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兩首氓說課稿

學識都 人氣:1.58W

  一、說教材

詩經兩首氓說課稿

《詩經兩首》是高中語文必修二第四課,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高中語文在詩歌教學中按照中國古代詩歌的發展順序來進行課文編排,《詩經》作爲我國詩歌的源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課改後,教材從高一第二學段,即開始安排古代詩歌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詩歌源流,瞭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詩歌表情達意,從而認識古今文化的聯繫,培養和弘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爲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根據此特點,安排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 瞭解《詩經》的基本常識;

2) 分清《詩經》中特有的語助詞和語氣詞,理解生僻字及意義特殊的詞語;

3) 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能夠初步鑑賞文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並培養和提高學生準確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嚮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 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3) 瞭解《詩經》成書的經過及其特殊的文學價值,引導學生更加珍視漢民族文化,熱愛漢民族語言。

教學重點:

1) 落實詩歌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理解體會詩歌表達的“怨情”,準確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

二、說教法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本課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誦讀法,啓發法,討論法等。

講授是爲了啓開學生思維,進入語境,讓學生對詩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反覆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並加以強化。問題和討論能使師生互動,激發發散思維,並且能夠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這些教學方法的妥當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同時,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的配樂朗誦範讀,展示相關文學常識,可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印象,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並且能豐富課堂容量,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三、說學法

新的教學理論不僅要求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會學。本課是一篇以敘事爲主的古代詩歌,因此,學習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生自己誦讀與聽配樂範讀相結合,並且教師對學生的朗讀加以指導,通過反覆誦讀,培養語感,掌握四言詩歌的誦讀節拍,熟悉課文內容並且落實詩中出現的重要實詞虛詞。由教師設置情境,組織學生討論,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變化,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1、結合初中所學,回顧《詩經》的相關知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在文學史中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學習中必然要講到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包括“《詩經》六義”,其中,《氓》所涉及的比興手法,是相關文學常識的重點。這部分的學習安排在導入環節,通過回顧《蒹葭》、《關雎》等初中語文涉及的《詩經》篇目,來串講相關知識點。在此環節,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相應的文學常識知識點:

《詩經》

第一部詩歌總集

六義——風 雅 頌 賦 比 興

四言詩

2、朗讀 分爲聽配樂範讀與學生自讀兩個環節,首先聽範讀來指導學生把握四言詩誦讀的節奏(多媒體課件展示:二、二節拍),在朗讀過程中,根據課下注釋,明確字音字形,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應掌握的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與意義),並且對詩歌敘述的故事內容有整體的感知。

3、由教師導引,幫助學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歡喜——悲傷——怨恨,並且明確本詩所表達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並由此來生髮其他問題,突破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4、在對詩歌的內容有整體把握,並且瞭解女主人公情感變化的基礎上,對本詩進行進一步的鑑賞。這是本課教學的主體部分,通過設計四個問題(“女主人公爲何怨”、“她怨什麼”、“怨過之後她又將何去何從”、“她的感情變化在詩歌中是通過什麼來體現的”),來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把握本詩的思想意義(不僅是對氓的控訴,也是對當時社會普遍存在的婦女地位卑微現象的批判)、瞭解詩歌的進步性所在(表現了女子敢於反抗,勇於追求幸福的精神)並體會本詩邊敘事邊抒情,通過回憶、對比手法來表現情感的藝術手法。在本環節中,通過教師的問題設計,引導啓發,學生討論,圍繞着“怨情”來展開問題,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寓於其中,從而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

5、總結人物性格特點,初步鑑賞詩歌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對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決之前幾個問題的基礎上的。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從課文出發,找到對應的詩句,最後由教師加以總結,明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勤勞、溫柔、善良、堅強。

6、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嘗試背誦。《詩經》中出現的生僻字多,這會給學生的背誦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首先應加強學生對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實,並且由教師對詩中的故事情節整理概括,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通過指定學生演板重要詞句,來明確背誦中的重點難點。這樣,本課的教學重點就能得以突破。

7、作業設計環節 本課選自《詩經》,仍屬於文言文教學,因此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課文中出現的重點實詞虛詞的落實。在此基礎上,可安排學生進行將本詩與《詩經》中另一首棄婦詩代表篇目《穀風》進行比較閱讀(教師多媒體展示《穀風》並簡單疏通文意),試分析兩首詩歌所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根據以上構思,安排本課作業如下:

總結本課中出現的文言知識點;

閱讀《穀風》,分析《穀風》與《氓》表達情感的異同及其原因。

8、課堂小結

《詩經》產生於文學創作的樸素時代,千百年來,《詩經》中,尤其是“國風”部分的優秀篇目流傳不衰,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它所反應的內容貼近普通大衆的生活,表達的.是廣大勞動人民最樸素的感情,由此給我們的寫作也帶來啓迪。因此,安排課堂小結如下:

《氓》敘述了一個古老的、至今還在無數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們讀着兩千多年前的詩章,卻決不因爲時代的遙遠、題材的常見而厭倦。這正是因爲它並沒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變化發展,自然而然生成詩歌跌宕迴旋的佈局。其實,文學的真諦正在於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達最樸素的感情。由此我們也可以獲得啓迪,在我們寫作中,也應該拋去那些浮華的外表,用我們手中的筆,去展現真實的生活,表達內心最真摯的感情。

五、說對本課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預設及解決辦法:

本課的教學設計,是以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怨情”作爲中心點,由此生髮幾個問題,來完成詩歌內容感知,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意義把握,藝術手法鑑賞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在此過程中,課堂容量較大,需要教師課前抓好學生預習工作的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好多媒體課件,一方面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也便於控制課堂的教學節奏。另外,本課是一篇著名的愛情詩,在課堂教學中必然涉及愛情觀的討論,如何把握好尺度,不脫離文本,避免把愛情詩的鑑賞變成純粹愛情觀的討論,是課堂教學中尤其值得注意的問題。

附:板書設計

《詩經》

爲何怨 一片癡情 無端見棄

怨 怨什麼 丈夫薄倖 世道不公

怨之後 痛定思痛 與氓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