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十篇

學識都 人氣:1.13W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小學美術說課稿範文十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

我今日說課的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課《趣味文字》,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教材分析。2。說教學目標。3。說教學重難點4。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小學美術第九冊第5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與純美術字教學有很大的區別,它側重於表現美術寫的趣味性與觀賞性,學生經過對趣味文字的欣賞、學習繪製美術字應用和審美雙重功能中,感受美術的社會價值,從而進一步提高審美創作的願望。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教材要求,結合高年級學生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美術字知識和漢字結構的基礎

2、過程與方法:掌握筆畫、筆順與書寫方法和美化方法,

3、情感與價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字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從字體、字義及字的結構入手、進行美化加工。創造出更形象,更活潑的新字體。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分析本事,想象本事和創造本事。

四、教學過程

針對我對五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以及實際情景,我對學情做如下分析: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想象力已經接近事實生活,學生競爭意識強,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後,對他們的學習指導要有針對性和啓發性,要多給他們接觸社會,增加實踐感受。掌握好這個能夠讓學生對學習本課起到很大的幫忙。根據教學方法的優化原則和本課資料的特點,我採取了以下教學方法:激趣導入法,觀察討論法,發現教學法,演示練習法,經過教師在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運用創新方法,同時讓學生經過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儀一儀、畫一畫的過程中自主學習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核心課程的教學理念,我選擇了:觀察——思考——認識——表現——評價的教學模式。先讓學生欣賞各種變體美術字的作品,激發學生興趣,在引導學生進取主動的觀察,在觀察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歸納出美術字的特點,從而構成認識,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表現。在表現過程中啓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堂課起始的話壞,是整堂課成敗的因素之一。在導入階段,我採用的是激趣導入法。先讓學生猜一猜神祕嘉賓是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帶入情境的世界中來,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再引導學生經過欣賞“唐僧師徒四人名字組成的形象圖片的變體字”,引出本課課題——趣味文字,讓學生對變體美術字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探究階段,我採用了觀察法和討論法。首先創設“文字王國開化裝舞會情境”,出示各類變體字美術字,讓學生進行觀察,經過教師提問,小組討論,引導出學生自我歸納總結出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方式。這種教法能夠促進學生進取的探究知識,學會獨立思考,敢於表達自我,有助於學生有效的獲取和鞏固知識。在探究階段學生已經學習並掌握了變體美術字的基本表現形式,在發展階段,我分兩步完成。第一步用課件出示變體美術字的變化步驟。由於變體美術字與宋體字和黑體美術字相比,沒有後者要求有嚴格的書寫規範和固體模式,顯得自由灑脫,所以他的書寫步驟很簡單,學生一看就懂,就不必要在此處浪費時間。(體現有效課堂),第二步是學生分組完成變體美術字的設計,教師在這一環節重要的任務是啓發學生的想象,鼓勵學生追求新穎、獨特的風格,解放他們的創造力,使他們根據字的資料自由發揮。最終進入創想和表達和相融匯中體現設計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充分展現。在變體設計中,自主探究嘗試,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創意,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究嘗試的自主性,小組二人意見不統一時,可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本事。在自主探究嘗試過程中,我能夠及時的參與,引導學生對嘗試的設計作深入探究,充分體驗探究的樂趣。在學生作業評價階段,我採用的是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評價方式。由學生表達自我的感受,最終教師給與總結性的點評。這種評價模式能夠公正、全面的評價學生的作品,多角度的看待問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表達本事。

教學反思:經過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在細節的處理上有待於提高。趣味文字這節課很趣味,能激起學生很大的學習興趣。對於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書寫變體美術字並不難,只要掌握書寫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筆畫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創意元素,文字就能成爲學生筆下精美的藝術品。能完成一幅作品固然很好,但會欣賞美,能用美術知識去美化生活及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更重要。介於這個問題我匯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改善。

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可是重視讓學生在血中收穫,作爲教師的我更應當思考,所以,我要設計不一樣的活動,引領我的學生在活動中發現規律,掌握方法,理解沒的規律。這纔是我心中對活動——探索的理解。

我期望經過今日這節《趣味文字》的授課,能起着拋磚引玉的作用,請領導、同行多多批評指正。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定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多謝大家!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感受“設計”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學內容安排上除了有對知識技能的傳授,也同時兼顧了學生個性的體現。

教學目標:知識:瞭解靠墊的“設計”應從審美、實用、文化等方面去進行,並在學習中瞭解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能用中心對稱式、軸對稱式或自己喜愛的紋樣設計、製作美觀實用的,富有個性的靠墊。

能力:在學習中提高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並在欣賞與表達的同時提高眼和手的能力。

情感:在欣賞與繪畫中培養學生對生活、對環境的關注能力,激發起美化生活的強烈願望。

教學重點:設計的紋樣。

教學難點:作品的新穎、創新、構思巧妙及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

教學準備:教師:課件、範畫、剪刀、色彩工具、色卡紙等。

學生:剪刀、色卡紙、膠水或顏料、油畫棒、圖畫紙等。

二.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小學四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教學過程

爲了使學生都能在本課設計靠墊的過程中經歷美術創作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談話導入

老師手中拿一靠墊向學生展!靠墊,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在家裏的沙發上擺幾個好看的靠墊,不僅實用,還可以美化居室,並能顯示出主人的文化修養。那麼你們家裏都有些什麼樣的靠墊?板書:多姿多彩的靠墊

(二)“創設情景——欣賞多姿多彩的靠墊”這一環節,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欣賞造型各異、風格獨特的靠墊,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創作的慾望。

還想看看老師爲同學們準備的靠墊嗎?教師播放課件從靠墊的形狀、紋樣、色彩、材料等方面來欣賞,在欣賞的同時讓學生找出特點。

(三)自主探究

接着我設計了“自主探究——發現靠墊的奧祕”一環節,因爲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標準特別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他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識,所以在這環節,正當學生們被多姿多彩的靠墊所吸引興趣高漲的時候,給學生們以問題,引導學生髮現靠墊骨式的特點,這一過程教師設計了幾個問題來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探究。

1從外形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2、從顏色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特點?

3、從使用的材料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4、從圖案上看,這些靠墊有什麼不同?

5、說一說這些靠墊的紋樣有什麼不同?

6、運用了哪種對稱式的骨架?( 1、中心對稱。 2、軸對稱)。

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鼓勵他們根據書中提示,去思考交流,真正發現靠墊的骨式的奧祕,中心對稱式與軸對稱式。使重、難點在合作、自主探究中得以穾破的解決、教師只是組織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最後教師做結:講述兩種對稱式的表現形式。

這一部分完成之後就要落實到學生的畫筆上真正去設計創作一幅靠墊。

(四)大膽創作

提出作業要求:用對稱式紋樣或自己喜歡的紋樣設計一個美觀的靠墊。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作的空間。師生共同探討靠墊的設計步驟:

(1)選擇你喜歡的動物、植物、文字或幾何圖案。

(2)考慮用那種對稱式(軸對稱,中心對稱),確定骨式。

(3)繪製或製作主體紋樣同時注意色彩的搭配,最後完成製作。

在學生的創作中,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播放優美的輕音樂,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大膽創造,體驗創作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在學生創作作品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諸如:材料的選用、顏色的搭配等問題。引導學生教師強調學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協調,注意材料的拼貼要乾淨整潔。

(五)展示欣賞評價

在學生創作基本完成時,我讓學生採用自評爲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爲輔的方法進行評價,這樣就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方法由學生想,思路由學生講,從而真正發揮學生主體作用。體驗自主學習的成功感。培養學生作品的分析、表達能力。展現學生不同個性。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課堂小結 擴展延伸

在最後的小結當中,要充分的肯定學生們的創作,要保留和培養學生們的自信心與對自已創作的能力,科學精練的結束語能起到“課雖盡,但趣無窮”的效果,因此最後在課程即將結束時,問學生,這節課我們都當了出色的設計師,設計了自已的靠墊,同學們設計的靠墊各有特色,希望同學們能把自己設計的作品加工製作成靠墊,擺在家裏的沙發上,爲居室錦上添花。

同學們應該注意靠墊的選料用色是很講究藝術性的,它的設計要因人而異,但要注意與室內裝飾和傢俱色彩相協調。深色圖案的靠墊雍容華貴,適合裝飾豪華的家居。色彩鮮豔的靠墊,適合現代風格的家居。暖色調的靠墊,適合老年人使用。冷色調圖案靠墊多爲年輕人採用,卡通圖案的靠墊則深受兒童們喜愛。

希望同學們運用自已的雙手和聰明的大腦設計更多美麗的裝飾品,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將來真正成爲一個出色的設計師。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3

一、準確把握,說教材。

《千變萬化的帽子》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14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帽子的種類和用途很多。除了有遮陽、保暖、美觀的作用外,有的可以顯示職業和身份,還有的可以保護頭部避免或降低來自外力的傷害。古今中外的帽子文化更是值得探究的。本課教材的學習要求是:用紙製作各種帽子,而不涉及這方方面面的內容。對 這些內容,可以留待課後拓展。根據學生的特點及課文的特點,擬定本課教學的整體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利用各種不同的彩紙製作立體的帽子。

2、鼓勵學生展開聯想,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帽子。

3、體驗製作作品過程中的樂趣。教學重難點:

a、重點是:把平面的紙通過折、剪、貼成立體的帽子。

b、難點是:設計各種不同造型的立體帽子。教學安排:一課時(本說案爲第一課時)。

二、有機滲透,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基於課程標準要求,就第一課時設想以下幾種教學法:

1、情景教學法。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創設平等和諧的環境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也表明創設與學生心境相匹配的情景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動機,所以在新課一開始我就通過讓學生戴上自己心愛的帽子創設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和教師一起欣賞各種帽子的圖片。

2、問題討論法。問題討論法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思想,摒棄了傳統教學教師形象的束縛,加大了課堂教學中生生互動的密度,有助於問題的深入,解決了本課的難點問題,同時又爲學生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氣氛。

3、引導觀賞法。這是本組課文訓練重點,爲貫徹這一教學目標,在欣賞各種各樣的帽子圖片的部分和欣賞同學們作品的部分,我將用實物展示,讓學生獲得直觀的感受。

三、自主創新,說學法。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葉聖陶先生也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努力創設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通過本課教學着重培養學生以下幾種能力:

1、學會質疑問難。“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有助於啓發學生思考的潛能,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

2、積極思維,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爲同學解惑。

3、合作交流的能力。教育心理學指出:“合作、交流是人類生活的基本能力。”蕭伯納也曾說:“你一個蘋果,我一個蘋果,交換了還是一個蘋果;你一種思想,我一種思想,交換了便有了兩種思想。”美術課中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體驗到製作作品的樂趣。

四、優化結構,說程序。

如果說研究教法、學法是教學的前提,那麼我認爲合理優化地組織教學過程便是成功的關鍵。這一課時的教學環節設計如下:

1、情景創設,啓發談話,直接導入課題。

2、欣賞、實踐探究新知。(1)師生簡要交流一下帽子的用途。(2)帶着問題欣賞帽子圖片。①帽子的基本造型。②帽子的裝飾特點。

3、交流觀察和欣賞圖片而得出的結論。

4、請學生提出待解決的問題,由會的學生進行解決。

5、教師適時地拿出該基本型製成的帽子,讓學生觀察。

6、作業要求。

7、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帽子,教師巡迴指導。

8、交流展示------帽子展示會

9、課堂小結及課後拓展。板書設計:帽子展示會(四周是幾頂造型特別的帽子-----學生作品)課件設計:包括課題、各種帽子的圖片、帽子的基本型、帽子的製作步驟。(詳見四年級美術《千變萬化的帽子》幻燈片。)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下面是關於小學浙美版美術說課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您們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美版七年級第一課走進美術。

下面,我圍繞教什麼,怎樣教和爲什麼這樣教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七個方面來彙報我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本課節選自浙教版教材,屬於綜合課型,七年級的學生隨着心理和生理上的發展,文 化知識的增加,對美的感受、對美的判斷,即審美感受和審美態度逐漸成熟起來 ,因此發展學生的美術認識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學生學習美術鑑賞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培養同學們美的情操和陶冶你們完美的人格。

二、說學情

現代學生處於科技發展迅速的信息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衆多,眼界較爲開闊,思維較爲活躍。一個問題的提出會有多種想法和創意,但是由於對美術缺乏整體瞭解。必須經過正確引導,以學生爲本的自主探究,有利於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採用直觀性教學更貼近學生實際,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並遠離誤區。

三、說教學目標

必須從學生角度出發,同時結合教材,聯繫生活,我設置

1、知識與技能目標爲:學習美術的種類,初步瞭解能辨別各類美術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爲: 通過欣賞作品、師生對話、同學討論等不斷遞進的互動探究學習,使學生能夠準確辨別出國畫、油畫、水彩和版畫等等,學會欣賞各類美術作品。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使學生形成使學生了解美術的主要種類及藝術特點, 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爲:瞭解繪畫不同種類的特點及區別。 根據學生平時的.作業表現確立本課的

教學難點爲:掌握繪畫的類別及不同角度的分類。

五、教學準備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因此備好畫具是上好本課的前提條件。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畫具等

學生準備:網上資料收集 畫具等

六、說教法學法

通過初次設計—比較分析—提高認識—再次設計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翁,知識的“發現者”。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長”,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從被動接受的傳統學習方式轉變爲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參與者。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點拔學生的思維,實現創造。

七、說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這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第一堂美術課,教師得先進行自我介紹。所以,在我的這節課裏,我先得自我介紹。接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距離。

接着,試問同學們心中認爲的美術課是什麼樣的一節課?美術課就是繪畫嗎?學生的答案有兩種,那就是美術課=繪畫課,那麼這等式成立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可以回顧小學階段美術課裏除了繪畫之外,還學了什麼?學生就會一一地想起來。

知道了美術課與繪畫課的關係後,再引入課題,美術到底除了繪畫,還有哪些分類呢?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術吧!

(二)自主學習,探究知識

1、自主學習課本,快速完成初次作業。(目的一,體現“先學後教”新理念;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檢測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後所掌握的知識情況摸底。)

2、教師出示圖片,學生賞析並結合自己初次作業進行比較研究,發現並歸納出新知識。通過問題式導學,比較式研討、教師糾正補充等師生、生生的互動環節,解決本課的重難點。

(三)實踐創意,展示點評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課堂練習時間,並結合初次作業,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完成,提高課堂作業效率,並增強學生量力完成作業的自信心。 展示點評中,我尊重個體差異,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鼓勵爲主,自我點評,而評價對方多從建議性出發,讓學生敢於接受別人的“指正”。

(四)教師總結,課後拓展

我總結以問題形式出現,設計三個問題:

1、你學會了什麼?2、你的體會是什麼?3、你喜歡今天這堂課嗎?

目的是通過學生回顧內容,尊重其個體感受,從而實現本教材人文性特點,同時又起到鞏固今天所學知識的作用。

課後拓展

其中導入2分鐘,自主學習,探究知識10分鐘,實踐創意,展示點評25分鐘,教師總結,課後拓展3分鐘。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分析、地位、作用。

《適合紋樣》是蘇教版第八冊第七課的教學內容,屬於設計應用類課型。本課和《相同圖案排排隊》、《點、線、面》、《會變的花樹葉》、《鳥的紋樣》、《魚的紋樣》、《人物裝飾畫》等課形成線性脈絡遞進地貫穿於整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

作爲一箇中年段的圖案設計類課型,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什麼是適合紋樣,讓學生尋找、欣賞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悟適合紋樣的實用性、美觀性。四年級學生的學習定位離適合紋樣高度的嚴謹性和藝術性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我從具體學情出發,降低專業難度,將重點放在“適合”的對比教學上,通過觀察、對比、找一找合適的家等趣味活動,引導學生體悟什麼叫“適合”。從而按“適應性”的特點,設計出富有變化的紋樣,爲後面的圖案打下重要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1、認知目標:通過觀察、欣賞、討論等手段,認識什麼是適合紋樣,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掌握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

2、操作目標:學生通過創作設計,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

3、情感目標:在生活中觀察美、領悟美,運用創造美的能力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二、教學重點:

瞭解適合紋樣的“適合性”特點,通過誇張、變形、添加、簡化等表現手法計適合紋樣。

三、教學難點:

運用形式美法則,組合點、線、面、色彩等繪畫元素設計出富有變化的適合紋樣。

四、教學準備:

1、教師:課件、範畫、上色工具。

2、學生:上色工具、繪畫紙。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學習過《相同圖案排排隊》、《鳥的紋樣》等課後對圖案的設計有一定認識:知道紋樣有規律的重複排列能表現出節奏美、韻律美;同時,學生能夠用點、線、面設計出簡單的紋樣。紋樣的設計是對具體形象的高度概括,而四年級的學生概括能力不是很強,因此在讓學生設計紋樣的時候不能要求過高。重點在指導學生運用誇張、變形等表現手法將紋樣安排在一定的幾何形框架內,使學生體悟紋樣必須與外形相適合。

七、教法選擇。

感知新知時,以舊知導入,創設情境法爲主;學習新知時,以引導發現法、示範講解法、欣賞比較法爲主;形成技能時,以輔導法、練習法爲主;評價、拓展時,以多元評價法、激勵評價爲主。

八、學法指導。

在學法指導上,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在課堂中多處設置問題,讓學生自己學會觀察、比較、概括、總結。學生之間能互相討論、合作學習,努力營造協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展。

九、教學設計及依據。

(一)複習舊知,激趣導入。

1、認識、回憶紋樣。

師用課件出示“鳥的紋樣”,今天在我們課堂上來了一些老朋友,你們認識他們嗎?學生課堂展開討論,回憶“鳥的紋樣”。

2、創設情境,瞭解適合紋樣。

鳥兒們在森林裏飛來飛去,變換着不同的姿態,可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課件出示四種不同幾何形)讓我們來幫助它們吧,他們分別應該呆在哪個家裏面?學生針對情境遊戲,開展活動。

3、探索發現,揭示課題。

當孩子們爲不同形狀的鳥兒找到了自己的家後,教師提問“你有什麼發現”,爲了進一步鼓勵孩子發現紋樣的適應性,教師點擊課件,突出紋樣的幾何形,幫助孩子們發現適合紋樣的特點。

教師小結:像這樣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仍能顯示出原來的形狀,這樣的圖案被稱爲“適合紋樣”。今天讓我們來走進“適合紋樣”的世界。出示課題《適合紋樣》。

設計意圖:“適合紋樣”對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爲了讓學生覺得本節課的內容不難,首先讓學生了解、回憶學過的紋樣,並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適合紋樣的獨特之處,掌握適合紋樣的重要特點。

(二)自主探究、感知體驗。

1、辨別適合紋樣。

爲了檢驗學生是否瞭解適合紋樣的特點,出示幾組紋樣,設計小偵探的遊戲,讓學生辨別哪些是適合紋樣,找出非適合紋樣的圖案,以此來進一步鞏固新知。

2、瞭解適合紋樣的形式。

承接上一個環節,教師提出:適合紋樣千變萬化,但其實它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有什麼發現嗎?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以此發現適合紋樣的對稱美。

師小結:圖案按照一定的規律重複排列,體現了美術的韻律美與節奏美,如左右對稱、離心式、向心式、旋轉式。像這一類適合紋樣我們稱爲對稱式。

出示第二組適合紋樣。這組還是對稱式的嗎?它們是不是適合紋樣?它又給你怎樣的感覺?(學生間再次展開討論)

教師小結:這一類紋樣雖然不對稱,變化很大,但是注重整體構圖的協調、平衡,我們稱之爲均衡式。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發現適合紋樣的組合形式,弄清適合紋樣的構成方法,爲下面的設計打下基礎。

3、學習適合紋樣的繪製方法。

繼續創設情境:森林裏的鳥兒都找到了家,只有小魚沒有找到合適的家。它可着急啦,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它找到適合的家?(小組討論,讓學生嘗試探索發現)

教師出示另一條魚,讓學生進行對比,啓發學生髮現可以用誇張、變形以及添加、簡化的方式讓紋樣適合幾何形。

如果我要畫出對稱式,有什麼好辦法嗎?引發學生討論,教師出示對稱式的畫法,最後得出結論,除了均衡式畫法,也可以有規律的重複紋樣來繪製對稱式的適合紋樣。

最後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完成適合紋樣的繪製。並總結繪製過程:

(1)誇張變形畫主紋樣,使之適合幾何形;

(2)添加背景,使之構圖飽滿;

(3)點線面裝飾;

(4)添加色彩,(可以是和諧色、也可以是對比色、也可以是具有黑白灰效果的單色。)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對比以及示範讓學生學習探究適合紋樣繪製的方法。

(三)欣賞交流、啓發創作。

1、欣賞發現,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

在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適合紋樣呢?鼓勵學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感受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教師小結:自古以來,適合紋樣就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生活,如我們熟悉的青花盤、漢代的磚瓦、古代的門窗上都大量使用適合紋樣,如今,適合紋樣更加廣泛地裝點我們的生活,只要我們留心一下,就會發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尋找生活中的適合紋樣,培養學生對生活美的觀察力、感受力,瞭解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創作,運用方法繪製適合紋樣。

設計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媽媽喜歡什麼禮物呢,絲巾是不錯的禮物,我們來設計一塊絲巾送給媽媽怎麼樣。出示三種幾何形:方形、三角形、圓形,在設計之前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麼設計的,吸取同齡同學作品的優點,尋找靈感。

教師出示作業設計內容以及要求。由於四年級的孩子概括能力還不是很強,提供一些設計素材,以此啓發學生的靈感,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適合紋樣運用到生活中,利用母親節的禮物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以此更好地完成本課的作業。

(四)展示評價。

創設情境——絲巾展銷會。在展示區分別貼上色彩美、構圖美、紋樣新穎,讓學生分別將自己的作品貼進適當的欄目,完成自評。其他學生則以挑絲巾的形式進行互評,最後教師進行鼓勵性評價,表揚作業亮點,提出改進建議。

(五)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課件,適合紋樣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還有其他的方式來表現嗎?學生欣賞。

師小結:生活中的適合紋樣無處不在,它裝點了我們的生活,美化了我們的環境!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適合紋樣,還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可以表現適合紋樣……學了今天的一課,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做生活的有心人,發現更多的美,也能把這些美再次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之中。

(六)板書設計。

十、綜述:

以上是我對《適合紋樣》這課的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與思考。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相信他們一定會有意識的去關注生活中的紋樣,生活中的美。這一學習過程將強化學生對身邊藝術的審美感受,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學習內容,是色彩知識系列的一部分。教材中編入了法國畫家安德烈·德蘭的繪畫作品《查靈克羅斯大橋》,該畫運用了大量的對比色,表現出畫家對城市清晨的強烈感受。畫中的樹木、道路、汽車、行人都有一種動感。野獸派畫家的藝術共性是色彩明朗、筆觸粗獷,不爲舊的畫理所囿,大膽施彩。這幅畫作正是畫家時斷時續地追隨野獸派風格的代表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此畫引導學生感悟對比色在繪畫作品中的強烈、活潑、跳躍等美感。課本還選用了一些運用對比色畫的圖案,這些作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對比色在畫面上的作用。課本的幾幅學生作品,有助於學生對課題的理解,啓發學生創作構思。

二、學情分析

色彩,在孩子的心中是美妙的,是神奇的。他們往往能用自己的小手創造出我們成人想象力所不及的童話般的美麗。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除去這種對色彩的情感表現,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色彩方面的知識,例如前~課的教學內容《色彩的對比》,使學生對色彩的對比關係有了基本的認識。本節課,可以說是從前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新的色彩對比知識。利用強烈的色彩對比讓作品“跳躍”起來。進一步增進學生對色彩的視覺規律的認識。

三、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心裏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教學思想,教學設計中我以色彩爲主線貫穿,依託視覺形象引導,在動起來做,在教學中採用活動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和了解色彩的視覺規律,感受色彩對比的形式美感,運用色彩的對比完成一幅富有動感的作業。

能力目標:通過欣賞藝術作品中的色彩對比關係,提高色彩感知和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利用色彩的對比關係來表現畫面動感。

難點:對比色的運用及畫面動感的表現。

六、教學準備

教具:教師範畫、備用的學生用具、多媒體。

學具:圖畫紙、水彩筆、油畫棒等。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

教師(播放):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兩張很有意思的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圖上內容感覺是動的。)

教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圖片是靜止的,但是卻給了我們動的感覺。那麼大家再來看看這組畫面,哪幅給你動感呢?(黑白的很安靜,彩色的有動感。)

教師: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畫面產生強烈動感呢?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來學習《讓色彩動起來》一課。

【設計意圖】以兩張神奇有趣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設疑激趣,再觀察內容相同的黑白和彩色兩張圖片,一步步、由淺入深地引發學生思考,進入學習情境。

(二)探索新知

1.複習對比色知識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色彩的對比,你還記得哪幾組對比色呢?誰來說一說?(紅一綠、黃一紫、藍一橙。)

教師: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三盤水果(盤子與水果的顏色分別是三間色和三原色),你們覺得老師把水果這樣擺在盤子裏,水果和盤子間的色彩視覺效果是最好的嗎?怎樣擺放才能讓他們看起來更有視覺美感呢?

(學生表述,教師粘貼。)

2.感受生活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兒童滑梯、室內裝潢、鸚鵡):像這類對比強烈的色彩也經常會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給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3.感受藝術品中的強烈對比

教師(出示圖片:農民畫):畫家分別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農民藝術家們大膽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讓畫面有強烈的視覺印象,從而表達他們對家鄉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師(出示一幅國外作品:安德烈·德蘭的作品《查靈克羅斯大橋》):他運用了哪些對比強烈的色彩?給你什麼樣的感覺?(運用了紅色與綠色,藍色與黃色等對比色……)

4探究總結

教師:是不是畫面中只要有對比色就能使畫面有更強的動感呢?來看這樣一組圖(出示圖片):同樣的5種色彩,哪個給你的動感更強呢?爲什麼?(第二幅動感強。色彩的排列順序發生變化,相鄰的兩個色彩對比強烈。)

教師:我們再來看一組圖。這兩幅圖排列順序相同,哪個動感更強烈呢?爲什麼?(第二幅用了波浪形的線條,形體上增加了動的感覺。)

教師肯定學生們的觀察很仔細,分析也很到位。

學生總結,教師板書——1.畫面中相鄰兩色之間強烈的對比;2.造型的動感。

(三)教師示範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兩組色彩圖片的對比,讓學生從相鄰色的順序和造型變化兩方面的不同,得出結論,體現探究性學習。

教師展示兩張分別用水彩筆、油畫棒完成的範作。

教師:作品分別是用什麼繪畫材料表現的?”

學生欣賞並回答教師提問:油畫棒、水彩筆。

【設計意圖】老師以談話式的教學形式,啓發學生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色彩感受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如何恰當地運用對比色;引導學生感悟畫家對生活、對藝術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可以採用的三種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愉悅的心情。

(四)創作表現

(一)佈置作業,提出要求1.創作一幅具有動感的色彩作品。

2.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運用對比強烈的色彩。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表現形式。

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選擇材料進行創作。

(二)教師輔導

在學生們繪製了十分鐘左右時,教師巡視學生的創作情況,並及時結合學生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議。對畫得較好的同學給予鼓勵,同時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啓發學生的創作思路。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作業要求,進行有目的地創作。在學生進行創作時,不要馬上進行輔導,等十分鐘左右再輔導,這樣更能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創作思路,從而更有效地進行引導式輔導,能保護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

(五)作品展評

完成的作品貼到黑板上展示,讓學生從色彩、造型、內容、情感表達四方面,對作品給予評價;同時教師及時點撥、引導,爲促進學生的發展而評價。

教師:在這節課中同學們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學生回答略。)

教師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色彩帶給我們的富有動感的美,希望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每個同學都能有善於發現美的雙眼,有善於創造美的雙手。

【設計意圖】在評價這一環節中採取自評、互評、師評的方式,培養學生自評與他評的能力,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促建學生的發展。

(六)拓展延伸

1.播放,展示拓展內容:生活中色彩對比強烈的建築類、服飾類的圖片。

2教師小結,延伸本課主題。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瞭如何“讓色彩動起來”,瞭解了強烈的色彩對比在藝術品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正是認識到強烈的色彩對比,我們的生活才能像色彩一樣跳動起來,生機盎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選一步感受對比強烈的色彩的實際應用,發現對比色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七、板書設計

一幅漂亮的板書能喚起讀者的情感,給人美的享受。這課的板書分三部分,課堂,知識點,師生作品三部分,這樣的設計清晰直觀,簡潔易懂,重難點突出,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7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冀教版美術教材第八冊第九課—《美麗的花邊》。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主題研究的體現這五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學習活動方式的劃分,《美麗的花邊》一課屬於第二學段的“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在這一學習領域中,美術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對比與和諧、對比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的快樂。花邊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許多物品也都使用了花邊來進行裝飾。爲更好地在《美麗的花邊》一課中體現新課標理念,我將從生活入手,樹立“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思想,不僅能讓學生了解畫花邊的有關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把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瞭解“美來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擬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花邊的用途,特點和基本規律,感受花邊的秩序美

2、能力目標:⑴瞭解和嘗試電腦繪圖板中的複製、粘貼,旋轉等技巧,並能夠製作出美麗的花邊

⑵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⑴喜歡電腦美術,願意用電腦繪製作品。

⑵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與認真細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瞭解花邊構成組合的特點和排列規律。

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掌握畫花邊的基本骨式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微機室每人一臺電腦。

學生:尋找生活中有花邊裝飾的實物。

本課教學時數爲一課時

二、教學方法:

教師作爲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根據教材選擇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在教學中,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課程設計注重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通過情景創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體驗學習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意識;通過評價激勵,引導學生積極互動,體會創作的快樂,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在教學中我採用了以情境激勵法爲主的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做法如下:

1、情境激勵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比較多,而且有一些是比較枯燥的概念知識,對於這類知識的學習,學生往往不感興趣,甚至厭倦。針對這種情況,我以競賽遊戲導入,把本課的知識點設計成“特點關”、“判斷關”、“骨式關”與“應用關”,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搶答爲競賽形式,並把這一情境貫穿於整堂課,把課堂變成賽場。通過創設這種競賽情境,把枯燥無味的說教變成了緊張刺激的遊戲,學生在玩樂中整體感知了知識點,在不知不覺中愉快的完成了學習過程,同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2、多媒體教學手段:

隨着科技的發展,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已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課標》中也指出:“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製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來配合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優勢,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各教學環節中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注意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動腦的活動中來。使教學真正做到面向全體。

 三、學法指導: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 葉聖陶的這一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教師的重要任務“不僅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因此,對於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教學中顯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教法學法針對小學X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遵循“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

1、引導合作探究: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畫花邊的基本骨式,在教學這一環節時,我先運用課件出示了四幅不同骨式的畫花邊,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討論兩個問題

1)、這四幅畫花邊分別是以怎樣的規律排列的?

2)、如果用箭頭來表現的話,你覺得應該怎樣表示呢?

等學生討論結束以後由每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上來彙報。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由於學生是自己經過 “觀察—思考—討論”這樣的過程找到的答案,所以對這一知識會有一個非常深刻的理解。這樣即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得到了鍛鍊又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2、學生參與多種評價方式:

在本課的評價過程中,我採用學生自評、互評爲主,教師簡評爲輔的方式進行評價活動。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設計思路與想法然後同學之間互相提建議最後由教師進行簡短的評價。這樣把空間儘可能多地留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評價活動中分析概括能力得到鍛鍊、欣賞水平得到提高、自信心得到培養,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運用小遊戲(報數)創設競爭情境並組織學生按組分成四個競賽小隊,使學生一開始就有一種競爭的慾望。

(二)、小組競賽、感受新知:

1、競賽第一關“特點關”;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一豎一橫兩幅紋樣,讓學生找一找這兩幅紋樣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從而推出畫花邊的概念“以一個單位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作有規律的連續重複排列而成的紋樣。”(板書課題:畫花邊)

2、競賽第二關“判斷關”:

在瞭解了畫花邊的特點後,教師接用課件出示五幅紋樣,讓各小組進行判斷“哪些是畫花邊,哪些不是畫花邊”並說出理由。

3、競賽第三關“骨式關”: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出示四幅不同骨式的畫花邊,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每個紋樣的排列方式,說出各自的特點並嘗試用箭頭表示。

4、競賽第四關“應用關”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側重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畫花邊”使學生能把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等學生髮言結束以後,教師在用課件播放欣賞圖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

5、欣賞範圖:

教師運用課件,展示欣賞圖片,使學生在輕柔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的圖片,受到美的薰陶,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佈置作業:每人用學到的畫花邊的知識來裝飾自己的“小手帕”

(四)、評價活動:

教師選出一部分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自我評價,然後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最後由教師進行簡評。

(五)、課後延伸:

教師安排學生課後考慮“你準備把你設計的紋樣用在什麼地方?”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迷彩服》。《迷彩服》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三年級下冊第六課。它主要是通過對動物的基本認識和對花紋、圖案的觀察進行聯想,經過剪、貼、畫等各種方法爲動物們創造出各具特色絢麗的服裝。

《迷彩服》這一課是屬於3年級學段的學習領域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這一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初步認識形、色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觀看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一看,畫一畫,做一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逐步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動眼、動腦、動口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學生在觀察中學會想象,充分表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動物和愛好,以此來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教學本課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收集不同類型所需要的材料

2、能通過觀察,充分展開想象,用學過的各種手法(如繪畫、拼貼等)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本課內容和小學中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我把如何利用學到的各種手法將收集到的材料爲動物穿上絢麗的迷彩服爲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我把如何利用不同的製作方法爲動物們穿上絢麗的迷彩服並塗上不同的顏色作爲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本課我堅持以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相互原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觀察法”,“討論法”,“評比表揚法”和“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在學法上我採用“觀察”、“聯想”、“設計”、“評價”、“拓展”的幾個環節來完成本課。

教具學具準備:

準備多媒體出示動物圖畫,森林裏的景物。(教師)

油畫棒、水彩筆、彩色卡紙、動物形狀、毛線和剪刀。(學生)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過程分五個環節進行。

(一)觀察

1、導入

孩子們對一些新穎的物體注意力很容易集中和對一些動物的喜愛非常熱心,爲了使學生快速走進課堂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語言導入:

“小朋友們,快來呀!森林裏要舉辦一場動物聯歡會,小動物們都想穿上一件新穎,別緻的迷彩服參加聯歡會。動物們高興極了,但是它們有些擔心:誰來爲它們設計製作服裝呢?”我想你們一定會願意幫助它們嗎?我想你們一定不會讓它們失望的。(引出課題:迷彩服)

2、在大家設計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動物身上的花紋都有哪些特點?這時我用多媒體顯示動物圖像讓學生觀察動物。說說哪些動物是由點.線.面組成的.(課件展示豹子.斑點狗).剛剛是以一組不同的漂亮的點組成的動物花紋,(斑馬)這一組是由流暢的線條組成的,大家看看最後一組圖片有什麼規律?(奶牛)是由塊組成的,也就是不規則的面。教師總結:動物身上的花紋是由點.線.面組成的。

(二)聯想

看完動物的花紋後再來欣賞一下作品:打開課本上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作品是如何表現的?同時找出動物身上哪些是由點、線、面組成的,(分四人爲一組討論,說出點、線、面的圖片)口頭表揚觀察仔細的的學生。接下來過度提問:老師這裏有一種給動物們裝上漂亮衣服的特別方法,非常簡單,你們想學嗎?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提問的方法來激發學生勤動腦、動口說出自己的想法共同交流,並在交流中獲得各種適合的製作方法來設計一套絢麗的迷彩服,以此進一步的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動手的良好習慣。

(三)動手製作

教師板書示範步驟:1、用紙對摺。2、一邊畫動物的斑紋,一邊剪出動物的外形。3合上後便可以剪出(魚的外形)。

老師還幫動物們設計幾套迷彩服,舉例說說蝴蝶和斑馬它們的主色調(五彩色和黑白色)。

同學們,我們的小動物已經等不及了,你們馬上用你們的小巧手爲它們設計不同的迷彩服,可以直接畫(點、線、面),也可以用老師剛纔講的方法或者用手中的材料拼貼在動物的身上(學生討論任選一種)

學生開始製作,教師巡迴輔導:1、利用不同的材料勾畫出不同的外形。2、繪畫的學生要注意色彩的搭配。3、製作的學生要注意動物的大小,用過的廢紙不要隨地扔。

(四)作品評價

分組評價(自評、學生評、老師評),最後,每組選一副漂亮的“迷彩服”粘貼黑板上,動物有了漂亮的迷彩服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五)拓展

大家幫小動物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它們一定會感謝你們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懂得了什麼?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怎樣對待這些動物們呢?將你這節課上學到的本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桌布、衣服......會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結果呢?回去試試看吧!

四、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是體現在製作作品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步驟,這樣讓學生一看就明白所需要的材料和製作的先後步驟。我的設計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美妙多變的線條》是嶺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四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本單元是以“人際關係與生活”爲主要取向的課程,“點線色你我他”是單元的主題。本單元共四課,均以“人”爲媒介,以學生熟悉和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聯想,誘發學生的想象力。本課的主要內容是認識線條的運動變化以及線條對人類情感的表現。

線條是一種神奇的符號,它隨着兒童塗鴉的開始,便陪伴着兒童成長,成了許多孩子表達內心世界的手段,這種用線來表現兒童內心世界的東西一旦被引上正規化的道路,將完成用線造型的環節。用線造型的訓練在兒童美術實踐中被瞭解、掌握、運用,能幫助兒童充分的展現自己的創造性,開發兒童的潛能和智力能力。一二年級學生處於幼兒期向兒童期發展中,兒童的美術活動主要體現爲遊戲性。因此,美術課不要過多的講繪畫知識和造型原理,教學要求主要是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記憶、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形象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本節課,我準備運用大量的美術遊戲、音樂遊戲幫助孩子們瞭解線條的節奏感,大膽運用各種各樣的線條來抒發自己的情感,創作優秀的個性化的兒童美術作品。

2、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本着提高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知識與技能:

A、認識各種直線、曲線及其作用;

B、感知線是繪畫語言之一;

C、培養學生線控與線性的感知與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A、在遊戲中,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感受聽覺的“線”,激發記憶與發現的興趣;

B、在比較中體驗線條的美感;

C、在創作中訓練線的表現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A、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B、能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C、能用審美的眼光觀察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提高審美能力。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知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及其美感,體會線條表現出的情感。

難點:學會用不同的線表達自己的情感。

4、課型:

造型﹒表現

5、課時安排:

一課時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爲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準備採用下列教學方法。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準備採取以下教法:

(1)“啓發引導法”,根據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我以實例爲線索,充分動用教具,不斷採用欣賞、啓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2)“演示法”,根據心理學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樣、圖解、符號記錄等的示意,在人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因此,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具,展示教學相關資料,爲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全班學生都能用多種感官感知到演示對象。演示過程中教師的語言與實物、多媒體教具的交替使用,用語言渲染演示,用演示形象地說明講授的內容,把演示與講授有機結合,更好地引導學生邊看、邊聽、邊思考、邊議論,以獲得最佳效果。

(3)運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探索中嘗試、在探索中創新,變學生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總之本節課的全過程主要是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過程,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說學法

線條是繪畫藝術的重要語言與工具,在藝術領域中既有視覺的“線”又有聽覺的“線”,理解它們的節奏與情感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全面的知識技能和創造思維,要想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運用不同節奏的線條來表達各種不同的情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藉助教師準備的大量實例、音樂等課件演示和參與體驗性學習活動,產生“記憶”與“聯想”,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形象地認識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條以及繪畫中的線條,感受聽覺的“線”,發展創造思維,陶冶藝術情操,學會人際交往。

三、說教學程序

《美術新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並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爲具體成果的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爲環節中經歷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創設情境觀察線條形態

意圖:觀察線條的形態,激發學習興趣

過程:

(1)遊戲導入

根據教育學原理:直觀性教學能顯示事物的內部結構、發展過程,使肉眼感知不到或短時看不見的現象或事實出現在學生面前,有利於學生充分觀察和思考事物的變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初創設一種真實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學生喜歡做遊戲,可以從這一點切入主題,喚起學生對本課的興趣。教學開始部分,“繞線”遊戲導入:每一位同學小時候大概都玩過這種遊戲,它可以是一個人單獨操作,也可以是兩三個人共同操作。讓學生利用準備好的毛線,自由選擇遊戲方式。在翻線的過程中注意提醒學生觀察線條變化的不同形態。再欣賞課件1“運動的線條”,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觀察表演者手中的綵線有哪些變化,並把這些變化畫在紙上。

(2)引出課題:線條

(二)走進生活感知線條節奏

1、探究活動一: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的線

意圖:感知線的節奏,認識到線條的存在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過程:讓學生們想一想不管我們畫什麼筆尖落到紙上畫出來的都是什麼呢?(演示)生:“線”。師:“對了,是各種各樣的線,我們先一起來找一找,在生活中,自然界中你在哪些地方見到過線”?學生充分發言後演示課件2“生活中和自然中的線”,學生欣賞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線,並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這些線是不是相同的?如果不同它們有什麼區別?各自有什麼特點?學生討論、發言後選出代表將不同節奏的線畫到黑板上,教師講解這些線條的疏密不同、粗細不同、起伏不同正體現了線條不同的節奏。

2、探究活動二:聽音樂畫線

意圖:感受聽覺的線,啓發學生髮展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

過程:由線條的“節奏”自然過渡到音樂中的“節奏感”,出示課件3“聽音樂畫線”,播放兩段音樂,請同學們在紙上將兩種節奏畫出來,並邀請幾位同學到講臺上選用一種教師準備的材料將聽到的不同節奏表現出來。這一環節學生們在愉快、興奮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到美術與音樂的藝術魅力中了。

(三)合作比較探討線條美感

3、探究活動三:我們的發現最多

意圖:在“比較”中感受線的豐富多變,與同學合作交流,學習人際交往。

過程:將五種“比較內容”分別裝入不透明的袋子中,讓學生分小組選擇、探討各種線的不同美感,體會線的豐富多變和美妙,然後各小組彙報,教師歸納板書:曲線、直線、粗細線,有疏有密變化多。(教師可以提供一些適當的感覺詞語)

A、直線與曲線的比較B、曲線與折線的比較C、粗線與細線的比較D、線的疏與密的比較E、長線與短線的比較

(四)探究發現體悟線條魅力

4、探究活動四: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裏?

意圖:感受線是繪畫的基本元素之一,感受畫面線的組織、排列的美感和各種線表達的情感。

過程:出示課件4“畫家與小朋友的畫美在哪裏?”,讓學生欣賞一些線描畫,提醒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思考以下兩個問題:A、他主要運用什麼線來表現的?B、猜測一下畫者在畫這幅畫時心情怎樣?學生討論後積極發言,得出結論:線條反映了畫者不同的心情:有平靜的、煩躁的、激動的、愉悅的等等。教師請出幾位同學在黑板上用線條畫出一種情緒,其他同學來猜猜他們表現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學生們在這一環節積極投入到繪畫遊戲中,體會了線條的魅力。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內容:小候頭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12課,是剪紙系列課中的第7課,屬於運用和設計類課。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學內容落後於時代特點。

3、按新課標要求對照,本教材僅注重學習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識,不盡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學目標:

1、利用網絡欣賞各種猴子的形態,瞭解猴子的各種知識。

2、能描繪出猴臉的“心”型特徵,並用剪紙特有的繪畫方式繪製成稿,再剪製成作品。

3、通過對美猴王孫悟空形象的欣賞、模仿,瞭解中國的猴文化。

四、教學重點:

1、利用信息技術在網上欣賞猴子圖片及知識。

2、描繪並剪紙出小猴頭像作品。

五、教學難點:

1、瞭解中國的猴文化。

2、從具像圖片概括成剪繪作品。

六、教師準備:

涵蓋各種猴圖片、知識、剪紙作品的虛擬網站、小問卷。

七、學生準備:

剪紙工具、猴子知識。

八、教學過程:

1、導入:上虛擬網欣賞猴(預先發給小問卷:你瞭解猴子的什麼知識?猴子的臉形特徵是什麼?)

理念:讓美術課和信息技術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術找尋自己所需的資料,同時用問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難收”的現象。

2、描繪:先讓學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識,再請學生邊描述猴臉的特徵邊繪製出正面和側面的猴臉特徵。

理念:

(1)請同學描述瞭解的猴子知識可以提高課的興奮度,讓學生增加對本課的興趣。

(2)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從具像的圖片上概括出剪紙所需的稿圖,先請學生總結、描繪、示範,可以爲等會兒集體創作降解難度。

3、制稿:在瞭解如何以照片繪製出剪紙所需的猴臉草稿後,請學生自由選擇電腦上猴子的圖片繪製成猴臉草稿,繪製之前先請學生欣賞猴臉剪紙作品。

理念: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選擇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繪成剪紙所需稿圖。先欣賞部分優秀猴臉剪紙作品也可以降解創作難度。

4、剪制:利用已學的剪紙技巧剪製出猴臉作品,同時構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師穿插用數碼照相機拍攝作品)

理念:剪制不難,只需用上對稱剪和勾線剪即可,教師也只需扮演採訪者的角色即時拍攝完成作品即可。

5、欣賞:即時在虛擬網中導入猴臉剪紙作品,讓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術即時再現學生完成的作品,重點是讓學生描述自己的創意和情思,讓學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賞《西遊記》中孫悟空形象,告訴學生猴子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爲在下一節課中用剪紙表現孫悟空形象作鋪墊。

理念: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關鍵所在,爲了使猴剪紙得到進一步的人文提升,講述一些中國的猴文化以及介紹孫悟空的藝術形象可以爲下一節課的提升打下鋪墊。

7、整理:清理教室,佈置作業,要求將猴臉作業裝飾成品。

理念:美術課後清理教室的習慣必須時時提醒,同時課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須襯上底紙精心裝裱,這些作爲課後作業可以讓“作品必須完整”的概念也成爲習慣。

九、板書:

虛擬網—— 導入 ——欣賞

說—— 描繪 ——“心”型臉

制稿 ——正面、側面

欣賞作品—— 剪制 ——拍攝

欣賞 ——描述

拓展 ——孫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後思:

教師如商賈,說課如推銷,理念如商標,構思如包裝,方法如貨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說課得心應手,不妨學學市井商販,想想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會感受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