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學識都 人氣:3.27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初中化學說課稿範文合集5篇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1

一、對教材的分析及教學目標的確立

1、教學內容: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第五章第四節《化學鍵》第一課時包括:

①化學鍵,

②離子鍵,

③共價鍵,

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本節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元素週期表後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於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爲系統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於今後學習氮族元素、鎂鋁等章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關於離子鍵的內容——複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爲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後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於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複習初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後,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4、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目標: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瞭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條件;瞭解化學鍵的概念和化學反應的本質。

(2)能力目標:對立統一論思想:陰、陽離子構成了離子化合物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

(3)情感目標: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宏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概念。

難點: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確立依據:化學鍵存在於微觀結構中,我們無法進行觀察,只能通過CAI演示,使學生去了解形成過程。這部分內容屬於化學基本概念,這在高考試題中也屬於重點,所以很有必要去突破這部分內容。

三、教材處理

內容調整:這節課先講解化學鍵相關的知識,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內容放到下一課時去學習。

四、教學方法

3W教學法(What:是什麼,Why:爲什麼,How:怎樣做)。

五、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

(一)、引入:請學生回憶鈉和氯氣反應、氫氣和氯氣的反應實驗現象。接着播放上述兩個實驗的錄象,讓學生加深實驗現象。過渡,讓學生思考這兩個反應的微觀實質是什麼?引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

(二)、新課教學:

(1)、離子鍵:演示NaCl的形成過程引出概念,分析成鍵原因、特點,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再來分析哪些原子之間會明顯以離子鍵結合?在週期表中處於什麼位置?

(2)、共價鍵:通過演示HCl的形成過程引出概念,分析其成鍵原因、特點,粒子間的相互作用。同樣來分析哪些原子之間會明顯以共價鍵結合?根據原子吸引電子能力不同共價鍵分爲非極性共價鍵和極性共價鍵。

(3)、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比較:從概念、成鍵粒子、粒子間作用、形成條件等方面去比較二者。

(4)化學鍵:由演示甲烷各原子間的相互作用,引出化學鍵的概念。強調:存在與分子內或晶體內,分子間不存在;必須是相鄰的原子或陰、陽離子間。

(5)、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通過對NaCl、HCl形成的討論,得出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及反應條件和反應熱的原因。

六、課堂小結:

離子鍵、共價鍵、化學鍵的概念,化學反應的本質。

七、佈置作業:

課後習題一,鞏固本節所學內容。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本科結合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說明使用清潔燃料和開發新能源以及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學習本課題教材注意從學生的親身體驗出發,選擇學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見的知識和現象,並配合圖像和繪畫,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感受;同時,注意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研究、小資料核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本課題,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活動來認識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學情分析

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特別是燃料燃燒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但是針對於造成污染的原因以及選擇燃料的依據,學生能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通過實驗等方法增強對知識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和理論依據

知識與技能:

瞭解化石燃料對環境的形象。

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

通過活動與探究、調查與研究、小資料和實驗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可通過親身體驗探究化石燃料對空氣的污染,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瞭解燃料對環境的影響,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較小的燃料,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燃料燃燒對空氣污染的原因,選用燃料的依據及新能源的優點。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以發展,就應引導學生主導參與和體驗各種活動,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學習,擺脫以志士爲中心的束縛,促進學生轉變學生方式,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討論、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五、教學流程

生活感知:某些燃料燃燒會污染環境;分組實驗:酸雨危害模擬實驗;觀察圖片: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討論:1、空氣受到污染的原因;2、如何才能減少有害氣體對空氣的污染;介紹:兩種清潔燃料;閱讀:有哪些可被利用的清潔能源。交流:本節課的收穫。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用一問一答問題的形式提出,讓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

2、新課探究

(1)通過小組實驗探究酸雨的危害,發揚小組合作精神培養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在界河圖片對酸雨造成的危害產生心靈的震撼,從而形成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思想,從而對我們的生活環境有清醒地認識。

(2)通過市區的環境,明確造成我們生活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並分析解決的方法,從而從學生內心喚起保護環境,從我們身邊做起的緊迫意識,同時激發對使用清潔能源的渴望。

(3)介紹使用和開發新的能源,通過自學和討論的形式,培養分析對比能力,知道在化學燃料中,天然氣是比較清潔的燃料。

(4)通過閱讀新能源,瞭解我國在改善大氣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所作的工作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3、小結:提出希望,給學生鼓勵,引導努力奮鬥的方向。

4、作業

5、質疑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學第一章第二節的內容是《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本節教材分成:氧氣的物理性質、氧氣的化學性質和氧氣的用途三部分。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爲中心,因爲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於物質的性質。氧氣是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系統地認識具體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我採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順序,並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物質(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一個系統模式。爲以後探索別的物質如氫氣、二氧化碳等做鋪墊,教給學生認識物質性質的程序。

(二)、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1、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氧氣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瞭解氧化反應的概念。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用途又體現性質的辨證關係。

基本能力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極其變化規律的

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

2、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三)、重點和難點:

重點: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化合反應的概念。

難點: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用具

演示實驗: [實驗2-2]至[實驗2-5]

多媒體課件:(1)氧氣的物理性質動畫,(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3)蠟燭在氧氣中燃燒的錄像

二、說教法:

1、探究式實驗教學法 該教學法的教學模式是:設疑—觀察(實驗)—思考—總結—應用。根據目標設疑,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教給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得出科學結論的學習方法。

2、互動式教學法 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搶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有助於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3、知識競賽法 這符合初中生爭強好勝、集體感和榮譽感強的特點。在搶答競賽中,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高,有利於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

4、質疑釋疑 通過質疑釋疑,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的探索精神。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4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物質》。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爲思路,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始我的說課。

(過渡: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節內容屬於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十二單元課題1的內容,第十二單元屬於《化學與社會發展》這個一級主題,是個涉及面較廣的單元。本單元及本課題不是初中化學的核心內容,屬於知識的擴展和應用的範疇。課標對這部分內容雖然要求不高,屬於瞭解和知道的層次。但這些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密切,能夠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有利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

(過渡:教師不僅要對教材進行分析,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將對學情進行分析)

二、說學情

學生已有初中生物的相關知識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識經驗,通過前邊的學習也具備了一定的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繫的認識。學生也初步具備了與人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因此,可以引導學生從化學的角度去理解各種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道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基本營養素;瞭解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與人體健康的關係;瞭解上述用營養物質對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以及合理安排飲食的重要性。

2、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分析、歸納提高總結能力交流表達能力和從衆多知識中提取有效知識的能力。

3、進一步認識到化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難點】

蛋白質的生理功能。

(過渡:爲了解決重點,突破重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探究法。

(過渡:我認爲,鑽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是上好一門課的前提和基礎,而合理安排教學程序則是最關鍵的一環,爲了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一下四方面展開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在課程開始,我會結合生活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早餐吃了什麼?其中有哪些營養物質?從根據學生的回答引發對各種營養物質作用的學習,從而引入本節新課。

通過創設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確立從生活走向化學的學習思路。

環節二:新課講授

首先我會出示一張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的圖表引導學生觀察表格,並且介紹人體所需要的六種營養物質分別是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水和無機鹽。在學生了解這些內容以後分解對其中的一些營養物質進行講解。

1、蛋白質

首先我會提出問題“什麼是蛋白質?蛋白質由什麼構成?蛋白質有什麼作用?”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總結後回答此問題。接下來出示投影資料:蛋白質和氨基酸,介紹氨基酸的生成,氨基酸與人體生長髮育的作用。然後採用實例的方式向同學們講授血紅蛋白、酶等不同蛋白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執行的不同功能。如出示視頻講述氧和血紅蛋白在人體中的作用,讓學生小組討論一氧化碳中毒的危害和預防措施。引導學生學習書中的資料卡片,瞭解酶在生物體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酶在生物體內的功能。播放錄像講授吸菸的危害,並及時教育學生青少年一定要遠離菸草。最後結合甲醛浸泡食物等實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酒精、甲醛、酸鹼等使蛋白質的變性的現象,使同學們理解這些物質對生物體產生危害的原因。

在該環節的教學中,我採用了多媒體呈現圖片、視頻的方法,將蛋白質抽象的結構和蛋白質的作用直觀生動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建立一種感性認識後,理解蛋白質這種有機化合物在生命體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案例講解的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了起來,讓學生從生活中走向化學,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習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的積極性。

(2)糖類、油脂、維生素

這一部分主要講解了糖類、油脂、維生素的組成和功能,簡單瞭解水解的產物,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簡單主要採用學生小組合作形式,參考教材和學生查閱的資料,針對糖類、油脂、維生素的組成、功能和缺失該營養素的'後果展開討論,在學生充分交流明確各類營養素的基本知識後,我會提出一些應用性的問題,如“澱粉也屬於一種糖類,分析饅頭爲什麼越嚼越甜?”等,學生通過思考回憶糖的水解等知識可以順利地解決問題,然後我會出示資料卡片,講解纖維素、黃麴黴毒素等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是由於知識本身的難度並不大,但與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不同的學生熟悉不同方面的知識,在小組討論中,不僅能夠達到使學生之間互相啓發,取長補短,開拓視野的目的,也能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傾聽的過程中,獲得主動表達和被認同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進一步提高學生表達的自信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環節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中,我會請學生來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分別讓同學代表這幾種營養物質說出自己的用途,構成和存在於哪些食物中。並且告訴學生不能偏食,不能挑食。通過此遊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穫有哪些,可以回答學到了哪些知識,也可以回答學習的感受。

佈置作業:動手爲自己和父母各設計一份食譜。

七、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體現教學重難點,方便學生梳理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我的板書直觀而簡明,請各位老師看我的板書:

在我的板書上呈現了四種營養物質的存在,功能以及作用,學生能夠很容易把握本堂課的重難點和基本知識。

謝謝各位老師,我的說課到此結束!

初中化學說課稿 篇5

如何通過試卷評析課使教師對學生前一階段學習的結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使教師能反躬自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查缺補漏呢?我認爲最好的辦法就是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教學資源(教材、試題、多媒體等);利用好生成性教育資源(在師生共同交往中產生的情景、問題等),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碰撞、意見的分歧、情感的交融等等、讓整個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我的試卷評析課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勵志

設計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對考試的成績做總的介紹(包括試卷的難易程度、學生錯誤情況的簡單分析以及和其它班優秀率、平均分、高分率的對比。)

設計理念:爲什麼這樣設計呢?原因有二:1、我認爲教師自己應該對所教班級的成績在年級乃至全市的位次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近階段學習情況。只有這樣做,教師才能在後續教學中做到運籌帷幄,正確地幫助、指導學生的學習;2、使學生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全市的位次,從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驕不躁、不氣不餒,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第二環節:愛的互動

得滿分的學生、進步的學生以及在解題中間發現試卷有錯誤的學生、答案有創意的學生頒獎。

每次考試過後,我都用自己的錢去買一些他們喜歡的小禮物,如:文件夾、筆、鑰匙鏈、千紙鶴、鮮花等,還有連同我的擁抱和祝福……一枝玫瑰花、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熱情的擁抱常常讓學生激動不已。在愛與愛的互動中,我與學生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從學生綻開的笑驗上,從全班同學專注的神情中,從他們眼中閃動的淚花裏,我分明的看到了愛的動力,這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這種感動是互動的,它所產生的情感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教育效果是空洞的說教所達不到的。

設計理念:在課程改革中我們要求把教學本質定位爲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師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他們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動態信息交流,這種交流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方面以及生活經驗,行爲規範等。最終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個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育智慧,也就是對人的理解。教材是“物化”的東西,我們教師應該是“人師”而不是“經師”。教師要知道生個學生都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不是共性的。應該瞭解你的學生在這一年齡段具有什麼樣的心理、生理特徵,他或是她最需要什麼。

設計感悟:我之所以這樣做,因爲,我認爲,對教育而言,愛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藝術。當你找學生談話時,你那愛的目光,會使他放棄戒備心理,營造一種融洽和諧的氛圍;當學生課堂上因緊張回答不出時,你的愛對他是一種激勵;當學生因犯錯誤而惴惴不安、手足無措時,你的愛對他來說是一種諒解;當學做了有益的事情;你的愛對他來說是一種最好的獎賞;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你的愛會給他增加信心和力量。愛,是照耀幼苗的一縷陽光,是滋潤學生心田的一泓甘泉。

記的有人說過:送人玫瑰,手留餘香。當我向學生播灑愛的時候,我也得到他們對我愛的回報。學生和我彼此都沐浴在愛的春、夏、秋、冬,伴隨他們的成長,我快樂且幸福的生活着……

第三環節:體驗學習

設計內容:改變原來由教師一人獨霸課堂的局面,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對於失分率比較高的題,

(1)釋疑:讓學生自己說出錯誤的原因,爲什麼錯?是不會、沒有審清題、還是筆下誤等等;

(2)質疑:接下來對自己的錯誤有沒有懷疑,對正確答案是否理解;

(3)答疑:如若自己無法解決就求助其他學生來解釋回答;

(4)評價:讓全班同學來評價答疑同學的對錯或是優劣。對於一些特殊的題,即學生經過思考、討論,仍然得不出結論的,再由我引導他們找到答案。對於失分率低的題,採用下課單獨解決的方法,從而照顧了大多數同學,又可以提高效率。如:在一次評析涉及溫室效應的題目時,學生們各抒己見,從溫室效應的成因、給人類造成的危害、如何進行解決,到引發二氧化碳是滯是造成溫室效應的唯一氣體,還有哪些環境問題我們亟待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影響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等等。使學生享受到了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他們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得到了尊重。

設計理念:我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因爲:在新課程環境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爲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爲引導者,有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由三方面組成:教科書及教學參考書提供的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動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課程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事物,而教學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另外,這一環節的設計還借鑑了“洋思教學模式”中的“先學後教”。逐步形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設計感悟:通過這一環節的實踐,學生經歷了“體驗性學習”,他們不僅用自己的腦子不想,而且要用耳朵聽,用嘴說,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生命活力促進學生生長的需要。

第四環節:悟學

設計內容:根據自己的考試情況寫出心得體會。

設計理念:我認爲教師需要“悟道”,學生應該學會“悟學”。在現代社會,一個人要想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革,那麼就必須成爲一個孜孜不倦的學習者、勇於探索的實踐者、不斷總結的反思者(反思者最可怕)。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學生逐步養成了反思的習慣,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另外,通過寫心得體會也鍛鍊了他們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使我更多的瞭解學生,便於下一步進行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