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家庭倫理道德教育中語文教學的滲透論文

學識都 人氣:1.02W

摘要:本文通過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當前本人所在地區高中生家庭倫理道德的現狀進行分析,從中發現問題,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最後提出在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相關對策。

談談家庭倫理道德教育中語文教學的滲透論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家庭倫理道德;

一、當前高中生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現狀

(一)當代高中生家庭倫理道德現狀不容樂觀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當今中學生多爲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溺愛、嬌慣,導致高消費浪潮席捲中學校園。越來越多的中學生,特別是城市的孩子們躋身“貴族學子”的行列,他們飲食消費跟着廣告走,服裝消費跟着名牌走,娛樂消費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費跟着成人走。他們把從父母那裏得來的大把大把的鈔票毫不吝惜的擲向商店、酒樓、溜冰場和歌舞廳。高消費不但增加了家庭負擔,而且滋長了校園的奢侈作風,導致拜金思潮的泛濫,這不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極爲不利,而且還成爲青少年犯罪的誘因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

當今學生中出現的鋪張浪費、不孝敬父母、父母與子女關係緊張,甚至出現父母殺死自己的子女、或者是子女殺死父母、的違背家庭倫理道德的現象,以及早戀、早孕等,都體現出當代學生普遍缺乏家庭責任感,因此在對青少年進行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刻不容緩。

(二)家庭倫理道德教育與學校教育關係認識上的誤區

在學校教育中,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主體無關論。一些人認爲,家庭倫理道德教育與高中生無關,與高中教育無關。這種觀點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教育應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社會文化素質,包括家庭倫理道德素質。這對於學生將來走向社會,推動社會文明進步是必不可少的。家庭與社會,家庭倫理道德與社會公德是密不可分的。家庭倫理道德水平直接影響甚至決定整個社會道德水平。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陳舊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念需要我們去破除,許多新的家庭倫理道德現象需要我們研究。條件限制論。一些人認爲,對高中生進行較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很有必要,但是學校遠離家庭,條件限制了這項工作的開展。實際上,這種認識是片面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積極進行家庭倫理道德教育。高中文科教材蘊含着豐富的家庭倫理道德資源,需要教師用心挖掘。

二、高中語文教學滲透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策略

(一)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潛移默化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倫理道德採用暗示教育。首先,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精心設計和控制各種暗示信息,使其能有效地服務於教學目標。使學生在暗示中潛移默化地進入“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境界。教師的言傳身教在語文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教學中起着重要的示範作用,它具有很大的感染力、說服力,最易激勵學生模仿,教師應以知傳知、以情傳情、以行導行,取得育德的高效。其次,積極營建暗示教育環境,讓學生從教材資源和教學環境中獲得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因爲優美的暗示環境,能有效地作用於學生的心靈。比如教學《我與地壇》,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暗示,讓學生聽《懂你》這首歌中聯想到母親在史鐵生身後複雜而感人畫面,使學生感受到母愛的深沉和偉大。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家庭倫理道德教育,不是單純的政治灌輸或道德說教,它是一種人文陶冶,它改造着學生的意識與心靈,積澱着價值規範,豐富着思想感情,提升着道德質量,熔鑄着意志品格,強化着心理精神。文質兼美的課文孕育着豐富的育人因素,它們的具體形象又爲學生樂於接受。憑藉教材,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給予有益或良好的影響,是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將會噴發巨大的能量。也就是說:教師要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善於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努力營建情感氛圍,製造一個熔鑄精神與靈魂的大“火爐”,把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點化出來,呼喚出來,以打動學生的心絃。

(二)和諧共振,雙邊互動

語文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是師生共同參與互相配合的雙邊互動過程。這裏面存在着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材、學生與教材之間的矛盾,這三對矛盾是語文教學的內在動力。語文教學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滲透要達到藝術境界就是要合理地處理它們之間的矛盾,使之漸趨和諧,同處共振狀態。教師和學生在一種和諧、融洽的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達成家庭倫理道德教育目標;在一種共振狀態下,大幅度地提高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實效。可以認爲,教師和學生的和諧共振,是語文教學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滲透的最佳境界。對語文教師來說,欲求這種和諧共振境界,最爲重要的就是要充分了解教學對象,明瞭學情,把握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脈搏”和“頻率”,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家庭倫理道德教育因素,因人善誘,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而且,本人覺得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應該符合語文教育的特點,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結合,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於教學過程之中。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這種方式,對家庭倫理道德教育滲透來說,是極其自然地突出了重點,有機地統一了課文的文學性和思想性,最終達到作品與學生心靈產生共鳴的效果。

三、結論

總之,由於本人水平有限,本研究還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對有些問題的分析還不夠全面、深入,有些對策也值得進一步推敲,敬請各位專家學者給予批評指正,以利於我在以後的研究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楊韶剛.道德教育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16-127

[2]汪鳳炎.中國傳統德育心理學思想及其現代意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7:279-281

[3]苗傑.教育的原點和本質[J].教育發展研究,2006,6B: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