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彙總8篇

學識都 人氣:2.71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幼兒園說課稿大班範文彙總8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着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世界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因此,我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這樣一起幼兒的積極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爲:

1.幼兒認識鐘錶,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認識整點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二.教法與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三.活動準備

1、製作鐘錶一個.

2、幼兒每人制作一個鐘錶。

3、幼兒用書大班下冊《科學與數學》

四.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這節課的內容。

誰?師: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大家猜猜他是誰?

引導幼兒學說:“鐘錶”

2、師:剛纔的謎底是“鐘錶”,請幼兒說說鐘錶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鐘錶朋友。(出示製作的鐘表)

3、引導幼兒觀察鐘錶的表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鐘錶,鐘錶上都有什麼呢?

有數字寶寶,有針,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1-12

3.。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引導幼兒觀察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幼兒學說:“分針”“時針”“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

4.通過撥動鐘錶調時鈕,認識鐘錶的“整點”。

(教師將分針和時針都撥到12上,然後撥動鐘錶的調時鈕,分針轉一圈從12點轉到12點,讓幼兒注意時針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教師反覆撥幾次,讓幼兒明白分針每走一圈,時針就走一格,就是走了一個小時。引導幼兒說:“1點、2點、3點、4點……”)

板書:1點2點3點……

5、師:現在請一個小朋友到前面來聽老師的口令撥動鐘錶。(找3-5個小朋友示範)

6.給幼兒每人發一個製作的鐘表,幼兒聽口令撥動鐘錶(老師巡迴指導)。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口令,老師說幾點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撥表,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正確。

現在9點了,小朋友該起牀了。

現在10點了,我們該吃早餐了。

現在12點了,我們該到室外去做廣播操了。

現在1點了,我們該吃午飯了。

7、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幼兒看老師撥到幾點,然後記錄在紙上。

8.示意幼兒把幼兒用書翻到22頁,聽指令做題。教師巡視。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語言《我的幼兒園》。

一、 說設計意圖

《指南》中明確指出:學前語言教育活動主要包括文學活動、講述活動和聽說遊戲活動。《我的幼兒園》是一首語句優美、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是學前語言活動中高質量的文學活動的典型。

《綱要》中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能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大班幼兒好學、好問,思維積極、活躍,富有創造性,喜歡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幼兒園”是幼兒日常生活、學習、遊戲的地方,他們非常熟悉,並且對幼兒園有深刻的感情。因此,我選擇了語言領域詩歌《我的幼兒園》作爲教育活動內容。

二、 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語言教育總目標中指出“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能運用較恰當的語言、動作、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的理解。”根據該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詩歌中出現的排比句式。

2.情感目標: 能遷移生活經驗,大膽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3.技能目標:體會長大的快樂,激發熱愛幼兒園的情感。。

三、 說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學習詩歌,理解詩歌含義、感受詩歌的美感。

【分析】:語言領域強調重點在於培養幼兒的口語交流能力,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習慣以 及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大班的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也開始萌芽。在此次活動中我利用圖片呈現的方式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美。

2.活動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仿編詩歌。

【分析】教育工作者要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的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各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活動中,爲了突破此難點,我在幼兒熟悉詩歌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大膽創編,並且使用多種方式進行表達。

四、 說活動方法

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能夠最大化發揮活動效果。學習者同時可以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同時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我根據幼兒的,活動中,我利用多種教學形式,發揮幼兒學習的主體地位:

1.教法

(1)觀察討論法:出示直觀形象的教學掛圖,符合幼兒這一階段年齡特點的思維特徵,組織幼兒進行討論,能發散幼兒的思維,是發展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觀察討論法的運用,有利於幼兒更直觀地理解詩歌內容。

(2)圖片記憶法:利用圖片,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結合由淺入深的問題啓發幼兒積極思考。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幼兒能更容易記住詩歌相關內容,並且思維更加活躍,有利於詩歌的學習和創編,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

2.學法

(1)整體與部分相結合教學法: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文學作品也是整體的。首先,教師配樂朗誦詩歌,讓幼兒對整首詩歌進行整體感知,接着分段引導幼兒深入理解詩歌每個部分,最後再請幼兒整體朗誦詩歌,符合幼兒學習經驗的規律。

(2)多感官參與法:皮亞傑認爲:幼兒是具有主動性的,他的活潑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本次語言活動,通過讓幼兒聽一聽、說一說、看一看、畫一畫等方式,多通道、多感官參與,體會到詩歌的美感,發揮更大的創造空間。

五、 說活動準備

爲了將教育內容形象化、直觀化,提高幼兒的興趣,活躍活動的氣氛,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結合幼兒們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我將活動準備如下:

經驗準備:幼兒有在園內生活、活動的經驗

物質準備:幼兒園照片、自制圖書、相關PPT

六、說活動過程

依據《綱要》、《指南》精神,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設計如下活動環節,力求激發幼兒興趣,讓幼兒在互動、開放式的教育活動中可以進行愉快的自主、能動、創造地學習。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你們好!我是宣漢縣機關幼兒園的教師張向麗,我說課的題目是《黃豆變變變》,這是我園的園本課程——大班主題活動中的一課,下面我將圍繞教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延伸,活動評價這八個內容展開說課。

一、說教材

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或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大家都知道,黃豆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我們取材也非常方便。豆製品的品種非常的多,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經過生活中的觀察我發現我班的大多數孩子挑食,不喜歡吃豆製品,營養不均衡,爲了使我班幼兒對黃豆的外形特徵,營養價值形成正確的認識,我特設計了本次活動,它是幼兒認識客觀事物,獲得自然知識的的基礎,也是幼兒親近大自然,關心周圍環境的重要內容。我認爲,此教材有一定的現實性,必要性。符合本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嚮導作用,根據這一原則,結合我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特製以下目標;

1、認知目標

認識黃豆的外形特徵,區分豆製品

2、能力目標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合作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黃豆變變變的快樂,知道黃豆營養豐富,要多吃豆製品,培養他們愛科學,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

活動重點;幫助幼兒瞭解黃豆及其豆製品具有豐富的營養,有益身體健康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方式辯別黃豆,區分豆製品。

三、說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黃豆頭飾一個,每個小朋友一小杯幹黃豆,一小杯溼黃豆,一杯豆漿,一份豆製品,一塊毛巾;豆漿機,熱水器,一隻空玻璃杯,一大玻璃杯水

2,、經驗準備;讓幼兒參觀過菜市場的豆製品,見過多種類的豆製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積累

3、空間準備;幼兒座位呈半弧形擺放,展示臺放於弧形前,幼兒視線前

四、說教法

1、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教具或圖片資料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

2、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安排的操作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親手摸一摸黃豆,進行比較,感受

3、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在活動中,我就用變魔術的方法,請幼兒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

五、說學法

爲了體驗交互主體性的教育觀念,我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幼兒具體學法有:1,體驗交流法。蘇霍姆林說過“幼兒的智慧是從指尖流出來的”。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參與榨豆汁,品嚐豆製品,同時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交際能力。2,多渠道參與法。《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爲幼兒創設探索的環境,引導幼兒在玩玩,做做,試試,想想等活動中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鼓勵幼兒參與合作,交流與分享。”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黨中對黃豆產生興趣。

六、活動過程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操作感知,確定認知——遊戲體驗——討論交流。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頭戴黃豆頭飾出場,創設語言環境,使幼兒對課題產生嚮往和興趣;“小朋友,我是黃豆寶寶,我還把我的好朋友都有請來了,今天,大家就來和它們一起玩,讓我們先來看看黃豆寶寶長成什麼樣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

2、操作感知,確定認知

根據幼兒認知直觀感性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運用看,摸,捏黃豆,確定黃豆的顏色,外形特徵,及泡過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的區別。

3、遊戲體驗

用變魔術的遊戲,請幼兒觀看豆漿的製作過程,幼兒身臨其境,具有極大的興趣,恨不得馬上吃到變出來的豆漿

4、品嚐交流

每個幼兒一份豆製品,讓幼兒品嚐豆製品,教育幼兒愛吃豆製品,豆製品有很豐富的營養,是我們的好朋友。到這個環節,活動已推向高潮,在輕鬆的氛圍中結束活動,目標2,3也自然完成了。

七、活動延伸

去自然角觀看黃豆寶寶的又一個魔術(黃豆發)

八、活動評價

豆漿,豆製品,是幼兒園經常要吃的食品,但也常常有小朋友不愛吃豆製品,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注重教學的趣味性,運用擬人化的口吻,用變魔術的方法,來激發孩子的興趣,教育孩子愛吃豆製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指導思想、設計意圖

《秋天》是一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它描述了一個詩情畫意、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秋天的畫面,以孩子的視角將小樹葉想象成小動物的遊戲道具,充滿了兒童情趣。作品不僅能讓幼兒深深地感受到、想象到豐富的秋天的美景,又給幼兒留有無限寬廣的想象空間。而在幼兒的繪畫創作中,欣賞感受始終是第一位的,幼兒表現創作的慾望只能通過充分感受才能萌發,又只有在表現創作的親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美的真諦。所以我想用這篇富有想象和童趣的散文詩來營造一個優美動人的意境來感染幼兒,將小樹葉的旅行作爲幼兒想象的線索,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美,創作美。

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的源泉。因此,如果不能培養孩子自己開拓生活的原動力,教育就失去了意義。”由此可見,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讓幼兒積極大膽的想象,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想法,對於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多麼重要。而優美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啓迪智慧,給幼兒豐富的情感體驗,更能引發幼兒將內心的強烈感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自由地釋放出來.從而得到審美心理的滿足和情感的昇華。在大班主題活動《美麗的秋天》中,我嘗試將美術活動《小樹葉去旅行》與語言活動相整合滲透,使幼兒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

一、實踐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秋葉》ppt,引出活動,引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ppt中展示各種樹葉)2.提問師:你認識這些樹葉嗎?還知道哪些樹葉?

幼:楓樹的葉子、梧桐樹的葉子、銀杏的葉子、香樟的葉子、水杉的葉子……師:這些樹葉是什麼顏色的?

幼:紅色的、綠色的、黃色的……

(二)基本部分

1.欣賞配樂散文詩“秋天”,引出主題繪畫內容。

師:小樹葉飄到哪裏,誰跟它做朋友,是怎麼玩的?

幼:小樹葉落到水裏,小魚,把小樹葉當成傘。

幼:小樹葉落到岸邊,小螞蟻,把小樹葉當成運動場,跑步。

幼:小樹葉飄到空中,小燕子,把小樹葉當成信。

師:真有趣,沒想到,小樹葉去了不同的地方,開始了有趣的旅行。

2.繼續觀看ppt,引發幼兒對色彩的聯想與想像。

師:小樹葉還會飄到哪裏去旅行呢?會遇見誰呢?

(樹葉出現在藍色畫面中)師:秋葉飄到了哪裏?你怎麼知道的?

幼:到天空了,因爲天空是藍顏色的。

幼:到海里了,因爲水是藍的。

師:在這裏的旅行小樹葉會碰見誰?發生了什麼事?

幼:它們在天上飛,碰到了雲彩,然後就落到了草地上。

幼:它在大海邊遇到了小貝殼,小貝殼把它當成了小船,它們倆浮在水面上一起玩……(小樹葉出現在綠色畫面中)師:這次小樹葉飄到了哪裏,會發生了什麼事?

幼:他會遇到小松鼠,叫小松鼠趕快準備過冬的糧食。

幼:它遇到了毛毛蟲,和毛毛蟲一起聊天,又在草地上遇到小鳥,小鳥帶着它一起飛走了……(小樹葉出現在白色畫面中)幼:小樹葉飛到了雲上面,雲帶着它到了太陽那裏,它們一起唱歌、跳舞。

幼:小樹葉到了雪山上,它找到小海豹和它一起玩。

幼:它到了北極的一棵樹上,跟北極熊打招呼。

……(樹葉出現在棕、黃、紅、紫、桔、粉色畫面中,引導幼兒對其他色彩進行聯想。)師:這裏有許多顏色,有這些顏色的地方,小樹葉都想去。你們猜猜它想去哪裏?在這些地方又發生了什麼事?請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3.幼兒自選顏色紙張,繪畫《小樹葉去旅行》的故事,教師巡視指導。

師:如果你是一片小樹葉,你想去哪裏旅行?會遇到誰?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請你選擇你想用的的紙,把小樹葉去旅行的故事畫下來。

創作要求:大膽想象,大膽表現,合理設計自己的畫面,主題突出,畫面豐富。

創作中隨機討論,發現好的及時生生互動,汲取好的經驗,互相借鑑;對錶現有困難的幼兒及時幫助,引導他們抓住主要特徵去表現,表現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或可以翻閱動物畫冊;對作畫簡單的幼兒及時提醒,隨機討論,能讓自己的圖畫也變得好看嗎?怎樣變?引導幼兒在後面或前面添加圖像,使畫面更豐滿。

繪畫好以後,請幼兒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裝飾。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講評。

將幼兒的作品佈置在大幅的《秋天》背景圖中,集體欣賞、講評。

請部分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故事,讓幼兒討論:哪張畫你最喜歡,爲什麼?哪張畫最與衆不同?哪個小朋友的畫想象最有趣?你覺得什麼地方可以學的?等等。

師:在這個美麗的秋天,每片小樹葉的旅行都是那麼豐富有趣,你們的每幅作品都是那麼獨特,想象豐富、色彩和諧、構圖豐滿。讓我們一起扮做小樹葉到外面旅行去吧。

(三)結束部分

1.帶領幼兒扮演小樹葉離開活動室。

2.整理作畫材料和工具。

二、收穫與體會

1.教師評價(語言鼓勵表揚、物質獎勵)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之中。讓幼兒大膽想象、積極表達、恰當表現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不同,有的孩子會受同伴思想的影響,束縛想象力,也有的幼兒雖然有豐富的想象,但語言表達能力不夠、繪畫表現力卻不夠,有的孩子本身所具備的技能技巧不能滿足他們旺盛的創作慾望,因此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想法、大大表揚孩子的想象力、不斷鼓勵孩子的創造力、適當的給孩子一個小貼花、一個讚許的擁抱或撫摸等等,都是評價孩子的好方法好手段,爲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提供嘗試創作的條件、引導孩子的思維經歷單向、多向、正向、逆向等過程的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即在低起點和高落點之間架起一座適合幼兒攀登的階梯,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2.幼兒之間的互相評價在活動的第二部分中得到體現,幼兒在聆聽同伴講述的過程中以及在欣賞同伴的作品中都能進行自由評價,一方面通過互相評價幼兒之間可以汲取好的經驗,互相借鑑,引起共鳴,不斷提升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通過互相評價可以讓孩子主動學習主動創作,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讓孩子成爲美術活動的主人。

3.幼兒的自我評價在美術活動中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方式,通過幼兒的自我介紹、自我認定、自由表達,讓孩子的情感得到滿足,自信心也逐步加強。因爲孩子只有在表現創作的親身體驗中才能有更多的創造思維的機會,才能親身領悟美的真諦;只有在自我評價中才能提升孩子的審美能力,促使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同時在幼兒的自我評價中老師可以進一步加深對孩子美的表現力、想象創造力的理解,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孩子的真善美。

偉大的法國藝術家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願我們每位老師都能獨具慧眼,練就一種修養,一種品位,爲孩子的心靈開啓一扇窗,讓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

三、問題與建議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佈與實施讓我們進一步瞭解了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教育觀:感受與創造並重,即強調幼兒的審美感受能力和審美情趣的提高。在本次美術活動中教師能很好的把握這一教育理念,但是因爲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往往在用語言表達對美的感受以及自我想象創造時明顯有些詞不達意,欲言又止,這一狀況又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幼兒的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將成爲我們今後的努力的方向。

2.本次藝術活動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孩子,採用遊戲的形式使孩子的藝術活動充滿了生機和趣味,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以及教學媒介的多樣化進一步優化了教學效果,但是我們也明顯感到孩子的技能表現與想象之間的差距。雖然想象力是幼兒繪畫的關鍵,但缺少了技能技巧,就會影響幼兒的表現力,所以教師應在培養幼兒觀察力、創造力、想象力的同時,教給幼兒行之有效的技法,如造型、色彩、構圖等,調整其綜合繪畫表現能力,即在低起點和高落點之間架起一座適合幼兒攀登的階梯,使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教材分析

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風車的轉動、水車的轉動、車輪的轉動、在成人看來是理應如此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卻深深吸引着我們的孩子。

許多轉動現象幼兒雖然能接觸到,但往往被他們所忽視,這些極易被忽略的轉動現象卻對人們的生活有着極大幫助和用處。 轉動的奧祕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綱要》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慾望。爲了解決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機,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並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選擇了《什麼東西會旋轉》這一科學活動。

二、分析幼兒發展水平

幼兒有着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好奇心是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正是好奇心驅使着幼兒去探索求知。幼兒有關科學領域的探究和學習,往往受到好奇心和興趣的直接驅使,可以說好奇心和興趣是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習的基本前提,針對幼兒這一特點,我們從培養幼兒愛科學、學科學,激發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

通過本節課讓幼兒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三:說活動目標

怎樣使幼兒獲得物體轉動的感性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以及《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發展目標爲依據,我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重難點分析: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在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看課件、利用大量的材料幫助幼兒探索轉動,激發幼兒對探索轉動現象的興趣。來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並順利開展探索活動獲得豐富知識經驗,我做了以下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這些準備能使幼兒理解轉動體驗探索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快樂,突破活動的難點。

六、教法學法:

1、教法: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啓發提問法、課件展示法、引導發現法觀察法來進行教學,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獲取知識經驗。

課件展示法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在活動中讓幼兒觀察課件回憶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的物品讓幼兒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轉動是來自某種力量。

2、學法: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分類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幼兒在操作中體驗轉動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在操作法中幼兒能通過親自動手而獲取知識經驗。

其次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讓幼兒有意識有目的的通過視覺器官來感知事物。通過幼兒對生活中見過的轉動物品來理解轉動。

七、說教學流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自由的玩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有安全感,愉悅感,有了心理上的放鬆幼兒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探索中去。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所以這一環節就請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課件展示再次提起探索興趣。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纔自己的猜想。教師爲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爲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這個環節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在動動、玩玩中,充分調動幼兒全身的感官直接認識和感受轉動帶來的有趣感覺,讓幼兒的探索更深入,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五)活動延伸部分:."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啓蒙教育,重在培養幼兒的認知興趣和探索慾望。能使一個好的科學活動成功需要不斷的嘗試探索,爲此我將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教案:大班科學活動 《什麼東西會旋轉》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慾望。

2、在操作活動中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探索活動的能力。

3、讓幼兒瞭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感受轉動對身體的重要性,知道保護自己的身體。

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操作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同時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活動準備:

1、陀螺,可轉動的玩具用具等。2、課件。3、繩子、筷子、牙籤、橡皮泥、雪花片、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通過操作陀螺和其他玩具用具引發幼兒探索轉動的興趣。

1、幼兒自由玩桌面上的物品並仔細觀察會發現什麼?

2、通過親自觀察,探索,體驗幼兒具備了大膽自信講述自己的發現。讓幼兒說說桌面上的物品都是怎麼運動的。怎樣才能使他們轉動起來呢?

(二)請幼兒觀看課件,根據轉動需要的力量來源進行分類。

藉助電力旋轉:電風扇、洗衣機、錄音機、電吹風、VCD機

藉助風力旋轉:風車、風力發電機

借住水力旋轉:水車、磨面機

(三)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根據做中學的要求我首先讓幼兒進行猜想,怎樣才能使它們轉動起來呢?(可以兩件物品合作)

請幼兒自由操作探索,用親自實驗來驗證剛纔自己的猜想。教師爲幼兒投放豐富的材料,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探索操作並做好記錄,記錄形式沒有過多要求只要幼兒自己能看懂就行。此時有的幼兒在尋找材料,有的幼兒在與夥伴商量使其轉動起來的方法,有的幼兒邊做實驗邊記錄,教師也參與其中作爲他們中的一員跟幼兒一起探索討論,可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最後,請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並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教師用大記錄表來幫助他們總結:能轉動的用笑臉表示,轉不起來的用哭臉表示。如果實驗有疑義可以共同驗證一下,允許孩子有不同的結果。整個過程都是幼兒自己驗證得到的答案,使他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通過遊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讓幼兒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能轉動起來,然後讓幼兒交流你讓身體的哪個部位轉動起來了。

(五)活動延伸部分:

"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進一步激發幼兒對轉動的興趣及創新的慾望。

"聰明的人,讓許多東西都轉動了起來,來方便我們的生活,今天,就請你到周圍去找一找哪些東西能轉動,找到了,想一想,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好處?"幼兒自由地尋找、探索、發現、交流。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後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爲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瞭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週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通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能用語言表述。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爲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信息,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並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爲讓幼兒瞭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啓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遊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啓發提問法:

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啓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

:本教材情節生動並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爲此我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爲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

圖譜法其圖文並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並在大程度上可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藉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並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於樂,本活動藉助一簡單的說

唱遊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爲重複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遊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瞭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打開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並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裏,你會看到什麼”?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瞭解內容。

本環節爲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瞭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你聽了有什麼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瞭解故事內容,並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後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佔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於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並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爲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爲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爲:

(1)蒲公英爲什麼會到很遠的地方?

(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爲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

結合提問:

(1)誰來幫助蒲公英?

(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

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

(1)仙女帶着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

(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通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瞭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續上故事結尾,並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瞭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爲什麼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着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爲什麼”?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並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藉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佔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藉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遊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藉助幼兒對遊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大班音樂,內容是打擊樂:拔根蘆柴花。這是一首江蘇民歌,樂曲分爲三個樂段,A、C樂段多以八分音符爲主,而B段運用了十六分音符給人以跳躍的感覺。因此整首樂曲節奏明朗,具有活潑歡快的情緒色彩。

教材的知識點有兩個:

1、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

2、認識蘆柴花。

根據幼兒演奏打擊樂器能力的發展所指出的:開展節奏樂教學必需要有幼兒能演奏打擊樂器的基礎。也就是說要讓幼兒掌握樂器的名稱,會識別樂器的音色,初步學習演奏樂器的正確方法和姿勢。那麼,這個教學活動中使用了大鼓、串鈴、鈴鼓、碰鈴、園舞板五種打擊樂器,作爲大班幼兒在中小班的時候已經接觸過這些打擊樂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礎,能比較容易的掌握這一知識點。第二個知識點是認識蘆柴花,這首樂曲的名稱就叫《拔根蘆柴花》,那麼幼兒就有必要認識瞭解什麼是蘆柴花。在課前我就啓發幼兒上網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蘆柴花就是生長在南方的一種蘆葦,當地人叫它蘆柴,蘆柴花的顏色多爲白色。通過幼兒的主動參與,激發起了幼兒的求知慾望和要欣賞這首樂曲的興趣。這兩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結構中處於基礎地位,是整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保證。

根據打擊樂器教學的任務所提到的:要發展幼兒對演奏樂器的興趣,使幼兒在演奏樂器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快;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養節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和愉悅,激發幼兒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確掌握2/4拍節奏,奏提高幼兒的音樂理解力、感受力,培養節奏感。

3、知道這是一首江蘇民歌,引導幼兒初步嘗試學習分聲部打擊樂器。

教學重點是:熟練掌握2/4拍節奏並能使用打擊樂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點的依據是:節奏樂顧名思義就是節奏練習,它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幼兒能正確地識別音樂的強、弱拍,知道應該在不同的強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擊打擊樂器。這首樂曲主要的節奏型是XXX,變化節奏是XXXX和XO,最後結束句的加強是XX。整個教學活動都圍繞着這些節奏型和打擊樂器的正確使用開展的,因此把這一點作爲了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

教學難點是:幼兒能與指揮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協調的演奏。難點制定的依據是: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經常以自我爲中心,那麼幼兒在音樂活動通過演奏很容易獲得獲得了自我滿足感和勝利感,也能非常樂意的地進行了自我表達。可是在集體演奏中能忽略個體的意識,去服從集體的需要對幼兒來說比較難,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協助經過自身的努力才幹做到。因此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二、教學方法

依據綱要的精神:音樂教育不是用說理的方法,而是通過幼兒對音樂的審美感受,陶冶情操,豐富幼兒感情,啓迪幼兒智慧,培養良好的個性。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採用操作嘗試法、感受體驗法和啓發聯想法。

第一種操作嘗試法,這是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是在自由觀察、積極探索中進行學習的。而採用的。運用在引導幼兒學習掌握節奏型的環節。教師將節奏型的圖片提供給幼兒,(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們可以進行自由的選擇探索,通過看看說說、拍拍打打,引導幼兒看懂節奏譜並能用運用身體樂器進行節奏練習。這種教學方法最突出的優勢就在於它的靈活性,注重了幼兒的個別差別,突出了新綱要的精神,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裏自主的學習,讓教師真正成爲了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師生之間堅持一種積極的互動狀態。

第二種是感受體驗法,就是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運動覺等感觀,不時地感受樂曲和其節奏。這是因爲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4至6歲幼兒肌肉的協調能力發展了,小朋友們更有興趣去進行節奏活動中空間與動作的體驗。幼兒通過親身地去感受體驗才幹真正理解樂曲的節奏與性質。首先我引導幼兒充沛運用聽覺,激發幼兒展開想象去感受體驗樂曲的性質。其次,引導幼兒運用運動覺、視覺和聽覺進行節奏的感知。我將每種樂器都配上相應的身體動作:大鼓——跺腳、串鈴——拍手、鈴鼓——拍腿、碰鈴——拍肩、園舞板——拍頭。(邊出示教具邊講解)這種身體運用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律動,讓幼兒易於理解接受。最後,在集體分聲部演奏時,引導幼兒充沛感受集體演奏的效果,體會到集體演奏的和諧與快樂。從而增強了幼兒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合作精神。

第三種是啓發聯想法,因爲音樂自身就給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樂作品會帶給人無限的聯想和想象。這首樂曲活潑愉快,雖然幼兒沒有到過江蘇水鄉,可是會令幼兒聯想到其他令人興奮愉快的事情。引導幼兒將這種愉快的情感體驗,通過打擊樂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完成打擊樂教學的任務之一。幼兒學習用打擊樂器來表達對某種情緒的嘗試。

這三種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補充,使教學做到了動靜交替。注意發揮了音樂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視了幼兒活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各位領導 、老師們,你們好!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做錯事不找理由》

一、說教材

《做錯事不找理由》是共同生活教材中大班社會交往主題單元中的內容。在此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找朋友、願意與人交往等內容,這爲過渡到本節內容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節內容在能與同伴友好相處以及社會交往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要從小培養幼兒"能說真話,能比較自覺地控制行爲"。所以,在活動"做錯事不找理由"中,我將以故事爲載體,以幼兒生活中常見問題爲切入點,通過作品分析、判斷交流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在幫助小熊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在對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判斷分析中,在快樂的遊戲中,知道犯錯誤不找理由,只要敢於承認,並能真誠的道歉、努力的改正或者做出彌補,就可以得到別人的諒解。學好這個內容爲學好以後的社會性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着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結構及社會性發展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爲

2、 能力目標: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爲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喜歡做誠實的好孩子,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幼兒園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要講真話,做錯事情不找理由、不推卸責任是一種誠實的行爲。所以將本條目標作爲活動的重點。

重點的依據:大班階段是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只有掌握了幼兒由於社會經驗不夠豐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在犯錯後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讓孩子瞭解犯錯後一些正確的解決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學難點:能對生活中不誠實的行爲進行評價,做到犯錯誤後主動承認。

難點的依據:要對生活事件進行判斷並說明理由,既需要藉助自身已有生活經驗,又需要靈活運用活動中獲得的新經驗,同時自己的想法又要清楚表達,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和經歷。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 說教法

大班階段是幼兒誠實這一社會性品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大班幼兒犯錯誤後推卸責任、找藉口的現象,這就是不誠實的現象。而對幼兒來說問題就是教育的切入點,通過學習使孩子成爲一個真正誠實之人,爲一生奠定良好的品質基礎,同時也體現了《綱要》的規定。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幼兒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2、移情體驗法

移情是幼兒在覺察他人情緒反應時所體驗到的與他人共有的情緒反應,以此引發的情感共鳴。"做錯事"這個話題本身是幼兒並不願意面對的,但通過故事情境的創設,以小猴犯錯後的做法和心理感受引發討論,因此懂得做錯事並不可怕,知道正確的解決就會得到別人諒解。3、生活再現法

社會性活動應儘可能的爲幼兒創設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從而激發他們的真情實感,並以此來指導生活實踐。在"評一評喜歡誰"遊戲中,我運用設置生活情境的形式,將幼兒的生活場景重新的呈現出來,能幫助幼兒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

4、集體討論法

針對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5、情感浸潤法。

社會性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我努力將自己的教育意圖滲透在情境之中,通過設問、追問、判斷討論、以及與幼兒之間的積極互動,以情激情,以情染情,讓幼兒的情感自然流露,達到寓教於樂,寓教於行的教育效果。

五、說學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在對幼兒進行目標培養時,主要採用了感知體驗法、猜測討論法、判斷分析法、總結反思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設計情景,導入新課:(2分鐘)

活動一開始我會出示故事《站隊的時候》的圖片,直觀形象的教具能將幼兒一下子帶入情境之中。我會這樣進行引導:"小朋友看,圖片上都有誰啊?"、"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們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啊?"以此激發幼兒去認識、瞭解這個故事的願望。

2、講述故事"戰隊的時候",引起幼兒思考,讓幼兒知道做錯事應該怎樣做:(13分鐘)

《站隊的時候》這個故事講了:小猴子在排隊的時候將小兔子頭上漂亮的蝴蝶結給拽了下來,但小猴子犯錯卻不承認,將錯誤推卸給後面的小貓的故事。

爲了更好的落實活動目標,我將此故事分爲了不找理由、改正錯誤、彌補錯誤,三個遞進的教學層次。

第一層。我會結合課件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引導幼兒思考:故事中都有誰?誰把小兔子弄哭的?小朋友覺得是小貓做得嗎?誰能說出真相來幫助小貓?隨後根據幼兒的回答情況進行小結:做錯了事情不能撒謊,要講真話。

第二層。繼續結合課件內容講述故事第二部分,與幼兒討論:"小猴子這樣做對不對?"、"如果不對,哪裏做得不對?""你會跟小猴子說什麼?",通過這些提問讓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做錯事後,要勇敢的承認錯誤,不找藉口,不推卸責任。

第三層。通過提問,強化主題。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感受小貓的心理體驗:"如果是你,發現好朋友因爲自己的錯誤而傷心難過,你的心情會怎樣?""如果你是小猴子,你要對小貓說什麼?"引導幼兒懂得:做錯了事情,還應該努力的做出彌補,來得到別人的原諒。

在這個環節中,故事中的小猴子就像小朋友生活中的自己,小猴子犯的錯誤也是小朋友經常會碰到的,運用移情體驗教學法,能夠很好的落實本次的活動的重點。

3、通過組織幼兒評一評,喜歡誰,引導幼兒對生活中小朋友的行爲做出判斷評價。(7分鐘)

社會活動應該從生活中來,再回歸到生活中去,這不僅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也體現了社會性教育的生活化原則。在此環節中,我運用生活再現法,將幼兒生活中常常會犯的錯誤以及他們面對錯誤的行爲再現下來,通過評比的方式,引導幼兒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解決活動目標中的難點。

首先,我設置兩個生活情境:情境1是小剛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找理由:"是我媽媽忘了,和我沒有關係。"情境2是小明不想吃胡蘿蔔,找到老師:"我爸爸不讓我吃胡蘿蔔,可以少盛一點嗎?"然後引導幼兒判斷兩種情境中小朋友的做法是對還是錯,並說出理由。在這過程中我會對幼兒進行及時的引導。

4、幼兒相互交流,勇敢說出自己的犯錯經歷,感受誠實給自己帶來的快樂。(5分鐘)

通過參與前面幾個環節的活動,幼兒已能初步懂得做錯事沒關係,只要正確對待是可以得到別人諒解的。此時組織幼兒相互討論"小朋友有沒有犯過錯誤?""犯了錯誤你是怎麼做的?"讓幼兒進一步指導做錯事情不找理由是誠實的孩子,起到鞏固教育效果的作用。

5、課外延伸:

讓幼兒回家後像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找理由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交流討論,起到一個鞏固提高的作用。

七、小結

一、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有增有減。例如:我將教材中視頻播放這一環節取消,而設置了課外延伸,讓幼兒回家跟爸爸媽媽講述自己犯錯誤推卸責任的事情,求得爸媽的原諒。第二天來園進行交流,以達到鞏固的效果。否則課堂內容過多容易使幼兒接受不了,從而使課堂內容流於形式。

二、教學策略的選用

(一)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

(二)組織學生探究知識並形成新的知識

我從幼兒的生活體驗入手,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幼兒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主動構建知識。

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會"了,而且"懂"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夠主動地內化爲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