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織》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

學識都 人氣:1.43W

促織是清代文言短篇寓言故事。蒲松齡撰。出自《聊齋志異》。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促織》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促織》原文閱讀及對照翻譯

促織原文、翻譯及全詩賞析

促織

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

草根吟不穩,牀下夜相親。

久客得無淚,放妻難及晨。

悲絲與急管,感激異天真。

翻譯

蟋蟀的叫聲十分微細,那哀婉的聲音多麼動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叢間叫得不暢,移到牀下來叫,彷彿與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鄉的我怎能不聞聲而淚下?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也在半夜裏難以穩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絲樂和激昂的管樂,也不如這天真的聲音如此感人。

註釋

促織:又叫蟋蟀,今甘肅天水一帶俗稱“黑羊”。

哀音:哀婉的聲音。

穩:安。

親:近。

得:能夠。

放妻: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

絲:絃樂器。

管:管樂器。

感激:感動,激發。

天真:這裏指促織沒有受禮俗影響自然真切的嗚聲。

賞析

人們常常把嗚叫聲當作動物的語言,所以聽到反覆不斷的聲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斷地訴說着什麼,或要求着什麼,把它想象成無休止的傾訴。杜甫在秦州的幾個月,正是促織活動的時候。傍晚,清晨,特別是不眠之夜,大約都是在促織的鳴叫聲中度過的。詩人久客在外,心情本來就很淒涼,被促織聲一激,往往不禁淚下。這首詩,就是詩人當時憂傷感情的真實寫照。

起句正面點明促織,以“甚細微”與第二句的“何動人”構成對比,襯托哀音的不同尋常。

三、四句和五、六句,在修辭上構成兩對‘‘互文”。就是說:促織在野外草根裏、在屋內牀底下,總是鳴聲不斷;而不論在什麼地方嗚叫,總和不得意的詩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聽到它的叫聲,長期客居外鄉的人不得不流淚,再也無法安睡到天明;被遺棄的婦女或寡婦也在半夜裏被哀鳴之聲驚醒,陪着促織灑下淚水。這種“互文”格式的使用,用表面上的兩層意思抒寫了交互着的四層意思,能收到言簡意緣的效果,是古代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

最後兩句以“悲絲”、“急管”同促織的啼叫相比較,而以促織叫聲“天真”、不受禮俗影響作結,把促織的哀音放在任何樂器的演奏無法達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動人”寫到了極點,更加烘托出詩人的思鄉愁苦之情。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於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當時杜甫還在秦州,遠離家鄉,夜間聽聞蟋蟀哀婉的叫聲從而感秋,至而牽動了思鄉之情,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羈旅愁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