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

學識都 人氣:3.94K

本課題屬於長春市教育學院關於《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與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它是在學校快速發展的時期鄭重提出的。我們旨在通過以課題形式的研究來有力地促進學校文化建設,在校園內營造起一個優美的自然物質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置身其中,讓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讓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還教育以本來就應該具有的高貴的靈魂。同時,我們還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設校園文化的途徑與規律,從而使學校的發展不斷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我們清醒地知道,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長期的積澱形成的,學校文化建設自然也是一個不斷髮展、不斷積澱的過程;但我們同時也明白,本課題的研究意義重大,它或許能夠使我校的學校文化建設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從“自然”發展走向尊重規律,這就能夠讓我校的文化建設逐步沿着科學、高效的方向發展。現將本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報告如下。

文化建設研究開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一)國內“大環境”的啓示

20世紀80年代,校園文化一經提出就受到人們的重視。通過研究,我們發現了三個方面的客觀原因。第一,校園文化作爲一種微觀現象,這是學校管理髮展的高層次追求。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校園文化成了各級各類學校育人的一條重要途徑,成了學校管理的一種重要手段,充分顯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層性、規範性和科學性,爲學校管理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園文化作爲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需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和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爲校園文化的培植創造了優越條件。第三,隨着我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迫切需要學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教育手段上開闢一條新的路子,以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因此,校園文化在我國的興起是客觀必然的。

(二)學校發展的需要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學校的體現,是一所學校獨特的精神風貌,也是師生文明素養、道德情操的綜合反映。校園文化建設反映了學校的綜合辦學水平,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同時,校園文化作爲蘊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傳統習慣和道德風尚等內容的一種精神和文化氛圍,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約作用。它能潛移默化地薰陶人、規範人,而又使受約束的個體心甘情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把素質教育的內容融合於校園文化活動之中,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徑。今天,我校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上級政府和人民大衆對我校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於學生數和教師數逐年增多,辦學規模逐年增大,於是造成了教育難度、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的局面,所以,我們也迫切需要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課題的研究,在學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條新路子,以適應我校不斷髮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是校園文化本身內涵及功能決定的。

(一)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羣體行爲方式規則的總和,是學校全體成員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共同創造並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圍及相應物質形態,是學校這個共同羣體精神風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文化素質與文化集合的整體表現。校園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兩大部分。物質文化方面如校園環境、整體格局、人文景觀、文化設施等作爲其物質載體,構成校園文化的物質內容與發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則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包括學校傳統、校風學風、禮儀規範、人際關係等因素,由此反映一個學校的本質特徵與精神風貌,對學校成員尤其是學生產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

校園文化在縱向結構上由表及裏,可劃分爲“物質的”、“制度的”、“心態的”三個層次,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構成校園文化形態的整體。

(二)校園文化的基本特性與功能

一般說來,校園文化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1)羣體性。校園文化既不是某種單一表象的短暫顯現,也不是整體樣式的簡單複合,而是通過校園文化的持久、穩定的表現來反映學校主流與文化趨向。

(2)綜合性。指對社會其他文化既能繼承,又有吸收、選擇、過濾、整合與創造,在此基礎上綜合成一種特定的校園環境與文化氛圍。

(3)規範性。主要體現在校園文化特有的薰陶影響與約束教化,並因其不帶強制性而顯示出道德力量與文化定勢,調整、規範着學校羣體的行爲。

(4)發展性。校園文化的發展性一方面是社會發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時又較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的演進慣性。

從校園文化呈現出的上述特性,我們不難歸納出其以下幾方面的功能:

(1)認同作用。這是其羣體性的必然功效。校園文化羣體的道德趨向,歸根到底是一種人格、人品等的協調與認同。相近趣味、愛好的個性在整體傾向上而又不失個性風格,其實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種心靈感應。

(2)修養作用。無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或精神方面,對學生主體的修養、薰陶都是客觀作用於主觀的持久表現。我們常聽到的“書卷氣”、“學生味”等其實正是校園文化定勢對師生氣質、風度等心理陶冶及修養教化作用的直觀烙印。

(3)規範作用。這是校園文化最主要的本質約束力,其作用的強度雖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現出不同層次,但由於這種規範內涵的規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現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內涵,從而顯示出無意、無形、無所不在與現實的制約力量。

(4)導向作用。現代條件下,校園文化是開放式的,從而爲學校羣體行爲及價值趨向提供了較廣的選擇餘地。同時,校園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質的定勢爲這種選擇提供了主動吸收與消化導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動盲從,而能對任何非主導文化觀念和傾向進行抑制、批判與指責。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客觀上指導着學校羣體的行爲方式與精神傾向。

(5)娛樂作用。校園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動中產生、形成並發展着的。通過開展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集思想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體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寓教於樂,教樂相融,不僅可使師生羣體得到多層次、全方位、高格調的情感宣泄與交流,還會使他們在有益的文化娛樂活動中獲得身心愉悅與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義

1、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

2、使學校有“魂”(精神)可守,帶動學校沿着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

3、完備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規章制度合法、科學、人性。

4、以校園文化建設爲切入點,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實踐的深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三、理論依據

(一)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諧教育思想

(三)創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則

(一)實事求是。

(二)整體規劃,分階段研究。

(三)邊研究,邊實施。

五、研究內容和研究重點難點

(一)物質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道路景觀建築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設計、校歌的制定、學校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日常規範、獎懲條例、教育科研、教師培訓、學生活動、飲食衛生等等;

(三)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學校精神的打造、師生心靈的呵護、團隊價值觀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點是制度的校園文化建設,研究難點是心態的校園文化建設。

六、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二)討論法

(三)訪談法

(四)行動法

七、人員組成

八、人員分工

史富坤:參與設計研究方案,負責定期召集課題組會議,確定會議議題,督促研究落實情況,向學校行政與教代會提交供討論通過的研究成果;安排課題組成員參觀學習的相關事宜;邀請顧問到校進行學術講座和研究指導。

黃宏明:負責設計研究方案,撰寫開題報告、年度報告和結題報告,整理最終成果,統籌、審定書稿;聯繫顧問,不定期地與顧問交流,聽取顧問的.指導性意見。

課題組成員分工將詳見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時間

2007年8月1日—2010年4月30日

十、技術路線與研究步驟

(一)技術路線

1、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篩選、提煉學校之“魂”(精神)。

2、設計研究方案,據方案、按步驟、分階段進行研究。

3、課題組全體成員每兩週定期集中討論一次,內容主要是彙報並討論上一階段的研究成果,佈置下一階段的研究內容。

4、至少每兩月向學校彙報一次研究情況。

5、及時向學校行政和教代會提供需討論通過的相關制度、措施。

6、及時向全校師生員工反饋研究成果,認真聽取全校師生員工的意見和建議。

7、已經徵得學校同意,每學年進行一次年度報告和一次年度獎勵,最後結題時再進行結題獎勵。

(二)研究步驟

1、2007年8月1日—8月31日,組建課題組並開展具體工作,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完成道路景觀建築物的命名和“一訓三風”(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提煉與論證。

2、2007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課題開題論證,設計研究方案。

3、2007年10月—2008年7月,研讀文獻,探尋學校歷史,訪問學校歷史“知情人”,完成學校精神的提煉;完成校徽、校旗的設計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學校網站主頁,使學校網站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全校師生員工和社會的面前;進一步強化學校綠化美化“文”化的建設,增強學校環境的文化氛圍;完成年度報告。

4、2008年8月—2009年7月,進行學校制度文化的研究與制定,以之帶動心態文化的良性發展;完成年度報告。

5、2009年8月—2010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設;完成成果整理;完成書稿撰寫;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等待結題驗收。

十一、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一)學校的全力支持。學校已經深刻地意識到,本課題研究在學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所以,相信學校將會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全力支持。

(二)強大的研究隊伍。本課題組成員,以學識論,幾乎全是學校骨幹;從素質看,全部擁有可貴的敬業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且都能憂心於學校發展,願意爲學校的發展竭盡自己的力量;從行政職務上看,包括了學校黨務、行政、政教、教務、總務、工會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遠矚,又便於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實現部門間的協調配合,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

十二、預期成果

(一)優美、和諧、高雅、大氣的校園環境,成爲師生學習、工作的理想之地,奏響春風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進後美觀大方、實用精彩的學校網站,既打開學校與外界溝通的通道,又提供師生在線交流的平臺,爲學校培養個性化人才提供網絡基地。

(三)良好的校風,和睦的人事關係,逐步實現“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樂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編印圖書一冊,彙集3年的研究心得,從理論到實踐闡述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行動,以鑑後人、啓來者。

TAGS:開題 報告