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小常識:立秋早晚涼 中午汗溼裳

學識都 人氣:1.46W

【立秋由來】

立秋小常識:立秋早晚涼 中午汗溼裳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今年的8月7日是立秋,也就是明天。

立秋不僅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穫的季節到了。此時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髮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古代分立秋爲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後,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於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颳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着,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氣候特點】

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真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俗話說“七月秋樣樣收,六月秋樣樣丟”,“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乾河底”。也就是說,農曆七月立秋,五穀可望豐收,如果立秋日在農曆六月,則五穀不熟還必致歉收;立秋前颳起北風,立秋後必會下雨,如果立秋後刮北風,則本年冬天可能會發生乾旱。

 【立秋習俗】

1、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爲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些。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以肉貼膘。

2、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爲“咬秋”,意思就是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有些地方認爲立秋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食,可以防瘧疾。

3、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祭神秋社時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韓偓《不見》詩:“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4、摸秋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爲中秋節。這天夜裏婚後尚未生育的婦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謂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還有白頭到老的好兆頭。

 【立秋養生】

立秋飲食養生的注意事項:

1、秋季天氣漸漸轉涼,人們往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乾燥感,應多吃生津養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

2、秋季宜食清潤甘酸和寒涼的食物,甘味食物有和中、補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斂、生津止渴等作用;

3、肺與秋氣的關係十分密切,秋季應多吃潤肺生津的食品。

4、三類人羣秋季需格外注意

第一類:脾虛患者。脾虛的人常常表現爲食慾不振、肢體倦怠、乏力、時有腹瀉、面色萎黃,這類朋友進補前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第二類: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膩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熱生火,積熱於腸胃,表現爲胃中灼熱、喜食冷飲、口臭、便祕等。這類朋友進補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第三類: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常有積滯宿食,表現爲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因此,在進補前應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運動健身養生注意事項:

1、注意安全不損傷。在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時間長短和內容可以因人而異,一般應該做到身體微微有些發熱比較好。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適當,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2、注意受涼不感冒。立秋後早晚溫差較大,加上烈夏過後,貪涼飲冷,脾胃受損,運化失常,溼邪內蘊,受到風邪,容易使人患上了夾溼型感冒。鍛鍊後切忌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以防身體着涼。

3、注意補水不秋燥。秋天氣候乾燥,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爲準則

4、注意適量不過度。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此時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不宜過大,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