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範文

學識都 人氣:1.54W

準備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是爲了讓各位老師更好地教學。以下是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範文,歡迎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範文

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範文一

一、教材分析

1.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主要圍繞word這個主題的展開。學生在學習了word中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後,繼續學習word中的另一些重要的操作,加深他們對於word的瞭解,更能體現word的“所見即所得”的特點。本課是word中的“表格設計”,具有6個部分組成,上一節課已經講解了前4個部分,這節課主要再深入講解一些word中對於表格的操作方法。“表格設計”這一課的內容循序漸進,內容慢慢深層,從表格的建立到表格的潤色,十分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學生在學習了新內容的同時,更加加深了對於word的“所見即所得”的特點的認識。

2. 教學目標:

對於本課教學,重在對錶格的一些更深入的操作,以及表格的潤色。基於以上認識和教材前後聯繫和意圖,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二個方面。

⑴.認知結構目標,獲取表格的新知識,並讓學生能把理論跟實際聯繫起來,能爲他們平時生活常用的表格來建一張表格。

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即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學活動中通過科學方法的訓練,在培養科學素質中提高計算機能力,不斷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努力實現知識上的遷移。

2. 重、難點

⑴.掌握表格的合併和拆分的方法。

⑵.熟練掌握對於表格的潤色的操作方法。

二、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纔會有效。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從“感知 模仿 遷移運用”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方法學生理解操作方法,更能運用操作方法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信息的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教師應創造一種語言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並掌握課文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展思維能力,培養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地。

四、教學程序

第一步:複習。指定學生進行操作演示,瞭解學生對於上一節課的掌握程度,讓學生在操作中,回憶上一節課學過的內容,把機會盡量讓給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學生,鼓勵他們一開始就儘可能的參與課堂教學,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第二步:信息輸入。也就是直觀教學法,詳細地對學生講解對於表格的操作步驟,讓學生積極思考。

1.表格的`合併及拆分

選定第一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然後選主菜單上“視圖”—“工具欄”—“表格與邊框”,打開浮動工具條,單擊“合併單元格”,這樣,這兩個單元格就合二爲一了。

同樣將第二列的第一、二行單元格合併,再將第一行的五、六列合併。

2.拆分,操作步驟基本同上。

3.表格的潤色。

⑴設置表格線顏色

爲了顯示出表頭部分的表格線,可以將表頭的表格線設置爲與斜線相同的綠色。選定表頭的所有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然後在“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中選擇“鮮綠”。接下來注意要點擊右邊預覽圖的中心,使方框中縱橫的兩條線變成綠色,才能使選定的顏色更新。

注意:現在的“應用範圍”是“單元格”。完成後,單擊“確定”。

⑵.設置表格的底紋

選定單元格,打開“格式”菜單,單擊“邊框和底紋”。選擇底紋選項,然後選擇所需要的顏色,完成後,單擊“確定”。

第三步:實踐。學生在掌握了具體操作方法的基礎上,爲了進一步鞏固課堂講授的知識,訓練操作能力,讓學生在操作中,鞏固新知識,及時發現知識上的漏洞,並及時加以補充。

第四步:反饋。學生在實踐中遇到什麼問題,及時糾正他們的錯誤,並做到用詳細,帶有鼓勵的話語去講解學生的每一個問題,讓學生在輕鬆的對話中,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瞭解學生的在實踐中的困難,爲學生,順利地進行學習獲得成功的結果奠定基礎,特別是對於後進生,採取具體的措施,以免引起消極態度。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寬鬆、自然的氣氛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的說課稿範文二

一、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在初中時就認真學習了計算機或在家裏有電腦的學生對計算機的操作較爲熟練,對各種操作都較容易上手,在學習當中可以帶動和指導其他學生,但許多鄉下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形同虛設,所以大部分學生在上高中之前對計算機還是比較陌生;

2.高一的學生比較喜歡動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也比較強。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教材採用的是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術》一書。文字段落格式的設置是高中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一章中學習的內容,文字處理是信息技術的重要部分,是辦公自動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又是文字處理的重點內容,是文檔排版的必備技術。

本節課是學習文字處理的第二節,在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內容的錄入和文本的編輯,本節課是在這基礎之上對文本進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檔的基本樣式。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字體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設置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檔的各種操作;

2.方法與過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3)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設置字體、字號、字形、字體顏色等字體格式;

(2)設置首行縮進、行間距、段落間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學難點

段落縮進的類型較多,利用標尺進行段落縮進的操作有一定難度,但掌握後對操作起來比較方便。

三、媒體選用

1.針對學科特點,我選用具有多媒體功能的網絡教室進行教學。

2.課前準備:一個已設置好的多種字體和段落格式的文檔。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一)教學方法

(一)教法

1.講解法:對於某些工具(如標尺的各個滑塊)的作用和用法,可以採用講解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對於一些較難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如果一味地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挫敗感和厭倦,而且效率低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這時,教師可以採取演示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對於比較簡單,沒有探索價值的操作,由老師演示,可讓學生快速地掌握;

3.任務驅動法:通過任務驅動,既能讓學生產生要解決問題的內驅力,在解決問題之後又能讓學生產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主要採用以下的教學模式:

設計任務——啓發探索——輔導歸納——學習評價——課堂訓練

(二)學法指導

自己多動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學生的特點,而且習得的直接經驗比獲得的間接經驗印象更爲深刻,所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互助協作,總結經驗,完成實踐任務,以達到概念內化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學習的方法,又能培養和提高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

五、教學組織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的內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幾處需要進行文本的複製和移動等調整的文檔讓一個學生將其編輯好。再由另一個學生將選定文本的各種方法操作一遍。

(二)導入新課:結合實際情況導入,如:我們前面所編輯的文檔形式單一,缺乏美觀性,我們如何才能將文檔變得漂亮些呢?下面,我們就來將它美化一下吧。

(三)讓學生打開上節課編輯的文檔(E:Word)。不知道怎樣打開的學生可以看老師的演示或請已掌握的學生幫忙,然後再由自己打開。

(四)小組合作探究,掌握學習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設置。

1.將學生四至五人一組,合作完成以下各個任務。教師指派好小組長,負責組織本組進程和維持紀律。(教師提示,在設置格式之前,要選定文本或段落。)

(1)將標題設置爲黑體、小二號字、加粗、字間距爲加寬四磅。

(2)第一段文字設置爲楷體、小四號、顏色爲紫色。

(3)標題文本居中對齊。

(4)所有段落首行縮進2個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縮進3個字符,行間距爲固定22磅,段前段後各爲1行。

在學生完成任務時,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發現問題可以及時輔導,答疑,發現典型問題。

2.學生交流成果,每個任務都由不同的組選派成員到多媒體控制檯操作演示,教師給以肯定,並鼓勵別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師補充總結並演示設置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並講解和演示"格式刷"在複製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檔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顯示到屏幕上。

(五)組織課堂練習,要求學生對教師總結的操作方法認真練習,以達到內化技能的效果,小組長負責檢查,教師給予個別輔導。

(六)評價學習結果,總結本課教學。

(七)要求有條件的學生在家裏練習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體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檔,下次上課時將進行部分展示。

本節課由於突出以任務驅動爲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勤於動手、敢於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完成任務情況看,知識目標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