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故事精選

學識都 人氣:2.93W

學習名人故事可以認識並理會到榜樣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激發學生自律的動機,再引導學生對照自己,找出行爲上的閃光點,最後勉勵學生學習榜樣,經常進行自律。下面有本站小編整理的歷史名人故事精選,歡迎閱讀!

歷史名人故事精選

康有爲曾是炒房高手

中國傳統文人,通常羞言金錢,以“銅臭味”鄙視之。故不少優秀的文人墨客,都不事生產,不諳經營之道。但也有例外,既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又具備超人的經濟頭腦,懂得理財。康有爲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對房地產有着敏銳的判斷力,好幾次牛刀小試,便獲利不菲。其點子之準,下手之穩,就算現在的炒房高手,也自愧不如。

康有爲流亡海外多年,其間得到了許多愛國華僑的慷慨資助,這是他得以周遊列國的重要經濟保障。但他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賺了不少錢,特別是在房地產上屢有斬獲。

比如1906年春節期間,他訪問墨西哥,受到當地隆重接待。當時墨西哥城正在籌款修築有軌電車,他敏銳地意識到電車軌道經過的地方,必將成爲人氣旺盛的商業圈,地價必定隨之飆升,這是一個十分難得的賺錢的機會,便大量購置電車軌道經過之處的地產。沒過多少日子,這些地價果然上揚了好幾倍,他輕輕鬆鬆獲得了 10多萬銀元的贏利。

應該說梁啓超也是賺錢的好手,早在1898年就以“保皇會”的名義,用入股的方式向海外華僑集資,在上海創辦“廣智書局”和“新民叢報社”。他憑藉自己的知識資源,佔有三分之一的股份,一年收益上萬銀元。當時康有爲因逃避清政府追殺而避居印度吉大嶺,經濟陷於窘境,他得知後馬上匯出1800銀元,資助康有爲。

有道是“此一時,彼一時”,當康有爲在墨西哥的房地產上狠賺了一筆之時,梁啓超的“廣智書局”卻陷入虧損的窘境,康有爲得知後馬上寫信詢問梁啓超需要多少錢?梁啓超回信說:“每年費用3000銀元。”康有爲立即匯出5000銀元:給梁啓超本人3000銀元,給梁啓超在澳門的家屬1000銀元,給梁啓超的兄弟學費1000銀元。出手之闊綽,堪與當今那些房地產老闆媲美。“康梁”在政治上結爲同盟早已美名遠揚,在經濟上互相施以援手,也傳爲佳話。

康有爲晚年經濟狀況非常富裕。1913年康有爲55歲那年結束流亡生涯回國,廣東政府發還了被清朝政府抄沒的康氏家產,並加發官產作爲對康有爲流亡15年的賠償。資本貴在積累與增長,康有爲非常清楚這一點,通過炒房地產來獲利,依然是他的拿手好戲。他於1914年6月定居上海,租賃上海新閘路16號辛家花園,每月租金120銀元,一住8年。這期間他看到上海房地產的升值潛力巨大,便馬上變賣了廣東的房產,在上海買入地皮。沒過多久,上海的地皮飛漲,康有爲又大賺了一筆。接着他又投資交通幹線附近的房產,同樣獲利頗豐。

1921年,康有爲在愚園路自購地皮10畝,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的花園住宅,取名“遊存廬”,十分豪華。晚年時他還在別處修建、購買了3座別墅,分別爲杭州西湖的“一天園”、上海楊樹浦的“瑩園”和青島的“天遊園”。“一天園”佔地30餘畝,歷時4年才建成。“瑩園”建成後轉讓給別人,屬於短線投資項目。青島的“天遊園”原來是總督樓,康有爲購買後加以改擴建,他的生命最後終結於此。

再高几釐米就會倒塌

魏源是近代史上傑出的思想家、改革家、史學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人們常常稱讚他博古通今、造詣精深。人們所不知道的,是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英才。

 這位英才的名字叫石昌化。

魏源15歲在縣試中,認識了小他一歲的競爭對手石昌化。主考官發現這兩人年齡雖小,文章都屬上佳。因爲難分伯仲,便將他倆同時“拔置前茅,贊爲雙璧”。第二年,魏源和石昌化又同時參加了“府試”,分別獲得冠軍、亞軍。

魏源能成功,絕對是“梅花香自苦寒來”。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甚至因爲在書房裏待得太久,連自己家的僕人都認不出來了。

石昌化在認識魏源後,感到自己的見識與學問與魏源還有一段差距。一心爭強好勝的他開始琢磨,自己該如何縮短差距,趕上魏源呢?

石昌化開始給自己加碼:魏源讀書讀到三更,那我就讀到五更。魏源讀到五更,那我就通宵熬夜。如此拼命的他沒想到,“梅花沒香苦寒枯”。由於過分刻苦,石昌化患風寒引發癆病,進而嘔血。

身體垮了,學業也就無從繼續,這個早年與魏源站在同一起跑線的神童,因爲過分苛求自己,失去了參加殿試的機會,“以病劇而不得與魏同捷”。

魏源不努力,絕對成不了魏源,石昌化過於努力,卻只成爲歷史上的.一個無名小卒。

你知道大樹最高能長多高嗎?科學家說,一棵大樹再怎麼具有生命力,也只能長到122米到130米,不是大地撐不起它,而是它自己撐不起自己。在 130米的極限,再長一米,甚至哪怕幾釐米,都可能自己壓垮自己,轟然倒塌。其實在人生中,讀書、工作、理想都是如此。要十分努力,卻不可超出自己的能量極限,尤其不能把別人的高度當成自己一定要達到的高度,否則往往不成功,卻逼苦了自己。

魯迅與車伕的幾件小事

20世紀上葉的舊中國,人力車伕作爲下層社會的一部分飽受歧視和壓迫,甚至有大學教授說:“如果詩歌描寫車伕,就是下流詩歌。”但魯迅就在這個時候寫下了震撼心靈的《一件小事》。發表於1919年底的這篇小說,讓人們感受到了高尚人格的力量:我這時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剎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

這篇小說或許有虛構的成分,而實際上,魯迅和車伕之間,曾發生過不少尋常而感人的故事。據魯迅日記記載:

1913年2月8日,“上午赴部,車伕誤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數人突來亂擊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嘆!”。魯迅痛感世道不公,人性扭曲,弱肉強食,無理可講,其激憤之情溢於言表。

1915年5月2日,“車伕衣敝,與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