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語言節奏藝術

學識都 人氣:2.6W
培訓師語言節奏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講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緻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的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可見,教師講課的語言藝術對聽課學生的重要影響。在這方面,對於職業培訓師的語言藝術要求比對其他任何學科教師的要求都更高,這是由企業管理培訓的性質、對象、內容、課時、標準等許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培訓師藝術語言,一方面來自培訓師講課語言表達的準確、恰當和生動,另一方面則來自培訓師講課語言中速度的快慢、節拍的強弱、力度的大小等巧妙變換和交替,以及句子長短、語調升降等有規律變化。培訓師的這種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感的語言使教學具有鮮明的節奏,對學員的學習效果帶來直接影響。現代生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種單調的聲音刺激下,大腦皮層會很快進入抑制狀態,而抑揚頓挫、具有節奏感和藝術性的教學語言能有效地打破大腦的抑制狀態。所以,培訓師必須加強語言調控,講究對語言的巧妙編排與合理運用。
  一、控制講課語言的輕重隱顯和疾徐張弛
  如何控制講課講課語言的輕重隱顯和疾徐張弛,主要應考慮講課內容和學生實際。一般地說,講解教材中的重點和比較深奧抽象的內容,應放慢語速,增強音量;如果是淺顯易懂或本身節奏明快的內容,應加快語速,放輕音量。表現急切、震怒、興奮、激昂、壯烈等基調的內容,可用快節奏的語言;表現寧靜、優美、沉鬱、悲哀、沉思等基調的內容,可用慢節奏的語言。這樣快慢交替,急緩相間,能渲染出與課程內容相吻合的課堂氣氛,使學員產生情緒、情感上的摹仿,在心中激起相應的感情,大大增強接受的效果。  
  二.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有機組合  
  講課方式的交替變換,有助於消除學生疲勞,保持注意力。培訓師在組織教學時,要巧於設計和安排講課方式,講究教學方式的間隔變換和合理搭配,使之有動有靜,動靜結合,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這樣安排,整堂課講練結合,動靜相生,表現出一種與學生心理相容的節奏變化。  
  板書和課件的運用也是調整教學節奏的重要手段,對此應給以足夠的重視。板書是培訓師的書面語言,課件是培訓師製作使用的多媒體技術語言,在講課中合理運用,都能從視覺上刺激學生,增加信息接受的渠道。這種信息渠道的轉換,會帶來學員心理和行動的變化,使學員由聽變看,由聽變寫,或邊聽邊看邊寫等。就是說,培訓師可通過板書、課件引導和控制學生,使整個講課進程保持適當節奏。這裏的關鍵是把握板書、課件與語言的有機結合。在實際講課時,有的培訓師是先把整個內容講完再板書、放課件,或者先抄好板書、放好課件而後講內容。這樣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講課的流程和效果。最理想的應是板書、講課與教學語言密切結合,邊講邊寫或邊放。板書、課件與教學語言的配合嚴密精巧,妙趣橫生。這樣可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可以吸引學員的注意力,激發學遠的學習興趣,使培訓師的思路和學員思路合拍共振。要適當注意板書出現的頻率、書寫速度以及課件變換頻率,過大或過小,都會直接影響整個教學的節奏。  
  三.注重內容安排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  
  課堂上信息量的疏密也是構成教學節奏的重要因素。信息量的疏和密直接影響學員心理感受的變化,疏給人舒緩、輕鬆的感覺,密則使人感到急促和緊張。密而不疏,會給人以堆積感。學員長時間緊張,容易疲勞;如果一味地疏而不密,則會使人產生空疏感,學員情緒過於鬆弛,注意力就難以集中。只有疏密相間,纔會給學員帶來有張有弛的心理節律,保持旺盛的精力。所以,講課內容的安排要區分詳略並進行合理組合與佈局,講究信息的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一般說來,重點、難點要重錘敲,要學員精力高度集中,積極思考,以體現一個“張”字。學員易懂的非重點內容,則可在“張”中體現一個“弛”字。張而不弛和弛而不張,都是不講究節奏美的表現。只有在緊張之中見鬆弛,激越之中見舒緩,學員才能在張弛相濟、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節奏變化中輕鬆愉快地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追求講課節奏的融洽統一、整體和諧   
  培訓課的節奏藝術追求整體之美。它不能僅關注某些環節,而應綜合考慮,全面安排,使構成各要素搭配合理,穿插得體,銜接自然,融洽統一,以構成整體節奏的和諧美。優秀的培訓師都十分重視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來增強培訓課藝術的魅力。我國特級教師於漪老師就曾經特別強調“要和諧統一,形成一個整體”。一次我有幸聆聽她講的《雨中登泰山》一課,一開始滿懷激情地導入課文,先聲奪人,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象,形成一個波峯。接着,改用導遊式的語言,放慢語速,提出問題。學生靜思,快速閱讀課文,尋求問題答案,這樣形成第一個波谷。之後學生紛紛舉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第一幅奇景,出現第二個波峯。接着往前推進,在學生對七真祠作了簡要介紹後,立即巧妙過渡:“一路行來,從一天門到二天門,沿途見到哪些奇景?”兩個環節銜接自然緊湊。於老師充分注意到學生被美景深深吸引的情緒,恰當地加以語言引導,加快了節奏。學生經過短時思考,爭着介紹一天門和二天門的景色,課堂上出現第三個波峯。接下來,她小結上文,對學生給以肯定,有意放慢節奏。然後,於老師用富有鼓動性的語言,激勵學生進一步“遊覽”勝景,要他們邊“攀登”邊談感受。此後再次加快節奏,又推進一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絕頂又是怎樣的風光呢?讓我們帶着勝利的喜悅,來欣賞這仙境般的美景,請同學們抓住特徵,介紹二三美景。”馬上就有學生搶先回答,引起全班學生的歡聲笑語,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之後又依次提出三個問題,既是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又把學生的情感和思路引向縱深。整個教學,真可說是波瀾起伏,環環相扣,快慢相間,疏密有致。雖然於老師不是職業培訓師,但她在教學中所採用的語言節奏的方法將是我們非常寶貴的經驗。讓我們的受訓學員在整體和諧的教學節奏中得到知識,同時也體驗到審美情趣,獲得審美享受。  
  前蘇聯美學家斯托洛維奇曾說:“在每個領域中出現的凡是值得被稱爲藝術性的活動,都必定具有審美意義。”作爲培訓師語言藝術重要組成部分的講課節奏藝術,它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審美因素。因此,我們應當對它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充分發揮其在培訓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