒體顯示)

1、煤餅燃燒後剩下的煤渣的質量與煤餅相比有什麼變化?此反應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嗎?你能用化學方程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嗎?

2、P2+02 點燃 P202 這個式子能不能稱爲化學方程式?怎樣才能使它符合質量守恆定律的化學方程式呢?

[設計意圖]:通過想一想,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爲新授知識做好鋪墊。通過想一想,把問題做爲教學的出發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激情,從而引出——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猜一猜(觀察猜想)

(多媒體顯示)1、廣告:“水變汽油,經濟收入驚人,技術轉讓,請有識之士加盟”,同學們,假如你是老闆,你是否加盟呢?請談一談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思考,得出一個化學反應不是隨隨便便發生的,而是以客觀事實爲基礎的,絕對不能憑空想象。

(多媒體顯示)2、教材P93圖片

猜一猜:①第一幅圖片揭示的一個化學反應是什麼?左右平衡了嗎?

②第二幅圖片左右平衡了嗎?用一個什麼化學方程式把它表示出來?

③第二幅圖片中的平衡,是怎樣從第一幅圖中的不平衡變化來的?

[設計意圖]:從圖片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H2和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如何配平的?讓學生既懂得了配平的原理——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又很輕鬆地接觸到本節課的難點——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爲下一步突破教學難點埋下伏筆。

第三步:試一試(自主探究)

1、你們看到過“找錯誤”這樣的電視節目嗎?現在我們也來試試,有人說,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

P+02—P02

請同學們指出這個化學方程式的錯誤有哪些?

(學生思考回答:生成物可能不對,沒有反應條件,不遵守質量守恆定律。)

2、上述的化學方程式應該怎樣改正?寫出化學方程有哪些步驟?

(先讓學生們熱烈討論,找錯誤,然後讓學生閱讀課本,歸納步驟。) 4P+502 點燃 2P205

第一步:將磷、氧氣的化學式寫在左邊。P202的化學式寫在右邊。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畫一條短線。

第二步:配平:因爲左邊有兩個氧原子,右邊有四個氧原子,兩數的最小公倍數10,所以在氧氣前面配上5,在P205前面配上2。式子右邊的磷原子個數是4,左邊磷原子個數是1,因此要在P的前面配上4(適時點撥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數法)。

第三步:標明化學反應發生的條件,把短線改成等號。

3、化學反應的信息是否都反應在化學方程式中了呢?

演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的實驗,有氣體生成。

4、能不能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出這一信息?

(能,在氧氣下的化學式後面用向上的箭頭表示。)

演示:氫氧化鈉與硫酸銅的反應,有沉澱產生。怎樣在化學方程式中表示這一信息?

(在氫氧化銅的化學式後邊加一個向下的箭頭。)

5、是不是見氣體和固體就不加箭頭呢?請你們看書自找答案。

[設計意圖]:強化理解、鞏固練習。讓學生自主的去探索化學方程式的配平。使學生在嘗試中知道化學方程式書寫的步驟。有利於學生能力的發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第四步:練一練(講練結合)

(多媒體顯示)

1、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如不正確,爲什麼?

①Fe+02點燃 Fe02 ②Fe+02 點燃 Fe304

2、試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鋁在氧氣中燃燒

(2)鐵在氧氣中燃燒

(3)水通電分解

(4)一氧化碳(C0)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

[設計意圖]:學生動手獨立完成,教師來回查看。幫助學生指點、糾正。反饋學生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上還存在什麼問題。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本節重點。

第五步:議一議(小結提高)

1、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是什麼?

2、書寫化學方程式時應注意什麼?

(多媒體顯示)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 口訣

1、寫 左寫反應物,右寫生成物。

2、配 寫好化學式,記得要配平。

3、注 短線改引號,條件要著明。

氣體和沉澱,箭頭要分明。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本節所學知識,師生共同小結。讓學生體會要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第六步:做一做(課節鞏固)

1、遊戲。將學生分成六組,每組領取一塊小黑板和一個塑料盒子,盒子裏有各種有磁性的卡片,包括字母、數字、符號等。每個盒子裏卡片都能在小黑板上拼成一個完整的化學方程式。1~4組盒子裏有干擾卡片,5~6組提供反應的文字表達式。1~4組分別拼出了硫、鋁、鐵、鎂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5~6組拼出鋅與稀鹽酸反應,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用遊戲的方式取代傳統的紙筆練習,讓學生鍛鍊眼、手、腦的協調能力,將理論學習知識搭上趣味,愉悅、競爭的載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驗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

2、教材P99:1題、3題、4題。

3、根據信息寫化學方程式

(1)汽車尾氣中含有C0、N0等有害氣體,可在用鉑、鈀做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綠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種氣體和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一種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

(2)在宇宙飛船的火箭推進器中,常裝有液態肼(用N2H4表示)和液態雙氧水(H202),它們混合時發生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學生的做。反饋學生存在的問,下次上課時予以糾正。佈置相應的針對性訓練題。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及中考分析

酸鹼鹽的複習是初中化學複習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鹼鹽與現實生活聯繫密切,是中考中基礎題(如填空題、選擇題)、實驗探究與開放性題、信息題型的知識區域,考查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方法,實驗探究能力,滲透理論聯繫生產生活實際的知識。

二、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分析,本節課主要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常見酸鹼鹽的通性和用途,認識酸鹼的腐蝕性;初步瞭解稀釋濃硫酸的方法;知道酸鹼性對生命活動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瞭解食鹽、純鹼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稱和作用;知道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會用酸鹼指示劑和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鹼性。

2.過程和方法:通過酸鹼鹽知識的討論、歸納小結,培養學生總結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網絡化的學習能力;在知識遷移題、實驗探究性問題、開放性試題、趣味性題、信息題的解決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酸鹼鹽知識全面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學科內多知識點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保護環境、關心愛護環境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通過化學實驗,將常見的酸鹼鹽的性質進行對比總結,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培養學生對類似酸鹼鹽的性質進行推測的知識遷移能力。

2、教學難點:理解酸鹼鹽的概念,掌握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應用,根據酸鹼鹽的性質分析常見離子的檢驗,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

四、教學方法選擇

爲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準備採用包括問題和實驗探究法、講授法、討論歸納法等過程式教學方法。採用"問題探究式"和“討論式探究”的複習法,即先給出實驗題例,通過對題例的探究暴露錯誤,討論發現問題,帶出知識點,引出方法,由此教會學生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實現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複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內容中的重點,難點精心設計編排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提問,實驗習題,在練習、討論探究中讓學生複習酸鹼鹽的知識的同時,能力和思維得到提高,科學素養得到昇華。 引入課題:由前面物質分類中的化合物引入,這節課複習化合物中的酸鹼鹽,重點掌握它們的性質和用途,酸鹼鹽之間要發生複分解反應的條件。

1、常見的酸鹼鹽

活動探究一,讓學生討論回顧常見酸鹼鹽,提出問題:你對它們有多少認識?讓學生了解它們的俗名和化學式,並探究這些物質的類別,引導學生如何認識酸鹼鹽,敘述酸、鹼、鹽的概念,認識實驗臺上提供的物質的類別,爲下一個活動打

2、酸鹼鹽的通性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再由用途體現性質過渡到化學性質的複習。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對常見酸鹼鹽的化學性質有哪些認識?如鹽酸、氫氧化鈣、碳酸鈉、硫酸銅分別能跟哪些物質發生反應?揭示課題:通過化學實驗,驗證某些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觀察並描述實驗現象,並正確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部分學生板演,師生共同評價,從而歸納出酸、鹼、鹽的通性。從所寫的化

學反應方程式歸納出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的概念和反應發生的條件。

3、探究應用

展示另一個探究活動題目,提問,下面這個探險隊員硫酸怎樣走出小山?請你幫幫忙給他指指路。根據學生討論分析並給以適度的引導,在探究中複習鞏固酸的化學性質。再由學生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鞏固複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發生的條件,在興趣、討論、質疑中愉快的學習,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最後讓學生利用鹼、鹽的化學性質幫助氫氧化鈣、硫酸銅順利通過小山,作爲課後探究,讓學生鞏固酸鹼鹽的知識讓學生學會審題,學會探究,學會解答開放性題,培養探究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總結評價與反思

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自我總結回顧,不但要弄明白學到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還有哪些問題沒弄清楚?通過展示板書設計進行反思回顧,整理歸納,並通過精選的練習拓展延伸,並提示下節課將從物質的鑑別,推斷,實驗研究,除雜等反面進行綜合複習下基礎。說出你最熟悉的一種物質的用途。化能力。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爲之後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並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籤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瞭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瞭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並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於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瞭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爲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於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採用談話法與講解法。採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啓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內容,我將本節課的學法確定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麼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爲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爲“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二)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