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面試題目整理

學識都 人氣:2.91W

  一、加強教師師德修養

教師面試題目整理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孔子曰:“不正其身,如正人何!”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範。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着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可見,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我國正處於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機的社會轉型時期,面對這種形勢,教師必須堅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處處以身作則,爲人師表,真正做到: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優化教師知識結構

  當前,知識發展的總趨勢和新特點就是知識正在以高度分化走向高度綜合。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在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廣博的文化科技知識和教育科學理論。只有這樣的教師,才能讓學生對多門學科知識進行有效的遷移和綜合,真正做到對知識的融合貫通,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適應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

  三、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如果教師僅拘泥於“一支粉筆,一本書”的舊教學模式,就會扼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四、心理素質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從事這一職業的人應具有特殊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有敏銳的感受力,能對學生學習、生活中的變化明察秋毫,及時做出反應,這種敏感性還會促使教師時刻關注外界新知識、新信息,不斷充實自己。第二、教師要具有創造性思維能力。教育的環境不會始終不變,教育對象也不會完全相同。教師必須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具有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同時教師若能將創造性的思維引入到教學中,必然會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第三、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情商”。即教師對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調節和控制能力。教師做爲社會中的一員,也會同常人一樣,經歷各種挫折、打擊,也會有喜怒哀樂各種複雜的情緒體驗,但其中消極的情緒是不宜帶入課堂的,所以教師必須學會情緒的調控,以良好的心境進入角色。第四、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教學是一複雜的過程,人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如果缺乏堅韌、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品質,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第五、具有較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創造出和諧的工作氛圍,友好、互助的同事關係能減輕工作中的巨大壓力。第六、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新環境,熟練地進行角色轉換等。

  總之,一個能夠不斷從以上六方面提升自己素質的老師必將成爲教育工作中的行家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構成要素主要是教師的機體素質、文化知識素質、道德素質與心理素質等。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爲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爲舉止、音容笑貌、板書筆跡等。

  兒童、青少年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正是個性與品德形成時期。儘管社會環境、家庭等因素對兒童、青少年的個性形成和品德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但許多研究表明,教師的作用最大。教師的影響主要通過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教師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學生的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教師本人的`人格特徵、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的影響。在兒童眼裏,教師是正確的,教師的話都是對的。由於兒童好模仿,因此,教師的言行就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個性、品德的發展。例如,在我們研究觀察中發現,在小學階段,如果這位班主任連續帶了兩年,那麼,這個班的學生的說話的語氣、語調,辦事風格在很多方面與班主任有類似之處。

  陶行知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銘:“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如果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教育是無法成功的。教師是繼承和發揚文化遺產的橋樑,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工程師。

   “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愛是教師最美麗的語言。要當好一名教師,就要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愛得專心致志,愛得無私無畏!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師愛”。在一定程度上,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但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更困難。林崇德教授認爲,“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爲教師對學生的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記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這種愛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實現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師愛就是師魂,是師德最好的體現。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以自己的知識技能去影響學生,而且還以自己的道德文化修養、儀表作風等對學生起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表率作用,是任何其他教育因素都無法取代的。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首先教師應該自我雕塑和不斷完善,否則又何以塑人呢?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也是學生的道德榜樣,因此,必須以完善美好的人格出現在學生面前,用時代精神去塑造新一代。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這是人們通常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知識也需要不斷的更新,並不是"一桶水"就夠了,應該具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育人、培養人是一種富於藝術性、創造性的複雜勞動。教育者不應只是“教書匠”,而應當是“工程師”。教師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思考力、靈活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德高學精,這些都與是否具有高尚的師德,因爲高尚的師德是一切的動力。

  爲什麼要選擇教師這個行業?

  讀的就是師範類的專業,做教師符合自己的專業,而且現在公司之類的工作不夠穩定,教師穩定性比較高,現在好的學校對教師的培養很好,也能爲教師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等。

  學生偏科主要有下列三大原因:

  (一)教師問題。小學生偏科學習,受教師影響較大。

  (二)家庭影響。家庭特殊的文化氛圍和家長的某些愛好以及家長職業差異也會誘發學生偏科

  (三)學生原因。學生自身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也是造成學生偏科的原因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教師備課時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本校條件等,結合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因校制宜、因時制宜,靈活、恰當地借鑑和選用國內外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攻破難點,並善於探討、實踐

  新課程一堂好課的標準

  —堂好課應整體體現三個方面:真實的學習過程:科學的學習方式;高超的教學藝術

  二、一堂好課應以學生的發展來衡量,要求做到知識與能力同步發展,認知與情感和諧發展。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目標多元性
  (2)教學要有過程的生成性
  (3)教學內容要有開放性
  (4)教學評價要有激勵性
  (5)媒體使用要有恰當性

  三、—堂好課的總體要求應體現在建構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統一.

  建構性是好課在科學規律上的體現,生成性是好課在教學展開過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課判斷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教學過程的的結構要求講,一堂好課的具體體現是如下。

  (1)教學目標要指向全體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目標要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內在統一;要因材施教,按照多元智能理論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目標要有彈性,給學生留有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以創新能力與個性發展作爲教學目標的重點。
  (2)教學內容組織要得當.
  內容要體現基礎性、現代性和綜合性的統一.作爲教的內容的教材教程與作爲學的內容的學材學程要規劃好.
  (3)教學方式選擇應用要貼切.
  選擇的標準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爲基本命題;應用上強調科學化、藝術化和個性化。
  (4)教學評價要完善。

  一切評價圍繞“促進學生髮展”這一宗旨;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發展及學生的需求. 潛能等也需給予評價;評價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教育教學的評價。

  四、新課程中的一堂好課,應該明確地凸顯在學習主體學生的身上,以考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狀態爲主
  (1)學生的參與狀態。

  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了,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主動地探究。

  (2)學生的交流狀態.

  課堂上,教師創設了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自己在這個環境裏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動的,他就能和同學、教師甚至教材進行平等的對話。他說錯了,沒有關係;他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他不認同教師,不會受批評;他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當他學習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當他取得成功時,會得到誠摯的祝賀。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 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燃.觀念與理念,纔有可能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教學相長.這樣的課就是好課.

  (3)學習目標的達成狀態.

  一堂好課,需要有豐富知識的獲得,更要有真摯的情感與探索體驗,這是任何時候評價一堂課必須守住的底線。檢驗的標準就是學生的接受程度與效柬。在課堂上,主要考查學生有無切實掌握這些知識,並將這些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容會貫通。這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同時,還要了解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積極主動地跟進.共鳴和投入。每一個學生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 在致力於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是否能使“優等生”吃得飽,讓“暫困生”吃得好。真正學有所得,各有發展.一堂好課,應該是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綜合考慮以後所作出的判斷。新課程下的-堂好課,不是簡單的對原有課堂教學評價的否定,而是發展與超越,它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狀態.

  一要寬厚仁愛,不要苛求於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孩子的過失不管多麼嚴重,如果不是出於惡意,就不應該責罰他。”差生因其心理過程和經歷過程的某些特殊性,往往比其他學生容易犯錯誤。因此,教師要冷靜地對待這部分學生的過錯。切忌諷刺、挖苦、外罰,而是要在平等、和諧、融洽的關係中同他們擺事實、講道理、真正以情動人、以理服人。

  二要以“情”激“情”,不要無動於衷。

  差生因其往往受到他人的冷落、歧視,覺得前途渺茫,於是“破罐破摔”,最易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教師尤其要關心他們,親近他們,和他們交朋友。要多爲他們辦實事,使學生從一件件具體的事實中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愛,從而激發自己的道德情感,樂於接受教師的教育,並主動爭取進步。

  三要平等待人,不要另眼相看。

  差生尤其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和肯定他們的進步。因此,教師千萬不要對他們另眼相看,不要對他們的成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是要及時通過表揚肯定他們的種種努力,從而使他們樹立信心,揚起生活的風帆。

  四要適當刺激不要姑息遷就。

  因爲這部分學生並非心智完全低下,而是缺乏上進的動力。有時採用激將法,刺激其自尊心,可使其產生好勝心理,他們有可能因此奮起。古代韓信所以成爲一代名將,與其少年時代受“胯下之辱”不無關係。

  五要理解尊重,不要動不動訓人。

  一般來說,差生的自尊心更強烈,他們最反感教師的冷眼和諷刺,最不願與看不起自己的人打交道。因此,每當學生萌發缺點錯誤時,都絕不能大聲訓斥,而是循循善誘地和他們促膝談心,共同分析錯誤的原因,並幫助其制定改正錯誤的措施,找到努力的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