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

學識都 人氣:2.2W

居里夫人(瑪麗·居里 , 原名:Marie Skodowska Curie,1867年11月7日 --- 1934年7月4日),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一

居里夫人從理論上推測到了新元素鐳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學的董事會卻拒絕爲她帶給她所需要的實驗室、實驗設備和助理人員,正因她無法用事實來證明這一點。無奈之下,堅強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內一個無人使用、四面透風漏雨的破棚子當成“實驗室”。然後,她把從礦上收集到的瀝青礦渣用大的麻袋運回,便開始了偉大的發現之旅。

當然了,實驗室裏的“設備”簡陋得無與倫比,一口煮飯用的大鐵鍋、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試劑和試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實驗家當。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攪拌鍋中煮沸的瀝青液體,便是她的整個實驗過程。她期盼着自己石破天驚的那一刻,因此在整整四年中均不辭勞苦地工作着。最初兩年,這位日後震驚全世界的化學家乾的其實是粗笨的化工廠的活兒,接下來的兩年,纔是她試驗的初衷——分析瀝青溶解後的分離物,也就是鐳

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的辛苦勞作,“實驗室”外面那8噸堆得像小山似的礦渣最後變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這一小點液體。居里夫人滿懷期望地等待着,等待着這些液體結成一小塊晶體(鐳)的時刻。但是等啊等啊,半小時、一小時過去了,原本激動不已的她感覺越來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體,她4年來的汗水和8噸瀝青礦渣的最後結果,居然只是一小團污跡!

夜深人靜的時候,疲倦至極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牀上,無論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企業宣傳語  “只要能找出自己爲什麼失敗,我就不會對失敗這麼在意了。但是到底爲什麼呢?爲什麼它只是一團污跡,而不是一小塊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那纔是我想要的鐳啊!”居里夫人一邊想,一邊自言自語着。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誰都沒有見過鐳,憑什麼自己這麼肯定鐳是白色或無色的晶體呢?沒準兒,那一小團“污跡”正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啊!

想到那裏,居里夫人翻身下牀,以最快的速度朝實驗室跑去。結果還沒等開門,她便從“實驗室”的牆縫裏看到了自己偉大的“發現”——白天器皿中那毫不起眼的污跡,此刻正在黑夜中散發着耀眼的光芒!“鐳!”居里夫人驚喜地叫了出來。沒錯,這就是鐳,一種具有極強放射性的元素。

小故事大道理:看到障礙就意味着已經偏離了成功目標,可如果只盯住成功的招牌,我們也難免會與之失之交臂,正因時常注視自己、反省自己也是必要的。

居里夫人和鐳的故事二

瑪麗婭·斯可羅多夫斯卡婭,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譽爲“鐳的母親”。她1867年11月7日誕生於俄國沙皇侵略者統治下的波蘭首都華沙。父親是華沙高等學校的物理學教授,使她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興趣。

1891年,她到巴黎繼續深造,獲得了兩個碩士學位。學業完成後,她本打算返回祖國爲受奴役的波蘭人民服務,但是,與法國年輕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的相識,改變了她的計劃。1895年,她與皮埃爾結婚,1897年生了一個女兒,一個未來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的研究工作。自從倫琴發現X射線之後,貝克勒爾在檢查一種稀有礦物質“鈾鹽”時,又發現了一種“鈾射線”,朋友們都叫它貝克勒爾射線。

貝克勒爾發現的射線,引起了居里夫人極大興趣,射線放射出來的力量是從哪裏來的?居里夫人看到當時歐洲所有的實驗室還沒有人對鈾射線進行過深刻研究,於是決心闖進這個領域。

理化學校校長經過皮埃爾多次請求,才允許居里夫人使用一間潮溼的小屋作理化實驗。在攝氏6度的室溫裏,她完全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過嚴格的高等化學教育,她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什麼理由可以證明鈾是惟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根據門捷列夫的`元素週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認識到,這種現象絕不只是鈾的特性,必須給它起一個新名稱。居里夫人提議叫它“放射性”,鈾、釷等有這種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質,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礦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爾的幫助下,她連續幾天測定能夠收集到的所有礦物。她發現一種瀝青鈾礦的放射性強度比預計的強度大得多。

經過仔細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認,用這些瀝青鈾礦中鈾和釷的含量,絕不能解釋她觀察到的放射性的強度。

這種反常的而且過強的放射性是哪裏來的?只能有一種解釋:這些瀝青礦物中含有一種少量的比鈾和釷的放射性作用強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試驗中,已經檢查過當時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斷定,這是一種人類還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發現吸引了皮埃爾的注意,居里夫婦一起向未知元素進軍。在潮溼的工作室裏,經過居里夫婦的合力攻關,1898年7月,他們宣佈發現了這種新元素,它比純鈾放射性要強400倍。爲了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新元素被命名爲釙(波蘭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又根據實驗事實宣佈,他們又發現了第二種放射性元素,這種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釙還強。他們把這種新元素命名爲“鐳”。可是,當時誰也不能確認他們的發現,因爲按化學界的傳統,一個科學家在宣佈他發現新元素的時候,必須拿到實物,並精確地測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報告中卻沒有針和鐳的原子量,手頭也沒有鐳的樣品。

居里夫婦決定拿出實物來證明。當時,藏有釙和鐳的瀝青鈾礦,是一種很昂貴的礦物,主要產在波希米亞的聖約阿希母斯塔爾礦,人們煉製這種礦物,從中提取製造彩色玻璃用的鈾鹽。對於生活十分清貧的居里夫婦來說,哪有錢來支付這件工作所必需的費用呢?他們的智慧補足了財力,他們預料,提出鈾之後,礦物裏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還存在,那麼一定能從提煉鈾鹽後的礦物殘渣中找到它們。經過無數次的周折,奧地利政府決定饋贈一噸廢礦渣給居里夫婦,並答應若他們將來還需要大量的礦渣,可以在最優惠的條件下供應。

居里夫婦的實驗室條件極差,夏天,因爲頂棚是玻璃的,裏面被太陽曬得像一個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凍僵了。居里夫婦克服了人們難以想像的困難,爲了提煉鐳,他們辛勤地奮鬥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實驗,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廢礦渣放入冶煉鍋熔化,連續幾小時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鐵棍攪動沸騰的材料,而後從中提取僅含百萬分之一的微量物質。

他們從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經過幾萬次的提煉,處理了幾十噸礦石殘渣,終於得到0.l克的鐳鹽,測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鐳宣告誕生了!

居里夫婦證實了鐳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放射性現象。鐳的發現在科學界爆發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爲題,完成了她的博士論文。1903年,居里夫人獲得巴黎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同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繼鐳的發現之後,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錒等也相繼被發現。探討放射性現象的規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質成爲科學界的首要研究課題。

TAGS:居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