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求職之門何以如此難開

學識都 人氣:1.6W

   破解“史上最難就業季”,社會各方都在一起想辦法,企業開放透明公佈可以拿出的崗位,公平競爭,平等錄取,本是基本義務和社會責任。但根據中國移動12582動感求職數據監測顯示,今年11月,國有企業平均薪酬爲3355元/月,高於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而超過七成的崗位需求量,則來自民營和私營企業。兩相比較,看得人很不是滋味。

國企求職之門何以如此難開

從以上兩個數據可以看出,一方面國企的平均薪酬水平確實很有吸引力,難怪應屆大學生要趨之若騖,有的甚至非國企不“嫁”;但另一方面,國企的“侯門深如海”,大學生趨了也白趨,因爲人家壓根兒沒打算真心拿多少崗位出來,即使拿出來,也可能虛晃一槍,樹個高門檻把你攔在門外,大學生們只能空餘嘆息:國企不是你想進就能進。

一個真實的案例或許可以讓我們一窺國企求職之難的真正原因。研究生畢業的小全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想回安徽老家的國企找份工作,她接連給安徽的很多國企發了簡歷,但這些國企不僅不肯招她,甚至連一個筆試的機會都沒有給,蹉跎了3個月,她只得在成都臨時找了份工作。但一門心思想回安徽老家的小全,還是忍不住在放假時,回到安徽,一一找到了她投遞簡歷的國企,希望探明原因,並能謀得一個面試的機會。在連續走了三家國企沒有得到準確信息後,最後一家企業的人事經理,終於對她說了實話:你知道一天有多少領導的子女需要安排嗎?我這天天都是上面領導遞的條子,不是你不優秀,是你沒有關係和背景。小全一聲嘆息,只得從此斷了回安徽老家之念。

然而,對國企求職之門難進,我們真的只能“一聲嘆息”了之嗎?我們要追問,真正讓國企難進的根由是什麼?國企人員穩定,流出崗位偏少,因此崗位需求量少於民企和私企,誠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在高門檻背後,崗位數量和招錄過程的不透明,國企內部的“父退子承”和近親繁殖等導致的就業不公平,也是應屆畢業生難進的主要原因,也難怪一些招聘機構在國企放出招聘信息時,要打出“國企招人,百年難遇”這樣醒目的口號。

要批評國企缺乏拿出崗位的誠意,不如批評國企的用人體制。據一位資深的人力資源總監介紹,國企難進,不是區域性的問題,而是全局性的帶體制性的問題。據他了解,國企進人目前主要有兩種渠道,一是內部招聘,一般只針對內部職工子女或關係戶,這類招聘信息不會對外公佈;二是到重點高校進行校園招聘,把一些冒尖的人“掐”走。至於大多數學生,即使趕上了校園招聘這樣的趟,也不一定能進得去。從市場法則來說,這本也無可厚非,但因爲有了第一種方式的長期放縱,所以,大學生們還是對進國企“心存忌憚”。

一方面高懸門檻,一方面又心存忌憚,即使在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時,我們依然看不到這樣的招與求的矛盾出現半點良性的轉機。長期以來,國企這種關起門來,把崗位作爲一種“壟斷性福利”,搞體內循環的做法,已經讓人們無力吐槽。國企用人體制存在不透明和不公平,儘管年年都在說,但年年沒有改觀。說的儘管說着,做的'儘管做着,說和做的中間,其實已經打下了一個死結。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與其在沒有希望的國企門前徘徊良久,不如早一天在私企落家,沒有人鬥得過殘酷的現實,更何況是初入職場的大學生。

反過來,我們其實倒真心覺得國企很可憐。因爲不管有沒有國企高懸招賢榜,大學生們其實已經在面臨就業時,從思想上給國企打了個大大的“紅叉”。少了源頭活水,少了新鮮血液的及時補給,國企這個抱殘守缺的老古董,也只能挾壟斷的餘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少許心理和壟斷優勢。問題是,這樣的餘威,還能逞多久?

寄望於通過根除這樣的體制性難題,以圖緩解“史上最難”,顯然是遠水解不了近火。國企要做的,是從內部改革用人體制。套用一句深有哲理的話,作爲這篇評論的結語,也希望國企的人事經理和老總們,能有所思考:雞蛋從外面打開,是食物;從裏面打開,是生命。國企要獲得生機,只有在用人問題上,和民企一樣開放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