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會計基本假設分析

學識都 人氣:3.12W

目前,會計理論界對四大基本假設的認識很不一致,各種論點常常自相牴牾。會計基本假設所存在的缺陷,也爲會計覈算工作引出了許多麻煩,爲了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同時降低會計信息的披露成本,關於四大基本假設的重新思考,是每個會計人員都應該做的事。

財務會計基本假設分析

一、對國際公認的四個基本假設的考察

(一)關於會計主體假設的考察

在哲學認識論中,主體是表示人與外部世界活動關係的概念,是指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這裏所說的人不是指抽象的自然人,而是指以社會聯繫存在的社會人。相比較而言,會計上所說的主體有自己的特殊性,這是由會計學的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雙重性質所決定的。進行會計覈算,首先要明確其核算的空間範圍,即爲誰記賬。會計主體假設是指假設會計所覈算的是一個特定的企業或單位的經濟活動,而不是漫無邊際的。儘管現代企業歸投資者所有,但企業的會計覈算不包括該企業投資者或債權人的經濟活動,或其他單位的經濟活動。一般地,經濟上獨立或相對獨立的企業、公司、事業單位等都是會計主體。簡單來說,會計主體假設的目的是爲企業覈算劃定一個空間範圍,以便於將企業自身的經營活動和外界相區別、與所有者自身的經濟收支相區別。界限清楚,既便於覈算,又避免糾葛。此假設的原意是正確的,其界定的經濟覈算範圍也是切實可行的,問題在於“會計主體”概念的指向含義令人費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人是主體,客體是自然。於是,以企業作爲會計主體的假設違背了管理學的原理,背離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主體理論研究的進一步深化,也給實際工作造成了混亂。這也是頗具爭議的一點。

(二)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的考察

所謂持續經營,是指一個會計主體的經營活動將會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會計主體不會因遭遇清算、解散等變故而不復存在。持續經營企業的會計覈算應當採用非清算基礎,例如資產按成本計價就是基於持續經營這一假設或前提的。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勝劣汰是一項競爭原則,每一個企業都存在經營失效的風險,都可能變得無力償債而被迫宣告破產進行法律上的改組。一旦會計人員有證據證明企業將要進行破產清算,持續經營的基本前提或假設便不再成立,企業的會計覈算必須採用清算基礎。會計分期是指會計信息應按劃分期限進行收集和處理,會計分期假設是持續經營假設的一個必要補充。如果假設一個會計主體應持續經營而無期限,在邏輯上就要爲會計信息的提供規定期限,這是會計這一信息系統發揮作用的前提。明確會計分期假設意義重大,正是由於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以前期間、以後期間的差別,才使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有了記賬的基準,進而出現了折舊、攤銷等會計處理方法。但是,由於持續經營假設的不確定性,將可能使會計分期假設也失去意義。

(三)關於貨幣計量假設的考察

貨幣計量假設是指會計爲持續經營的會計主體進行覈算時,是以採用幣值穩定的貨幣來綜合計量爲前提的。但是貨幣計量假設並不表示貨幣是會計覈算中的唯一計量單位,在有些情況下,統一採用貨幣計量也有缺陷貨幣計量的缺陷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數字化浪潮對貨幣計量假設的衝擊。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浪潮已滲透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計算機和互聯網、互動媒體和電子商業等,這些將決定今後世界的發展方向。以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爲代表的數字化革命對會計的影響是巨大的,通常貨幣反應的價值信息,已不是管理者和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而諸如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客戶滿意度、市場佔有率、虛擬企業創建速度等表現企業競爭力方面的指標,更能代表一個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同時,隨着知識創新和技術進步,產生了以電子商務爲代表的新商務模型,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計量、對高級專門技術人員和高級管理人員價值的計量、對高科技企業潛在的高額風險回報的計量等方面,成爲當前的一個突出問題。(2)物價變動對貨幣計量假設的衝擊。貨幣計量的基礎是假定用於經濟事項的貨幣穩定不變,但並非絕對不變,只是其波動的幅度不足以影響用它來計量會計事項的結果。在某些情況下,各種原因引起的物價變動均會造成幣值的不穩定,使相同的貨幣量在不同的時間代表不同的購買力,喪失了會計信息應有的可比性和綜合性。

二、會計基本假設對會計確認基礎的影響

衆所周知,會計確認有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兩大基礎。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原則,是指以應收應付作爲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標準,而不論貨幣資金是否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就是說,一切要素(特別是收入和費用)的時間確認,均以權力已經形成或義務已經發生爲標準。而收付實現制是以款項的實際收付作爲標準來處理經濟業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計算本期盈虧。在收付實現制的基礎上,凡是本期實際以現款付出的費用,無論其應否在本期收入中獲得補償,均應作爲本期應雞費用處理;凡在本期實際收到的現款收入,無論其是否屬於本期,均應作爲本期應計的收入處理。權責發生制是依據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這兩個基本假設來正確劃分不同會計期間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歸屬,並運用一些諸如應收、應付、預提、待攤等項目來記錄由此形成的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企業經營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而其損益的記錄要分期進行,每期的損益計算理應反映所有屬於本期的經營成果,而收付實現制顯然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因此,權責發生制能更加準確地反映特定會計期間實際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幾乎完全取代了收付實現制。但是,權責發生制在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時也有其侷限性:一個在損益表上看起來經營很好、效率很高的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卻可能因爲沒有相應的變現資金而陷入財務困難。這是由於權責發生制把應計的收入和費用都反映在了損益表上,而其在資產負債表上則部分反映爲現金收支、部分反映爲債權債務。而這些侷限性和缺陷正是由於將持續經營和會計分期作爲前提所帶來的,會計確認基礎受到了動搖,將爲整個會計工作的進行造成極大阻礙。

三、結語

因此,會計四大基本假設的補充和完善工作已迫在眉睫。它們的內容是否需要進行更改或是替換,是我們需要長時間的實踐來驗證的。就目前來說,既然我們已經看到了基本假設的缺陷和不足,就應該及時地“對症下藥”,查漏補缺,爭取讓制度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只有充分保證了會計覈算工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纔能有效地監督企業經營活動的進行,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