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雪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學識都 人氣:1.11W

小雪節氣是怎麼來的,有哪些習俗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了關於小雪節氣的由來和習俗,歡迎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關於小雪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關於小雪節氣簡介

每年11月22日或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爲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爲寒氣所薄,故凝而爲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期天氣逐漸變冷,黃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與小雪節令一致。雖然開始下雪,一般雪量較小,並且夜凍晝化。如果冷空氣勢力較強,暖溼氣流又比較活躍的話,也有可能下大雪。如1993年11月15~20日,北方一部分冬麥區就下了大到暴雪。

關於小雪節氣的由來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小雪”時值陽曆11月下半月,農曆十月下半月。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古籍《羣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爲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爲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穀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關於小雪節氣的`習俗

1、吃刨湯

小雪前後,土家族羣衆又開始了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爲“刨湯”。

2、曬魚乾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的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羣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3、醃製臘肉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杭州人往往會趁着這個節氣開始醃製醬鴨、臘肉。

4、品嚐餈粑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