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加速入市 爲投機者敲響了警鐘

學識都 人氣:1.39W

養老金加速入市,已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事實上,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內,關於養老金入市的傳聞,卻被市場頻繁傳出,但始終缺乏實質性的舉措。由此可見,養老金入市傳聞對市場並未構成真正意義上的影響,而往往僅侷限於心理層面上的影響。

養老金加速入市 爲投機者敲響了警鐘

2015年8月23日,國務院關於印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的通知。從辦法通知中明確了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養老金產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養老基金資產淨值的30%;而參與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交易,也只能以套期保值爲目的等。隨着該辦法的出爐,實際上意味着養老金入市的步伐已經開始逐漸提速。

養老金入市規模究竟有多少呢?這無疑成爲市場各方高度熱議的關鍵問題。

其中,根據數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0626億元,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3845億元,而兩者相加結餘就接近3.5萬億。對此,如果按照30%的入市比例,則未來養老金入市的規模還是相當可觀的。不過,這也是市場比較樂觀的一種解讀。

但是,在實際狀況下,養老金入市規模或不宜盲目樂觀。或許,我們結合之前險資投資新規後的投資比例變動情況進行分析,其實際使用的投資額度仍然不大樂觀,且遠遠未能用盡險資投資權益類資產的上限比例。因此,對於更具社會影響力的養老基金,其真實的入市規模或許更不能樂觀。

除此以外,我們需要注意到,養老金入市的首要前提就是投資安全性。對此,站在保護養老金安全的角度上分析,國家並不會讓養老金承受太大的入市風險。因此,作爲關乎普遍老百姓生存命運的養老金,一方面會非常慎重地進行選擇性入市,且整體規模並不會很大;另一方面則將會更注重投資的分散性、多元化等原則,儘可能降低投資的風險性。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相關規定顯示,爲提升養老金入市的安全性,投資機構和受託機構擬分別按照管理費的20%和年度投資收益的1%建立風險準備金。由此可見,在養老金慎重入市投資的基礎之上,還具有相關風險準備金作爲護航,也爲其日後的入市投資,增添多一份安全感。

養老金入市傳聞頻繁出現,卻仍未有更實質的動作出現,確實給市場帶來了不少的憂慮。然而,自去年市場頻繁傳出養老金入市消息以來,期間的股市波動幅度也是相當驚人的。

其中,自去年8月以來,股市累計波動幅度就超過了千點,而與去年年底滬市最高的3600餘點相比,目前市場指數卻仍然縮水超過600點的空間。與此同時,在此期間,無論是滬深兩融餘額規模,還是滬深兩市的日均成交量能,均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縮跡象,給市場傳遞出消極性的影響。

實際上,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滬深兩市兩融餘額就有近1.2萬億的規模,而目前滬深市場的兩融餘額規模卻僅有8000餘億的水平,較之前縮水近30%的空間。至於滬深市場的'日均成交量能水平,同樣也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萎縮跡象,市場熊市特徵依舊顯著。

顯然,在時下股市投資信心接連疲軟的背景下,養老金的入市也需要有一些實質性的動作了。否則,僅有養老金入市的傳聞,卻缺乏實質性的入市進展,這將會進一步減弱市場持續做多的動力,並不利於股市融資與投資功能的持續修復。

筆者認爲,僅有養老金加速入市的預期,還是遠遠不夠的。與此同時,仍需要有更實質的舉措出爐,以重新提振市場的投資信心與投資預期。

不過,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隨着以養老金爲主的長期性資金的加速入市,未來將會對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帶來本質上的改變。受此影響,對於以散戶化作爲主導的A股市場,將會有逐漸走向成熟的預期,且將會爲投機者敲響了警鐘。

但是,對於時下的中國A股市場,仍然存在散戶佔比偏高、機構投資者自律性不強以及機構投資者佔比不高等問題。此外,在實際情況下,還存在一個更致命的問題,即股市缺乏了相對平等的交易環境,由此也加劇了股市的高度投機風險,並導致了股市財富再次分配的不平等問題。

由此可見,在養老金真正入市之際,更需要加快建立起相對平等的市場交易環境,強化機構投資者的自律行爲,從本質上壓縮投機者的生存土壤,爲股市創造出理性投資的良好氛圍。這,纔是未來養老金,乃至其餘長期資金加快入市的關鍵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