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人小故事3篇

學識都 人氣:2.22W

我們所熟知的那一些名人,我們對他們的瞭解只限於表面上或是他們的作品,對他們背後的一些故事瞭解甚少。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中國名人故事3篇,歡迎閱讀!

中國名人小故事3篇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時侯 喜歡讀書,但是家裏很窮。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人們都樂意把書借給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會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感到地稱讚說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老舍戒茶的故事

巴金喜歡喝茶,卻不太講究,家家戶戶都有的白瓷杯,就是他的茶具。泡的方法也簡單,和農夫村婦一樣,抓把茶葉,用開水一衝,味道自然也很一般。而且,他喜歡把茶葉丟在書櫃裏,這樣,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實在難以下嚥。

好友許四海是制壺大師,實在看不下去巴金這樣糟蹋茶葉。於是,他送了他一隻自制的仿曼生壺,還專程從家裏帶了一套紫砂茶具,爲他表演茶藝。

還別說,制壺大師確實有一手,用特別的手法沖泡的茶,還未喝,香味已經在房間裏瀰漫,巴金喜不自禁,一邊喝一邊感嘆:“沒想到這茶還真聽許大師的話,說香就香了!”一口氣喝了好幾杯。

老舍則認爲“喝茶本身是一門藝術”,他喜歡一邊喝茶一邊寫作,如果沒有茶,喝多少水都覺得不解渴。出國或外出體驗生活,都不忘隨身攜帶茶葉。飲茶,可以說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齋雜談》說:“有一杯好茶,我便能萬物靜觀皆自得。”

一次,他到莫斯科開會,蘇聯人知道他的嗜好,特意爲他準備了一個熱水瓶。老舍頗爲開心,趕緊泡好一杯茶,準備慢慢品。沒想到,剛喝了幾口,一不注意,服務員端起杯子給倒掉了,老舍很生氣:“難道她不知道中國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其實,這是東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爲老舍喝剩了,很體貼地倒掉呢。

後來,嗜茶如命的老舍居然提出要戒茶,原因是物價高漲,“不管我願不願意,近來茶價的增高已教我常常起一身小雞皮疙瘩。”糧食漲,茶也湊熱鬧,茶和糧食確實一樣重要,難怪老舍只是叫嚷一陣,並不見他真正戒茶。

蒲松齡的故事

蒲松齡年輕時進京趕考,中了狀元,但是皇帝卻嫌他長得太醜,不讓他當狀元。蒲松齡一氣之下,不當狀元揹包回鄉。有一天,他遇到一個駝背老大爺,跟他說了自己的心事,駝背老大爺就給他說了一個關於美醜的故事,

蒲松齡恍然大悟,心情也好了。駝背老大爺還給了他啓示,乾脆就去寫文章給天下百姓們看。寫文章心腸要酸,嘴巴要甜,無衣無食不怕苦,故事要辣寫(故事使人流I,故事要辣不怕傷人)。

蒲松齡的科舉夢想破滅了,而其著述之心卻始終未泯。他從年輕時即着手創作的《聊齋志異》 ,一直斷斷續續未能結集。來到畢家後條件好了,有石隱園的美景,有萬卷樓的藏書,再加館東的支持,他決心續寫完成這部鉅著。從此他便集中業餘的精力投入到蒐集素材與構思創作中。“子夜熒熒,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寒來暑往,日復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載筆”,終於完成了他的“孤憤之書”。後來,他還以淄川方言撰寫了《牆頭記》、《慈悲曲》、《姑婦曲》、《磨難曲》等十四種通俗俚曲及《鬧館》等戲三出。其救世婆心顯而易見。他在創作小說、詩文、俚曲、戲的同時還編撰了《日用俗字》、《農桑經》、《藥祟書》等多種科普資料工具書。充分體現了他的爲民思想。

TAGS: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