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作文5篇

學識都 人氣:3.27W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需要認真地爲此寫一篇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狂人日記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狂人日記作文5篇

狂人日記作文 篇1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

這本書中,有很多“吃人”。有很多人因爲利益等,而把人“吃掉”。當然,還有另一種吃人:舊社會中,人們認爲血饅頭吃了能治肺癆,於是,在處決犯人時,便有人想劊子手買人血饅頭治病。這種就是真正的吃人了。在這兩種吃人中,當然,第一種較多。

這本書雖是以一個患有迫害狂恐懼症病人的視角寫的,卻清晰地體現出了舊社會的黑暗。就因爲利益,讓一個活人像牲口一樣失去自己生的權利,活的餘地。這讓我想起了《家》中的鳴鳳,她就是因爲利益被迫變成了交易對象,此書中的鳴鳳就是被“吃掉”的。

迴歸正題。書中的瘋子非常害怕被吃掉,所以,在他眼裏每一個人都是青面獠牙的,在他所看到的書中,全部都是“吃人,吃人“。這個人還認爲所有人都想要吃掉他,甚至認爲他的哥哥也要把他吃掉。如此,我感覺他想的有些誇張,但不難體現出舊社會的黑暗,混亂,與人吃人的制度,弱肉強食的制度。這裏的每一個人都帶着一副假面具,而那個瘋子所看到可能纔是每一個人最真實的一面。

現在,人吃人的現象還是有一些的,希望,人吃人的狀況會永遠消失。

狂人日記作文 篇2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才明白,人情的冷暖,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我在其中看到了以前人們的殘忍,以前,在小孩很小的時候就受父母的影響,學會吃人,這吃人的人,比不吃人的人,何等慚愧,比如:易牙蒸了他的兒子,給桀紂吃。誰曉得從盤古開天闢地以後,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林;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還有城裏殺的犯人,還有一個生老病死的人,用饅頭蘸血舔,還真讓人毛骨悚然。不是隻有這些,還有哥哥吃妹妹,那時他的妹妹才5歲,那麼可愛可憐的樣子,他竟然忍心,你們想想當時的人還有人性嗎?他們和那些有人性的動物有什麼區別。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以前人情的冷暖。想想我現在是多麼的幸福,有生病的人,他們家沒錢,有多少人伸出援助之手去救他們,看看5·12地震又有多少人而傷心捐助。

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情的人,我們要團結友愛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去幫助他;在別人傷心的時候,去安慰他;在別人失敗的時候,去鼓勵他。現在的我們還真是幸福!

狂人日記作文 篇3

“四千年來時時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多數人在被人吃的同時,也在吃人。看來,我們古代的文化無論怎樣的令人自豪,都抹不掉這些叫今天人看來極不人道的東西。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餓死是小,失節是大……”人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確實不象在西方文化中有崇高地位。人的價值、人的尊嚴都是從屬於極其專制的社會秩序的需要。人是什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只不過是能說話、會穿衣、過羣居生活的“高等動物”,“食色性也”。

對人的定義必定是建立在對世界的認識之基礎上的。由於世界各民族的世界觀是不盡相同的,所以不同民族文化所塑造的人是不同的。在中國古代,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是不明確的,是感性直觀的,除了對世界起源童話般的解釋外,僅有的一點理性所能述說就是“道法自然”,道又是什麼呢?“道之爲物,惟恍惟惚。”面對這樣的世界人除了現實物質追求外,還有什麼令人心馳神往?人不過是會說話的“高等動物”!所以就不難理解:“天地不仁,以萬物無芻狗。聖人不仁,一百姓爲芻狗。”牛羊之肉,人可以吃,因爲人比動物聰明智慧;的確有的人確實比別一些人更聰明有能力,理所當然的就可以有“人吃人”了,“伴君如伴虎”,“養臣如養狼”。你不吃他,他就要吃你。當然,人與動物是不同的,吃的方法是巧妙的。想來想去,還是有序的吃爲好,什麼“綱常”,什麼“禮儀”,不就是一部分“勞心”的聰明人對付另一部分“勞力”的蠢人的好手段嗎?“克己復禮”不難,但“爲仁”卻很難,因爲有限的物質利益總是“你多我就少的”。“存天理,滅人慾”更是“吃人”的武器,因爲“天理”本身就是一部分人的“人慾”得到充分滿足,另一部分人的“人慾”得不到滿足的“公理”。

狂人日記作文 篇4

今天上午,很好的陽光。

出門前,無意瞥了一眼日曆:“ X月X日,宜出行,動土。”

時至數學課上,正凝神思索,靜寂之中忽地傳來“哐啷——”一聲,驚得我周身一顫,差點靈魂出竅。驚恐之餘,環顧四周,滿室同窗無不將目光投向窗外:此乃“開天闢地第一錘”!莫非學校改建也興看黃曆擇吉日不成?豈有此理!

嗚呼!我們安靜整潔的教室!嗚呼,我們鳥語花香的校園。施工告示牌上分明寫着,樓層:六層,工期:六個月。我怕得有理。

狂人日記作文 篇5

他,棄醫從文,一生以筆爲武器,被譽爲“民族魂”的魯迅。其諸多文學作品激發着當代的年輕人。其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狂人日記》。

《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以第一人稱的視覺向我們敘述了一個“狂人”的故事。日記中的“狂人”害怕所有人的眼光,認爲身邊的人都想害他,想吃掉它。醫生給他看病,讓他“靜養”,他便以爲是讓他養肥,可以多吃肉。“狂人”實際是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可是,它的周圍全是被封建思想所侵蝕了靈魂的人,而他所害怕和反抗的則是封建傳統“吃人”的慣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這是作者對孩子的深深期望。“救救孩子!”這是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反抗和新一代的擔憂。在此,他一次次的吶喊“救救孩子!“那不僅僅是孩子的吶喊,那更是一箇中國的希望!更讓我體會到一顆赤子之心在跳動,在黑暗中發出光彩奪目的亮光,在不安與焦急中交錯着,感嘆那個時代的浮華與蒼涼,同時也爲有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大師而倍感驕傲、自豪。

現如今,新中國已經成立,過去的封建傳統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像錢學森那樣的狂人陸續在沉溺的夢中醒來,他是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被譽爲“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在錢學森心裏“國爲重,家爲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五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錢老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和知識分子的典範,是偉大的人民科學家,正因爲有錢學森這樣子的人,我們纔會有如此強大的國家。

我讀完《狂人日記》之後,內心思潮起伏。其中的“從來如此,便對嗎?”讓我明白了,懂得去大膽的提問去,去質疑,因爲“凡事總需要研究,纔會明白。”

TAGS:狂人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