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字經的作文集錦五篇

學識都 人氣:6.7K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字經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三字經的作文集錦五篇

三字經的作文 篇1

我是一本書,名字叫《三字經》,我原本躺在書的海洋裏,跟我的好朋友一起嘰嘰喳喳,討論世間的零零總總。有一天,一個小朋友把我帶走了,從此他成了我的主人。

這個小主人脾氣可不怎麼好,一回家就把我扔在一邊。後來,主人的媽媽把我捧起,和小主人一起讀了起來。每天晚上,她都把我講得很動聽,伴着小主人進入夢鄉。

漸漸地,我發現小主人有了變化。有一次,他的阿姨帶着小妹妹來到家中作客,媽媽洗來了幾個蘋果。小主人拿了一個最大的蘋果,給了小妹妹,自己只拿了一個最小的蘋果。阿姨好奇地問:“你怎麼拿了個最小的?”小主人馬上回答說:“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是《三字經》裏寫的。”阿姨笑了起來,誇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還有一次,小主人的媽媽生病了,發燒得厲害,躺在牀上休息。小主人知道了,一早起來爲媽媽煮了一鍋清談的粥,端到媽媽的牀邊,讓媽媽喝下去。還不時地跑到媽媽的牀邊,看看媽媽需要什麼。他一臉鄭重地說:“媽媽,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的,你好好休息。”

你看,雖然我是一本簡單的書,卻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一句話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快來與我交朋友吧,相信你一定會快樂地成長。

三字經的作文 篇2

這段時間,我們學校正在學習《三字經》觀後感大全,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學習《三字經》的前面部分時,由於內容通俗易懂,所以我學習得非常輕鬆。正在我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後面的學習卻把我難倒了。由於後面內容講述的都是中國的歷史,意思非常難懂,再加上許多字我都不認識,因此我開始厭倦學習《三字經》了。在家裏,媽媽鼓勵我說:“你不要泄氣,用心學,一定能把《三字經》學好的。”在學校裏,王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學好《三字經》的方法:先把《三字經》全文的翻譯找來看一看,理解意思,再來學習,這樣就可以輕鬆學好《三字經》了。於是,我按照王老師教的方法去學,果然學習得很輕鬆。現在我已經知道《三字經》的全文意思了,也喜歡上了《三字經》。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也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可貴的學習精神。我要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

三字經的作文 篇3

國學《三字經》中含有古代人民的智慧,讓後人讀後感悟如何做人的道理。

《三字經》中有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一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只是由於後天的成長過程中,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不一樣,性情也有了好與壞的差別。

《三字經》中還有這樣的詩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很清楚,一塊玉石不經雕琢是不能成爲一件玉器只是一塊玉石。人不學習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合適什麼是不合適。而“爲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的學習:親近良師、親近益友,要學習禮貌懂規矩。

通過學習這些詩句,給我們講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教育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養成優良的品質,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才會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才能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

三字經的作文 篇4

這段時光,學校組織同窗們一伏誦讀《三字經》。《三字經》面有賴多佳多的常識使我們受害非淺理解了良多作己的情理。

例如,其中有一段:“臭九齡,能暖席;孝於疏,所該執。融四歲,能讓梨;兄於長,宜先知。”道的就是古時候有一個東漢我鳴黃香,他九歲的時候媽媽就逝世了,固然年事小,卻知講關懷爸爸。夏天的時候,氣象酷熱蚊子許多,他擔憂爸爸睡不美,天天都拿扇子把爸爸的牀扇得涼涼的,把蚊子趕得遙遠的,而後才請爸爸去勞動。冬地的時候,給爸爸展好被褥後本人先鑽出來,用身材把被褥焐溫暖了纔要爸爸往睡覺。孝敬父母是兒父應當做到的。孔融四歲的時候就懂得把大個兒的梨讓給哥哥吃,尊敬弟長的路理,從小就應當曉得。

咱們通功《三字經》的學習教導爾們要幹一個孝順父母,尊重師長的'惡孩子,繼續中華官族的傳統美德,並把它發揮光大。

三字經的作文 篇5

從我有朦朧的記憶起,就記得媽媽常常給我誦讀(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隨着我漸漸長大,經文中句意我也漸漸理解了,並且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我記得有一段經文是這樣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看到不同的生活環境對小孟子的言行有着不同的影響,爲了使小孟子成爲正人君子,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最後把家搬到學宮傍,小孟子學到禮儀和待人接物的細節,孟母才定居下來。但是小孟子並未體會到母親的苦心,他在外求學時,一天因疲倦逃學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舉刀砍斷了布匹,並嚴厲責斥兒子說,讀書就像織布一樣,織絲成寸,積寸成尺,於是成丈匹。半途而廢,最終將一事無成。這就是被歷代傳爲美談的“孟母三遷”和“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誨,發奮學習,終於成爲中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

其實,我們的媽媽對孩子的愛也像孟母一樣,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且不說上學送放學接,一日三餐噓寒問暖,甚至陪讀陪學,給孩子請家教報輔導班,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豐富多彩,對孩子的關心是無微不至,爲了讓孩子成才,幾乎是滿足孩子的所有願望。但我們作爲孩子,似乎沒有像孟子一樣及時領會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就不止一次地讓媽媽感到失望。我能夠體會到媽媽對我的期望和付出,但我在學習上總是出現因爲馬虎而發生的錯誤,而且屢屢發生並且反反覆覆。媽媽每次發現我的錯誤後總是很有耐心地給我講解,我卻是總是很不耐煩地告訴她我本來就會作,只是看錯題了。之後便再次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馬虎似乎成了我的影子,總是與我形影不離,我的學習成績也日漸下降。媽媽雖依然像原來一樣對我關心,但卻多了一些思考,在媽媽的臉上我看出了這些思考,一定是在想辦法讓我更細心一些,更耐心一些,更堅強一些,更自信一些……這些都是我一直無法克服的毛病,媽媽沒有嫌棄我,一直在鼓勵我,教導我,這就是母愛,最無私、最偉大、最純樸,永不停止的愛。我希望自己儘快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讓媽媽爲我感到驕傲。我要繼續努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