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事蹟材料

學識都 人氣:1.4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要用到事蹟材料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材料可以很好地體現和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那麼事蹟材料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新聞記者事蹟材料,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聞記者事蹟材料

新聞記者事蹟材料1

xx,男,19xx年x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文化,現爲xxx廣播電視局新聞部主任、記者、團支部書記。自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xxx一直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宣傳工作,多年來,他刻苦鑽研新聞業務、奮戰在新聞第一線、在平凡的崗位上爲全縣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做出了積極貢獻。

xxx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牢記兩個務必,在思想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較強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政治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在工作中敬崗愛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持正確的導向,嚴格遵守宣傳紀律,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他憑着對黨的新聞事業無比摯愛的情感和嫺熟的業務技能,獨立完成和積極參與了全市、全縣許多重大活動的採訪報道工作,幾年來,他共在省市縣電臺、電視臺播發稿件近5000條,有力地宣傳了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升了xxx縣的對外形象。同時,他本人連年被授予全縣“優秀團幹部”,並當選市團代表,被授予全縣“十傑青年”稱號,連年被評爲省市縣新聞宣傳先進工作者,連年獲得向省市臺供稿一等獎的表彰,作品也多次獲得省新聞學會、市廣電學會一等獎、二等獎,其中,作品《汪子島上“六一”節》受到共青團山東省委、山東省新聞學會聯合表彰,獲得全省第七屆“山東青年新聞獎”。在每年全市人代會召開期間,作爲代表團的隨團記者,他積極協調市級新聞單位,使xxx代表團成爲受媒體關注最多的代表團。

一、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新聞採訪,沒有特定的環境,沒有特定的採訪對象,也沒有特定時間,無論晝夜,無論氣候狀況,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選擇,新聞價值就是他們的第一工作信號。做好新聞工作,必須具有忠誠於崗位、忠誠於事業,樂於奉獻的精神。

xxx始終堅持以工作需要爲標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事事以工作大局爲重。電視新聞宣傳工作是一項集前期採訪、策劃、拍攝,後期撰稿、製作於一體的綜合性工作。爲了把工作做得更好,加班加點對於他來講是家常便飯,即使是深夜,也常常可以見到他全身心於工作的身影。在2003年那場“非典”戰役中,他幾次深夜赴冀魯交界非典監測站進行採訪,並參加了我縣唯一一次抗非典實戰演練。當了解到縣裏準備組建抗非典宣傳梯隊時,他不顧當時隨時存在的非典傳播的危險,積極向局黨組報名請戰。在我縣沿海遭受風跑潮侵襲的當天下午,他與同事及時到達現場,真實記錄了黨委政府救助受困羣衆的的感人場面。

二、嚴格紀律正確導向

我們黨和國家一貫十分重視思想宣傳戰線的導向問題。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xx大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必須堅持正確的導向。堅持正確的導向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基本準則之一,而嚴格新聞採訪報道紀律是保證正確的導向的基礎。

在工作中,xxx認真學習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並堅持做到以準則爲“高壓線”,準則禁止的一律不做,以此來確保新聞報道的正確性和導向性。在一次與縣生豬定點屠宰辦公室執法採訪中,違法經營業主擔心被曝光而以屠宰刀相威逼,他毫無懼色的凌言拒絕,並及時向社會進行了披露。縣內一經營商家找到他,提出以1000元的好處費,要求以新聞形式做變相廣告,他婉言拒絕了。

新聞記者事蹟材料2

高思傑,男,漢族,1973年11月出生,1991年8月參加工作,1997年6月入黨。現任阜陽廣播電視臺外宣科科長。他從事電視新聞一線採訪19年,以一位新聞人的博大情懷,將對這片土地的情、對父老鄉親的愛,化作一組組精彩的鏡頭、一行行滾燙的文字,弘揚社會正能量,傳遞着時代好聲音。在不幸痛失愛女之時,他又以一位父親的博大情懷,主動捐獻女兒器官,用無聲大愛點亮他人的生命之燈。20xx年獲得中國好人榜——敬業奉獻好人。20xx年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急難險重走在前。

2003年抗擊“非典”戰役,高思傑把70多歲的老母親送到了親戚家,讓愛人帶着幾個月的女兒回了孃家,毅然決然地走進“非典”病人定點收治醫院——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連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跟蹤採訪,在安徽臺、中央臺發稿24條。20xx年,他堅守在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17個日日夜夜,在安徽臺、中央臺發稿20多條。20xx年,在阜南王家壩、潁上焦崗湖抗洪搶險一線連續採訪報道32天。20xx年,把處在易感染年齡段的女兒送到了姥姥家,全程參與“手足口病”疫情防治報道。連續19個春節假期,他全都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每天深入車站、廠房、麥田、旅遊景區及民俗表演一線,報道春運、農民工就業、田管保苗、羣衆生活。

克服困難求突破。

在早期臺裏沒有采訪車輛,沒有打印稿件電腦,沒有專用傳輸圖像電話的情況下,他用超乎想象的“奔跑”克服着困難,創造着奇蹟。每次接到採訪任務後,他都以最短的時間完成一線採訪,在1樓的編輯室抄寫同期聲、趕寫文字稿,到2樓傳真文字稿,回到1樓初編圖像,上4樓播出機房放置傳輸帶,回2樓撥打傳輸電話,快速奔上4樓播放圖像,回2樓撥打電話詢問傳輸效果。就是這樣,他平均每年在阜陽臺發稿300多條,在中央臺、安徽臺發稿200多條。後來,臺裏配置了用於對外宣傳的電腦、傳真機、電話,高思傑發稿數量大幅增加。20xx年安徽臺發稿227條,中央臺發稿112條,創下多年以來的最好水平。

捨棄小家顧大家。

多年來,高思傑數次把年邁的老母親、幼小的女兒送到親戚家,全身心投入到採訪報道中。2003年抗擊“非典”40天,近在咫尺的妻子女兒他一次也沒顧得上看望;抗洪救災17天,身患嚴重腹瀉剛滿週歲的女兒他沒顧及照看;20xx年抗洪搶險32天,妻子出差在外,79歲的老母親一個人生病在家,他擠出時間去藥店爲母親抓的中藥熬好後放在藥店兩天多時間沒顧上去取。18個大年夜,他沒有和家人一起過年。20xx年除夕夜,他在阜陽火車站採訪給農民工送水餃,採訪結束後又趕回臺裏,忙活到夜裏10點多鐘還沒有顧上吃年夜飯。接下來的元宵節,他沒有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而是去農村採訪“抗旱麥田裏的元宵晚宴”,晚上8:00多鍾回到家,凌晨1:30分起來抄同期聲、寫文稿,兩篇稿子寫到3:40分,早上7:00點鐘又趕到臺裏打印稿子、編傳圖像,保證了稿件在安徽臺、中央臺重要時段播出。

帶病工作心無悔。

長期的奔波勞累,高思傑患上了雙腿嚴重靜脈曲張、慢性胃炎、心絞痛等勞損傷病,但他一刻也沒有停止工作。20xx年抗洪搶險報道,他患了兩次腸胃炎,在災區醫療室買了點藥,又趕赴洪區採訪。20xx年“江淮情——春到阜陽”演出時,他右腿靜脈血管突然破裂,纏上繃帶後依然堅持到現場採訪。晚上回到家才發現,腿上抽掉血管的部位出現了幾個雞蛋大小的血斑,妻子用涼毛巾一直爲他冷敷了大半夜,心疼得眼淚怎麼也擦不幹,在家裏休息了3天,他又投入了工作。20xx年抗洪搶險報道,由於連續9天9夜沒有休息好,王家壩開閘蓄洪的第二天下午1點,在採訪拍攝了5個小時,最後一個採訪點又走了2公里多泥路後,他心絞痛發作,摔倒在洪河大堤內側。20xx年9月,他右腿感染丹毒,利用傍晚時段連續吊了15天青黴素,又喝了7天中藥,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工作崗位……

無聲大愛潤江淮。

19年的新聞採訪工作中,多次向孤寡老人、艾滋孤兒、貧困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捐助。20xx年,將獲得首屆安徽省道德模範的5000元獎金捐獻給阜陽特教學校。20xx年2月,12歲的獨生女兒罹患腦幹丘腦腫瘤無法救治時,他強忍悲痛和愛人商量決定,無償捐獻女兒的腎臟、肝臟、眼角膜,救治了四名重症患者。“三夏”報道中,他腳趾甲溝炎加重,一瘸一拐地堅持採訪,採製的《安徽阜陽:雨後搶收全面展開,技術指導減少損失》在央視《新聞聯播》頭條播出。採訪間隙來到阜陽市紅十字會,再次在器官捐獻志願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讓大愛在奉獻中傳遞。

辛勤耕耘多創造。

19年來,高思傑寫作電視稿件400餘萬字,拍攝圖像2800多小時,在阜陽臺發稿8300多條,在安徽臺、中央臺發稿4700多條。19年間74件新聞作品、論文獲得“安徽新聞獎”、“安徽廣播電視新聞獎”、“安徽經濟好新聞獎”,19年間整理保存有史料價值圖像100多小時,成爲阜陽市珍貴的歷史資料;出版22萬字新聞作品集《聚焦潁淮》,撰寫發表論文14篇。20xx年4月起,先後被推選爲安徽省、全國重大宣傳典型,在安徽巡迴報告近30場,產生了極爲震撼的效果。20xx年3月,中國記協召開專題座談會,學習宣傳其先進事蹟。

新聞記者事蹟材料3

王春俊,男,1978年出生。15年如一日,在新聞工作的道路上他不懈努力、執着追求,把青春和汗水奉獻於新聞事業。

自1997年到衢州電視臺工作以來,他嘔心瀝血、默默無聞地奮戰在第一線,歷任技術員、記者,曾獲得浙江省優秀團幹部、衢州市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衢州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先進個人、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市青聯優秀委員、市廣電總檯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首席記者等榮譽。

在臺裏,同事們稱他爲“拼命三郎”。只要有新聞、有采訪任務從不推辭,無論是洪災、火災還是雪災,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衝到第一現場。在從事新聞採訪6年來,共採寫出各種體裁的新聞報道3000多篇,600多篇在中央臺及省臺播出,有21部作品在電視消息、重大主題報道、熱點引導、系列報道、新聞類專題等獎項中獲得省級新聞三等獎以上,是廣電總檯近年來獲獎最多的記者,同時,也是廣電總檯最年輕的高級職稱獲得者。近三年,他還採寫出一批高質量的輿情信息,受到原市委書記孫建國等市領導的`批示,並在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6篇。

一、哪裏有新聞就往哪裏趕,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

技術崗位與新聞採編崗位反差很大,他強烈意識到必須“笨鳥先飛”,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白天和上半夜都上班,有時甚至通宵上班,雙休日和節假日都不休息。剛開始,他跑社會新聞,專門在119值班室留下電話,與消防戰士聯動出勤。20xx年12月13日晚上8時許,市區馬站底發生一起較大火災事故,造成9人死亡、2人受傷,他獨自一人奔跑在現場、醫院採訪,一直忙到凌晨三點多鐘纔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又陪同衛視老師採訪此事件。連續五年來,他都是完成省臺發稿量最多的記者,個人完成的浙江衛視播出量大約佔到衢州臺外宣任務的40%左右,特別是20xx年採訪製作出《衢州:以產業高端化推進工業經濟新飛躍》、《衢州:自主創新促裝備製造業率先崛起》等20篇較有份量的稿件在浙江衛視頭條播出。

“新聞現場,就是記者的戰場。”他把這句話作爲自己的座右銘。20xx年的除夕夜,有一批香港客人來衢州吃年夜飯,接到線索後,他立即放下手中的碗筷,拿起攝像機去採訪,記錄下香港客人在衢州的歡聲笑語。20xx年6月19日滂沱大雨,恰逢星期天,他接到任務後,放棄休息,就急匆匆地趕往單位,拿起機器前往市防汛指揮部跟隨市委書記孫建國檢查部署防汛工作;持續的暴雨也讓衢城多處變爲一片海洋,最深處的水位高達胸口,水面上漂浮着各種垃圾,他與同事一起淌着這樣齊胸口深的水採訪拍攝,中午顧不上吃飯,整理趕寫汛情、災情的稿件;下午一點多鐘,又馬不停蹄地跟隨市長尚清檢查防汛,全身溼透的他從烏溪江電廠採訪回來時已經是下午5點30分,爲趕發新聞,又在二十多分鐘內完成稿件寫作、剪輯製作,確保了市委、市政府對當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重大部署在當晚6點30分《衢州新聞》節目中準時播出。晚上剛到家,又接到通知緊急趕往防汛指揮部,隨同市委書記孫建國巡查病險水庫,直到夜裏12點多鐘才結束。隨後,又連夜整理錄音,採寫出市委書記夜查病險水庫的稿件,確保第二天早上在浙江衛視新聞直播中播出。這次洪災中,他採製的10多篇報道先後在中央臺、東方衛視、浙江衛視等省級媒體中播出。

“吃得起苦、更要耐得住清苦”,這是新聞工作的特殊性決定的。多年來,他曾穿行於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現場,報道社會各界抗災救險的感人故事;曾爬行數十里山路,採訪三十九年如一日的護林員餘貴順;曾冒着高溫酷暑蹲點企業,做衢州突圍的工業系列報道;曾在寒冬臘月時進村入戶,報道新春佳節農村、農民的新變化。尤其20xx年以來,組織上把負責市長採訪的任務交給他,他更付出了加倍的辛苦和努力。由於領導活動都結束得比較晚,而報道的時效、質量要求又高,跟隨市長的這幾年,回到臺裏在食堂吃不上飯是常有的事;中午也沒有時間午休,必須趕寫稿件,晚上剪輯好節目時,早已是萬家燈火,而他卻是飢腸轆轆,常年的飲食無規律更使他患上了慢性胃病。這些年,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任務,得到市領導和同事的充分肯定。

二、肩扛攝像機就是扛着責任和使命,樂爲百姓鼓與呼。

一線採訪的經歷讓王春俊明白,新聞之道比新聞之術更重要。新聞之術,經過訓練可以逐步掌握;新聞之道則表現爲一種高尚的職業精神,是時刻不忘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和光榮使命。他和同事們按照爲電視機前的觀衆和弱勢羣體提供人文關懷、當好黨委政府與市民互動的橋樑和紐帶的定位積極開展工作,爲老百姓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實事。

20xx年,他在參加全市糧食生產座談會時,聽到龍遊縣彙報“一田二租、地盡其用”的事,當即決定跟拍全國十大種糧標兵傅獻軍與蔬菜種植大戶鍾建光合作的土地季節性流轉全過程。這期間,他冒着酷暑深入到田間地頭拍攝,光光素材就拍攝了六盒帶子,最終生動形象地報道了“土地流轉”這一事關農村改革發展的重要題材,通過新聞作品引導推動事件向前發展,實現“新聞推動進步”的理念,也給全市各地帶去了較強的工作指導性。這篇報道最終也獲得了浙江新聞獎二等獎,並被中央和省級多家媒體採用。

20xx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四川柑橘大實蠅事件的影響,衢州市也出現了柑橘銷售難,橘農面臨着增產反減收的困難局面。他與同事們一起策劃報道方案,在新聞欄目中開設了專欄《關注柑橘銷售》、設立柑橘銷售平臺,還爲橘農當紅娘,請企業主到陳雨蘭等困難戶家中收購愛心橘。同時,積極主動與上級媒體對接,藉助央視的《共同關注》、浙江衛視“七姐妹”、《小強熱線》、《1818黃金眼》等品牌,宣傳、推介衢州柑橘,加快了衢州柑橘銷售進度。他還走訪橘區摸清出現這輪銷售難的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瞭解部門、鄉鎮、橘農等心理的想法,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及時採寫了內參《大實蠅事件危及柑橘銷售呼籲政府儘早採取應對良策》,發表在衢州輿情信息上,市委書記孫建國作出批示:此舉很好,要求市政府在即將出臺的柑橘促銷政策措施中予以考慮。這之後,他與同事們一起還把宣傳的重點轉向柑橘的產業轉型提升,通過身邊的典型事例,加快提升柑橘品質。此輪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他也接到不少電話,有領導的讚許,有同仁的鼓勵,有熱心觀衆的支持;還有一些橘農朋友特地趕到廣電大樓,表達對電視臺的感激之情。

20xx年,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週年之際,他了解到災區小孩急需校服,便與同事們一起奔走呼籲、籌措善款,及時爲災區孩子送去100套衣服。20xx年,在衢州市區的一家雷鋒超市採訪中,看到有些低保戶來這裏拿衣服穿,待採訪結束後就把家裏的100多件衣服捐獻到這裏,並且發動身邊的朋友往這裏捐款捐物。在他看來,“爲百姓鼓與呼”、爲百姓幫忙奔走,這些都是作爲一名記者最基本的責任。

有一些人說像他一樣玩命地幹新聞,不值得,可他就是喜歡肩上扛着攝像機、拿着話筒的感覺,每當捕捉到一個個精彩生動的鏡頭,或者一條歷盡千辛萬苦採製的新聞播出時,心中就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幸福感。

三、不斷探索新聞創優創新之道,做同事的貼心人。

一檔電視節目就是一個系統工程。在新聞實踐中,他深深地懂得“衆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只有充分發揚團隊精神,大家齊心協力,才能辦好節目。在生活上,他從不忘真心待人,設身處地爲他人着想,只要同事有需求他都盡力幫忙;科室同事想購房結婚,但錢不夠,他就把自己的積蓄拿出來幫助他,並告訴他,不用急着還。對待新同志,他更是坦誠相待,常以大哥的身份對他們說:有什麼困難、什麼想法,都可以跟我說,我一定設法解決。他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經常與新進的記者交心交流,相互激發新聞靈感,無私傳授個人心得,鍛鍊他們成才。在他的帶動下,一些新記者現已成爲新聞部的中堅力量,創作出一批精品,並把他當成身邊的榜樣、敬業的標杆。

作爲一名黨的新聞工作者,他對技術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勇於創新。20xx年,他主創的《衢州元立:“零度電”產300萬噸鋼》作品榮獲浙江新聞獎一等獎,這也是衢州廣電總檯成立以來第一次拿到新聞創優中競爭最激烈的消息類一等獎。在衢州元立金屬製品有限公司採訪時發現,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內鋼鐵行業不景氣,但是衢州元立依然開足馬力生產,產品供不應求,就感覺很奇怪,詢問技術人員才得知,這是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所帶來的好處,到第三期純餘熱發電項目完式後,企業可以實現“零電費”,也就是說不用國家電網一度電也能鍊鋼,還可以向大電網倒送電。他緊盯項目進展情況,同時深入生產一線與技術人員交流、查閱大量有關這方面資料,商討我們究竟該報道什麼?怎樣報道?報道的主題是什麼呢?最後找準切入點,在報道中採用了雙視窗、記者感言、圖表等形式,着力發揮出電視特色,克服了工業經濟報道“聲畫兩張皮”的弊病。

新聞記者事蹟材料4

她,作爲一個平凡的女記者,用一份真誠,一份執着,傳達着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傳遞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和真愛;傳播着社會上的人情冷暖,履行着一名記者的神聖使命;她,筆耕不輟,用一支飽蘸着真情之筆,在青春的歲月裏,書寫着自己多彩而無悔的人生,她就任縣廣播電視局新聞中心記者部主任。

xxx自20xx年參加新聞工作以來,憑着對事業的一份執着和熱愛,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時刻要求自己,在新聞實踐的摸爬滾打中,她不斷開拓創新,積極尋找新聞亮點,在採訪中時刻以“三貼近”爲標準,傳達黨和政府的聲音,關注羣衆冷暖和人們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沒有節假日,起早貪晚,愛崗敬業、經常採訪回來加班到深夜,這都已成了家常便飯。

20xx年春,xx鎮星華村農民發現購買的化肥是假冒美國磷酸二銨,得知消息後,她與質監執法人員一同從農民購買52噸假化肥案查起,連續一週跟蹤報道,向省臺報道了xx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查處全省最大一起假冒美國磷酸二銨案件的全過程,爲農民挽回上千萬的損失,得到了領導和農民兄弟的一致稱讚。

幾年來,她先後在中央、省市電視臺、電臺等上級媒體發稿量3000多篇,特別是20xx年,她個人在省臺發稿900多篇,連續6年獲得全省地方臺個人發稿量第一,成爲全省最高產的優秀記者,爲xx縣廣電局連續多年摘得全省縣級臺第一的好成績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