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什麼

學識都 人氣:7.7K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什麼?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企業爲其職工建立的旨在補充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不足的一種養老保險形式。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什麼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是什麼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是指由企業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在國家規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條件下爲本企業職工所建立的一種輔助性的養老保險。它是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補充與完善,屬於我國養老保險體系重要組成部分。大力推行補充養老保險不僅有利於減輕政府基本養老保險金支付壓力,保障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順利實施。同時有利於提高參保人的養老保險待遇。現行我國補充養老保險主要範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與商業補充養老保險兩大類。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有什麼特點?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居於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中的第二層次,由國家宏觀指導、企業內部決策執行。其主要宗旨就是提高職工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其主要特點如下:

1、採用個人賬戶積累模式;

2、一般是企業繳費,職工個人不繳費;

3、繳費資金來源企業自有基金、獎勵與福利基金;

4、企業自願建立,國家不強制。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怎麼計算?

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一般採用個人賬戶,也就是說企業或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計入職工的個人賬戶,計算方法一般可以按企業當年補充養老保險費的人均額爲基數乘以係數,係數可按職工的本企業的工齡、職務、職稱、崗位等因素確定,而諸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員工,則可以相應提高係數,以作鼓勵。

  國外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及我國的現狀

(一)國外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基本情況。

在國外,企業補充養老保險一般稱爲職業年金計劃(occupational pension scheme)。二戰以後,職業年金計劃得以迅速發展。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職業年金計劃較爲普遍,經合組織國家(OECD)有1/3的職工被覆蓋在內。在發展中國家,職業年金計劃的發展相對緩慢,覆蓋面也相對較小,往往只有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行業纔有能力建立。

各國職業年金計劃雖各不相同,但基本上都具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職業年金計劃往往是自願性的;(2)繳費由僱主、僱員共同承擔;(3)積累基金按市場化原則進行投資運營;(4)繳費和基金運營享受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

2世紀9年代以來,人口老齡化和養老保險制度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得對國家養老保險進行改革成爲國際性趨勢。一些原先實行單一的國家養老保險的國家,爲了減輕政府負擔,開始或正在考慮縮減國家養老保險的責任,建立包括職業年金計劃在內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一些已經實行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國家,也開始或正在考慮縮減國家養老保險的比重,增加其他形式養老保險(包括職業年金計劃和個人儲蓄計劃)的分量。

(二)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在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於2世紀8年代開始在部分企業試行。1995年,原勞動部發布了《關於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對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進行了初步的政策規範。截止1999年底,參加由社會保險機構管理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有173萬職工,相當於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952萬)的1.4%。此外,還存在少數行業和大型企業單獨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覆蓋範圍太小,還難以形成對基本養老保險的有力補充。

我國目前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有以下一些共同特點:(1)採用個人賬戶積累模式。(2)一般情況下,只有企業繳費,職工個人不繳費。(3)繳費來源主要是企業的自有基金、獎勵與福利基金,基本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4)積累基金只能存銀行、買國債,不能進行市場化投資。(5)企業自願建立,國家不強制。

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近幾年甚至出現停滯不前的狀況。影響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發展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國家政策不明確、不到位:(1)性質未定。補充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險還是商業保險?它應該由社會保險機構經辦還是由商業性機構經辦?是國家強制性的還是企業自願性的?目前對這些問題還沒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不同部門之間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2)缺乏優惠政策的激勵。補充養老保險繳費主要來源於企業自有資金和獎勵福利基金,國家還沒有制定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企業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積極性。(3)基金投資受限。出於對國內金融市場不完善的擔心,政府還不允許補充養老保險基金進入資本市場,基金的保值增值難以實現,從而使得補充養老保險缺乏對企業和職工的吸引力。二是近幾年的宏觀經濟形勢不好。在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和制度轉換過程中,以及整個經濟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企業經濟狀況欠佳,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尚且困難,自然無力建立補充養老保險。三是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居高不下(全國平均替代率一直維持在8%以上),補充養老保險缺乏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